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朱淑真(约1135~约1180)。浙江海宁人。据说其父在朝为官。家境十分的优裕。她聪慧过人。善读书。擅长书画。通晓音律。精于诗词。文采斐然。令时人称赞。朱淑真一生为情所苦。为爱所困。内心寂寞孤独的女子。
她是南宋的忧伤。也是南宋的骄傲!
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南宋著名女词人。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朱淑真存留在世上的作品很多。文采也不错。受时代的局限性。她的生平记载并不详细。历史文献中。只有片言只语。
但是。其作品艺术上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很深远的意义。
比如在孝宗淳熙九年。朱淑真撰的《断肠集》十卷。很是著名。其中八卷广为后人所流传。不过。现存朱淑真的词并不多。仅留下《断肠词》、《断肠集》等若干。
她擅长写女儿家闺阁情趣。以爱情生活为主。早期文词清婉。情致缠绵。用词也比较大胆。后期则忧愁郁闷。幽怨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
从诗和词两个不同方面来说。朱淑真的诗和词具有两种不同风格。其词多以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闺怨词为主。但却别出心裁 。翻出了新意。以意境取胜。
而其诗则笔调明快。清丽的意象!但总的来说她的诗词从深层次上来看。都浸润着她自我独特的生命体验。同时也是一位孤立无援。与不幸的封建婚姻进行抗争的才女内心深处的呐喊和呻吟。
才华横溢的朱淑真。从时光里慢慢走来。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嫁给了一个小官吏。她的丈夫出门在外。她寄去了书信。信上无字。只有一堆圈圈点点。
她丈夫后来在书脊中。找到了藏着的字“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
多么直白而热烈的相思啊。跃然纸上!对于爱情。她有过许多的憧憬。可她的才情。她的爱。丈夫一点也不怜惜。读不懂半分。
这个父母之命的丈夫。根本与她心心不相惜!没有爱情的日子。朱淑真形容憔悴、愁绪满怀。这种煎熬。活生生要把人逼疯。她说: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依。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以休生连理枝?
这场婚姻。是朱淑真一生的不幸。最后。她拼命挣脱了这场婚姻。可是。封建礼教的桎梏。她如何逃离得了呢?
朱淑真向往爱情。追求爱情。那种自由的。不受任何束缚的爱情!她大胆。她叛逆。不屑封建道德!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多么热闹的元夕佳节。多么美的彩灯。那些姑娘们玩得多么开心。这真是个好日子。哪怕已经物是人非。泪湿春衫!
有人说。这是朱淑珍私会情人。是不贞暧昧的情感!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朱淑真的这一次。更胆大妄为!须知。那是在宋明理学猖獗的年代。无疑是惊世骇俗!
可是。朱淑珍是如此执着。如此倔强。她只想真实地为自己活过。不管结局如何。只少证明:多年以前。这个词多幽怨的女子曾也快乐的活着。热烈地爱过一场!
婚姻的支离破碎。感情又招人诟病。朱淑珍只是觉得越来越孤独。这种无人理解的感情一点一点吞噬了她。这个孤独无依的灵魂。一直陷于感性之中。独自伤神。漂泊在路上。没有停息。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湿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她到底有多少孤独。有着怎样的愁肠百结。连用五个“独”字?
其实。孤独是她一个人的。绝望也是她一个人的!顾影自怜。彻夜无眠。此情谁见? 扑面而来的惆怅。枯燥无味的生活。惹得她叹息连连!她满腔的情感全部写尽在词作里。用一个个字来表达她的孤独和绝望。
淑真。你还在期许什么吗?
断肠词。是朱淑珍在婚后极其忧愁的生活中。因悲伤到极致所写。所以被叫作“断肠”词。
朱淑真所写有断肠集和断肠词。都是悲伤、幽怨的文笔。将一个女子的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这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闺怨诗。
第一:这首词的每一句都是一个字谜。如下楼来。金钱卜落。下字去掉卜便是一。这首词的十句话分别对应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十个字。
第二。这首词抒发的闺怨并不是忧伤缠绵。凄婉哀怨的闺怨。而是一个女人在被丈夫辜负后所抒发的悲痛果决。咬牙切齿之感。
人世的这一趟。刚烈如朱淑真。她被封建伦理无情地桎梏。但她坚强地逃脱。她的爱情在希望里失望。又在失望里绝望。她。遍体鳞伤!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倚遍栏杆十二曲。看着春光将半。不由心生愁怨。上阕直接点题。写自己的无尽的思绪闲愁。
下阕又避风一转。开始写起了仲春时节的美丽光景:风和日暖。落花满院。燕舞莺歌。珠帘不卷。无尽的断肠芳草。依旧遥遥向远。
整首词情景交融。虽在写愁。但却并未把愁具象化。造成了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朦胧美。以乐景衬哀情。更是缠绵悱恻。
叛逆的朱淑真。浑身长满刺的荆棘。割伤了别人。也割伤了自己。当金兵南侵。她返回故乡。不能见谅于家人。
她听着别人对她指指点点的声音。和父母对她恨铁不成钢的骂声。只是觉得心越来越冷。
这世间。朱淑真早没有了眷恋的东西。最后她在伤心、寂寞中死去。人们也不知她究竟死在哪一年。
朱淑真走了。留下一册《断肠集》。走的时候。甚至连躯壳都没能留住。曾经骄傲的才女。就是父母眼中是无法接受的耻辱!
父母对她实行了“荼毗”。就是火葬。在古代一个人的躯体是至关重要的。完整地来。就要完整地走。这是非常残忍的惩罚。
而她赖以维系的。蘸着血泪写成的词作。也被父母一火焚尽。因为家人觉得。朱淑真的叛逆。就是她的满腹才华所致。在后人看来堪比一代词宗的佳作。在封建礼教之下。在墨守成规的父母眼里。只是“淫词艳语”。不值一文。
后来。一个叫魏仲恭的男子。因欣赏朱淑真的才华。在市井之中四处收集她仅存的诗词。整理成册。名曰《断肠集》。
结束语:
读朱淑真的故事。就像是在触摸一个个伤口。或许是我同她一样。也是个固执倔强的女子。这千年时光。如同黑夜白昼的一次交替。她的忧伤。一直延续下来。
其他观点:
谢师友抬爱邀请。
朱淑真。南宋第一才女。在中国历史上整个大宋朝与李清照齐名。同是大家闺秀。同是大词人。同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桎梏中生活。命运却截然不同。朱淑真爱情家庭的不幸。使得她理想不能实现。才情不得.施展。对人类美好向往。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水之花。整日郁闷寡欢。积悲成疾。含恨于绝望中投水自尽。可怜父母在她去逝后。把她寄情于笔端的手稿灰至于一炬。使得才女智慧之魂处可归。人们悼念之情无处可寄。
其他观点:
谢邀!
宋朝才女朱淑真正沉浸在晚年的爱情中。而金兵却攻破汴京。二帝被掳。她和爱人在战乱中离散。只身回到娘家。人虽回到娘家。但心却依然整日盼着心上人回来。日益感到人事的无常和空虚。最后在伤心、寂寞中死去。以至于人们都不知道她究竟死在哪一年。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326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圈儿,爱情,父母,才女,这是,南宋,孤独,封建礼教,丈夫,女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宋朝才女朱淑真究竟是怎么死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朱淑真(约1135~约1180)。浙江海宁人。据说其父在朝为官。家境十分的优裕。她聪慧过人。善读书。擅长书画。通晓音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