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不符合历史。因为以郑货的身家。应该拿不出一千金。
这个桥段出现在电视剧《大秦赋》第13、14集。故事梗概是:
李斯带着一只羊羔做见面礼去拜见吕不韦。吕不韦的家宰郑货向他索贿一千金。李斯断然拒绝。离开吕府。后来李斯在王绾引荐之下。被吕不韦请进相府。执意住在下舍。郑货央求李斯住在上舍。不然自己将受到惩罚。李斯趁机敲了郑货一千金竹杠。郑货无奈。只好答应。
那么问题来了。一千金究竟有多少?作为吕不韦家宰的郑货真的拿得出吗?
1.一千金到底是多少?
弄清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当时黄金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战国之时。黄金有两种计量单位:一是镒。一镒等于20两;二是斤。一斤等于16两。二者是混用的。各个诸侯国各有不同。
李斯此时所在的秦国。黄金的计量单位就是镒。一千金就是一千镒黄金。也就是20000两。
等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后。统一度量衡和货币。黄金的计量单位就沿用“镒”。到了汉朝。又改用“斤”为单位。一斤黄金折合一万钱。用“两”作单位。要等到魏晋时期才出现。
答案说来你可能不太信:因为一斤是16两。20两比16两多。所以叫“镒”。
镒和溢是通假字。溢的意思是溢出、超过。
当然咯。这不是我编来骗你的。有证据:
《汉书·张良传》里说:“汉元年。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
颜师古注:“秦以溢名金。若汉之论斤也。”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里说:“按。过于一斤十六两。故曰溢。”
过。就是超过。
据《汉书·文帝纪》记载:
(汉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值)百金。上曰:“百金。中人十家之产也。”
由于可见。汉文帝建造一座露台也不过需要一百金。汉朝的计量单位是斤。折算下来是1600两。这在当时相当于1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
李斯死于前208年。死时已70多岁。而汉文帝生于前202年。死于前157年。也就是说。二人的生活的年代相差还不到百年。
由于社会经济状况等原因。黄金的购买力自然会有所波动。但李斯时代和汉文帝时代总不会差别太大。
那么。李斯时代黄金的计量单位是镒。一镒等于20两。千金就是20000两。假如不考虑物价波动。这笔钱给汉文帝建造12座露台还有剩余。相当于125户中等家庭的家产之和。
郑货真的这么有钱吗?即便有。真舍得掏吗?我表示怀疑。
另外。《史记·吕不韦列传》里记载: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
吕不韦当年用于“投资”秦始皇之父子楚的资金。加起来也就一千金。五百金用于结交宾客。以延声誉;五百块用于购买奇珍异宝。献给华阳夫人。就顺利将子楚扶上位。一千金能发挥多大作用于此可见。
其实。《史记·李斯列传》对于李斯拜见吕不韦的记载很简略:
(李斯)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压根没提到家宰郑货从中作梗的事。
所以说《大秦赋》中的这个桥段是编剧老师为了剧情需要而设置的。大家开开心心看剧就好。别那么较真哈。
其他观点:
《大秦赋》热播。是个历史爱好者都爱看。其中有一段“千金”的段子特别有意思。当然不关千金小姐的什么事。而是李斯与吕不韦家宰郑货互要千金的权谋之争!
这事儿史史不见记载。但编剧也还算靠谱。既丰富了故事情节。又在情理之中。不过缺点就是“千金”有点多。
要知道吕不韦让天下人改《吕氏春秋》。一字千金。千金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富。所以这千金郑货是万万拿不出的!
李斯索要郑货千金。是在回击郑货要李斯的千金。千金对千金。最后是郑货掏了腰包。
郑货要李斯千金
吕不韦是个很成功的商人。最大的一笔投资就是结交在赵国做质子的异人。也就是秦始皇的父亲。他拿500金给异人做生活费用。再拿500金收买人心。最后成功收获这个未来秦国皇帝的友谊;当秦始皇登基。升格为“仲父”。
吕不韦权势滔天。便开始学“四公子”魏信陵君、楚春申君、赵平原君、齐孟尝君广纳人才。礼贤下士。
吕不韦听说李斯拜荀卿为师。学的是帝王之术。做的是治国安邦的学问。因此有意招纳。便派大管家郑货前去邀请李斯前来效力。
郑货仗着吕不韦的权势一向骄横跋扈。对一个还在学宫里的学子自然没有什么尊敬之意。就象施舍乞丐一样招呼李斯:小子。跟爷吃香喝辣的去!
