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位列世界五大强国,为何阿根廷敢虎口拔牙攻打马岛?
原创

英国位列世界五大强国,为何阿根廷敢虎口拔牙攻打马岛?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是南大西洋的一座群岛。靠近南美洲大陆南端。总面积为1.22平方公里。整个群岛包括东福克兰岛。西福克兰岛和776个小岛。马岛距离阿根廷本土仅510公里。而距离控制该岛的英国则有1.3万公里之遥。在人类没有发现马岛之前。它虽然一直孤零零地“住”在大西洋上。却是大量海鸟、帝企鹅、海狮、海豹和海象以及大量其它野生动物的静美天堂。

其实马岛的发现。至今在国际上仍存在争议。归属问题也由来已久。英国认为是英国航海家戴维斯于1592年发现了马岛。荷兰人则认为是威尔德无可争议的在1600年代发现了马岛。而法国航海家布甘维尔于1764年首先在东福克兰岛建立了居民点。英国人是第一批于1765年在马岛的定居者。但是在1770年被西班牙人赶了出来。西班牙人在1767年左右买下了法国居民点的全部产权。可是1771年英国人又以战争相威胁。恢复了西福克兰岛的前哨基地。到了1774年代。在美国独立战争的前一年。英国因经济状况不佳。实在力不从心继续管辖遍布世界多地的殖民地。便撤出了该岛。但是并不甘心就此放弃对其主权的占有。于是他们在岛上留下了一块铜牌。上面写着:福克兰群岛属于英国王室。

而西班牙在东福克兰岛的居民点则一直维持到了1811年。这随后的几年里。欧洲各殖民帝国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殖民地都纷纷独立建国。1816年。阿根廷也脱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所以阿根廷认为自己曾经是不折不扣的西班牙殖民地。连官方语言都是西班牙语。理应继承宗主国的土地遗产而对马岛拥有毋庸辩驳的主权。

然而。1831年美国用军舰摧毁了阿根廷在东福克兰岛的居民点并将马岛洗劫一空。还把岛上的阿根廷军官押走。以报复他们非法扣留了三艘在该区域猎捕海豹的美国船只。1833年英国人趁机重返马岛。在未开一枪的情况下。就把剩余的阿根廷官员驱逐出马岛。并占领了该岛 。1841年英国指派一位文职副总督到该岛做正规管理和建设规划。到1885年岛上一个约有1800人的英国社区已经基本实现了自给。后来在1892年英国将福克兰岛正式划为自己的殖民地。但是阿根廷一直不承认英国对马岛的强行占领。并宣称不惜武力也要解决这一领土争端。

“二战”时。英国被打得一蹶不振。国力极大衰退。再也没有经济力量和足够精力维持其海外殖民地的统治和管理了。于是。英国在各大洲的殖民地纷纷走向了独立。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就此彻底土崩瓦解。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最后只剩下了当初小小的英伦三岛。总面积远不如阿根廷大。昔日的大英帝国荣光不复存在。美国趁英国“大病不起”时又“要”了英国的“命”。迅速夺取了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并且还把英国的强盗哲学进一步发扬光大。到处用蛮横的拳头说话。粗暴无礼。横行霸道!英国在“二战”后不仅失去了世界霸主的地位。还欠了抢夺自己世界霸主地位的殖民地——美国一大屁股外债。从此为美国马首是瞻。

阿根廷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高素质的欧洲各地白人移民。以及和欧美同步的现代文明。加之“一战”时保持中立的身份。顺利躲过了欧洲战火的蹂躏。与美国一样。成为了整个文明世界的乐土。与当时的美国相比。阿根廷人口数量适中、文化素质颇高。很多欧洲人都很看好。所以无数欧洲贵族与精英都移民至此躲避战争。

“二战”爆发后。由于马岛的归属问题。阿根廷与英国之间关系不佳。所以明面上看是中立国。暗地里却亲近轴心国。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阿根廷利用自己中立国的地位同交战双方进行贸易。和美国一样狠狠地发了一大笔战争财。因此。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远离战场的阿根廷。不仅每次毫发无损。这些因素还促进了其工业化的迅速提升。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从1939年的45%增加到了1945年的52%。经济一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别看阿根廷现在除了耀眼的足球。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但是如果把时间倒退一个世纪。阿根廷那时可是世界上第七大经济体。世界第五大出口强国。是和美国相匹敌的一流经济强国。阿根廷当时的富裕程度甚至超过了德国。被誉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正基于此。阿根廷彼时发展起了免费公共义务教育。建设了发达的基础设施。提供国民优厚的社会福利。并建立了强大的现代化军事力量。配备航母、战舰和战斗机。还在欧美国家采购了一批当时最先进的现代化武器。在南美地区称雄一时。风光无限!当时世界上人们羡慕的口吻竟是:北有美利坚。南有阿根廷。阿根廷人的生活一度让美国人都眼红。

