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从广义上讲。凡是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都可称作文艺青年。
其他观点:
看题目很容易让人觉得要将“文艺青年”这个词污名化了呢!
文青追求个性和文艺的生活 人总得有点追求吧。不是追求物质。就是追求身体享乐。或者追求精神愉悦。信仰和理想。文青们都还是有一定好的追求的。并且相对特里独行走。敢于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这个生活往往是相对美好的。艺术的。充满着独特气息的。迷人的。这个总胜过庸庸碌碌。浑浑噩噩。也算是做了自己。
文青多少都还有自己的一个本事 现在的文青。其实个个都还是有自己的一个本身作为生存的。有的玩摄影厉害。有的做手工做手艺厉害。有的是旅行达人。有的音乐玩得好。有的写作很棒。还有些是设计师。调酒师。学者、教授等等。现在很多所谓的文创基本都是靠一帮文艺青年的想法和设计撑起来的。完全商业化的思维做出来的东西就是没那个味。真正来说一无所有。无所凭借敢玩文艺的。真的不多了。而且如果长期沉迷。确实都会死的比较惨。
文青为多元文化和亚文化的生长提供了土壤 全球化时代。文青其实是非常多元的。他们游走着各种文化和亚文化之间。特立独行。形成社群和社区。形成自己的小生态。同时各个社群之间又相互链接。集群。构成新的生态。这使得许多小众的文化能够得以存在甚至生长。
在八十年代。圆明园艺术家村住的这群艺术家。还有798、草场地、宋庄。这群人都是文青出身。然后做了一些事情。传到主流社会。对主流社会的文化发展也形成了积极的推动。可以说文青群体是一些文化的萌芽、过渡、转化的重要管道。我们应该重视。
最后。再来吐槽一下文青有哪些毛病吧
毛病一、比较自恋。傲娇。讲究逼格。文青自恋与傲娇是与生俱来。其实也没什么不好。但是长期如此会让人决定难以相处。觉得虚伪浮躁。自以为是。缺乏内涵。真正有文化的人可以有个性。但也应该谦卑有度。而不是一味的目中无人。鼻孔朝天。
毛病二、容易沉浸在情绪和虚妄里出不来 很多文青。沉浸在文艺里。云里雾里。逃避生活。最后活得很惨。自己也一事无成。这个最要不得。所以文艺和真实生活要统一很难。要分清也很难。要懂得自己把握。不要把文艺生活变成糊涂过日子。
毛病三。不屑于贪钱。但常常很缺钱 这个是我身边大部分文青的通病。他们真的很穷很缺钱。可是有时候接了一些活呢。总是羞于启齿谈价钱。有点佛系的感觉。不屑于世俗化。
最后呢常常把自己搞的很被动了。我自己也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只是后来吃亏吃多了。才开始长点记性。哦。文艺可以。但是钱还是的挣嘛。我又不是喝西北风就行了。况且要文艺出逼格。没有经济基础。那就成寒酸了。这样可就尴尬了。
不过事物绝对。文青也是一种活的姿态。只要自己舒服就好。可以不用管别人的目光。再不济的文青。也好过一个完全失去自我的人。文艺是抵抗现实。抵抗平庸的一种手段而已。也是内在自然的追求。多给点包容吧。
其他观点:
现在我在操作一个围绕文艺青年与旅行展开故事的剧本。加入了很多有关人生、梦想相关的插科打诨的内容。后来写不下去搁置。茶余饭后倒是想起来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什么是文艺青年?他们在做为什么?为什么要去做?为什么文艺青年有真伪。分男女?为什么文艺青年与矫情、装逼是近义词?文艺青年中的贬义成分来自哪里?文艺青年的发展形态是什么?
这些问题在我心中都有答案。甚至在我以及认识的人身上都能找到现成的案例。但这些答案和案例都太生硬。伴随着问题扑面而来。一时间混乱不堪。什么没有头脑。
看来有必要先动笔理清了。还是从100年前说起吧。说说这段时间年轻人都在干什么。从1910年代的文化青年。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知识青年。1980年代的文学青年。一直到如今的文艺青年。逐一而论。
文化青年: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接受了新式教育的年轻人顺时而动。主导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口号是“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口号比较粗糙。与当时袁世凯复辟有关。具体内容则很完整。提倡科学与民主。通过解放文本改革文学;比如胡适。明确提出要健全的个人主义、妇女解放、打破家庭孝道和社会自由等诉求。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除了胡适外。还有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刘半农等。都是留美留日留欧的海归派。眼界无穷世界宽。浪头弄潮责无旁贷。最重要的是。他们是大学教授。是作家学者。追随者众。青年文化一点即燃。文化青年成为政治符号。
知识青年:又称知青。来自城市、受过教育、下放乡村是知识青年的主要特征。从1955年开始。一批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响应号召返乡工作或者支边支疆。起初这算是国家的2030政策。也就是解决城市里年轻人的就业问题。但数年后沦为政治运动一度成为1020政策。很多刚毕业的初中生高中生也加入了上山下乡的行列。可能再也没有比生存空间转变对青春年少影响更为巨大的事情了。作为被放逐的一代。知识青年们的青春活力被时代压抑。但人生的多样性最终还是通过伤痕著作和影视剧反映出来。特别是王小波及其作品。不类同侪。不哭哭啼啼。反而门下走狗成群结队。在王小波的作品中。青春依然还有青春的样子。开始了充满趣味和诱惑力的叛逆。知青催生了文学创作的一个分支。自身却是大国发展的梦幻般的试验品。
文学青年:1980年代的产物。有学者很严苛地定义文学青年是指热爱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却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青年人。崇尚文化、追求思想境界和心灵丰富。文学青年有着明确的指向。即读书看报聊名著。写诗写歌写小说。他们借助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抒发个人对生活、人情、土地和国家的情感。他们或自学成才。或触类旁通。他们狂热寻觅而期待。他们舒展自然却懵懂;恰恰这个时期。马原、格非、洪峰、余华、苏童、叶兆言等青年作家纷纷登上文坛。他们出身科班满身技艺。用独特的语言和视角。成为影响深远的职业作家。这时候的青春呈现放松的状态。没有一丁点儿的矫揉造作。所以当商业和商品化大潮袭来的时候。不甘清贫的文学青年们也一无反顾成为下海经商的追随者。到了1990年代。说一个人是“文学青年”就多少带着贬义。那是苍白、病态和浪荡的代名词。是贫穷而无能的代言人。是商业社会的局外人。
也有学者定位“文学青年”时认为:
“他们(文学青年)带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比如有理想、有热情、好梦想、单纯。对人生的阴暗面缺乏了解。有幼稚的、不定型的一面。还没有最终选定自己的职业等。”
这个定义当然让人难以认同。我经常去的那家拉面馆。经常见到90后的打工仔、00后的中学生。他们的举止言谈中也有这样的特征。或者说。这时古往今来中外皆同的年轻人的特征。
原创。转载请打招呼。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447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青年,文艺,自己的,文化,文学,知识青年,的人,都是,年代,新文化运动
没想到大家都对文艺青年的定义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从广义上讲。凡是喜欢文化艺术的青年人。都可称作文艺青年。其他观点:看题目很容易让人觉得要将“文艺青年”这个词污名化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