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实力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原创

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实力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好文

热门回答:

燕云十六州就是五代十国后。中原汉人的一个睡不醒的噩梦。实现燕云十六州回归中华版图的还是元朝。能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不像题干所说。看某个人的能力。它首先要满足两大前提条件:内部是否具备综合实力;外部是否具备被征服的可能。满足这两个条件。柴荣的个人才能才有意义。否则都是空谈。

柴荣的个人才能。是否具备收复十六州的要求

五代十国。虽然只有五十多年时间。但却涌现了好几个有杰出才能的皇帝。比如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汉太祖刘知远、后周太祖郭威。以及周世宗柴荣。他们都有机会实现统一全国。建立强大帝国的个人条件。但都因为种种原因。天不遂人愿。

要论综合实力。柴荣无疑是这几位杰出帝王中的翘楚。柴荣是典型的文武全才。他是唯一一位。当了皇帝。还能亲自提刀冲锋的五代皇帝。虽有不得已的成分。但关键时候豁得出去的勇气。绝不是一把人可比的。

柴荣的军事才能:

击退入侵后。柴荣立刻改革兵制。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一边裁汰冗军。一边以赵匡胤张永德等为核心骨干。组建了强大的禁军和边军。

柴荣的治国才能

相对于军事才能。柴荣最突出的还是他的治国才能。五年间。他大兴人才选拔。甚至亲自考核生员;他改革刷新吏治;他均定天赋。开拓漕运;他修订法律。大兴文教。

这些工作。很多关键点。他还亲力亲为。比如选拔人才。生员的策论。他要亲自看。经使馆建设和刻印。他都要亲临视察。

五年间。他一边亲征。一边治国。亲力亲为。工作强度堪比超人。连朱元璋都得服他。

后周的内部条件。能否满足收复十六州的要求

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首先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所以。在第一次北伐失败后。柴荣接受了“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

这个策略至今仍有争议。北宋也是采用的“先南后北”。这跟当时的环境有关。中国经历唐末战乱。又经五代十六国纷争。中原及北方经济基础几乎被摧毁。很难支撑大规模的战争。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必须要统一南方。靠南方强大的经济基础做后盾。

这就是柴荣征西蜀和南唐的原因。从南北军事实力对比。假以时日。统一南方不是难题。

所以。假以时日。柴荣也可以做到。让内部条件满足收复十六州的要求。

当时的天下环境。是否有被征服的可能

那么。外部环境是否具备呢?做不到!

相对于其他两个条件。外部环境是不可控的。要想收复燕云十六州。后周面临的敌人是北汉和契丹。北汉虽小。但与契丹连成同盟。成为契丹对付后周的桥头堡。

柴荣在位的时候。正是辽国初期最混乱的时候。在位的皇帝。是人称“睡王”的辽穆宗耶律璟。是辽国内部宗派斗争最惨烈的时候。

柴荣在显德六年。突然改变了“先南后北”的策略。发兵征讨辽国。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个机会。可惜四月发兵。六月份就因柴荣病倒而被迫撤军。当月。他就驾崩了。

这么看来。假如柴荣不病。是否有机会呢?事实上。辽穆宗面对后周大军。都做好了放弃燕云十六州的打算。

不过。我个人认为。即便柴荣不病。也没机会。辽穆宗在柴荣驾崩后的第二年。彻底平定了内乱。已经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后周了。

事实上。三十年后。西北还有一个崛起的大麻烦——西夏。北宋就是在辽国和西夏的夹攻下。耗尽了国力。始终无法梦想成真!

其他观点:

燕云十六州。这块横跨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战略要地。是五代至宋朝时期中原人士的一块心病。从柴荣、赵匡胤、赵光义。到马植、岳飞。如数文臣武将都曾被假设或猜测。可否收回燕云故地。其中。周世宗柴荣是最逼近这一“假设”的人选之一!

在我看来。历史是最经不起假设的。因为各种因素都可能成为扭转时局的导火索和爆破点!但如果一定要回答这个假设。我认为柴荣若不是北征燕云时。在瓦桥关突发重病、英年早逝。那么凭借他当时的深谋远略、治国能力。是有实力收回燕云十六州的!

后周和辽国。一“明”一“暗”。当时恰好处于两个极端

五代时期。中原一带群雄逐鹿、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契丹人耶律阿保机正是趁着中原大乱的时机。统一各部落并从中渔利。但是。到了后周时期。尤其是公元959年柴荣北伐辽国时。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扭转!

周世宗柴荣自不必说。文功武治。号称千古一帝!在他统治下。后周无论是在国家治理、军队建设还是开疆拓土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是五代时期少有的一代“明”君。后周政治日趋清“明”。前途一片光“明”!

