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喜欢围观砍头?他们不会感觉害怕和恶心吗?
原创

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喜欢围观砍头?他们不会感觉害怕和恶心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先说我经历的一件事。以作答题的引子。

那是过去当记者时的一件往事。我那时在一家电视台当记者。一次去法院采访。一个死刑犯被当庭宣布“死刑立即执行”。宣判完毕。法庭一阵躁动。死囚一声不吭被人拖出法庭。押上囚车。停放囚车的甬道外。站了十几个人。无人哭叫。但有人在抽泣。估计是家属。来送死刑犯的。等我走出法庭时。囚犯已经被押上车。动作好快。我看见囚犯被捆得很紧。身体都小了一号。就跟一个粽子一样。根本无力反抗。就像小鸡一样被提上车。干净利落。

院子里停了三辆车。囚犯坐的带铁栅栏的大面包车在中间。前后还各有一辆押送车。现场很是安静。不对。是一种明显能感觉到的肃静。毕竟一条生命即将被剥夺。不管死囚犯过什么恶。人们对死亡到底还是存有一种自然的敬畏。我透过面包车玻璃。隐约看见有武警坐在里面。大概是负责执行的战士吧——搁古代。叫刽子手。

(为了说明“围观杀人”不是中国特有的风景。本文皆采用西方的画像/皇帝不称朕)

这时。一个我采访的法官走出来。把手包往腋下一夹。轻松地跟我打招呼。是无声的那种招呼。我问他:“你也去?”他笑笑:“我得去啊。”我瞟了眼囚车。“哦”了一声。没想到他接着问我:“你去不去?”

我们说的“去”。目的地就是执行死刑的刑场。那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当时在那个城市。杀人的刑场就在市郊一块空地上。周围还散住着不少村民。不是如人们想象的。刑场总在极为荒僻的所在。枪毙人也很简单。去了。把场子一围。令死囚跪倒。“啪”。后脑来一枪。犯人倒毙。法医验尸。尸体运走。撤。完事儿。死刑执行结束。刑场只剩下一摊污血。选择离中心城区那么近。而且就在公路旁的一个地方。唯一的缘由。可能是因为那里离火葬场近吧?

事实上。古代更邪性。杀人都在城市的最热闹所在。比如北京的刑场。就在宣武门外的西市。周围店铺林立。商旅如织。

古代杀了人。还有“暴尸”“枭首”的习惯。前者就是把没了脑壳的尸体在原地放几天。后者则是将死囚的脑袋装一个小木笼里。高高挂起来(多挂在城门上。枭首往往是重犯。脑袋有挂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杀人又称“弃市”。市是指市场。那何为“弃”呢?它关联着一种说法。即古代杀人。是“天子与臣民共弃之”。在闹市杀人。就是一种“共弃”的形式。就是要让老百姓都来看。相当于开一个法制教育的现场会。可以说是。公开行刑。是人类残酷司法的最为极端的仪式化展示。所谓仪式化。就是供人们来合法观瞻的。是政府允许。甚至是鼓励的。

而群众来看杀人。有一个前提性的共识。就是被杀之人。都是罪大恶极之徒。他们来拍掌叫好。扔菜叶。吐口水。都是正义的行为。一边观看砍脑壳。一边还可以宣扬道德与正义。何乐不为?何况除了看热闹的。其中还夹杂了许多想吃人肉、吃人血馒头的呢!

现代以来。司法观念变迁了。特别残酷的刑法已不合时宜。也很少再在闹市公开杀人(少数特殊情况例外)。但我国一直保留着以“人民参与”为特点的公开宣判和游街示众的习惯(我记得在九十年代“万人公判大会”之类的活动还较为常见)。到今天。犯人也有隐私权和人格尊严的观念开始普及。再想观此“盛况”。就比较难了。

当然记者总比一般群众多一点“看稀奇”的机会。那位法官问我去不去。我不知他是怎么想的?是让我完整地了解所报道事件的始末。还是给一个让我看稀奇的机会?——毕竟看杀人。已是一种特权和很难得的机会了。

我没有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说:“我。就不去了。”于是。法官和我点个头。就自己上车去了。

这件事我印象深刻。多年之后。当时场景的片段依然留存在记忆里:一个夏天。白花花的一片。

通过我的选择。我了解了自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善良的人。当然也是一个软弱的人。至少我没有暴民的基因。心里也没有残酷的种子。因为。我不愿意通过“观赏”真实的人类之死而获得快感和增长见闻。

最后我要说的是。公开杀人。群众围观。集体狂欢。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如此。也是“西洋景”。在此我推荐两部刚刚看完并且十分喜爱的书给大家(如下图)。看官。可别只知中国事。便不自觉地只妖魔化中国哦。

(此书名为《忠实的刽子手》。本文图片都来自该书)

将一个活生生的人活活残害至死。的确能令人产生不适感。甚至恶心呕吐。但许多人就是愿意享受这种异样的刺激——他们要的就是这种观看恐怖片的感觉。这种普遍性的心性。恐怕便是潜伏在人类灵魂深处的恶灵吧。(文/皇帝不称朕)

其他观点:

不只是古代的人喜欢围观砍头。现代的人也喜欢看枪毙人。

四十年代。张天佐在潍县县城枪毙土匪头子秦三时。也是万人空巷。那时的秦三已经被挑断了手筋脚筋。被人用油框抬着。他的嘴还能说话。他对着张天佐(当时的国民党昌潍专区专员。保安师师长)大喊:“张司令。你的这一天也快到了。”

