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很多家长不确定什么时候开始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或排便训练。其实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父母要注意观察他/她们一些迹象。比如突然停下来几秒钟或者用手拽纸尿裤。大部分孩子在18-24个月的时候会出现以上迹象。也可能会早一些或晚一些。通常男孩子会比女孩晚一些。学得也比较慢一些。
家长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确认孩子是否准备好如厕训练:
可以听懂简单的指令
理解如厕的是怎么回事
可以控制肌肉
可以口头表达某种意愿
纸尿裤2小时内是干燥的
可以蹲在坐便器上。可以起身
可以脱下纸尿裤或者裤子
对坐便器或者穿裤子有兴趣
关于时间
有些时间段确实不太方便训练。比如旅游、照顾二胎、搬家或者宝宝生病(尤其是孩子腹泻)。这时最好推迟训练时间。直至宝宝身体处于健康状态。
虽然有些育儿专家建议在夏天开始训练孩子如厕。因为夏天穿的衣服比较少。不过父母最好还是确保孩子准备好了之后再开始训练。
需要多久?
训练婴幼儿如厕肯定不能一蹴而就。平均需要3-6个月的时间来训练。不过也是因人而异的。即便宝宝整夜没有起夜或者没有弄脏床单。父母也要再训练一个月的时间让宝宝学会如厕。
坐便器类型
基本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 单独式儿童坐便椅。可以把宝宝粪便倒入马桶。
2. 可以安装在厕所马桶上的儿童坐便器。宝宝坐上在上面比较安全。不会害怕掉下去。
对于男宝宝来说。最好先训练他坐着小便。之后再学习站着小便。如果他对于站在台阶上小便感到害怕的话。可以用坐便椅。
在家中准备一个训练坐便器或者座椅。还可以放在车里。如果是长途旅行的话。每隔1-2小时就给孩子用一次。
关于训练裤
有些专家不推荐使用一次性训练裤。因为它们的尺寸和纸尿裤很像。这会让宝宝误以为训练裤可以和纸尿裤一样使用。从而拉长如厕训练的时间。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训练裤对于宝宝从纸尿裤转换到穿裤子有帮助。因为宝宝夜晚睡眠时对膀胱和肠道控制会弱于白天的时候。所以很多家长喜欢在晚上用训练裤。还有的家长会在外出时让宝宝穿上训练裤。一旦训练裤可以保持几天内都是干燥的。就可以准备给孩子穿裤子了。
如厕训练小贴士
即使在宝宝做好准备之前。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先做好前期准备:
帮助宝宝上厕所时教会他/她说关于小便或者大便的词语
教宝宝在纸尿裤湿了之后告诉你
指示性动作。如“你要尿尿吗?”。这样宝宝会学会识别什么是上厕所
准备坐便器让宝宝练习坐在上面。可以先穿着衣服坐。然后穿着纸尿裤坐。最后练习什么都不穿坐下去
如果确认宝宝已经准备好学习使用坐便器了。下面这些方法或许对你有帮助:
额外抽出时间来训练如厕
不要强迫孩子坐在坐便器上
给孩子演示你是如何做上去的。以及坐在上面干什么;还可以让宝宝坐在自己的坐便器上。模仿你的做法
制定规划。比如在宝宝醒了之后。如果纸尿裤是干燥的。你可以开始训练;或者喝水45分钟后开始训练。这些时间一般宝宝会需要上厕所的
注意宝宝排便时间。宝宝在想上厕所前会有明确的迹象。比如脸变红、发生哼哼的声音或者蹲下。大部分孩子都会在每天固定的时间段排便
饭后15-30分钟后把宝宝放到坐便器上。利用身体的自然规律排便
把宝宝纸尿裤上的粪便放到马桶。然后后告诉宝宝要在坐便器上排便
确保宝宝的衣服与坐便器尺寸相符合。不要让宝宝在坐便器上的时候被衣服勒到
如果男宝宝准备好站着尿尿了。开始训练他如何尿到坐便器里。有些家长会在马桶里放一张小纸片。让宝宝对着纸片尿
给宝宝准备小奖品。只要宝宝自己去如厕。就奖励小贴纸或者讲故事。一旦宝宝可以自己控制如厕了。让宝宝自己选择喜欢的裤子穿
确保保姆、阿姨或者家人把身体部位的名称和如厕的名称统一。以免让宝宝产生困惑
综上所述。训练宝宝如厕要多尝试各种方法。切记不要因为宝宝有一次弄脏了床单而惩罚孩子或者表现出失望。另外。不要受到其他人的影响。比如宝宝的爷爷奶奶。以前的父母对宝宝的如厕训练时间都过早。但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注意观察宝宝的表现。让宝宝来做你的指导。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5448.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宝宝,坐便器,如厕,孩子,纸尿裤,时间,都是,裤子,还可以,上厕所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训练宝宝定时排便的习惯?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很多家长不确定什么时候开始对宝宝进行如厕训练或排便训练。其实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父母要注意观察他/她们一些迹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