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孔子为什么会离婚?
原创

圣人孔子为什么会离婚?

好文

热门回答:

“大圣人”和“离婚”这两个词怎么听。怎么都不像是会同时出现的。但历史上的古代大圣人中。却真就有一位曾离婚者。此人还是儒家头号大人物:孔子。

孔子出生与公元前551年。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的鲁国陬邑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曲阜。他是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同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一生之最大的开创是私人讲学。但颇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和原配妻子的矛盾。也是从他开始开办私人讲学开始的。

孔子的妻子名叫亓官氏。她是春秋时期的宋国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人。她于公元前533年嫁给了孔子为妻。这一年。孔子19岁。亓官氏约18岁左右。

历来。亓官氏都被认为是孔子名言“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中的“女子”。实际上。孔子说这话时是否时针对原配妻子亓官氏已经不得而知了。但通过历史的诸多细节看:孔子确实曾对妻子亓官氏有极深的怨言。

从来。力都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孔子对妻子的怨言。多半也折射出妻子对孔子的不满。

那么。亓官氏究竟为何会对自己的圣人丈夫不满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回到前文提到的孔子开创私学说起。

亓官氏和同时代的很多女子一样。都非常传统。也是因为思想传统。所以。在亓官氏眼里。什么样的男人是最有出息的呢?答案是:学而优则仕者。

这话的意思。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就是:知识分子的最高出路是做大官。

孔子本身是贵族出身。他是他父亲的老来子。所以年3岁这年。孔子便失去了父亲。但这种缺失并没有对孔子造成太大的影响。因为他后来虽同母亲一起被撵出了家门。但因为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士”。所以呢。一直保有贵族身份的他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说来。以当时孔子的境况:父亲早逝。母亲在他17岁那年也病逝。他虽是个“士”。但终究是有些落魄的。所以。他后来能在同父异母哥哥孟皮的帮助下娶得贤良的亓官氏。已经算是祖上积了阴德了。

这孔子最初与亓官氏结婚时。两人感情也挺好。毕竟。孔子是个识时务的大才子。

亓官氏虽是个并未受过太多教育的封建女子。但因为家里教育到位。所以她对人事还是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她深知:自己这个丈夫。定是个能出息的大才。她甚至还暗暗做梦:梦想有一天他这个丈夫能做大官。让她人前显赫。

同当时那个时代的多数女性一样。亓官氏一直有一个梦。这个梦是怎样的呢:儿女双全。夫贵妻荣。

后来。亓官氏用极短的时间实现了这个梦的一半:就是实现了儿女双全。所以。这个梦被圆了一半后。亓官氏就更加期待后面的一半梦能圆了。

为了早日圆梦。亓官氏更加用心地打点家里家外。她任劳任怨。每日起早贪黑的同时。甚至还不忘经常给丈夫加油打气。

当时。孔子效忠的所谓“君”是鲁国的国君鲁昭公。因为孔子工作上表现出色。后来。亓官氏生下儿子的时候。这鲁昭公还专程派人送来了一条大鲤鱼。

鲁昭公的这个举动让孔子和亓官氏都高兴极了。他们都觉得这是鲁昭公给他们的极大的恩宠和荣耀。于是啊。孔子竟一高兴。直接就给儿子取名为“孔鲤”了。

有了这一出之后。接连生下一儿一女的亓官氏便更加对丈夫的未来怀抱大希望了。可以说。此后的亓官氏。即便在梦里。也经常梦见丈夫戴着官帽的威风模样。

可让亓官氏和孔子都未曾想到的是。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孔子依旧只是一个小官吏。在家里已经添丁进口的境况下。做小官吏的俸禄对于一大家子的开支已经显得有些窘迫了。

孔子当时的境况和今天很多生了儿女后薪水职位都上不去的苦逼上班族。几乎别无二致。

人都说了“贫贱夫妻百事哀”。在这种境况下。亓官氏的脸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变得不好看了。

