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各国之间,面积看起来悬殊不大,为何说实际上差距很大?
原创

三国时各国之间,面积看起来悬殊不大,为何说实际上差距很大?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如果只看常见的三国地图。蜀汉的疆域面积只比曹魏略小。东吴的地盘甚至比曹魏还大点。

但问题是。常见的三国地图并不准确。

相比之下。我觉得网友绘制的地图。要更能反映当时的情况。

曹魏的地盘。是实打实的地盘。都是高度开发地区。基本没有独立于中央的割据势力。占多大的地盘。朝廷的控制范围就是这么大。

相比之下。蜀汉和东吴就差点意思了。存在严重的“注水”问题。

就拿蜀汉来说。

云贵地区的南蛮。一直到蜀汉灭国。都没有真正得到解决。

蜀汉也一直没能利用上南蛮的人力物力。

说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反驳了。

你胡扯!

《三国志》中清清楚楚记载了: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汉晋春秋》也记载了: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人家正史都清清楚楚写了。诸葛亮一战搞定了南蛮。南人不复反矣。你还在这里胡扯。

是的。正史确实记载了诸葛亮南征。搞定了不服王化的蛮夷。

但问题是。正史同样还有这样的记载:

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锄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三国志·李恢传》

诸葛亮南征。大军刚走。南蛮就复叛。杀了诸葛亮留守的将领。幸亏建宁土著首领李恢挺身而出。平定叛乱。这才挽救了危局。

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征庲降都督张冀还。以忠代冀。忠遂斩胄。平南土。——《三国志·马忠传》

类似的记载。太多了。总之。事实就是诸葛亮根本就没搞定南蛮。

之后的蒋碗、费祎、姜维。也都没搞定。

而扣掉南蛮占领的云贵地区。蜀汉的实控地盘还剩多少呢?

东吴也一样。

东吴的内部也存在武陵蛮和山越人。

这些都是不服孙吴朝廷的割据势力。

另外交州地区也是时而叛乱。让孙权和孙皓头疼不已。

东吴扣掉这些王化之外的地盘。实控地盘还剩多少呢?

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局面了。

曹魏的地盘基本还是那么大。

东吴和蜀汉的地盘有大幅度缩水。

曹魏优势明显。蜀吴只有联手才能抗魏。

注意。这还只是地盘面积上的对比。如果算上当时南北方的土地开发差距。曹魏的优势更加明显。

我们知道。评价古代封建王朝国力强弱的关键标准。主要看人口数量。

人口多的王朝。不见得强。

但人口少的王朝。国力肯定虚弱。

而人口的多少。又由耕地面积决定。

也就是说:一个政权实力如何。关键看人口体量。而人口的多少。又主要由地盘内的可耕土地面积的多少所决定。

所以。耕地面积的多少。是评价封建王朝实力的关键中的关键。

那么。魏蜀吴三国的可耕土地情况如何呢?

这是我们国家的地势图。

只看这张图。会给人一种错觉:蜀汉的地盘质量差点。东吴和曹魏一样。都占领大片平原地区。

但实际上。用电子图。把地图放大就知道了。

中国南方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丘陵地貌。虽然海拔不高。但落差并不小。很多地方都是这样的地形特征。


(浙江丽水山区)

也就是多为山丘地貌。平地很少。

所谓浙江七山二水一分田。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可不是说说而已。是真的就是如此。

到处都是山丘。想找块平地种田。很难。是一种奢望。

所以。中国的地形图。实际上是这样的。

而中国的耕地分布。实际上是这样的。

我国面积虽大。但可耕面积并不多。比印度要少。而且。耕地分布还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华北和东北地区。南方虽然有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但大部分地区都是山丘地形。不是平原。

而山丘地区的耕地。又都是这样分布的。

支离破碎。分布在山谷。

可以说。整个中国的华南、西南地区。几乎都是这样的地形。就没有一个过得去的大平原。众多的山地。即便是现在。也给当地的交通和城市发展带来非常大的困难。成为阻碍整个华南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看看广东的GDP都领跑全国多少年了。而发达地区也只限于珠三角一带。就知道这种地形地貌对经济发展有多大影响。

这还是现代。要是搁在三国时代。南方根本不可能与北方对抗。

只要北方结束战乱局面。认真发展经济。恢复人口后。分分钟就能碾压南方。

南方凭什么抵挡北方来敌?凭实力?那是笑话了。只能靠自然地形。

割据长江中下游的政权靠长江防御。

割据四川的政权靠山川险阻自保。

而这种防御。只能是一时的。南方政权想要活得久一点。就必须要主动进攻北方政权。把战线尽量往北推。否则时间长了。当南方政权内部出现腐化堕落问题后。北方就能灭了南方政权。

