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究竟是有什么样才能让秦始皇重用,秦始皇之死和李斯有没有关系?
原创

李斯究竟是有什么样才能让秦始皇重用,秦始皇之死和李斯有没有关系?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的出现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他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霸业。开创了中国在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从此开启了封建帝制社会的篇章。秦始皇的卓越功绩离不开商君等一大批为大秦亲赴后继能臣良将。其实也不能够忽视他身边的宰相李斯所作的贡献。皇帝这个词就是由李斯提出的。而且秦始皇一直重用李斯。李斯在秦始皇时期一呼百应。是权倾朝野之人。

那么李斯有什么样的才能让秦始皇如此重用他呢?其实李斯的出身并不好。李斯起初只是一个普通的文吏。虽然当时的李斯地位不高。可是李斯却是有野心之人。他认为当时自己的官职无法让他有更好的发展。所以他想要再多学习一些知识来充实自己。并到更高的平台上去发展。

后来李斯辞官拜荀子学习。经过刻苦努力。李斯得到了荀子的真传。在专攻帝王之术方面颇有建树。学成后李斯经过了对比。他就决定要去秦国发展。李斯在吕不韦的推荐下开始辅佐嬴政。但是后来嬴政下了逐客令。李斯用一篇《谏逐客书》让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也让嬴政从此将李斯留在了身边。并做了宰相。

李斯一直专攻帝王之术。他可以在秦始皇身边做到了学以致用。而且秦始皇在攻破其他六国时李斯提供的建议和方法都十分管用。李斯尽心辅佐秦始皇。秦始皇信赖李斯。这样的君臣合作关系。对于推动加速完成统一霸业起到了关键作用。李斯一直对秦始皇的统一大业的完成信心十足。还制定了关于统一后的治理方针。而这些都是当时秦始皇所急需的。所以秦始皇重用和信赖李斯不是没有道理的。李斯并不是一味的奉承拍马。而是确实有真才实学。加上自身努力上进。尽心辅佐。让李斯成为了秦始皇身边不可多得的宠臣。

但是李斯后来却遇到了人生大敌。这个人就是赵高。赵高可以牵制住李斯是因为他了解李斯对于荣华富贵的向往。其次赵高虽然没有李斯那么多的学识。但是他作为宦官。赵高却懂得怎么哄秦始皇开心。加上每日都可以在秦始皇身边侍奉。所以在秦始皇离世后。他才有机会辅佐胡亥上位。而李斯因为贪恋官位和荣华。就和赵高为伍。虽然李斯和秦始皇的死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因为他联合赵高帮助胡亥上位。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秦国的发展。

其他观点:

李斯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在政治上李斯对于秦国的统一以及秦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都具有重大的贡献。李斯强烈建议实行郡县制。从根本上铲除了诸侯王分封割据的祸根。

而另一方面。李斯在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货币等方面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夸张点说。秦始皇如果可以称为千古一帝。那么他背后的男人就是李斯。所有的政策和制度大多出自李斯之手。这就是李斯的能耐。

关于李斯如何被秦始皇重用。这是一个较为曲折的事情。在司马迁著作的《史记•李斯列传》中。写道李斯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扰。“

这个故事后来被称为老鼠哲学。意思是说。在厕所中的老鼠吃点屎还要担心人和狗的恐吓。而在粮仓中的老鼠。住在粮食里。根本就不害怕人来打扰他。这个小故事让李斯感叹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人想有什么样的发展。还是靠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人要想成功。平台的确很重要。但是也必须要有金刚钻。没有金刚钻也拦不了瓷器活。李斯悟出这个道理后。辞去在楚国的小吏。到齐国去稷下学社拜荀子为师。学习帝王之术。荀子是一个很厉害的人。李斯在荀子的教授下。很快学业有成。并且最终到秦国去施展自己的才华。

平台和能力都有了。其实还缺一个机遇。我就是金融专业出身。虽然是个二本渣。但是学的内容却大多都是宏观调控之类的。我毕业之后。连宏观调控的渣都没看到。所以我给他起名叫屠龙之术。空有一身本领。奈何世界没有龙。

帝王之术也像屠龙术一样。都是天大的本事。但是苦于没有机会。李斯到了秦国之后投奔了当时秦国的权相吕不韦。成为吕不韦三千门客中的一位。

吕不韦也是战国一个奇人。吕不韦担任相国期间。编纂了《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史称“杂家”。

吕不韦门客众多。李斯还是靠着自己的能力与才华脱颖而出。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后有幸被吕不韦推荐给了秦始皇嬴政。吕不韦成为嬴政启用李斯的一块跳板。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吕不韦因为牵扯到嫪毐谋反案被罢黜。李斯看准时机。步步高升。最终接替了吕不韦的位置。成为了秦国新一代丞相。

