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大家好。我是《莫侃映像》。很高兴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我认为不能够让孩子通过电视来学习历史。学习历史还是要以史书为准。野史不算。
首先。历史剧都是以小说改编的。而小说本身就有很多杜撰成分。与历史相差甚远。例如《三国演义》。制作堪称精良。剧情也基本终于原著。但问题是原著就不忠于历史啊。作者严重的“扬刘抑曹”。过分的夸大赞美了刘备。
还是要以《三国志》为准。毕竟《三国志》作者陈寿是陈宫的儿子。基本能够还原历史。如鞭打督邮的明明是刘备。但为了体现刘备的完美。把这一情节安排到张飞身上;单刀赴会的明明是鲁肃。但因为作者对刘备集团军的热爱。把这一情节安排到关羽身上;华雄乃是孙坚所杀。哪来温酒斩华雄一说?关云长刮骨疗伤。华佗死于公元208年。关羽219年北伐。关羽受伤时华佗都死了11年了。怎么给关羽看病?《三国》电视剧经常出现的画面就是战场上“魏”、“蜀”、“吴”的大旗。要知道刘备是打着恢复汉室的旗号起义的。他怎么能打“蜀”旗呢?
而且。很多电视剧不知编剧水平低还是失误。经常会出现太多的乌龙。还说《三国演义》。曹操怎么能吃玉米呢?要知道玉米是在明朝才传入中国。而三国时代出现玉米。难道玉米也玩穿越?
再来说说近两年热播的宫斗剧。就当看一乐就得了。真当历史看?宫里的娘娘们天天没事串门子。东家长。西家短唠闲嗑?可能吧?最搞笑的是不管是王爷还是太医。都能随意出入后花园。还得跟妃子私会一下。我去。你有几个脑袋够砍?
不管哪朝哪代?见着当官的就喊大人。拜托。在清朝。满清政府为了对汉人的奴性控制。才将当官的称作“大人”好不好?在古时候“大人”的意思是老爸好不好?除了辫子戏以外。别叫“大人”。别到处认老爸。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几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吧?几乎每部历史剧。只要有皇上。就有这几个字。甭管他哪朝哪代。太监一念圣旨肯定就这几个字。但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只有明清两朝是这样的。奉天指的是尊奉天命。承运指的是继承“五德”。(也就是“五行”金木水火土)的运行。
而且历史剧中。看见太监就叫公公。实际上这也是不符合历史的。公公只是对上年纪的。并且地位最高的太监的称呼。就好比我们现在称呼老公公。老爷爷。需是年老之人。
偏差最大的就是动不动就击鼓鸣冤。然而衙门门前那鼓是让你鸣冤的吗?那就是衙役官吏们的下班铃。到了明清才逐渐成为老百姓鸣冤所用。所以别没事跑开封府击鼓鸣冤去。你一敲完鼓。衙门里没人了。都下班了。
还有一个用烂了的词就是“本宫”。尤其是宫斗剧里。动不动就本宫。这个称呼可不是随便叫的。本宫。顾名思义。一宫之主。皇太极在1936年立的五宫:清宁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即孝端文皇后)、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即敏惠恭和元妃)、麟趾宫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即懿靖大贵妃)、衍庆宫淑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康惠淑妃)、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也就是说只有此五宫之主。才能自称本宫。其他妃子是没有这个资格的。
另外。太子也可以称本宫。因为太子是东宫之主。因此本宫并不是皇帝的女人的专属称呼。
说完远的再说说近的。《潜伏》前几年也是火的一塌糊涂。但里面很多情节也与历史不符。如第一季45年3月。余则成接受军统刺杀任务离开上海以后。很快到了南京。并且在4月份执行了刺杀任务。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南京和重庆相隔近1400公里。而且那时候还都是战区。交通不可能像现在这么方便。珍珠港事件以后。从大后方去上海、南京这样的沦陷区要从香港走。在那以后就更不方便了。所以不可能这么快就到了。
余则成到冀中根据地后。在剧中接待他的是李克农。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45年夏天。李克农在延安或是重庆。不可能出现在冀中。
余则成到了南京以后。南京居然还有军统的工作站。还很有排场的样子。这就更不可能了。汪伪政权根本不可能允许军统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如此活动的。要是在上海还说的过去。
所以。电视剧就当一个消遣罢了。不能较真。更不能当历史来看。不过通过电视。引起对历史的兴趣。然后去阅读正史倒是很好的让孩子了解历史的途径。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欢迎朋友指正。谢谢!
其他观点:
对于当前国内的教育体制来说。应试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继续存在。唯升学率论也是教育界面临的一大难题。但是作为家长。能不能站在孩子个人成长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如果孩子从小只会被动接受灌输的知识。尤其是教科书里早就被削枝砍叶的知识。那他就永远都是一只只会张嘴等食的雏鸟。就算摆一条虫子在眼前。他都不知道怎么吃!高学历不等于高能力。这已经是被社会所广泛验证的事实!