读书人有傲气。特别是还在学宫里的。天空才是他们的尽头。所以李斯直接拒绝了郑货的要求。
郑货见李斯如此不给面子。不识抬举。于是冷嘲热讽。大闹学宫。李斯与师兄弟二话不说。抬起郑货扔出了大门。
两人就此结仇。郑货放下狠话:山不转水转。有你求我之时。到时一并把帐算了。
李斯出师门。在好友劝说下欲投效秦始皇。可惜名气不显又无寸功。只能旁敲侧击先投靠吕不韦。再借吕不韦之手接近秦始皇。兴治国安邦之略。
郑货一见上门的李斯。笑了。有意报被扔之仇。把手一伸:千金拿来。有钱进门。没钱滚蛋!
李斯在吕府对门墙壁上留书。大笔落款李斯后愤恨离去。
李斯索郑货千金
吕不韦回府。一看对面墙壁留字。便问郑货可是李斯来过。
郑货想遮掩也遮掩不过去。只好支支吾吾地说了实情。求贤若渴的吕不韦大怒。你这小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既然如此。有李斯就有你。没李斯你卷铺盖走人。
郑货没办法。只好负荆请罪。哈腰好话说尽。总算把李斯哄好了。
李斯又不傻。他本就是奔着投靠吕不韦而来。借踏板投秦始皇的怀抱。自然拿捏了郑货这小人后。笑呵呵地进了吕府。不过提了个条件。要住下舍。与常人无异。
郑货当时没想明白。但也客气地邀请李斯住贵宾的上舍。在李斯再三推辞下也好作罢。
一琢磨不对劲。吕不韦如此看重李斯。而自己让李斯住下舍。摆明这是记旧仇之举。不仅使吕不韦不悦。而且很可能自己还得受罚。失去吕不韦的信任。
郑货觉得很不爽。从来自己欺负人。哪会如此受人欺?怨气归怨气。郑货还得去找李斯摆龙门阵。不把李斯伺候舒服了。自己就得受吕不韦的罪。于是郑货来到了李斯的住处。
大家心平气和地聊了几句。在郑货一再相邀前去上舍后。李斯在榻上伸了个懒腰。笑眯眯地伸出了手:去。可以。千金拿来!
这幅嘴脸就是郑货当初对李斯上门的姿态。只是今儿调转了对象。
息事宁人的郑货最后只能花钱了事。心里早就骂开了:千金啊。李斯。你好不要脸!
熟用千金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可是剧中“千金”却是属于“熟用”。
不是说秦朝不用黄金。而是那郑货真地掏不出千金之财。吕不韦的确富甲天下。可与郑货无关。一个管家随随便便掏出千金买平安。那黄金也太不值钱了。
秦汉都是以黄金为法定交易货币。有史书《史记·平准书》为证。“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也就是说黄金和铜钱都是流通的钱币。
秦朝的黄金不论“斤”。而是以“镒”做单位。那么“一镒”到底是多少呢?
其实。秦朝的“衡制”标准换算中。见不到“镒”的身影。“镒”是其他六国的黄金常用单位。而且“一镒”都不是恒定的重量。“一镒”十两到二十两不等。
估计秦始皇当时也很头痛。赵国“一镒”是10两。拿到楚国用。直接变成了20两。光是倒腾黄金就可以变成巨富。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解决了这个难题。于是秦国出现了以“镒”为重量的黄金单位。
秦国的1斤等于16两。按这个换算“一镒”应该是16两。出土文物证明了这个换算的正确性。陕西临潼武家屯出土的秦代金饼一件。上书“益两半”。即是8两。而金饼实重250克。正好符合秦国的换算标准。
那么千金能买什么?《史记·平准书》记载了一则汉朝的重要的黄金重量知识。”於是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这是黄金变成1斤10两。但由于奸商炒作。哄抬物价。“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郑货随随便便拿出千金。相当于丢出去10匹马的价值。可想而知。一个管家出手真没这么阔绰!
