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衔环结草”是古代两个关于报恩的故事。那么。这两个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吗?
先来看看“衔环”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讲的是东汉的杨宝9岁的时候。在华山之北看见一只黄雀被一头老鹰啄伤后。掉到地上。又被一群蚂蚁围攻。杨宝可怜这只黄雀。于是把它捧回去。放在一个箱里保护起来。同时给黄雀喂食黄花。一个月后。这只黄雀的伤好了。杨宝把它给放飞。晚上。杨宝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黄衫童子送了四枚白环给他。对他说。自己是西王母使者。感谢他相救。为了报答杨宝。会让杨宝的子孙后代品行高洁。并且位登三公。
后来。杨宝的儿子杨震、孙子杨秉、曾孙杨赐、玄孙杨彪果然四世太尉。并且。他们的品德都非常高洁。
再来看看“结草”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说的是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个小妾。没有生儿子。不过魏武子很喜欢他。有一次。魏武子生病了。他对儿子魏颗说。我死了以后。你就把这个小妾嫁人。但是后来。当魏武子病得很重的时候。他又对魏颗说。我死了以后。你要让这个小妾给我殉葬。
魏武子去世后。魏颗并没有把这个小妾给他的父亲殉葬。魏颗说。他父亲刚生病的时候。头脑是清醒的。他说的话是他真实的想法。后来他病得很重的时候。说的是胡话。因此。当儿子的只能执行他第一次说的。
后来。魏颗与秦国的大将杜回作战。魏颗败了几阵。正在发愁。晚上的时候。魏颗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个白胡子老人对他说了三个字:“青草坡。”
魏颗有所感悟。天明以后接着作战。魏颗果然把杜回引到一块青草坡。在战斗中。杜回的军队被青草坡上结的一个个环给缚住。逃不出来。最终。晋军打败秦军。杜回被魏颗抓住。晋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晚上。魏颗又在梦中见到了那位白胡子老人。他对魏颗说。他是魏武子小妾已经去世的爹。感激魏颗没有让他女儿殉葬。所以。“结草”来报答他。
这两个故事是真实的吗?很显然。不可能是真实的。“衔环”的故事。肯定是因为后人看见杨宝作为一个隐士。而他的四代子孙都位居三公。而且品德高尚。所以附会出的一个故事。“结草”的故事。也是因为魏颗利用青草坡。打败了秦国大将杜回。因此把这个故事加以艺术夸张。后来。《东周列国志》还增加了不少情节。把这个故事演绎成小说。使得其传播得更加广泛。
这两个故事的附会和演绎。是往“报恩”上靠的。讲的是人应该做好事。应该对别人实施“仁德”。只要你做好事。把爱心传播出去。你将来就会获得回报。也就是说。这还是宣扬因果报应的故事。
我这里想说的是。这两个故事不但不可能是真实的。而且写作的人。还把这两个故事写坏了。本来有巨大正能量的故事。却被注入了“因果报应”的糟粕。实在是太可惜了。
那么。这两个故事有什么正能量呢?
“衔环”的故事。实际上我们需要挖掘的是杨家良好的家风。杨宝是一个隐士。不图名利。杨宝的儿子杨震是个清官。著名的“四知”故事就发生在他身上。正因为有杨宝、杨震父子创立的好家风。因此才使得杨家人在中国历史上创造出了这样了不起的为政奇迹。难道这还不够正能量吗?为什么要引入“因果报应”的道德训诫呢?
还有“衔环”的故事。实际上是魏颗一次非常成功的战争策略。魏颗打不赢秦国。于是把他们引入青草坡。而青草坡上。魏颗已经预先在上面结出很多草绳。魏颗的晋军知道。所以能成功避开草绳。秦国不知道。因此落入陷阱。最终被晋军打败。
而且魏颗的这种战术打法。还为后世所充分地利用和借鉴。古代战场上曾多次使用绊马索。利用绊马索绊倒对方战马。从而打败敌人。可见其影响深远。
在这里。我们应该总结的是魏颗不但心地善良。反对殉葬。而且善于动脑筋。能进行成功的战术安排。魏颗这种仁智勇兼备的人。其身上所传递的正能量是巨大的。为什么不去宣传这些。而是要用因果报应的故事来解释这一切呢?