可是。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却因国内局势动荡遇到了无法突破的瓶颈。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彼时的阿根廷军方、游击队、恐怖组织之间打打杀杀。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经济节节败退。人民生活水平一路下跌。一个总统屁股还没坐稳。另一个总统就拿着枪顶着对方的脑袋把他赶下了台。

1976年。阿根廷军人发动了军事政变。推翻了民选政府建立了独裁政权。这进一步加剧了阿根廷国内的经济危机。导致了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内民众怨声载道。反对运动此起彼伏。以加尔铁里为首的军政府大举借债。主要是向美国和英国银行借债。以资助基础建设和国有工业的发展。加尔铁里军政府每天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经济与政治问题。等时间挨到1981年时。国内失业人数已占到了全国劳动力的1/3。外债竟高达340多亿美元。通货膨胀率已达到了600%。国内生产生产总值GDP下降达11.4%。国内开始出现长期性的大罢工。以加尔铁里为首的军政府。每天都受到人民的唾弃和憎恶。可是军政府却对经济危机乏天无术。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挽救措施。

作为一群军人。虽然搞经济建设比较外行。但是他们深知此时必须找一件事情一个突破口。把国内民众的注意力移开以稳定民心。思来想去。军政府心生一计打起了马岛的主意。转嫁国内重要危机。战争从来都是首选。既可以转移国内民众的愤怒情绪。说不定还真的收复失地借此安抚民心。重新收获民众支持度。继续自己的独裁统治。

一不做二不休说干就干。有资料说阿根廷军政府于1982年3月期间雇佣了一群愤青和商人。登上了马岛以东的南乔治亚岛并在岛上建立了营地。还升起了阿根廷国旗。从而引发了和英国之间的外交矛盾。在阿根廷完善战争计划的过程中。两国曾针对马岛的归属权进行过协商。但是很显然在这种领土争端的问题上。双方是很难达成一致的。英国随即派破冰船摧毁了阿根廷人的营地。因此遭到了阿根廷人的强烈不满和抗议。由于阿根廷在南乔治亚岛安排了军舰保护。所以英国人也没做太大反应就离开了。这更激发了阿根廷发动战争自认为必胜的信心。很快。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就对战争计划开始付诸实际行动。马岛战争正式爆发。

被经济危机和民众反抗搞得焦头烂额的阿根廷军政府。从英国人没有过激反应的态度里。仿佛看到了自己战争计划的胜利。他们错误地判断自己占领马岛以后。龟缩在北大西洋英伦三岛的英国海军想要夺回马岛。就要展开一场跨越一万余海里之遥的远征。这对于国力已经不济的英国不亚于是登月计划一样的天方夜谭。他们错误地认为英国不会对马岛大动干戈的。

然而阿根廷人是的确低估了英国人的反应和“英美法一个鼻孔出气”的团结友好。以作风果断严厉、干脆利索著称的“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下定决心非要给阿根廷颜色看看不可。并在议会演讲上高喊:“福克兰岛已经成了我的命。我的血液。我要发誓夺回来!”

其实。当时阿根廷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水平还是远逊色于英国的。他们以为英国已成为了“纸老虎”——当时英国因为经济不景气。撒切尔夫人政府一再缩减海军编制。阿根廷认为英国已经没有能力组织万里之遥的远征军来和自己较量了。加之当时英国在马岛的军事力量也的确非常薄弱。阿根廷军政府认为。马岛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收获囊中。他们认为自己和美国是盟友。却忘了美英之间更加亲密的狼狈为奸关系。

阿根廷敢打马岛之战的信心。不只是认为马岛就在自家门口。英军如果反击也是万里奔袭。没几天就会精疲力竭、不战而返的。还有一个“自信”原因就是阿根廷当时装备了多种威力强大的战争武器。最信心满满的就是当时刚从法国购买的最先进的“超军旗”舰载攻击机。虽然法国只交付了五架。但是阿根廷对其非常有信心。还包括两门30毫米的“德发”机炮。机身下可挂4000千克炸弹。两枚空空导弹。攻击舰船时。可在机翼右侧内挂架一枚AM39飞鱼空舰导弹。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两架“超军旗”舰载攻击机发射的飞鱼鱼雷导弹击沉了英国海军的“谢菲尔德”号导弹驱逐舰。此外。阿军还拥有航空母舰、战舰、战斗机等许多先进武器。据说光“幻影5”超军机就有250架。再说即使英国人来了也不怕。万里之遥的补给问题就会把他们自己拖垮。思前想后。怎么想阿根廷军政府都认为自己占有绝对的优势。于是决心放手一搏——开战!

