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国企航司难进为何总有人跳槽。其实就是围城效应。有人削尖脑袋进不去。有人不顾一切跳出来。
机长高薪空姐美丽
一说国企航空公司。一般多指三大航。惯常排序是国航、东航和南航。以及这三家公司控股或参股的公司。
待遇高、福利好、加班少是外界对三大航的普遍印象。一个标志就是每年的空乘招聘。竞争度不亚于公务员招考。靓女帅哥争相出镜。好不热闹。由此还衍生出各类托关系、走后门的骗局。至少证明这个行业不错。毕竟从来就没听说过想去煤矿上班被骗的。
年薪百万的机长、笑容可掬的空姐。头等舱里都是显贵精英。邓文迪在头等舱搞定默多克的故事更是草根逆袭的传奇。航空常旅客是商业金字塔顶端的最优质客户。无论影视还是现实。航空公司就是高大上的行业。单是一架飞机都价值上亿美元。更何况机舱里承载的都是权力和财富。
航空公司收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是肯定的。但请注意。这个收入也是“平均“。机长不说了。年薪百万是行业规律。空乘年收入也有20多万。这两个职位是外界最熟悉的。但他们的收入主要和飞行小时挂钩。今年疫情停飞这几个月都比较惨。应该说是全世界的航空公司都不好过。连累股神巴菲特都亏了钱。当然这不是常态。疫情迟早会过去。
航空公司老总因为国资委限薪。职务收入大约是50多万。是否还有股权收益和其它奖励不清楚。因为都是上市公司。根据媒体公开报道。2014年。业绩最差落马高管最多的南航高管平均薪酬96万。国航84万。东航最低为61万。三大航均为副部级央企。二级部门正职大致是副厅级待遇。年收入在60—70万之间。副职则40多万。往下看。二级部门的中层干部收入根据业务和效益稍有差异。普遍在30多万。有编制的资深员工也在20万以上。
编制内外有别
现在说重点。三大航员工还有大量编制外的合同工、劳务派遣工和临时工。合同工基本做到了同工同酬。一般没有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劳务派遣工是合同工的过渡期。入职后大约要以这个身份干半年到一年。再转正签正式合同。此时的收入大约是转正后的80%或更低;临时工就不说了。劳务公司派来的保安保洁等岗位。严格说根本不是企业员工。虽然发钱的是航空公司。
央企有薪酬成本控制要求。但还有大量的苦活累活要有人干。有编制的大多叫不动。才有了劳务派遣工和临时工这样的用工制度。从字面理解是边缘、辅助和临时性岗位。但比如三大航装卸货的货运部搬运工。一个部门大几千人大部分拿着和市场接轨的工资、干最苦逼的活。还没有正式编制。总有人心理不平衡。各种矛盾层出不穷。
即使是合同工。有些二级公司的行政、人力等服务部门。985毕业大学生扣除五险一金后拿到手工资2000多。如果要租房的话。这怎么能看到未来?
总体来说。航空公司美誉度高、福利好。工作稳定不假。但只是硬币的一面。
硬币另一面
另一面可能就不那么光鲜了:
航空公司的工作环境也类似县域生态。进去久了。你会发现盘根错节的关系网能绕晕你。
一个集团内到处都有夫妻及各类七大姨八大姑。这种血亲关系形成来源于多年来稳定的工作环境和高福利。内部联姻显然更容易稳固即得利益。加之航司源自民航系统。多年来一直存在内招体系。自然沉淀之下亲人兼同事也就见怪不怪。
近年来社招成了主流。子女顶替父母通道虽已堵死。但拥有天然的信息优势。并不妨碍符合条件的优秀民航子弟通过正常途径入职。互不认识的校招生入职后。接触最多的就是同事。日久生情概率很大。相爱、结婚。门当户对水到渠成……
航空公司还有一个特定群体:飞行员家属。
近年来航空业高速发展。飞行员数量明显不如飞机数量增长快。各类民营航空公司大多简单粗暴用高薪挖角三大航飞行员。劳务纠纷此起彼伏。
为稳定飞行员。航司在解决飞行员家属就业问题方面不遗余力。这也造就了因人设岗的弊端。个别能力学历实在差的。夸张到安排去专门管公章。这也是航司内部流程多。制度多如牛毛的缩影。和航司朋友私下交流。问怎么不直接给这些家属发钱养起来。答曰。人家也有职业尊严。
进航司犹如进机关。大大小小的会议层出不穷。大领导不是开会就是在开会的路上。一个会下来问题未必能解决。但不开会一定解决不了。这里有太多绕不过去的制度和流程。简单到买桶装水、打印纸都要上oa走流程。事情一急要么催领导要么特事特办。但绕过正常流程一出问题必然要追责。按部就班。天塌下来也有客观理由。原因无他。分担责任便于推诿。
企业正常运转时没问题。一遇公共突发事件。因为下级没授权。必须层层请示。等请示完。开紧急会研究对策到最后官宣。黄花菜都凉了。还会给外界一个傲慢无礼、店大欺客的观感。
近年来航延已成常态。如果在一线地服、热线客服和空乘岗位。一边可能直面旅客的质问责骂甚至殴打。一边还要承受上级的考核压力。以及见缝扎针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靠鸡汤支撑”虽是一线戏言。却已成共识。
在此要帮航司的一线员工说句公道话。航延不是他们可控。有些因素也无法解释。但航司“店大欺客”的黑锅只能他们去背。两头受气是常态。
最无奈的还是机关氛围浓重。今年疫情初期。南航一线空乘向上反映。希望戴口罩规避风险。有领导以担心引起旅客恐慌心理为由拒绝之。不平则鸣。事情被自媒体公号“停机坪”捅出。加之武汉宣布封城。随即反转。口罩成遂标配。
设想一下。如若一线员工因不许戴口罩感染。几乎难以追责。在航司的企业文化里。“正能量”是个高频词汇。如果身处航司员工朋友圈。你看到和感受到的必定是激情、奋斗和企业的正面报道。因为微信也是工作一部分!
跳槽率不算高
相比私企。航司跳槽率并不算高。毕业即一直干下去的很普遍。这种基本都有编制。离职的多是合同工、劳务派遣工这类没编制的员工。
但从高层到底层员工转换跑道也不罕见。副厅一级高层多是因人事变动出走。中层流动多是有更好的平台或创业。基层员工则因工作压力或待遇问题离职。而做到集团管理层党组成员这个级别的。已经属于中管干部。没听说跳槽一说。只有两种结局。要么干到自然退休。要么出现在中纪委网站通告里。你懂的!
简而言之。要感谢这个时代。给职场人更多的选择。央企也不再是职场最终归宿;但一个看似光鲜的行业背后。也有不为外人道的苦和累;从个体的职业生涯看。能进航司未必只有幸运。离开也未尝不是解脱。
其他观点:
不要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国企航空普遍薪水偏低。福利待遇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这么好。而且内部派系斗争很恶劣。工作氛围不好。
其他观点:
我在国企航空公司干了一年多就不干了。待遇好工资低要是没人也没啥出头之日。主要是熬夜把头发都熬白了身体真的吃不消。申请调岗领导直接给你劝退。劝走一个再进一个那都是不菲的数字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104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航空公司,合同工,三大,员工,都是,劳务,也有,飞行员,收入,国企
没想到大家都对进国企航空公司工作很难,却有人从国企航空公司跳槽出来,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国企航司难进为何总有人跳槽。其实就是围城效应。有人削尖脑袋进不去。有人不顾一切跳出来。机长高薪空姐美丽一说国企航空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