综上所述。《大秦赋》剧中的“千金”其实是属于“熟用”。按照真实历史应该称“千镒”。以郑货管家的身份也不可能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取得李斯的原谅。吕不韦给出500两黄金就能让异人在赵国生活。500两能买到讨好权贵的各种奇珍异宝。显然千金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财富。电视剧中李斯勒索吕不韦家宰一千金的桥段。当然不是真实历史。而是剧情需要安排的情节。是为了刻画人物形象。利用“千金”突出郑货与李斯纠葛。强化剧情。采用“千金”的说法也算情有可原。人们熟知的是斤。比如“一诺千金”。要说成“一诺千镒”。估计很多人云里雾里忙着查字典。还以为是个新成语呢。电视剧毕竟也要贴近生活。采用人们熟知的词语。所以“千金”也不算常识错误。只能说是技巧性的“熟用”。
(图片均来自网络)
其他观点:
谈秦说汉(321)
电视剧《大秦赋》中。吕不韦被任命为丞相。取得实权后。仿效战国四公子。礼贤下士。结交宾客。荀卿的学生李斯。想在秦国找工作。到丞相府投送简历。被吕不韦的家宰郑货赶了出去。借机勒索郑货一千金。剧情很动人。但不符合历史。
李斯曾经是楚国的一个小吏。他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在躲躲闪闪地吃脏东西。而粮仓中的老鼠光天化日之下吃囤积的粟米。慨然叹息道:“一个人有出息还是没出息。如同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于是师从荀卿。学习帝王之道。
李斯求见吕不韦。
李斯完成学业之后。认为楚王不值得效力。就西入咸阳。恰恰当时秦国的最高领导秦庄襄王已去世。嬴政刚刚即秦王位。国家大事基本上是赵太后与丞相吕不韦在打理。所以李斯在咸阳呆了很久。身上的携带的银子也用完了。还没有找到门路。
于是。李斯亲自前往丞相府自荐。但被丞相府的奴仆赶了出来。本来也是。吕不韦的门客几千人。接待的工作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后来。李斯经人介绍。认识了吕不韦的家宰郑货。在郑货的引荐。得到了与吕不韦见面的机会。任命为舍人之职。
《史记·吕不韦列传》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所以。李斯真实的入职过程与《大秦赋》的剧情有异。吕不韦确实在招揽天下名士。但李斯没有引荐人。丞相府的奴仆根本就不会为其通报。李斯也就得不到面试的机会。因此。在李斯完全没有知名度的时候。只能自己低下头来求人递交拜帖。
李斯没有条件勒索郑货
战国四公子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他们都有好养宾客的习惯。但也会把宾客分为几个等级。吕不韦也不例外。因此。客人是否为上宾。就必须有主人的发话。李斯进入丞相府后。还没有与吕不韦见面。他的福利待遇标准不能定。
《大秦赋》中。李斯主动要求进入下舍。而丞相府家宰郑货担忧吕不韦责怪而央求李斯搬去上舍的桥段。其实是不符合逻辑的。李斯来到咸阳找工作。又没有过多的条件挑选用人单位。好不容易有个面试的机会。一般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当然。李斯是荀卿的学生。有一定的品牌效应。正常情况下。李斯进入丞相府后。第一时间想的应该是要如何能通过丞相吕不韦的面试。确立工资标准、福利待遇。签订劳动协议等等。试想。工作的事八字都没一撇。郑货凭什么接受李斯勒索?
还没有上岗的李斯。也不可能光明正大地索要钱财
《大秦赋》中。李斯向郑货索要一千金的桥段。史书上是没有记载的。当然。没写进史书的事情多了去了。电视剧原本也可以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唯一的工作机会还没有定下来之前。李斯敢不敢以小失大。向丞相府的家宰索要一千金呢?
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的。除非他不在乎这份工作。试想。假如有人举报其勒索。就算李斯真的有经天纬地之才。又有谁敢重用这个贪图钱财之人呢?自古以来。考察一个人时。把品德看得比能力还重要。李斯如此聪明之人。应该不会想不到。
郑货在丞相府做家宰。就算真的能捞点油水。应该也不敢一次性拿出一千金。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旦被人举报。郑货、李斯两人也难以在丞相府呆下去。所以。李斯根本不可能敢向郑货索要钱财。郑货也不敢给出。
写在最后
李斯从荀卿那里毕业之后。来到咸阳找工作。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引荐人进入丞相府。还没通过面试。手里也没有实权。不可能索要钱财。而电视剧《大秦赋》中。李斯向吕不韦家宰郑货勒索一千金的桥段。只是剧情的需要。真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更不符合历史规律。
2020/12/7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994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李斯,千金,吕不韦,丞相,黄金,秦国,史记,大秦,桥段,始皇
没想到大家都对《大秦赋》中,李斯勒索吕不韦家宰一千金的桥段,是否符合历史?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不符合历史。因为以郑货的身家。应该拿不出一千金。这个桥段出现在电视剧《大秦赋》第13、14集。故事梗概是:李斯带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