所以。让孩子从小向万事万物学习。从中汲取知识和营养。才能让孩子学会思考和分辨。学会自主学习和学会课本以外的知识!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课本中的历史枯燥乏味。在知识点和题海压力下。在考试和分数压力下。孩子们很难对这些东西形成兴趣!但我们知道。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上过国家。下到百姓。总能在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学习历史就是为了以史为镜!学习历史。对于任何人都很重要!
而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首先具有艺术性。其次具有娱乐性。最后如果具备一点额外的价值。那就更是锦上添花了。这样的作品有么?当然!所以对于题主的问题。我是支持的!
那么应该怎样让孩子通过看电视学历史呢?
一、挑选好的作品
并不是所有跟历史沾边的影视剧都能拿来学习。因为其中掺杂着大量伪历史剧。好的历史剧对孩子的影响并不比历史课本差。而烂片烂剧对孩子的毒害不亚于毒奶粉!下面给出几个本人认为最适合拿来给孩子培养历史兴趣和学习历史的影视剧作品。以供参考。
1、《易中天品三国》
首推易中天老师在央视百家讲坛录制的品三国系列。虽然此节目在学术界被既得利益集团所诟病。但无非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气人有笑人无罢了。节目风趣幽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把三国历史进行了解构和重塑。让人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人所构建的三国历史。拉近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风云时代!通过分析人物。解析人性。道破人心。结合故事、事件、典故、历史脉络。全方位的呈现一个真实的三国。本人刷了不下十几遍。每次都能汲取到新的营养和智慧。强烈推荐!
学习重点:历史的唯物论。历史的纵横分析法。历史的客观和主观。历史和人的关系。历史中的因与果、人心与人性。
2、《河西走廊》
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是秦。但第一个影响世界和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朝代却是汉!《河西走廊》以点带面。围绕着与河西走廊有关的人、物、事、史。用纪录片的形式全方位展示了大汉王朝的伟大和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涉及内容包括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宗教、艺术等等。看过《河西走廊》。就好像置身那个伟大的时代。感受先辈的伟大成就!这部纪录片不仅能学习历史。更能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本人看完之后就自驾走了一遍河西走廊。感慨颇多。而且当时赶上习大大为推进新一带一路复兴河西走廊的考察。历史是惊人的相似啊!
学习重点:地理决定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变迁、围绕河西走廊展开的军事、政治斗争引发的历史变迁、丝绸之路、河西经济与艺术、河西走廊对中国的意义。
3、《晓说》
矮大紧以风趣幽默的风格笑谈历史。每期以一个主题为线索。抛开历史学术研究和学习中传统的编年体和纪传体方式。贯穿历史上下。纵横世界万国。穿针引线。极具知识性和观赏性。《晓说》系列并不全都是历史内容。可以稍微加以筛选。
学习重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历史学习法。地理决定论、历史的纵横分析法。
4、《三国演义》《大军师司马懿》
两部剧都是文学艺术作品改编而来。而且都是以三国历史为题材。三国演义更偏原著。尊刘贬曹。神化孔明。完完全全是小说的套路。因为毕竟是演义。切不可当正史来看。《军师》则是以司马懿为核心。主要展现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侧面描写了三国历史的中后期。并且以魏国为主。
学习重点:三国人物、历史典故、三国历史、为君之道、为臣之道、厚黑中庸之道。
5、《长安十二时辰》
同名小说改编而来。以一个精确的历史断面。全方位展现大唐帝国由盛转衰的一瞬间。剧中没有涉及大跨度的历史进程。只是以一个非常窄的时间作为切入点。重在描绘空前开放、包容和繁荣的盛唐之下。万国敬仰、万邦来朝的世界第一大城市长安城的社会、政治、经济、百姓、庙堂、军事、外交、文化、艺术等等。作为了解盛唐文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剧作。相比后面的《贞观之治》。在道具、服饰、人物设定、台词、动作、生活百态等方面还原度要更高。但该剧中人物名字多做了改动。要对应真实历史人物才能看得懂。
学习重点:盛唐文化(服饰、礼仪、建筑、艺术)。唐朝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世界第一大城市长安城。唐诗及著名诗人。唐朝人口、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唐朝的极盛与衰退。
6、《大秦帝国》《汉武大帝》《贞观之治》《大明王朝》《康熙王朝》《走向共和》
以上6部大剧广受好评。涉及秦、汉、唐、明、清、民国6个历史时期。都是以类似编年体史书的形式。稍作艺术化改编处理而成。剧中人物、故事没有过多的可学习之处。当做娱乐和历史三七开的课外读物来看就好了。丰富课本之外的历史知识。
学习重点:重要历史人物的前世今生、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各个朝代的政治局势和社会生活特点。
备注:宋元时期的影视作品历来很少。缺少优秀作品。以宋元作为历史背景创作的相关影视作品有《水浒传》《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等。历史学习价值不高。此处并不推荐。如果想补齐秦汉唐宋元明清。那么宋朝历史建议参考文学作品《东京梦华录》。元朝因为历史原因。不建议深入研究。
二、寓教于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通过看电视来学习历史。是为了增加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以及丰富课本之外的历史知识。重在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分辨能力。寓教于乐。乐是手段。教是目的。所以在看的同时。作为家长也要参与其中。经常与孩子讨论看过之后的所思所想。所疑所获!
