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中国曾装备德国的装备,效果怎么样?
原创

抗战时期,中国曾装备德国的装备,效果怎么样?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9463条回答。

抗战中。中国先后大量使用了德国武器、苏联武器、美国武器。

就国军官兵来说。他们认为这些武器各有所长。

其中。德国武器质量最好。但有些地方不实用。价格也昂贵。

美国武器性价比最高。质量不亚于德国武器。价格低廉。而且相当使用。缺点是有些武器较为粗糙。

苏联武器最差。是傻大笨。很多还是沙俄时期淘汰的库存军火卖给我们。这些武器不但保养差劲。而且设计也是很垃圾的。是很烂的武器。只能略胜于无。但是。苏联武器也有自己的特点。就是价格非常便宜。而且对于士兵文化要求不高。很容易训练。这同苏联的人民战争模式有关系。要求不识字的农民也可以迅速学会使用武器。

其他的不多说。就谈谈德国武器。

可以说。中国人对付德国武器的好感。早在清末就开始了。

中国传统的军购国家主要是英国、法国。但英法经常同中国开战。所以军购不可靠。

德国是列强的后起之秀。到19世纪后半叶才统一全国。随后开始军火销售。

德国的军火价格不便宜。优势是质量比较好。而且德国在中国没什么利益(1898年才占领了青岛)。

德国武器的质量。在一次次战斗中看的很清楚。

在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两艘德国造铁甲舰。分别被大口径火炮击中100多发炮弹。却仍然没有沉没。还能自己航行返回。而普通的巡洋舰。即便中弹一两发也会是重伤。

日军旗舰“松岛号”上身负重伤的三等水兵三浦虎次郎。临死前抱着炮弹流着泪嚷道“定远为什么击不沉啊……”

抗战之前。中国邀请了大量德国顾问。按照他们的建议开始编组轻装步兵师。

也就是以轻武器和徒步作战为主的步兵师。配有少量野战火炮。主要用于防御和机动作战。

这是根据中国国情的计划。当时中国没有实力装备重步兵师。

在德国顾问的建议下。中国购买了大量德国武器。

1934.1—1937.7国府订购德造陆军装备一览表。

因为太多种。我们就说一说枪械。

第一。中正式步枪。

中正式步枪是山寨毛瑟M1924步枪的产物。而M1924后续版本就是大名鼎鼎的德国98K步枪。

可以说。中正式步枪同98K步枪是一母同胞。性能没什么大的区别。

而98K曾被评选为上世纪10大名枪之一。这是包括AK47、M16在内各种长枪的评选。足可见它的性能优秀。

当然。国军稍后也进口了一部分M1924甚至98K步枪。

无论是哪种毛瑟步枪。除了后坐力较大以外。基本实现了精度、威力、射程的最佳。

直到90年代一些战争中。还有军队使用98K作为狙击枪。可见它的厉害。

第二。毛瑟军用手枪。

外国人很难理解中国军人。为什么酷爱这种盒子炮?

原因不复杂。

因受到列强长达10年的禁运。加上自身工业力量薄弱。中国无法大量装备冲锋枪。轻机枪数量又严重不足。

在单发步枪是步兵班唯一武器的当时。可以装弹10到20。在近战中可以连续单发半自动射击甚至全自动扫射的盒子炮。就是近战利器。

盒子炮在中国服役了几十年之久。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以后统一换装54式手枪。才退出现役。

而当时无论国军还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只要条件具备。基本军官的班长、排长都要装备盒子炮的。以大大提高近战火力。

就是因为对近战火力的极度渴求。才让这种昂贵的手枪在贫穷的中国盛行起来。

第三。花机关冲锋枪。

这是仿造德国MP08/18冲锋枪的产物。

花机关冲锋枪在中国数量并不算多。但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它被国共双方都当做近战神器!

