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觉得宋江的《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霸不霸气?
原创

你们觉得宋江的《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霸不霸气?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是宋江发配江州。一个人在浔阳楼喝酒时写的诗。这首诗的全文是: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完。自己看了一下。大喜大笑。一面又喝了几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写完诗。写上名字:郓城宋江作。

问这首诗霸不霸气。我的观点是:霸气!但也是酒后狂言。这首诗通俗易懂。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这一句意思是说他宋江从小就读了很多书。经史子集兵书战策都读过。长大了。他觉得自己满腹韬略。不是一个平庸的人。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这一句是说他宋江本是犹如猛虎一样的英雄人物。却不得不做一个郓城小吏。屈才也没有办法。只得忍受。想当大官。施展抱负。施展才华。没那么容易。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这一句的意思是:当不了大官也就算了。施展不了才华。忍了。还偏偏脸上刺字。发配江州。这让我宋江情何以堪?我宋江该是这种发配江州的犯人吗?不是啊。不是啊!难受啊!可以说宋江的心底在哭!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句。应该是他的酒后狂言。发泄情绪。因为他发配江州。是因为他杀了老婆阎婆惜。他老婆要挟他报官。说他私通梁山贼寇。所以宋江才不得以杀了阎婆惜。报仇根本无处可报。就算是报仇。也不该是血染浔阳江口。这倒像是喝醉酒的人乌鸦嘴。晁盖等梁山好汉为了救他。梁山好汉杀了很多人。还真的是血染浔阳江口。

后面四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意思是说我宋江虽然来到江州。可以我宋江却非常想念家乡山东。想念那里的一切。身如飘蓬。流落江州。发配江州。心有不甘。

“他时若遂青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是这首诗的感情高潮。他时若遂青云志。说明宋江还是满怀希望。憧憬未来。希望有一天能够青云得志。施展抱负。施展才华。

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句话不是一般的人能够说得出口的话。像黄文炳这种小人理解的角度就是:这人不得了。他要造反。他连黄巢都不放在眼里。他会比黄巢做得更上一个层次。那不就是要造反做皇帝吗?不就是要改朝换代。推翻大宋王朝吗?不得了。这是反诗!就凭这一句话。这首诗定格成为反诗。

可是。结合宋江的表现和写这首诗的状态。这是一首反诗吗?

宋江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醉酒。自我狂荡起来。手舞足蹈。武松和鲁智深喝醉酒的表现是打架。乱来。宋江喝醉酒的表现是手舞足蹈。自我狂荡。他写这首诗是为了将来了脱官司以后。如果能青云得志。再经过这里的时候。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起今天所受的痛苦。说白了是为了纪念这段不寻常的岁月。

他写完这首诗。再喝了几杯酒。算了酒钱。踉踉跄跄走下楼。然后回到牢营。倒头就睡。睡醒了以后。什么都不记得。

如果这是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反诗。那么这是一首起义造反的宣言。接下来的行为表现就应该是逃走。上梁山。就算不上梁山。上别的山头也可以。或者。他根本就不该到这江州来。他可以直接留在梁山。上了梁山的结果一定是造反。反叛朝廷到底。而不是招安。

如果这不是一首反诗。又该如何理解这句“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句话呢?我的理解是:将来我宋江如果有一天能够青云得志。我一定会有所作为。黄巢在我眼里算什么。我一定能把他拿下。有我在。他动都不敢动。他敢在我宋江面前啰嗦。我立马会把他灭了。我宋江就敢笑他算不得真正的大丈夫!

如果这样理解。这首诗还是反诗吗?难道这样理解不可以吗?