李斯向嬴政建议:\"凡是干成事业的人。都必须要抓住时机。过去秦穆公时虽然很强。但未能完成统一大业。原因是时机还不成熟。自秦孝公以来。周天子彻底衰落下来。各诸侯国之间连年战争。秦国才乘机强大起来。现在秦国力量强大。大王贤德。消灭六国如同扫除灶上的灰尘那样容易。现在是完成帝业。统一天下的最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

他劝诫嬴政要抓住机会。趁着秦国强大。各国衰弱的时机兼并六国。并且提出了让间谍离间各国君臣的计谋。李斯逐渐被任命为客卿、廷尉。

可以说。李斯从楚国小吏到秦国重用。主要是平台的选择。能力的提升。机遇的把握。

那么秦始皇的死跟李斯有没有关系?

嬴政在完成六国统一后。心态是明显有些飘的。首先是名称的变化。由大王称呼为始皇帝。以显示千古第一帝的地位。因为这一切来的太不容易。嬴政因此想要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来统治这个天下。

李斯当时应该劝嬴政不要沉迷在这些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的活动当中。但是李斯也深知他的地位和嬴政统一天下一样难得。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太不容易了。他害怕一旦惹嬴政生气。会失去所得的一切。

因为得到的不容易。所以才倍加珍惜。甚至变得有些冥顽不灵。患得患失。

嬴政在没有人劝阻的情况下。估计纵情声色。吃丹炼药的事情没少干。因此壮年在巡游的过程中把命交代了。嬴政的死怪不到李斯的头上。完全是其咎由自取。

但是嬴政死后。李斯作为宰相却背叛了嬴政。与赵高和秦二世勾结起来篡改了嬴政想要立扶苏遗诏。帮秦二世胡亥登上了皇位。这也让李斯为自己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最后被赵高搞死。夷三族。

其他观点:

李斯。楚国上蔡人。早年在荀子的门下学习帝王之术。所谓帝王之术。就是辅佐帝王成就帝业、治理天下的学问。而当时的天下形势是:山东六国衰弱。秦国一强独大。而少年秦王嬴政也是意气风发。心怀一统天下之志。所以李斯的帝王之术。自然很符合秦王嬴政的口味。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学成帝王之术后。觉得楚国成不了什么气候(度楚王不足事)。而其它山东五国都比较疲弱。于是“西说秦王”。以谋求功业之路。李斯到了秦国之后。正好赶上秦庄襄王去世。吕不韦领政。秦王嬴政尚在虚位之期。于是。李斯投到吕不韦门下。当了一个“门客舍人”。吕不韦认为李斯很有才能。任命他为丞相府的“郎官”。由此。李斯得以晋见秦王嬴政。提出了他的战略长策——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这很暗合秦王的心意。秦王很是激赏。之后拜李斯为长史。

但就在此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韩国派遣水工郑国到秦国行疲秦计。不久败露。秦国的王族和大臣都认为:其它诸侯国来秦的士子都不可靠。大多都是为他们的国君游说。离间秦国的。建议秦王驱逐山东六国人士。年轻的秦王嬴政愤于韩国的卑劣伎俩。又加上年轻气盛。于是。秦王嬴政在亲政初期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发布“逐客令”。

李斯作为楚国人。自然也在驱逐之列。功业心极强的李斯。自然不甘于就这么无所作为的离开。于是。李斯向秦王上了一封劝阻这一错误行为的书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谏逐客令”。李斯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逐客令的荒诞和不可取。而且他认为驱逐有才之士反而是资助敌国(秦今逐客以资敌)。对内削弱自己而对外和诸侯结怨(内空虚而外积怨)。损害百姓而帮助仇人(损民而益仇)。这样下去。要使国家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看完之后。使他明明白白地看到了逐客令的荒诞与可笑。也第一次觉察到了自己的偏执。甚至狭小。最后。秦王下令废除了逐客令。由此。李斯更加赢得了秦王的信任与尊重。正式进入了秦王核心决策圈。

总而言之。李斯的王佐之才。不仅符合秦王嬴政的心意。而且也符合当时的天下大势和秦国需求。而且秦王嬴政主张法治。推崇商君。这个与李斯的观点也是一致的。事实上。后来很多事实也证明。在大略长策上。李斯和秦王嬴政是高度一致的。比如废封建。行郡县等等。

至于秦始皇之死。则完全是由于他常年超劳过度。积劳成疾。晚年又服用丹药。最后病死在第五次大巡狩的途中。这个和李斯应该是没什么关系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7:37

    李斯,秦王,秦国,嬴政,始皇,荀子,吕不韦,楚国,帝王,逐客令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7:37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斯究竟是有什么样才能让秦始皇重用,秦始皇之死和李斯有没有关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57:37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的出现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他实现了中国的统一霸业。开创了中国在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从此开启了封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