可以想象。在这种情况下。成天累死累活的亓官氏一定是会有怨言的。人嘛。都是肉体凡胎。总免不了有这样那样的情绪。正常。

可孔子却相当受不了妻子的怨言。为了家里的经济窘迫境况。孔子便在27岁这年做出了开私学授课的决定。

这私学授课在当时属于打破常规的存在。在那个年代。社会上极其讲究门第之见。所以只有贵族才有资格接受教育。孔子的私学授课却公然提倡“有教无类”。他规定:不管贵族还是平民。只要你能提10条肉干来。就都可以入读。

按理说。孔子的这个做法在当时是要被猛烈抨击的。因为它违背了祖制啊。可是。因为此时的周天子已经衰微。各诸侯国又忙着争霸。所以他们也就没空来管孔子这档子事儿了。

于是。孔子便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成功成了第一个成功开创私学的大家。

很快。孔子的学生数量就开始以裂变的形式实现了突破性增长。他最辉煌的时候。学生多达3000多人。这就意味着:孔子家的肉啊。几乎已经多到没地方晒了。

在今天看来。这是大好事。毕竟。有肉了。生计就不愁了。可毕竟那是几千年前啊!那时的人们之思想观念和今日人之思想观念。那是有本质差异的。所以。即便孔子已经很有作为了。可亓官氏的脸色反而越来越难看了。

为何?因为亓官氏觉得:孔子讲学虽然解决了生计问题。可这个讲学终究是不务正业。那么。什么是亓官氏眼里的务正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做大官。

亓官氏觉得。既然孔子有这么多的知识。就应该去做大官。走正道。而不是搞些歪门邪道地讲什么学。

女人的心事从来是藏不住的。日久后。孔子眼见妻子脸色越来越难看且说话也越来越难听。她的心里也是极其失落。

一晃。孔子就晃到了35岁。这个年纪在古代已经属于大龄了。偏偏此时的鲁昭公还因权力被架空逃亡齐国了。

老板跑了。这基本和饭碗跑了是一个意思。这下。孔子就急了。于是。他便也跟着鲁昭公赶到了齐国拜见鲁昭公。

可惜啊。孔子这千里迢迢一路赶到齐国。竟没能见上鲁昭公。好在孔子这一趟也没白跑。他见到了齐景公。而且。齐景公对他的才学非常赏识还有想重用他的意思。可因为晏子的阻挠。孔子最终还是官梦泡汤继续回到了鲁国讲学。

经过这一趟之后。亓官氏算是失望透顶了。但失望归失望。她也没多说什么。而此间。两人的关系继续不温不火。

孔子51岁这年。终于得到继位的鲁定公的重用了。他先后担任过小司空和大司寇。这个职位就相当于今天的中纪委书记兼最高法院院长兼公安部部长。这就意味着:孔子终于完成了妻子对他的期望。做了大官了。

孔子真的做了大官以后。这亓官氏的脸色瞬间就好看了。两人的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可惜。好景不长。孔子的官帽还没戴稳呢。因为鲁公受制于季孙氏且鲁公经常与孔子政见不和的原因。孔子慢慢受到了排挤冷落。

面对这种尴尬境地。孔子再次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决定带着学生周游列国。

这亓官氏一看:丈夫好好的大官不做。竟又要搞这些不务正业的事。这怎么能成呢!于是。亓官氏便决定拼命阻挠丈夫孔子的“不务正业”。

可孔子既已作出决定。又怎会轻易妥协呢!于是。公元前496年。年已55岁的孔子便从鲁国出发。开始了他周游列国的大计划。

也是因为孔子周游列国一事。他和妻子亓官氏彻底闹掰了。两人的离婚。古代称“出妻”也是在这个时候。

可惜。两人离婚的始末和具体。史书的记载寥寥。世人甚至只能从《礼记·檀弓》的一些侧面记载中。才能得以窥见他们离婚的种种。

根据《礼记·檀弓》记载。亓官氏和孔子的儿子曾在母亲死后痛苦。孔子听到哭声后问道“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而孔子“除(斥责)”儿子、觉得儿子行为过分的原因则是因为:孔子认为其母已经过了一年的守丧期。他便不应该如此痛哭了。

后世也是通过这段历史判断。亓官氏与孔子确已离婚。因为。按照古代的制度来讲:孔鲤为母亲守孝应该是3年。而不应该仅仅只1年。除非。亓官氏已成为孔子的“出妻”。孔鲤的“出母”。

而从这段记述来看。孔子与妻子离婚后。即便妻子已经过世了。他对她也还是有几分怨言。否则。他也不会在妻子死后儿子表达哀伤悲痛时是如此反应了。

实际上。孔子的离婚在世人眼里是有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但在孔子家族来讲。这却是很稀松平常的事。为何呢?