对于孩子能在影视剧作品中学习的“知识”。要加以引导。正确的价值观要肯定。错误的要批判。当然并不建议要求孩子写观后感之类的“课后作业”。这会打消孩子的兴趣。与寓教于乐的目的背道而驰。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同意孩子通过看电视学历史的前提是看的内容一定要能学到历史。像目前国内流行的戏说演绎类伪历史剧、披着言情剧外衣的清宫戏、糟改历史的宫斗剧、夸张且不符合史实的穿越剧等等。多数会传递错误的历史观和信息。丝毫没有营养。家长一定要加以甄别。最好不要让孩子看。
其他观点:
孩子逐渐长大他会要求自己有看电视的时间。我们要给孩子在作业做完或周末给他一点时间来看电视。我们怎么样引导他除了看动画片以外。我们有什么样的选择。可以让孩子看的特别起劲又有所收获。
孩子电视时间我们控制在25~30分钟。电视节目分成小段给孩子去看。我们可以给孩子看文化类的节目。孩子看了之后对自己的学习会有所帮助。对他理解很困难的古诗词。文言文。历史。地理等等都会有所帮助。
第一个《经典咏流传》是把古诗词编成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孩子学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就很容易记忆。背诵这些诗歌就顺利成章了。孩子会更有求知力。更加感兴趣。这样孩子也能很好的学习。
第二个《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两节目带有竞技性。讲诗词对错。对策什么等等最后通过。孩子在竞技性游戏中自然而然的理解去记忆。节目当中不仅能够听到各类的诗词。还有专家。教授在现场的解答。孩子觉得她在听故事不是在听课。自然而然的特别想去吸收其中的一些古诗词。这样的学习对孩子而言是特别喜欢。成年人听了之后也觉得恍然大悟长知识。
第三个《糟糕的历史》是儿童节目以喜剧的视角向孩子展示了国际级历史。涉及到古希腊。古罗马。世界大战。英国一些王朝的历史等等。孩子在娱乐中听故事一样学习。历史自然而然的留在他们脑海当中了。如果孩子正在学习英文可以给他看看纯英语版。如果孩子现在还没有涉及到英文可以给他看中文的配音。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去选择不同的版本。
第四个《国家宝藏》是关于文化的。非常有观看价值。正能量的传递中国地大物博。国之重器。我们没有时间带孩子去参观各地特别多的博物馆。那么就在屏幕里隔空可以欣赏一下国宝风姿;九家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宏展览;演艺圈特别有名的明星来为大家做很合适的故事的演绎。为观众解析文物背后各种动人的故事。了解我们的民族英雄的一些护宝的故事。总而言之成年人看也是热血沸腾的。我们跟孩子一块看能产生共鸣一起分享。让孩子对博物馆和历史感兴趣。
第五个《国宝的纪录片》是一个制作团队走遍了全国拍摄了近百家的博物馆。考古研究所。走了50多处考古遗址。里面有上千件的文物。新石器时代一直到宋元明清各类的文物非常的多。向大众普及国宝文化的一个纪录片。用各种形式让文物亲自来说话。是很好的一个历史科普片。让孩子看到中国历史文化。厚重底蕴。各种各样很精美的国宝等等。古代慢慢走向现代的过程。相信孩子也会为我们国家的历史而感到骄傲。
第六个《我在故宫修文物》以文物修复为主题。集中了几乎国内最顶尖的文物艺术品。它们在故宫尘封多年。许多都是第一次在公众面前出现。看过才知道文物真的精妙绝伦。每件文物都有讲解它的历史背景。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去了解历史。文物的保护专家十年如一日的进行着这项工作。他们会把珍宝最完美的状态呈现给世人。他们的匠人精神跟艺术家一样非常值得尊敬。也特别值得我们来学习。让我们长见识的同时也长知识。
第七个《美丽中国》通过镜头我们可以看到熟悉又有点陌生的中国。长江流域。喀斯特地貌。云南雨林。青藏高原内蒙古的草地。攀爬山脉眺望西部边陲等等。在这部纪录片当中都可以看到。
《地球的力量》是BBC所拍摄的。在这部纪录片当中BBC走遍了地球的很多角落。把我们曾经忽视的火山。大气层。冰川。海洋等等向我们展示说明。
这两部纪录片涉及到地理文史方面的知识。地理涉及到世界各地的自然知识。让孩子去窥探自然的力量。对认识世界。认识中国。认识其他城市等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510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历史,孩子,河西走廊,中国,文物,知识,纪录片,不可能,历史剧,让孩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能否让孩子通过看电视学习历史?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大家好。我是《莫侃映像》。很高兴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不能够让孩子通过电视来学习历史。学习历史还是要以史书为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