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地利的阿根廷为什么在马岛战争中打不过日暮西山的英国?
原创

坐拥地利的阿根廷为什么在马岛战争中打不过日暮西山的英国?

好文

热门回答:

英.阿马岛战争时。真正陆军较量的战斗并没有多大规模。主要是海.空军唱主角。当时英国和世界上的那些强国相比似乎是日落西山的境地。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国和阿根廷相比。阿国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阿根廷的优势在于地利。可是英国人坐着军舰.飞机到达战区位置后主要是利用海.空军作战。阿国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后来的成败也就不言而喻了。

其他观点:



其他观点:

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1982年。阿根廷、英国政坛都经历了剧变:阿军政府对左翼反对派压制下政治社会肃杀。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大刀阔斧治理“英国病”。

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发兵夺取马尔维纳斯群岛。世界为之震动。第三世界多支持欢呼。西方阵营应对谨慎。英国上下群情激愤。该事件为撒切尔凝聚共识、提升士气提供了绝佳机会。

75天后。英国特混舰队夺回它所称的“福克兰群岛”。阿方阵亡军人649人。英军丧生255人。

阿军政府由此下台。1983年至今。阿民主政体逐渐巩固。

(时任阿军政府领导人加尔铁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有道是“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阿根廷军政府军备状况、国内动员及对英美反应的预判应对出现全方位失误。

1、军备捉襟见肘。三军毫无协调。士气高昂的空军没有足够的装备。以法制“飞鱼”导弹为代表。储备可怜。订单催交被支持英国的密特朗政府压下;海军有舰无备无战力。被精锐的英国舰队吓倒;陆军反登陆、防空装备严重不足。士气低落。

2、国内无动员。夺岛前没有暗中准备。英军远航途中没有针对性动员。交战后更素手无策。有舆论给出很有见地的分析:对阿根廷人来说。马岛首先是情感问题。然后是政治问题。而从来不是军事问题。结论很清楚。军政府贸然动武。等于挥动“双刃剑”。使得阿根廷人从爱国与欢庆的巅峰坠入痛苦与愤怒的深渊。

3、对英、美、法三国外交与政治全失败。首先根本不识撒切尔的勇气与决心。以为英国会争取外交解决。根本没有预见特混舰队的强硬行动。对美国抱有幻想。以为它能实行“门罗主义”。制止英国在西半球动粗。结果是里根当政下念与英国“血浓于水”的传统情感。陷阿根廷于孤立;对法国。也没有预判社会党政府能对阿实行武器禁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只求﹂份安宁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6:29

    英国,阿根廷,撒切尔,军政府,舰队,士气,空军,动员,军备,政治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6:29

    没想到大家都对坐拥地利的阿根廷为什么在马岛战争中打不过日暮西山的英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16:29

    英.阿马岛战争时。真正陆军较量的战斗并没有多大规模。主要是海.空军唱主角。当时英国和世界上的那些强国相比似乎是日落西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