战争的诞生永远都逃不开“利益”二字。马岛战争也是如此。经过勘探。在马岛附近发现了大量的天然资源。其中就有对人类最为珍贵的石油。据有关资料说明。初步探测马岛附近的石油资源。有近600亿桶的储藏量。这么大一笔财富。只要谁拥有了马岛的所有权。就等于为自己国家争取来了上千亿美元的收入。再说马岛上的两三万居民中有90%是英国籍。殖民者的强盗思维就是不给就抢。不服就干。我国的香港曾经不就是被英国用这样的卑劣手段抢占了150年之久吗?

曾经当了上百年殖民者的英国。岂能轻易放弃这笔巨大的财富?在马岛被阿根廷占领的当天。撒切尔夫人政府就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宣布与阿根廷断交。并倾尽家底派出了特混舰队前去迎战。誓死收复失地。血洗国耻。英国当时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了一切远洋力量编制了一支浩浩荡荡的特混舰队。开赴13000公里以外的马岛。当年。就连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小儿子安德鲁王子也参加了这场战役。可见对英国军心民心的积极影响。

20世纪80年代的英国。虽然早已江河日下。但是阿根廷忘了那句老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忘了英国毕竟是几百年的传统意义上的海上强国。要打马岛之战可不是单方面的路上作战。那可是海洋岛屿上的海空战。在海空战的情况下。两国交战主要打的就是海上力量和空中力量了。阿根廷也忘记了“二战”英国衰落以后其殖民地虽然纷纷独立。但是和今天想武力夺回自己的领土——马岛。却会让英国视为是对其领土的侵占。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儿。

马岛战争开始前。阿根廷只有五枚在法国购买的“飞鱼”导弹。却击沉了4、5英国舰船。战争一时处于领先优势。正在阿根廷得意的兴头上开口向法国索要另9枚之前购买的导弹时。密特朗总统应英国政府的要求停止向阿根廷供货了。于是阿根廷只得想办法从其它国家间接的获得“飞鱼”导弹。有情报分析。阿根廷获悉秘鲁也向法国订购了“飞鱼”导弹。并且得到了即将到货的消息。于是紧急和秘鲁接洽。希望对方能高价转让“飞鱼”导弹。而法国获悉以后故意拖延给秘鲁的交货时间。最终使阿根廷购买“飞鱼”导弹的计划流产。

不止于此。法国政府还把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的“超级军旗”式飞机和“飞鱼”导弹的情况全部告诉了英国。1982年5月4日那天击沉英国“谢菲尔德号”先进导弹驱逐舰的正是“超级军旗”式飞机和“飞鱼”导弹。可见这两样先进武器对阿根廷海军的重要性。法国却把这两款武器的情况全部泄露给了英国。这对阿根廷后期作战产生的不利影响不言而喻。而没有先进的武器和英国继续抗衡。马岛战争的形势很快发生了逆转。

除了法国。美国和欧共体等国都支持英国。断绝了和阿根廷的军火交易。对其实行武器禁运。同时还向英国提供后勤、通讯、卫星情报等支持。美国特意向英军开放了阿松森岛美军基地。提供航空燃油、后勤保障与空勤调度。时任美国总统里根还批准向英军分享美军声呐监听系统所探测得到的南大西洋水情。帮助英军捕捉阿根廷海军潜艇信号。此消彼长之下。武器落后的阿根廷又继续支撑了三个月。已经令人惊奇和叹服了。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马岛之战形同于阿根廷虎口拔牙!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到自己不只是在跟英国交战。而是在跟英国和其盟国们孤军奋战。结果显而易见!

