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说三纲五常,哪三纲哪五常?三观指的是哪三观?
原创

老人常说三纲五常,哪三纲哪五常?三观指的是哪三观?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此为三纲。

仁义礼知信。此为五常。

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为三观。

其他观点:

1、三纲:常被错误认为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实质正确的是原文是这样:(注意:权责明确)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这里的君臣、父子、夫妻。前者主导。拥有权力。但也明确了“正”的义务。如果不正。臣可投降、子可出走、妻可改嫁。所以。三对关系间。权利和责任是对等的。全然没有谁绝对服从谁的意思。后来。程朱理学等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宣扬“三纲”为“天理”。《弟子规》再推波助澜。把愚民宣传做到了极致。老百姓就真的将这奉为圭臬执行。实在是有失偏颇。

2、五常指:仁、谊(义)、礼、知(智)、信

西汉董仲舒提出:“夫仁、谊(义)、礼、知、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举贤良对策》)。五常又被称为五典。唐孔颖达疏: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人之常行。”

3、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观主要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理想、信念、追求等问题。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友谊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观。

世界观。也叫宇宙观。是哲学的朴素形态。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哲学是其理论表现形式。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划分为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基本类型。即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价值观是指个人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意义、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总体评价。是对什么是好的、是应该的总看法。是推动并指引一个人采取决定和行动的原则、标准。是个性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为带有稳定的倾向性。价值观是人用于区别好坏。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倾向体系。它反映人对客观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评价。人不同于动物。动物只能被动适应环境。人不仅能认识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而且还知道应该做什么、选择什么。发现事物对自己的意义。设计自己。确定并实现奋斗目标。




其他观点: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纲”在此处是做表率的意思。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

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约等同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妇妇\"之说。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作为为中国宗法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也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重要支柱。三纲强调封建主义人伦关系的尊卑与高低、主从关系;五常强调处理人伦关系的道德准则。无论是三纲还是五常。其核心就是确立和维护法定的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序列。由此强调等级的不可逾越。对这一政治伦理原则。封建时代的正统思想家。都拥护它并围绕着它来思维。

作为封建社会道德准则的三纲五常。对封建时期的传统社会和专制政治起到了稳定作用。一方面“三纲”是封建社会控制系统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三纲的神圣化与绝对化。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另一方面“三纲五常”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理论武器。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它束缚了人们思想和行动。压抑了古代人们的自然欲求。在“君为臣纲”方面。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尊卑秩序。明确他们之间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关系。使国家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不至于经常地颠覆和骚乱。在“父为子纲”中子女唯一必须明确的就是孝敬。即使父母有错也不能反对。社会规范中的是非、善恶的标准都可不予考虑。虽然这一规范在管教子女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其过于束缚和保守的理念很明显已经在现代社会中失去了其影响力。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不足之处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被淘汰的表现。“夫为妻纲”在古代过于压制女性的权力和地位。饿死事小。贞洁事大。男女之间牵手都会被指责。而在现代“二奶”之风盛行的情形下它有了它新的概念。做丈夫的不能违背自己在感情上的承诺。要真正成为‘纲’。“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导致了三纲的变异。最终成为阻滞社会发展的腐朽道德。

古代社会歧视女性。这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的一大弊端。在我们当今社会应该更加关爱女性。现在女性的地位相比古代有了很大的提高。据全国妇联统计。仅到2001年。中国政府中已有正副女部长14名。中国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36.7%。比10年前上升了5.8个百分点。其中党政群机关县处级以上女干部达8万多人。比10年前增加1.7倍;在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代表。女性比例比十五大提高了1.2个百分点。正在召开的全国“会上”。妇女代表有604名。占代表总数的20.24%。如今。几乎在中国所有行业中。都能看到中国女性们自信、勇敢、活跃的身影。特别是都市中。用知识武装起来的“白领”女性。比起老一辈“半边天”们。她们更加开放地享受着个性发展的自由与欣喜。这足以见得现在社会女性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

  那么。当今我们可否对“三纲”赋予新的涵义。本文认为三纲在当今社会更应该表现为一种表率和责任。而不是束缚和压迫。“君为臣纲”应该表现为领导要为其他工作人员作好表率。“父为子纲”表现为当父母的要为子女作好表率。“夫为妻纲”就是丈夫要为妻子作好表率。同时。“纲”是可以变化的。人与人之间应当互为表率。互相督促。互相尊重。共同进步。对于五常。常可以是伦常、做人的准则。仁、义、礼、智、信五常。其内涵深刻。它是中国人在几千年历史中积淀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传统道德的精华。是衡量人品的标准。它对于维系社会人伦、促进社会进步有重要作用。

对于五常的重新认识。我们应该丢掉传统的思维定式。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旧道德就不好。凡是封建社会流行的道德就不好。我们应看到:五常之类的道德并不从属于哪一个阶级。任何一个社会或群体都可以利用和改造这些道德。为本社会和本群体利用。在充分肯定“五常”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其赋予一些新时代的涵义。如爱人。孔子讲“泛爱众”。这个众在现在社会应该是值得爱的人。而不是众生。义。不仅要讲义气。还应注重义气的分寸。坚持适度的原则。礼。应倡导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但应反对复杂的庸俗之礼。智。应努力提高全民的智商和知识储备。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不是耍小聪明。信。在市场经济中最为重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市场经济要坚持以诚信为本。坚持诚实守信的原则。

总之。三纲五常不是一无是处。我们不能“一刀切”。三纲还可以“出新”。五常则可以大加倡导。如果我们恰当地利用传统道德精华。“化腐朽为神奇”。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将会焕发出更大的活力。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三纲”中不足之处。是应予以唾弃的。而“五常”中则包含着许多积极因素。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予以继承和发扬。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5:58

    世界观,社会,表率,道德,人生观,女性,不正,为妻,关系,中国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5:58

    没想到大家都对老人常说三纲五常,哪三纲哪五常?三观指的是哪三观?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35:58

    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此为三纲。仁义礼知信。此为五常。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为三观。其他观点:1、三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