大家熟悉的。飞夺泸定桥的油画。就有拿着花机关的战士。

同样是武器禁运原因。花机关一直作为国军主力冲锋枪。直到二战后期美国援助的大量美式冲锋枪到货。

日军当时并没有大量装备冲锋枪。近战期间拿花机关是没办法的。

第四。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二四式是中国仿造德国MG08时水冷重机枪的产物。

而MG08则是一战德军的制式重机枪。是马克西姆重机枪的德国版本。

这种重机枪的性能不用多少。在一战中杀死了几百万敌军士兵。在索姆河一天就造成数万英军伤亡。

在二战看来。二四式重机枪颇为笨重。重达49公斤。但它的火力压制能力和持续射击能力。以及不错的射击精度。是完全可以满足实战的。

二四式是国军中央军的制式重机枪。1929年到1937年。金陵兵工厂累计生产二四式重机枪3500余挺。

从1938年到1945年抗战结束。金陵兵工厂尽一切力量。保证了重机枪的生产数量。最高时年产量达到3000多挺。

第四。德式木柄手榴弹。

这种手榴弹是仿制德国手榴弹。做了一些本土化改良。

木柄手榴弹是国军对付日本人的利器。也是防御利器。

大家都知道。由于日军在枪械火力上有压倒性优势。国军同他们对射一般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但手榴弹就不同。

在一次次防御作战中。国军通过投出大量手榴弹。杀伤进攻的日军。一次次击退日军进攻。

国军甚至还将手榴弹集束手使用。一捆捆丢过去。以增强杀伤力。

日军拿手榴弹也毫无办法。把面对手榴弹冲锋叫做决死冲锋。也就是死活都靠运气。

其他观点: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的武器五花八门。有苏制武器、美制武器和德制武器等;抗战初期中国精锐部队的武器主要以德国武器为主;尤其是蒋介石嫡系部队。武器更是清一色的德国制造。

那么。抗战期间。这些德国装备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南京政府的德制武器进口之路

中国与德国的武器贸易从晚清就开始了。蒋介石1928年取得对中国的统治地位之后。开始进入高潮。

那个时期中德武器贸易。从政府层面来讲没有什么政治因素。纯粹是各取所需。利益往来。

蒋介石需要用德国武器和德国体制来装备、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对付割据一方的军阀部队;而德国看中的。是中国钨矿砂。

钨是战略金属。钨矿砂能提炼出大量的钨。它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材料。制造枪炮子弹、坦克装甲、飞机关键部件和穿甲弹必不可少。

但是钨矿砂非常稀有。欧洲只有世界总量的八分之一。还是在德国的潜在对手苏联。

中国钨矿砂储量世界第一。全球有58%的钨矿砂在中国。

希特勒上台之后。企图称霸欧洲。恢复德国的军力。钨矿砂对德国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双方议定用以货易货方式来进行贸易。德国武器就这样源源不断地来到中国。

1928年4月。国民政府派遣当时的军事委员会委员、后来军政部兵工署署长陈仪远赴欧洲考察。参观了意大利、瑞士、荷兰、瑞典等国的枪炮厂、飞机场等。最后敲定了德国为中国的武器进口国。

陈仪在德期间。签订价值100万马克的军火购买合同。拉开了国民政府采购德制武器的序幕。

接下去的近十年时间里。中德军火贸易增长迅速。

1931年918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有了一种迫在眉睫的危机感。加快了进口德制武器的步伐。中德两国签订了《中国农产品和德国工业品互换合同》。

据史料记载。1932年。国民政府进口了总额为1200万马克的德制武器;到了1934年。增加到1400万马克。

1936年。中国从德国进口的武器价值2300万马克;1937年德国向中国交付的军火。价值8200万马克。

仅1936年、1937年这两年间。德国实际交付给国民政府的军火就超过1亿马克。

德国《民族观察》驻远东记者当时就发出过这样的评论:“整师整师的(中国军队)。从步枪、坦克到钢盔。都是由我们德国国防军相同使用着的德式军品装备起来的。”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此背景下日本开始阻止德国向南京政府出售武器。

尤其是在当年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军尝到了德制武器的厉害。这种念头更加强烈。

希特勒当时的心情非常矛盾。一方面德国非常需要中国的战略矿产。一方面德国又非常迫切需要拉拢日本加入其法西斯阵营。

经过痛苦挣扎后。希特勒做出抉择。于1938年5月。宣布全面停止对中国的武器出口。

至此。中德武器交易寿终正寝。

中国进口的德制武器主要有哪些?