在绝对实力面前。所有的投机与运气都不堪一击。所有的计谋和战术都是渣渣。

其他观点:

三国时期。看国土面积没啥用啊。得看人口和人员质量说话。毕竟打仗、后勤、经济发展。可不是光看面积说话的。

东汉末年。天下十三州。分别是:幽州。冀州。并州。兖州。司州。豫州。徐州。荆州。青州。扬州。凉州。益州。交州。

曹魏占了:幽州。冀州。并州。兖州。司州。豫州。徐州。青州。凉州。小部分荆州。小部分扬州。

东吴占了:大部分扬州。交州。大部分荆州。

蜀汉占了:益州。

从数量上来说。曹魏完胜东吴和蜀汉。他们俩加起来还不够曹魏的一半多。可是从地图上来看。问题就严重了。因为东吴和蜀汉的占地面积还真不比曹魏少多少。

这是为啥?因为东吴所占的扬州、交州和荆州。和蜀汉所占的益州。基本把长江以南的地盘全部给瓜分光了。那不就是半个天下了嘛!

那么我们能说东吴和蜀汉加在一起就能比曹魏厉害了吗?当然是不行的。因为那时候土地资源远没有人口资源来得重要。

一、东汉末年。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北方。

东汉末年。天下的政治经济中心。全都在北方。尤其是洛阳周边地区。因为这里是国都所在地。是东汉重点打造的区域。

而且那个时候黄河流域的人口。明显要多于长江流域。这就是为啥北方地盘不算大却要分成那么多州郡的原因。因为人口太多了。

东汉战乱前的人口分布大概是这样的:

司隶:300万人。

豫州:500万人。

冀州:560万人。

兖州:400万人。

徐州:300万人。

青州:300万人。

凉州:50万人。

并州:70万人。

幽州:250万人。

扬州:420万人(其中曹魏控制的九江郡占50万人左右)。

荆州:550万人(其中曹魏控制的南阳郡就有250万人)。

交州:110万人。

益州:500万人。

从以上的人口分布我们会发现。人口超过500万的州郡。只有豫州、冀州、荆州和益州。而豫州和冀州都在曹魏手里。荆州部分在曹魏手里。东吴只有荆州大部分地盘。蜀汉只占据益州这么一个地方。

所以说曹魏跟他们俩拼人口的话。只需要动用豫州和冀州就能击败对方了。此外曹魏手里还有一堆实力强劲的选手。

当然了。这么比较是有失公允的。因为三国前期的战乱。大部分在北方出现。而南方相对比较安宁。所以人口损失也相对北方少得多。

不过就算是这样。曹魏集中全部州郡的实力。那也是完胜东吴和蜀汉的。在东汉巅峰时期。全国人口有6500万左右。可是到了三家归晋的时候。全国人口只剩下了1600万人左右。

这里面曹魏的地盘上。占据了一半还要多。而东吴和蜀汉加起来还不到一半。由此可见。即使是战乱对北方地盘造成了严重的人口损失。北方还是强于南方。

二、人员素质完全不同。

东汉末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始终都在北方。尤其是环洛阳经济文化圈。那都是培养一等一人才的地方。

古代打仗。除了人口数量很重要外。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人才也相当重要。就说这一点。蜀汉和东吴加在一起也不是曹魏的对手。