五几年。我们老家枪毙张立田时。也有很多人去看的。张立田是土顽。自封为自卫团团长。只要听说一个人是共产党员或者是通共。逮住就活埋。我们那儿解放后他跑了。后来又给小老婆写信。小老婆告发了他。他被抓了回来。

枪毙时。他一开始还喊反动口号。说什么。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后来被扎上了笼子。喊不出来了。

八二年严打时。我们县里开公审大会。我那时上高中。学校也组织学生参加公审大会。那一次。有八九个犯人被判处死刑。公审大会结束后。立即执行。

几辆汽车拉着那几个被判了死刑的犯人去刑场。很多人跟在汽车后面跟着跑。还有一些人知道枪决犯人的地方。早早等在那里看热闹。枪毙犯人时。很多人在看。

不过。看完后。不少人呕吐。有些人吓得睡不着觉 。说一闭上眼睛。就看到死人的样子。后悔的不行。

大概是九零年。离我们宿舍不远的地方发生了一桩命案。田野里有具尸体。学校里的一些老师去看。有两个刚分到学校里的女老师也去看了。看完后后悔不已。很长时间出于一种崩溃状态。极度害怕。很长时间才恢复过来。

不少人喜欢看热闹。不管什么事情都喜欢围观。而有些人有从众心理。看到别人干什么他也跟着干什么。

不过。看砍人、看枪毙人、看意外死去的人。往往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害怕。这样的事还是不看为好。

其他观点:

虽然我不知道古人是否真的不怕这种场面。不过他们去现场围观这件事在当时是非常受朝廷鼓励的。地方官员也会鼓励人们去现场观看。在古代。除了斩首。还有暴尸的习惯。斩首后。许多人的尸体被高高挂起。通常挂在城门上。当然。这通常都是十恶不赦的重犯才会享受的待遇。

一下砍掉人最重要的器官。可以叫人当场致命。保险。快捷。还可以把头示众。正规的叫法是“斩“。严颜被张飞俘虏后说:“剁头便剁头。“反正也是这意思。

上古时代。斩的刑具往往是斧。那是因为青铜毕竟软些。不够锋利。得做成斧。砍下去才有力度。铁器普及后。刀渐渐在斩刑中唱起了主角。不过刀虽然锋利。却也容易磨损。用起来更需要技巧。一些职业祖传的刽子手也应运而生。

所谓技巧。就是要瞄准犯人颈部的脊椎骨空隙。一刀下去。身首分离。要是砍得不准。就不一定一下子砍断。砍得半死的犯人挣扎呼号。场面自然显得尴尬。有时围观的人群会嘲笑刽子手的。有一种传说。讲清代要求对官位较高的犯人用钝刀。让其多受痛苦。那是不确切的。

历史上谁最早被砍头。恐怕无法考证了。被砍头的知名历史人物。也枚不胜举。

一、法律讲堂。

古代这种砍头的行为也被称为弃市。这种行为也被称为“皇帝和他的臣民一起抛弃他的意思”。既然如此。那就必须得被普通人看到。这相当于给数百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讲堂。尽管这种行为是极端的。但它是合法的。甚至是被鼓励的。

二、发泄老百姓的不满。

因为被砍头的大多都是贪官。百姓们之所以会去围观。就是为了想亲眼看着贪官被砍头。以此来发泄自己心中的不满。古人去现场观看还有其它的原因。那就是这些要被执行砍头的人大多都是罪不可赦之人。所以每个人都想表达对这些人的不满。有的是剥削人民多年的贪官。这种人在去刑场的路上百姓们还会朝他丢鸡蛋等垃圾。这间接地让老百姓发泄了他们的不满。

三、对于好人和好官的尊重。

但如果被杀的人是好人或清官。老百姓就会来为这个人送行。必要时也会为他说情。这也是对被冤枉的人的尊重。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有砍头。人们肯定会就会去观看。

事实上。现在是一样的。虽然不是当街行刑。但是当有一场火灾或当人们跳楼时。围观凑热闹的人那真是不少。大家都喜欢看热闹。这是现代人的通病。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在白厅前被砍头之后。围观的人们就蜂拥上前。掏出手绢蘸上血带回家作纪念。可见围观砍头。并不只是中国古代才有。外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国人以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著称。然而。他们却特别喜欢看血腥与残忍的场面。古代在伦敦的泰伯恩行刑。都会有大量伦敦市民前往参观。为了方便人们参观。刑场管理当局还专门搭起了观刑台。观刑台上最好的位子。是要卖票的。据资料记载。有时这些位子供不应求。

更为奇葩的是。人们可以正大光明地跟老板请假去看杀人。而且老板不会不批准。为此。英语还有专门的表达法。比如。“去泰伯恩兜风”就是去那里的刑场看杀人。“泰伯恩的庄园领主”指的是行刑手。“泰伯恩的吉格舞曲”则是行刑本身。

结语

围观是一种人性。不光中国人有。全世界的人都有。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砍头的时候。整个刑场人山人海。沸反盈天。还有很多人拿着手绢准备去沾国王流下来的血。当时的欧洲人有一种迷信。认为贵族的血可以辟邪。几年前在法国还拍卖了一条在刑场上沾了路易十六血的手绢。

至于害怕和恶心。古代人的想法与现代人可有很大区别。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15:13

    的人,刑场,伯恩,都是,犯人,古代,很多人,刽子手,囚犯,囚车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15:13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古代的中国人喜欢围观砍头?他们不会感觉害怕和恶心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8:15:13

    先说我经历的一件事。以作答题的引子。那是过去当记者时的一件往事。我那时在一家电视台当记者。一次去法院采访。一个死刑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