南京政府进口的德国武器以及军用装备包括以下几大类:

M35型钢盔(中国在1936年以前。从德国进口了30余万顶M35钢盔)。

西门子的通信器材、蔡司望远镜、架桥器材。防空探照灯等。

水壶。 防毒面具筒。 单兵携行袋。 多用途背包。皮质弹夹套等。

口径为7.62毫米的毛瑟M1924型步枪(1934年中国从德国进口了10000支。后在取得原枪图纸及生产许可后。由巩县兵工厂大量仿制。1935年定兴为“二四式”步枪。)

20响驳壳枪及其它手枪、轻机枪。

轻型坦克(德国产的2吨和6吨轻型坦克83辆。4.5吨装甲车若干辆)

105毫米榴弹炮、20毫米高射炮、75毫米长程炮、37毫米平射炮。150毫米、70毫米要塞炮。88毫米半自动火炮、博福斯M1930鱼雷、快艇若干。

仅仅是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5月德国停止对华军售。南京政府从德国进口了如下武器:飞机12架、105毫米榴弹炮36门、迫击炮800门、37毫米战防炮500门、13.2毫米高射机枪300挺、MG42机枪10000挺、毛瑟步枪5000支、150毫米和105毫米炮弹3.6万发。迫击炮弹190万发。子弹1.6亿发。

中国进口德国的武器根本不能跟德军同期武器水平相比。但也不乏先进武器。

比如博福斯M1930式75mm山炮。在当时欧洲处于领先水平。

该炮由德国工程师开发设计。1930年在瑞典博福斯厂定型制造的德制武器。博福斯山炮放列全重800公斤。最大射程9150米。可分成8个部分用8匹马驮载。或4匹马挽曳。

1930年下半年。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炮兵连和炮兵学校练习队分别获得6门新炮。1932年6月。兵工署制式兵器会议正式宣布采用博福斯山炮。截至1935年10月。前后总共购入了121门。其中炮兵第1、第2、第3、第5团每个团装备24门。剩下分配给部分中央嫡系部队师属炮兵营使用。

再比如德国一号a型坦克。重量5.4吨;装备2挺7.92毫米车载通用机枪。装甲厚度6到13毫米。乘员两人。最高时速每小时37公里。还配有一部电台。在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

可惜。国民政府只买了16辆。而且还有2辆没有交付。

中国军队的德国化建设

南京政府不光是以德国武器为硬件武装中国军队。还以德国军事体制的软件来建立自己的国防体制。

德国军事顾问赛克特顾问于1933年向蒋介石提出了著名的《陆军改革建议书》。他指出:

中国军队规模已经非常庞大。但是不是精兵。国民政府的首要任务是组建一支训练有素、准备精良的现代化部队;当务之急是应先建立一支示范队伍、再逐步推广到全军。完成国军的现代化改造。

这个建议为蒋介石采纳。次年(1934)年底。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制定了“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

1935年3月1日。陈诚被任命为陆军整理处处长。负责实施整军计划。

第一批入选的师有8个;第二批入选的师有10个。

这些师都严格按照德国军事顾问的要求开始整编和接受新的训练。不过真正实现轻武器换装的仅有第一批的部队。

而这些部队的重武器以及第二批10个师所需轻武器装备。因存货不足没有完成。

为了继续落实计划。1936年5月和1937年3月。南京政府又2次向德国下了订单。其中用于步兵部队的装备如下:

德式M1935钢盔22万顶;手枪3万把。手枪子弹1200万发。

步枪子弹1亿3000万发(其中3000万发为钢心弹)、子弹盒600万套。

马克沁重机枪2031挺、高射机枪120挺。

37mm战防炮348门、战防炮炮弹174000发。

le.IG18型75mm步兵炮60门。

这些订单大部分都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夕到货并拨给各调整师。但也有极少部分没有来得及交货。