因为。根据《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出妻”。孔子的儿子孔鲤“出妻”。孔子的孙子子思也“出妻”。所以。“孔氏四世都曾出妻”。如此一来。孔子离婚便也算不得什么事了。

其实。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即便被定义为圣人。孔子也照旧是个肉体凡胎。也照旧有正常人的七情六欲。如此。他和妻子因三观不合等原因闹矛盾离婚。又有何稀奇呢!

不得不说。这人啊。即便再厉害。厉害到成了圣人。他也终究免不了世俗诸事的困扰。

人啊。 不管是谁。只要没有躺在棺材里。就注定永远都会有诸多烦恼!所以!凡事。真得适当看开才好!

其他观点:

圣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孔子的婚姻之所以会破裂。与他们夫妻双方都有撇不开的关系。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不但学问第一。离婚这方面也丝毫不含糊。都说人无完人。孔子离婚。向世人阐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鲁国一个官宦家庭。父亲叔梁纥本是宋国人。但为了逃避宋国的战乱只好逃到了鲁国。并谋得了一个叫做陬邑大夫的职位。其实孔子的祖上是皇族。殷商开国皇帝商汤正是他的祖先。即便后续大周灭亡了商朝。为了安抚那些先朝的皇族后裔。周武王依旧好吃、好喝、好福利的供着他们。

后来碍于国土版图太大。于是周朝实行了诸侯管理制度。并任命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奈何经历了一代又一代。即便有血缘关系。那种亲情味也没有那么深了。所以到了孔子父亲那一代。基本上荣耀光环已然暗淡。面对着宋国境内的权力交替。叔梁纥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

孔子的母亲并非正妻。而是叔梁纥在66岁高龄之际。纳了他母亲为妾。而当时颜徵在才22岁。由于二人之间岁数差的太悬殊。为此遭到了不少外界的风言风语。没办法老夫少妻只好居住在尼丘山上。也就是为什么孔子生下来会命名为孔丘的原因之一。奈何即便远离了市井。叔梁纥依旧落下了一个“野合”的名声。

孔子出生后。成为了家里仅有的一个健康男丁。本来他还有个哥哥。但孟皮从小腿脚有毛病。担不得大任。所以孔子很受家中哥哥姐姐的疼爱。到了他19岁那年。孔子经过自身的努力。在鲁国考上了“公务员”。成为了一名吃皇粮的小吏。工作不错。年龄也正好。作为哥哥的孟皮就想着给弟弟张罗一门亲事。当时孔子有个梦想。那便是可以名正言顺的回宋国祭祖。所以在娶媳妇这事上。非常执着。女方必须要是宋国人。

就这样。亓(qi)官氏开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哥哥孟皮眼见弟弟主意已定。便带着满满的诚意去往亓(qi)官氏家里提亲。那时候没有礼金一说。也没有所谓的“万紫千红一片绿”。无非是鸡鸭猪羊之类的牲畜。姑娘一瞧男方条件还行。于是回赠了一条刺绣琴套。婚事算是定下了。

其实春秋时代。很少能见到自由恋爱。基本上都属于父母包办婚姻。很多夫妻在婚前压根就没见过面。唯一还算和谐的。便是婚事一旦定下了。很少有反悔的。哪怕对方的长相不够俊美。可能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婚后正值干柴烈火的小夫妻。感情也很恩爱。