而当时辽国君主辽穆宗耶律璟。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出名的君主。却是以以残暴和昏庸而闻名。耶律璟三个爱好:喝酒、睡觉和杀人。特别喜欢虐杀近侍和臣民。《辽史·穆宗本纪》可以说就是一篇恣意施暴、嗜杀成性的荒谬记录!耶律璟于公元951年继位。到了公元959年。权贵叛乱不断、民间怨气沸腾。辽国已经基本被他玩成了瘫痪状态。极为黑“暗”。

柴荣的幸运之处在于。他当时对阵的辽国。是辽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周世宗时。正是契丹中衰之会。辽惟穆宗最昏乱。”以“明”攻“暗”。从道义上说。柴荣就已经占据了最重要的上风。

后周军和辽军。一“强”一“散”。也恰好处于两个极端

柴荣继位初年。即发生了高平之战。此战之中。柴荣在赵匡胤、张永德等有勇有谋的将领辅助下。扭转败局。在军中树立了绝对的威信!此后。对禁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提拔重用一批有勇有谋的将领;实行“选练”选拔制度。“精锐者升在上军。怯儒者任从安便”;征召各州的精装士兵、招募天下英雄豪杰充实到禁军。后周军力得到极大提升。“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讨四方。所向皆捷!”周世宗柴荣开疆拓土。靠的就是这支专业军人队伍!

反观辽国。在辽穆宗昏庸无度的统计下。国内王公贵族夺权活动频繁。社会秩序极不稳定。成为一盘“散”沙!从952年到959年。辽国有记载的叛乱就有近十起。仅仅959年一年。贵族判断就有3起!不叛乱感觉在辽国都没脸混啊!以至于公元959年。柴荣北伐辽国。复地关南时。根本就不用攻城打仗。所到之处关南守将无不举城投降!辽国宁州刺史(市长)王洪、益津关守将终廷辉、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淤口关守将、莫州刺史刘楚信、瀛州刺史高彦晖。均不战而降!柴荣连发挥点军事才能的余地都没有!

再说当时辽幽州留守萧思温。本是沙场庸将。柴荣连陷三关后。萧思温竟然还“不知计所出”。担心战败后朝廷怪罪。于是消极避战、缩首自保。

综合以上因素看。当时后周和辽国的“主”“将”“兵”都处在两个极端上。后周经过柴荣几年治理后。社会稳定、物资丰富、国力昌盛;辽国。又恰好处于最黑暗的时期。国内一片混乱。尽管历史无法验证过多的假设。但是回到当时的历史现实中。柴荣若不是在行军至瓦桥关时突发重疾。是有可能收复幽云十六州的。

其他观点:

周世宗若是不死。那么终结五代十国乱局的就不会再是建立北宋的赵匡胤。而收回燕云十六州。对于周世宗柴荣而言。根本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柴荣幼时也是出身于望族。但是后来家道中落。为了让柴荣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其父将他送到了他姑父家中抚养。

柴荣和其姑父郭威的感情甚笃。深受郭威的影响。在经历诸多人世冷暖之后。追随姑父学习骑射兵法岐黄之术。

后来。汉隐帝受奸人挑拨。趁郭威外出之际杀了其全家。郭威愤而起兵。推翻后汉的统治。建立了后周。而后。郭威病逝。此时已经被郭威收为义子的柴荣继位。为周世宗。

强大的后周。为了实现柴荣曾经向郭威许下的建功立业的誓言。他先是派向训、王景等人率军西征南唐。经过一番苦战。拿下秦、风、成、阶四州。

收复四州之后的柴荣并没有停下征伐的脚步。显德三年。柴荣御驾亲征南唐。着李谷、赵匡胤等为大将。发兵十万南下伐唐。在柴荣的指挥之下。后周军队势如破竹之势。短短时间内。就收服了滁、杨、秦等六州之地。大大鼓舞了士气。

稳定了南方之后。柴荣下诏北伐。辽朝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五代十国很多国家的背后。都若有若无辽朝的身影。

雄踞北方的辽朝。是后周枕边的猛虎。还是一只虎视眈眈的猛虎。在南方被收拾停当之后。柴荣终于可以腾出手来直面北方这个最大的敌人。

但是柴荣横扫周边诸国的威势已经将契丹人吓怕了。此次北伐可谓是不费吹灰之力。甚至兵不血刃就连收三关三州。

然而。正当柴荣准备乘胜进攻幽州之际。却身患顽疾最终不治而亡。

纵观柴荣这一生。虽然短暂却精彩纷呈。对内。治国有方。民众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对外。以铁血政策一统分裂割据的华夏大地。南平诸国。北据契丹。然而天妒英才。柴荣壮志未酬身先死。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最终却因为后世的懦弱让赵匡胤捡了个大便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0:51

    后周,契丹,辽国,中原,世宗,赵匡胤,时期,禁军,耶律,南唐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0:51

    没想到大家都对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凭他的实力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0:51

    燕云十六州就是五代十国后。中原汉人的一个睡不醒的噩梦。实现燕云十六州回归中华版图的还是元朝。能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