有了这些订单。整军计划得以继续进行。

1937年3月。整理处挑选出第三批的10个师进行整编。

1937年6月。第四批10个调整师根据年初的计划开始调整。

一个月后因为抗全面爆发。第四批的10个师只调整完编制。武器装备无法更换。

综上所述。原本计划的60个调整师。只有20个完成了\"调整\"。10个\"调整\"了二分之一。10个刚开始就夭折。后两批更是无果而终。

这些部队在抗战初期当仁不让地成为直接与日军对垒的主力。

其中又以第87/88/36三个师德制化程度最高。即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德械师”;而“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则是完全按德国步兵标准编装的。

既然当时德国政府对军售态度积极。那么国民政府为什么不趁机大量进口。将军队全部德式化?答案只有一个:囊中羞涩。

清朝灭亡之后。中国就进入了军阀割据时代。直到国民党退出大陆。就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

多如牛毛的军阀在自己的统治区各自为政。控制着税收甚至发行货币的权力。中央政府根本无权过问。

不仅如此。中央政府每年还要为消灭割据军阀进行连年不断的战争。花去大量的军费。

分裂的中国和无休止的战争。让国民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根本没有财力去换钱购买武器。只能采用易货方式进口武器。

因此。中国没有能力组建一支全面德国化的军队。

当时在华德国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将军。就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要建立真正德国标准的陆军不现实的。中国的“国军六十个师的整军计划”只能纸上谈兵。

因此。法肯豪森认为国军应先成为“轻装快速部队”:爆发战争时用列车来进行调兵。不依靠重炮、战车等重型装备。而是使用自动武器进行作战。

即便如此。在抗战爆发时。国军也没有达到这样的水平。

德式装备对抗战的影响

尽管中国军队中的德造武器装备不足。但是对中国抗战的影响是深远的。

比如在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炮兵第2、第3团奇袭日军机场(原浦西高尔夫球场改建)。第1营的8门博福斯山炮在战斗中大显神威。以击毁敌机5架。大大震惊了日军。称此炮为“浦东神炮”。

在八年抗战中。德国造的莱茵重炮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兰封战役、武汉会战、桂南会战、桂柳会战和滇西反攻等重大战役。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根据使用情况来看。莱茵重榴炮的射程让日本三八式150mm和大正四年式150mm榴弹炮都自叹不如。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张治中率领的第5军。由87师、88师、中央教导团为骨干。他们全都是德械师。

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头阵的第九集团军。骨干为第三十六师、第八十七师、第八十八师。他们均系原国民政府警卫军。由德国顾问训练准备德国武器的精锐之师。

值得指出的是。淞沪会战进行的时候。中德武器贸易还在进行。

正是因为得到了德国的持续军火供应。“淞沪会战”国军才保持了足够旺盛的斗志和足够大的火力与日军对抗三个月。

1938年5月之后。德国中断了与中国的武器贸易。德式武器配件也同时中断。其影响也日渐式微。

尽管如此。由于德国在战前协助中国建立军火生产体制、提供贷款、进口机器和模具、建立新型兵工厂与产能。中国得以自立生产足够的轻武器和弹药。对中国八年之久的抗战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然。中德贸易是互惠互利。是平等的。不是希特勒的施舍。中国没有必要感恩纳粹。

回忆这段七十年前的历史。再比较今日之世界。我们不难发现。没有国家的统一。就没有科技发展。没有生产力、没有经济基础;没有这些。军队现代化和国家安全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其他观点:

效果怎么样。举国民政府之力购买大量德式装备。打造的德械师。在淞沪会战战场。五天损失过半。南京保卫战后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惨烈之程度。无法言说。然而如果没有这些德械师。估计全面抗战更难打!

蒋介石敢于进行全面抗战。就是因为手里的这批德械师!