宋江招安以后。破辽、征讨田虎、王庆、方腊。虽然征讨方腊伤亡惨重。但毕竟是胜利了。方腊毕竟是失败了。即便方腊称帝。也还是被宋江打败了。宋江就有这样的本事和能力。

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笑黄巢不丈夫。宋江却敢笑。他有种!但这个有种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他差点因为这首诗被当成造反分子砍头。幸亏梁山好汉营救。要不然官没当到。稀里糊涂把命丢。如果不是醉酒。估计借他十个胆也不敢再大庭广众之下说敢笑黄巢不丈夫。如此惹火招灾的话绝不是一个理智的人敢说的话。




其他观点:

宋江这首西江月的确很霸气的。全词如下: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这词的意思是:他自己从小饱读经史。成年后又善于权谋。只是现如今虎落平阳。只得收敛起锋芒。又可惜面刺金印沦落江州。等以后有机会报此冤仇。必定要让浔阳江流满鲜血…

此段产生的背景是宋江因案件影响流落江湖。梁山旧日朋友几番相邀。但宋江以父亲宋太公的教诲加之宋江自己的理想认知。甘愿到江州服刑。希望刑满之后再凭借自己的能力报效朝廷光宗耀祖。在江州路上又结识了一众好汉。在牢城又有戴宗李逵俩兄弟的看顾。还有浔阳江上的好汉浪里白条张顺意气相投。闲暇无事独自闲步走到浔阳楼。多喝了那么几杯。一时激动提笔在墙上留下了这些诗词…

这首词如果说还不算太出格。那后边又附了一首就彻底把自己推到一个“造反者”的地步了!

再请看这首诗: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字面意思前两句也没什么。无非愤懑而已。但是后两句直接引用唐朝起义者黄巢的诗做了改动。“他时若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得什么样的凌云志?你一个正经人能有这种志向?竟然讥笑当初造反不成的黄巢不够大丈夫的气概。那你这是要盖过黄巢去也要和朝廷叫板?那不就是要造反取代天下又是什么…

而且诗词写完。后边还落款:“郓城宋江”。这是罪证确切。难怪机警好事的黄文炳看了后赶紧抄下来拿它作为晋身机会…

全篇诗词上下一合拢就是:

我山东郓城的宋江。有才识有谋略可惜时机不顺做了江州的阶下囚。不得不暂时隐忍一下。假如我得住机会展示一下我平生的抱负。我就带着北地的英雄豪杰到浔阳江报仇。要把这浔阳江让鲜血染红了。假如机会再成熟。呵呵。我能做出惊天东动地比黄巢还厉害的事情…

喝酒误事。吹牛吹大了。不过诗词倒是蛮霸气的!



其他观点:

如果不说文笔之类的。不说气度(气度和霸气并不一样)。单说“霸气”。那确实。

宋江的《西江月》全文是: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邱。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全诗文笔一般。气度更是偏激。说白了。就是“我要报仇”。

但这首诗的错词、语气和所要表现的思想。高度契合。给人感觉。就是霸气。

试想。如果用李白的天马行空的浪漫。最多就是《侠客行》。但和宋江的苦闷压抑。想要报仇的心理并不合拍。

前两句。说自己的能耐。没有扯任何用不着的。直接写。我就是有能耐!

这是一种先声夺人的架势。就这么个事。不给别人任何反驳的机会。

在开门见山地说出自己的能耐之后。才进行了一个补充比喻。完全就是“你要不信。咱就练练”的架势。

全诗。就这么一处比喻。了不起就是结尾一个夸张。

更进一步说明了。宋江写这首词。不是炫文的。就是发泄的。

下半阙。开始接着大白话:我点背了!

然后。就是直接说出来报仇的欲望:等我以后翻身的!

最为霸气的。就是最后一句。同样的直接。“血染浔阳江口”。

全诗没有一丝一点的含蓄。完全就是一种大流氓的语气。

我就是有能耐。我就是不愤。我就是要报仇。怎么地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06:23

    阳江,梁山,江州,这是,黄巢,这首诗,猛虎,郓城,青云,霸气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06:23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们觉得宋江的《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霸不霸气?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06:23

    这是宋江发配江州。一个人在浔阳楼喝酒时写的诗。这首诗的全文是: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