很显然。我们今天值得对这两个故事进行重新清理和认识。
(参考资料:《左传》《续齐谐记》)
其他观点:
衔环结草其实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一个成语结草衔环。
结草就是把草打结。衔环就是一只鸟叼着一个环。
这两个看似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词组在了一起。却组成了一个成语。它的意思就是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而现在呢这个成语也就演变成了报恩的意思。
衔环结草为什么会有这个意思呢。别着急。有书君带大家看两个典故就知道了为什么了。
一、 衔环的典故
这是一个略带有神话色彩 的故事。请大家跟有书君一起来看看。
据说。东汉年间。有个九岁的小孩叫杨宝。他心地很善良。
有一天。他来到华阴山玩耍。看到了一只满身是伤的黄雀坠落在树下。并且被一群蚂蚁团团地围住了。杨宝觉得小黄雀很可怜。赶紧上前去把小黄雀捧在手心里。抱回了家。
他回到家后。把小黄雀放到一个铺了草的小箱子里。这样它的窝就会温暖一点。
并且杨宝还每天都用黄花去精心地喂养着小黄雀。在杨宝的精心照料下。小黄雀一天天地好了起来。
它的羽毛长全了。又恢复到之前有生机的样子了。
可就在有一天的夜里。杨宝正在读书。忽然一个穿着黄衣的童子向他走了过来。
他说:“我本是西王母的使者。奉西王母的使命前往蓬莱仙岛。可是在半路上。我不幸地被鹞鹰所伤。多亏你救了我。在这我非常地感谢你。”
这时这个小仙童从身上拿出了四枚晶莹洁白的玉环。把它送给了杨宝说。“我又要奉命到南海去了。
现在我把这四枚玉环送给你。它可以让你的子孙四代人品高洁。并且可以登上朝廷的高官位置。享尽荣华富贵。“说完。黄衣小仙童就不见了。
这就是衔环的故事典故。是一只带有神话色彩的黄雀感恩回报的故事。好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结草的典故吧。
二、 结草的典故
结草的典故也是一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它发生在晋国。
话说晋国有一个大将军叫魏颗。他的父亲魏武子也是一位大将。这时的魏武子年迈多病。并且他也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他有一个爱妾很年轻。但是还没有生过孩子。所以他躺在床上嘱托魏颗说:“我死后。你就把我的这个爱妾给找个好人家。嫁出去。让她能有个安定的生活。千万不要为难她。听到了吗?”
魏颗记住了父亲说的话。没过多久魏武子的病情加重了。他却改了注意。
有一天他突然把魏颗叫到床前。有气无力地说:“魏颗你记住。我死后你一定要把我的爱妾给我殉葬啊。”
这话说了。没过多久魏武子就病死了。他的那个爱妾却害怕极了。因为殉葬可是让人活生生地去死啊。
这个爱妾听到了魏颗说的话很惊讶。也很感动。
她问:“您父亲临终前不是让我去给他陪葬吗?为什么你没有按照他的遗嘱做呢?”魏颗说:“人在病重时。神志是不清的。我父亲清醒的时候嘱托过我。要让你有个安定的生活。
而陪葬是他昏迷时所说的。你说我该听他什么时候说的话呢?”
这个爱妾听后对魏颗是十分地感激。从此就把魏颗当做救命恩人来看待。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下面的内容更精彩。
后来秦桓公发兵攻打晋国。晋王就派魏颗前去抵抗。而秦军有个叫杜回的大力士是特别的厉害。
当时魏颗和杜回斗的是难解难分。好久也不见输赢。而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很奇特的事。
只见突然出现了一个老人。他用草打了许多的结。然后用草绳把杜回给绊倒了。
而在这个时候。魏颗才有了机会捉住了杜回。当他捉住杜回后发现老人不见了。在当天夜里。魏颗梦见了那位老人。
老人对他说:“我是你嫁出去那个女子的父亲。很感激你听从了你父亲清醒时所说的话。救了我女儿一命。
所以我这时特地来报答你的。”说完这话。老人就不见了。此时魏颗才明白。白天战场上的事情。原来是因为自己的善心所成。
这就是结草的典故了。
从这两个典故我们可以看出。两个主人公都是很有善心的人。而且受了他们恩惠的人也很懂得报恩。当然在我们现代的社会里。也有许多“结草衔环”的事例。这种不失祖先的仁德之心。的确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所以。希望人人都能继续发扬结草衔环故事中行善和报恩的精神。这样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安定。而我们的日子也会更加地美好。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其他观点:
人们在比喻一个人要表达对恩人感恩报德。至死不忘吋。会经常使用成语:衔环结草。它的意思是把草结成绳子。绊倒敌人。搭救恩人。嘴里衔着玉环。报答恩人。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衔环结草。它实际上是有两个典故组成的。一个是“衔环”。另一个是“结草”。
根据成语典故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衔环结草”的准确叫法。应是“结草衔环”。因为“结草”是在“衔环”之前。
图片来自网络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558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故事,黄雀,的是,晋国,这两个,典故,爱妾,秦国,结草衔环,有个
没想到大家都对“衔环结草”有什么典故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衔环结草”是古代两个关于报恩的故事。那么。这两个故事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吗?先来看看“衔环”的故事。这个故事记载在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