阿根廷没有了任何盟友和外援。他的邻居智利还趁机将大量精锐装甲部队陈兵边境。使得阿根廷不得不防范智利的偷袭。从而降低了对马岛的防御。使马岛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从而让英军登陆有了可乘之机。

历时74天的马岛战争显然以英国完胜而告终。英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打出了声望。撒切尔夫人和她的保守党获得了民众的高度支持。英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然而马岛之战。却给了阿根廷重重一击。因为阿根廷在这场战役中不仅输掉了战争。还输掉了尊严和士气。他们的敌方——英国在战争后联合西方一众国家对阿根廷进行打压和抵制。这样一来阿根廷因为战争本就衰萎的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从此一蹶不振。元气大伤。再也没有缓过活力。

马岛之战以后。阿根廷人仿佛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一度怀疑人生。国家信念也一度蒙尘。虽然马岛战争失利以后。阿根廷民众直接把加尔铁里军政府赶下了台。但是阿根廷的政治还是陷入了长期的动荡 。经济的不景气。使得百姓对新政府更加不满。这种不满加剧了政治的持续动荡。国家状况进入了死循环。国力恢复的异常缓慢。

我们国家在历史上曾经深受西方殖民者。包括英国在内殖民国家的侵犯和凌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以强凌弱的领土抢占之霸道行为。我们国家坚定支持阿根廷政府对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要求。以及根据联合国相关决议。通过重启对话谈判。寻求和平解决争端的立场。

参考文献《全球通史》

曼蒂公主感谢您的关注[玫瑰][呲牙]

其他观点:

由于西班牙曾经控制过该岛。独立后的阿根廷宣称拥有马岛的主权。况且阿根廷还距离马岛很近。只有几百海里❕

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英国也正处于经济衰落期。国内矛盾突出❕

而阿根廷在军人发动政变。加尔铁里领导的军政府。也无力提振国内经济增长。致使通胀加剧。物价甚至翻了6倍。民众怨声载道❕

英国的政治人物们并不甘心昔日的大英帝国就此沉沦。此时。英国历史上出现首位女首相。撒切尔夫人是素来以强硬著称。媒体上也经常称其为“铁娘子”❕

上世纪第一场现代化战争。马岛战争开始打响。不过战争也并非一面倒。阿根廷空军异常骁勇善战。他们多次出击。并击沉了多艘英军战舰❕

在这场战争中。阿根廷军方明显准备不足。他们低估了英国会不惜一战的决心。如果战前阿根廷的导弹储备充足。而且武器来源多元化。也不至于被法国的装备所制约❕

同时。由于阿根廷的海军及陆军协同能力不强。指挥不得力。导致战场上的主导权被英军掌控❕

经过两个月血战。英军最终重新控制马岛。驻马岛的近万名阿根廷守军投降。英阿马岛战争就此结束❕

其他观点:

1982年阿根廷加尔铁里政府之所以在马岛挑起战端。很大原因在于国内陷入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希望通过这场战争转移国内矛盾。同时马岛主权之争由来已久。取得马岛主权进而占有周边的海洋资源。对于阿根廷也具有重大意义。无论从经济、政治角度。还是从民族尊严的角度。阿根廷人都有充足的理由发动战争。不过对于战争形势却发生了严重误判。

1982年马岛战争时的两国领导人: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左)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右)。

阿根廷敢于发动战争。主要基于英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而且当时正值冷战高峰。英美的首要威胁是在东欧虎视眈眈的苏联。未必会为南大西洋的弹丸小岛倾力一战。此外。从地理位置上看。马尔维纳斯群岛远离英国。靠近阿根廷本土。阿军可以以逸待劳。而英军需要劳师远征。这一点对阿根廷人有利。但是。加尔铁里政府没有料到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对于阿根廷的挑衅做出了强硬回应。英国海军迅速组成一支规模超过100余艘舰船的远征舰队。开赴南大西洋。虽然阿根廷占据地理优势。但其海军实力并不具备挑战英国海军的能力。阿根廷海军的“五月二十五日”号航母并不具有充足的战斗力。最大的水面舰艇“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还是二战时期的老爷舰。1982年5月2日。在马岛外围巡弋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遭遇英军“征服者”号潜艇的攻击沉没。阿根廷海军受此重创。就此避战保船。退出战场。此后。阿根廷人只能依靠空军给英军舰队制造麻烦。虽然取得了击沉“谢菲尔德”号的战绩。但马岛战争的结局已经无可扭转。

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原为美国海军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凤凰城”号。

1982年5月2日。“贝尔格拉诺将军”号被鱼雷击中后正在下沉的场面。

希望了解“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沉没的细节。推荐阅读本公众号历史文章《核艇首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6:11

    阿根廷,英国,马岛,战争,军政府,撒切尔,美国,法国,海军,英军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6:11

    没想到大家都对英国位列世界五大强国,为何阿根廷敢虎口拔牙攻打马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6:11

    马岛全称“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之为“福克兰群岛”。是南大西洋的一座群岛。靠近南美洲大陆南端。总面积为1.22平方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