婚后妻子为孔子生了个儿子叫做鲤伯鱼。究其缘由乃是鲁昭公特意送了条鲤鱼来祝贺。看来孔子为官也很有一套;然后在生完鲤伯鱼没几年。孔子又得了一个女儿。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女儿出生本该家庭和睦的时候。孔子却跟发妻提出了离婚。而发妻也不含糊。很爽快的就应了下来。至此二人形同陌路。孔子顺利成章的被卷入了“休妻门”。

实际上 。孔子离婚后并未在娶。也没有任何女人跟他传出绯闻。直到老死的那一刻。身边陪伴自己的也仅仅只有徒弟们。史料记载。孔子离婚的真正原因。是受不了亓(qi)官氏的唠叨。说话时口无遮拦。什么都讲。一点都不经过大脑。导致很多时候弄得孔子很没面子。

其实话说回来。亓(qi)官氏本就农村出身。没读过什么书。估计连斗大的字也未必认识几个。为什么孔子早前当小吏的时候。没有嫌弃妻子唠叨呢?归根结底。还是随着孔子学问越做越深。名气越来越大。妻子却原地踏步。俩人之间产生鸿沟了。这种鸿沟是一种思想上的屏障。以至于孔子门下弟子三千。名气大增时。妻子亓(qi)官氏被“越甩越远”。

但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孔子难道就没错了吗?也不尽然。他对妻子的挑剔。几乎能让全世界90%以上的女子。心甘情愿离开他!什么饭菜不合胃口、点的外卖、饭菜摆的不规矩等等。统统不吃!这谁受得了?干脆散伙算了。以至于后来不论吃饭还是睡觉。俩人谁也不理谁。因此孔子离婚。亓(qi)官氏也变相的得到了一种解脱。而“食不言。寝不语”就是这么来的。

从早先的恩爱。到后来的反目。孔子和妻子之间上演了一场爱恨情仇。以至于后来妻子死时。孔子都没怎么太伤心。不过谁也没料到。本无丝毫名气的亓(qi)官氏。到了宋朝时期。却被宋真宗追封为了“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 。并从此陪伴孔子左右。

其实从孔子离婚这件事上不难瞧出。夫妻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共同进步。否则一番一方将另一方甩的比较远。那么俩人之间的共鸣自然会越来越少。以至于发展成“不理解”“不和谐”。最终等待二人的。或许也是这条不归路。

其他观点:

在古代。离婚不叫离婚。叫“出妻”。

《孔子家语》中曾提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出妻”。孔子的儿子孔鲤“出妻”。孔子的孙子子思也“出妻”。这事被称为“孔氏三世出妻”。有人说。其实应该叫“孔氏四世出妻”。因为孔子其实也“出妻”。那么。历史上孔子有没有“出妻”呢?

(孔子剧照)

一、孔子的妻子是谁?

孔子年轻的时候家境不好。

他的父亲虽是贵族。又在鲁国做官。但由于生他的时候。已是70多岁的人了。所以在他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生母颜征在只是个身份低微的小妾。叔梁纥去世后。便被嫡夫人施氏撵出了家门。和颜征在一道被撵出来的。除了孔子。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孟皮。

到孔子17岁时。劳累过度的颜征在病逝了。

虽说家境贫困。但孔子由于继承了叔梁纥“士”的身份。也有资格受到贵族教育。因此颇识得些字。再加上他又喜欢研究周礼。于是在他19岁那年。被介绍到鲁国大夫季孙氏的手下。做了一个管仓库和畜牧的小官吏。

此时孔子也到了该成家的年纪。由于孔子是殷商的后裔。也就是后来的宋国人。所以他尽管身居鲁国。但还得遵从宋国的“内婚制”。迎娶宋国老家的姑娘为妻。

孔子的大哥孟皮打听到宋国有个叫亓官氏的姑娘很贤良。于是提了大雁、小猪和鸡前去求亲。在孟皮的张罗下。孔子和亓官氏结为夫妇。

(亓官氏剧照)

二、孔子有没有可能“出妻”?