刘备为啥在北方混了20年?哪怕一无所有。依旧奋斗不止?就是因为北方是人才的聚集地。只有在北方混出名堂来。才能吸引人才到他麾下。

三国时期。指点江山的重要人物基本都是北方人。

第一。看看曹魏阵营的人才。

荀彧、荀攸:颍川颍阴县人。也就是河南许昌人。

郭嘉:颍川阳翟人。也就是河南禹州人。

贾诩:武威郡姑臧县人。也就是今甘肃武威市人。

程昱:兖州东郡东阿人。也就是山东省东阿县人。

许攸:河南南阳人。

第二。看看蜀汉集团的人才。

诸葛亮是哪儿人?山东琅琊郡人。他是跟着叔叔到了荆州。这才遇到了后来的刘备。

庞统:荆州襄阳人。也就是现在的湖北襄阳。那时候也被曹魏给占了。

法正:陕西省眉县人。他是跑到益州。先给刘璋打工。后给刘备干活的。

徐庶:颍川阳翟人。也就是河南禹州人。他在刘备最危难的时候。离开了刘备投奔了曹操。

第三。看看东吴集团的人才。

张昭:徐州彭城人。孙策创业的时候。南下躲避战乱的张昭。跟随孙策征战天下。

周瑜:安徽庐江人。这地方在三国时期。隶属于合肥。正儿八经的曹魏地盘。

诸葛瑾:和诸葛亮是亲兄弟。也是山东琅琊郡人。

鲁肃:安徽滁州人。这地方历来都是曹魏和东吴争夺的焦点。不过也属于长江以北。

吕蒙:汝南郡富陂县。如今隶属于安徽阜南县。也在长江以北。

由此可见。挑了这么多三国著名的谋士。清一色都在长江以北诞生。其中北方人更是居多。所以你说蜀汉和东吴。拿什么去跟曹魏斗呢?

人才方面曹魏基本对蜀汉和东吴处于碾压状态。这也不是一两天就能改变的。就算三足鼎立了。大家一起教化百姓。可论速度和质量。还得要说是曹魏更胜一筹。

总结:光看地盘是看不出个什么名堂的。

三国时期。地面以下的资源。几乎处于没啥用的状态。只有拼人口和人才。这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人口多了。不光参军打仗的人多。而且生产力也会增强。后勤补给更加充足。这些都是对打胜仗有很大好处的。

人才多了就更别提了。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优秀的人才对战局的影响。那完全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现在你明白了吧?蜀汉和东吴加在一起。也不可能是曹魏的对手。还是诸葛亮那句老话说得好:“待天时有变”。留给蜀汉和东吴唯一的翻身机会。就是等到曹魏内乱。

可惜曹魏就算在司马懿时期发生了内乱。似乎也没有伤筋动骨。毕竟东吴内乱也不少。而蜀汉在诸葛亮去世后。又是人才凋零。这或许就是天数吧。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

其他观点:

因为地图的错觉啊。表面上看魏蜀吴三国的面积差不多。但实际上蜀汉和东吴的实际管辖面积和人口都远远小于曹魏。

人们会认为魏蜀吴三国差不多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这幅图。如果单纯的看这幅图。那蜀汉加东吴的面积确实与曹魏差不多。这里面蜀汉的地盘包含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而东吴则包括了整个长江以南地区。还要带着越南。虽然看着蜀汉和东吴的地盘都不小。但其实这图是不对的。根本就没有真实的反映出三国的实际管辖面积。

真正要靠的还是这幅图。在这幅图中就可以看出。蜀汉的主要地盘也就成都平原附近。至于其他地方都是零碎的地盘。根本就不能形成有效管辖。就像孟获所在的南中还是诸葛亮好不容易平定下来的。此时的云南等地根本就没有开发完成。无法为蜀汉提供赋税和兵源。

东吴的情况同样如此。东吴人口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像交州等地更多是名义上被东吴管理。并且东吴境内还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比如山越族。这些少数民族与东吴政权互相敌视。彼此攻伐。别说为东吴提供赋税和兵源了。反而还极大的牵制了东吴的力量。并且像东吴控制的两广地区一直到两宋时期都还没有彻底开发完成。更别说是三国时期了。东吴实际掌握的成熟耕地也就是长江中下游那一部分。根本就没有地图上那么大。所以。东吴的实力并不像地图显示的那样大。

曹魏则不一样。曹魏占据的地盘基本都是黄河流域附近。这些地区早就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有效开发。并且无论是关中平原还是华北平原所能提供的耕地面积都要远超过蜀汉和东吴。庞大的人口和足够的耕地。为曹魏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蜀汉和东吴如何联合。都无法弥补人口和耕地上巨大的差距。并且由于曹魏所占据的地方还都是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可以为曹魏提供远超过蜀汉和东吴的耕地。而有了足够的耕地。那就意味着人口可以得到快速的增加。曹魏的实力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大。

其实真正的三国实力就如同此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魏国无论人口还是兵力都是要超过蜀汉与东吴的总和。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天下三分。魏占其二”的原因了。

可以说。只要曹魏能守住地盘不丢。那就可以慢慢的耗死蜀汉和东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1:02

    东吴,蜀汉,曹魏,都是,万人,人口,地盘,荆州,益州,冀州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1:02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国时各国之间,面积看起来悬殊不大,为何说实际上差距很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1:02

    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如果只看常见的三国地图。蜀汉的疆域面积只比曹魏略小。东吴的地盘甚至比曹魏还大点。但问题是。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