关于蒋介石对日本抵抗不抵抗的问题争论颇多。尽管张学良晚年自己承认不抵抗命令是他下的。与蒋先生无关。纵横还是认为跟蒋介石有一定的关系。九一八事变之前老蒋在发给张学良的电报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

实际上。如果蒋介石全力支持。张学良未必这么孬。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蒋介石致电张学良:“接沪电知日兵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拆毁铁路之计划。其借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辟之。”

可以看出。蒋介石是在顾左右而言他。

蒋介石对日本是十分厌恶的。老蒋的人生有很多次巅峰。然而要说奠定了老蒋在国民政府中地位的还是北伐战争。正是在北伐战争中。老蒋横扫北洋军阀。率领国民革命军完成革命。完成全国形势上的统一。

然而。正是在老蒋走上巅峰的时候。北伐军打下济南。日本人随即制造摩擦。制造济南惨案。并且毫无要求的让北伐军绕济南而北上。巅峰时期的老蒋曾经执拗过。结果被日军打掉了很多兵后。黯然退出了济南。

蒋介石在日记中因此写道“如有一毫人心。其能忘此耻辱乎?忘之乎?雪之乎?何以雪之。在自强而已”。

可以说。在这个阶段老蒋对日本一直是在忍让、克制。包括后来的九一八事变、长城抗战、何梅协定时。都是一贯的妥协。

反蒋抗日爱国人士王亚樵就因为蒋介石不抗日。曾经在庐山对蒋介石下过黑手。

知耻而后勇。唯有自强一条路。

随后蒋介石以德为师。打造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

1928年开始就开始从德国大量引进装备。到1931年蒋介石不仅在引进德国装备。黄埔也采取德式教育。黄埔八期之前一年学时。黄埔八期开始。三年学制。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中德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老蒋利用中国的特有矿产资源从德国大量引进军火。气势汹汹的要打造60个德械师。

1937年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在德国的帮助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可以说。没有德国的帮助。国民革命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正因为如此。在淞沪会战爆发的时候。有人将这场战争比作日德战争。

有了这支武装力量。卢沟桥事变的时候。蒋介石当即要求宋哲元部不要单方面与日本媾和。干就完了!

老蒋如果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有这个底气。跟张学良发一个电说。干他丫的。我给你从后面顶着。估计张学良也不会一枪不放。

卢沟桥事变后的第十天。蒋介石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已快要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放弃尺寸土地和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这个宣言是蒋介石的第一文胆陈布雷之手。至今读来依然热泪盈眶。

蒋介石在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决绝的态度。就连日本人都极为震惊。认为老蒋不会有如此勇气。

蒋介石有此决心。完全就是因为手下打造的德械师。没有硬实力的硬话都是吹牛逼。

尽管蒋介石也曾留学日本。对日本军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老蒋还是高估了德械师而低估了日军的实力。

从根本上来说。德械师和真·德械师的最大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头顶德式m35钢盔。其他来说。步枪是中正式步枪仿德国1924年毛瑟步枪。轻机枪是捷克ZB-26机枪。重机枪是民24机枪仿德国马克沁机枪。

尽管从性能上看德械师的轻武器比日军要先进一些。然而并未完全普及成制式武器。在重火力上根本不是日军对手。淞沪会战离海较近。面对日本军舰重炮的打击。以及制空压制。国军之抵挡并未轻松。

战事开启后。仅仅五天德械师作为淞沪会战的中坚力量就损失过半。然而德械师依然凭借血肉之躯。破灭了日军将要三个月侵略中国的狂妄。

可以说。德械师没有达到老蒋的期望。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没有德械师。抗战初期将会更加艰难。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54:46

    德国,武器,中国,蒋介石,步枪,国军,日军,重机枪,国民政府,装备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54:46

    没想到大家都对抗战时期,中国曾装备德国的装备,效果怎么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7:54:4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萨沙第9463条回答。抗战中。中国先后大量使用了德国武器、苏联武器、美国武器。就国军官兵来说。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