公元前532年。亓官氏生子。

当时。孔子的老板是鲁国国君鲁昭公。由于他在工作上表现非常出色。鲁昭公对他很赏识。所以在听说他生儿子后。便遣人送来一条大鲤鱼作为贺礼。

孔子觉得这是极大的荣耀。高兴之余。给儿子取名“孔鲤”。

后来。亓官氏又给孔子生下一个女儿。

亓官氏是个传统贤惠的女人。她在家里任劳任怨。把一双儿女照顾得很好。

同时。她对孔子也有很大的期望。毕竟孔子是个知识分子。按道理。就应该“学而优则仕”。

然而。孔子只是一个小官吏。收入也不是很高。要养一家人并不容易。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孔子也不能免俗。

为了养家糊口。孔子不得不在27岁的时候开学授课。并打破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受教育的规矩。提出“有教无类”。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提10条肉干来。便能入读。

虽然孔子这样做是违背礼制的。但当时周天子衰微。各诸侯国又忙着争霸。孔子办学既然无损于民。也就没有人来管他了。

(孔子讲学)

成功永远属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孔子也不例外。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响亮。不光鲁国拜在他门下的学生多。就连别的诸侯国听说后。也纷纷提着肉干来报名。孔子索性辞去了职务。一心一意搞教学。

孔子最辉煌的时候。学生多达3000多人。家里的肉多得晾都没有地方晾了。

如此一来。家里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孩子们也因为有肉吃。营养很好。都长得胖嘟嘟的。

可是亓官氏却愁眉苦脸。原来在她看来。孔子这是不务正业。唯有做官。做大官才是正途。

在孔子35岁的时候。鲁昭公因为权力被季孙氏等人架空。只得逃往齐国。

孔子由于受到过鲁昭公的赏识。便也赶到齐国拜见鲁昭公。

虽说没能见到鲁昭公。但齐景公却很欣赏他的才华。想要重用他。可是这却遭到晏子等人的阻挠。最终。孔子不得不又回到鲁国继续讲学。

亓官氏听说后。很失望。但她并没有说什么。

孔子48岁时。由于季孙氏受制于家臣阳虎。阳虎和孔子是老相识。便想拉拢孔子为己所用。孔子没有答应。

到鲁定公在位时。他听说孔子拒绝阳虎的事情后。认为孔子忠心又有才能。所以便起用了51岁的孔子。先后让他担任过小司空和大司寇。可以说。此时的孔子真的做了大官。

亓官氏因此非常高兴。二人的关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可惜鲁公受制于季孙氏。再加上与孔子政见不合。因此对孔子渐渐冷落起来。

倍受排挤的孔子见此。便决定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有国君能欣赏他的政治见解。

当然。孔子的决定受到了亓官氏的阻拦。再加上多年的殷殷期望成空。亓官氏难免有激烈的举动。已至于孔子感叹:“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剧照)

三、史料上有没有关于孔子“出妻”的记载?

史料上关于亓官氏的记载寥寥。因此。也不能确定孔子和亓官氏。最终是否离婚。

但在《礼记·檀弓》中却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

这段话意思是说。亓官氏死后。孔鲤守丧一年期满后。依然因为太过想念亓官氏而哭。孔子听到后。很不高兴。认为他有悖周礼。于是斥责他。

按说。孔鲤为母亲守孝应该是3年。为何孔鲤仅守孝1年便期满了呢?

宋朝的理学家朱熹曾解释过这个问题。他说。由于亓官氏在去世前。已被孔子“出妻”了。那么就不是孔子的妻子了。对于孔鲤来说。也只能是出母。身为继承人的孔鲤。只能为孔子的正妻服丧。因此在孔子看来。孔鲤的行为是过分的。

由此可见。孔子“出妻”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在男权社会。女人的地位极为低下。孔子出妻。在当时并不算是伤风败俗的事情。

(参考史料:《孔子家语》《礼记·檀弓》)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只求﹂份安宁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4:29

    孔子,妻子,大官,鲁国,是个,儿子,两人,父亲,贵族,齐国

  • 迎客心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4:29

    没想到大家都对圣人孔子为什么会离婚?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4:29

    “大圣人”和“离婚”这两个词怎么听。怎么都不像是会同时出现的。但历史上的古代大圣人中。却真就有一位曾离婚者。此人还是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