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郭松龄和奉系军阀之间的那点事
关于民国时期纵横最看不上的两个人。一个是冯玉祥。另一个就是这个郭松龄。在题目中单纯用了一个野心勃勃。其实有引导答者的嫌疑。郭松龄反奉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件。并不是简简单单用野心勃勃四个字就能概括了的。
郭松龄思想进步。早年间曾经参加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后来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失败。最后回到奉天。在加入奉军之前的表现。只能说有点生不逢时。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除此之外。郭松龄个人素养还不错。不贪污受贿。生活作风艰苦朴素。在战术上也有一定的思想。在东北讲武堂教学期间。结识了当时在此学习的张学良。获得张学良的赏识。
张学良对郭松龄尤为佩服。在毕业之后极力向张作霖推荐。东北当时也正处于快速发展当中。正是缺乏人才。因此。张作霖就让郭松龄和张学良搭班子。一起带兵打仗。
总体来说郭松龄这个人也算有点本事。张氏父子对郭松龄也算倚重。尤其是张学良更是将部队交给郭松龄掌管。然而。张氏父子得到的却是郭松龄最后倒打一耙。差点让奉军魂飞魄散。
那么郭松龄为何起兵反奉呢?
如果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话。就用杨宇霆的话说。就是张学良给惯的!
张学良这个人对朋友好的有点过分了。只要他认为是可以交的人。那就掏心窝子。将自己的部队全部交给郭松龄。其实郭松龄在结识张学良之前是个啥啊?
啥也不是。很多人吹嘘郭松龄战绩彪炳。实际上根本没有打过什么出色的战役。当然。整个奉军也没有什么值得吹嘘的战绩。会点步炮协同作战就感觉自己了不起了。
说到底就是张学良一个劲的在吹嘘郭松龄。说郭都厉害的抗不了了。自己当甩手掌柜。最后酿成大祸。
尤其第二次直奉大战。是张作霖厉兵秣马。整军经武的成绩。其实是杨宇霆和王文江一起搞的。跟郭松龄根本就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第二次直奉大战后进行论功行赏。虽然表面上没有给郭松龄一个都督。但是还是将奉军最精锐的七万人交给他打理。在张作霖看来。这不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吗?
但是郭松龄不这么看。他认为整个第二次直奉大战都是他的功劳。张作霖都应该把位置让给他。
有一种矛盾叫做不可调和。在郭松龄这种人身上。其实根本就没有满足的时候。表面上充满革命理想。实际上思想过于激进。手段过于极端。我们平时交朋友的时候。也切忌不要和这样的人交朋友。尤其是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人。说不定哪天在背后就捅你刀。
郭松龄为何敢起兵反奉?
其实。关于郭松龄反奉的故事已经说烂了。但是郭松龄为何敢起兵反奉。这一点上我猜大家研究的都不多。
毕竟郭松龄只有七万多人。为何就敢和还有二十多万兵的张作霖干。是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其实。原因还是在于冯玉祥。以及郭松龄和冯玉祥的妻子。她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红色的嫌疑。郭松龄反奉实际上正是在冯玉祥的支持下才敢干的。纵横认为。正是冯玉祥给予了郭松龄一定的信息。才让郭松龄大起胆子的。只不过郭松龄前脚出关。后脚就被冯玉祥给卖了。
当时郭松龄和冯玉祥、李景林三方达成协议。一同反奉。结果冯玉祥这个人专门喜欢从人背后搞事情。在后面去打李景林。致使李景林和郭松龄决裂。郭松龄孤军深入。最终兵败被杀。
郭松龄死后三个月。冯玉祥就去苏联考察。回国后就在苏联的支持下拉起了一支四十万人的队伍。所以。纵横推测当时冯玉祥给郭松龄传达的信息应该是。一旦郭松龄反奉。可以得到来自苏联方面的支持。只要反奉成功。东北、华北尽皆是苏联掌控。
为什么苏联可能会支持郭松龄反奉。很简单。张作霖是个标准的亲日派。刚刚建立起来的苏联必须保证自己的南部边境是一个亲苏的政权。这是苏联从建立开始一直到1949年一直致力于的事情!
这也是郭松龄在行军途中遇到日本关东军的阻拦依然没有害怕的根本原因。有了苏联的支持。还怕什么狗日的小日本。只不过最后苏联考虑到日本的威胁。没敢最后从东北出兵帮助郭松龄罢了。
其他观点:
了解这段历史。思考这个问题。很有现实意义。
像郭松龄这样的人其实可以当成危险人物的范本来看。首先他很奋进。很有本事。无论是学业上的努力还是现实中的能力。他都是可圈可点。说学业。他从奉天陆军小学堂到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再到中国陆军大学。军事素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朝上走;说能力。他干过盛京将军衙门卫队哨长、陆军第三十四协协统、广东警卫军营长。最后投奔奉系张作霖就不说了。张学良的就是他的。实战能力也是一步一个台阶地朝上走。
更关键的。在这两点上。他还是个有理想。有想法的人。
但此人之危险恰恰就在这里。他的理想很高尚。他的想法很正义。与此同时。他的胸襟又很狭隘。手段又很偏激。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什么后果?即便是老江湖张作霖。未到反奉事发。也是未能警醒到这个人的危险之处。
无论什么时候。最危险的永远是打着理想的旗号去填喂野心。扛着正义的名号去打劫利益!郭松龄正是这样的一个极致人物。即便是兵败身亡。理想的旗帜以及正义的名号依旧还那么鲜明地覆盖着他。
多可怕!
世间最具鼓惑力的就是理想与正义。这两样东西一旦加身。世人通常是很难看到其人的真相。因为所有的看法在这个时候都有小人之嫌。
但越是这样。我们才越要世俗地去看待一些能泄露真相的细节。
说回郭松龄反奉。第一。他是百分百地利用了张学良。而且是以理想和正义的名义;第二。反奉最大的诱因就是嫌张作霖论功行赏对己不公。说白了就是该是他的没给他。所以他要抢;第三。反奉归根结底是为了剿杀异己。争夺利益。一次性兑现个人所有野心。有几点最能说明问题。郭起兵之初先是打张学良的旗号。局面乐观后随即甩开张学良;起兵理由先是清君侧驱杨宇霆。局面乐观后随即变成彻底打倒张作霖。自己上位;最让时人难以接受的是在滦州刚发表通电。逮住机会就把有私怨的奉军将领姜登选给处决了。要知道在奉系少壮派将领中。姜登选是最有口碑的一位。
为了别人几句正确批评。就把人杀了。转而又拿出理想和正义来掩盖。这样的人怎能真得人心。
难怪张作霖在得知他被抓获后。要把他绑奉天来问话。
到底哪点对不起他?
用理想正义伪装下的能力去攻克某个关键位置上的人。进而掌握优势核心资源。最终出其不意地突然发难。成功了。个人的野心依旧被理想和正义照耀着。
他是要名有名。要誉有誉。要利有利!
按理说。这样的人。这样的做法应该很容易成功。为何我们看到的历史。这样的人总是在成功的半道上突然坠落呢?
真相或许无法说清。但人心足能刺透。就像当时两军对垒时大兵们都说的一句话。吃张家饭。穿张家衣。张家人不打张家人。
说到底。这种人有术无道。得势易张狂。失势易反逆。
这样的野心。前面应该加两个字。狼子。
其他观点: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什么人最可怕。我觉得有才无德肯定能占据一席之位。而郭松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可是很多时候野心都是被一点一点地驱使起来的。而郭松龄的倒戈反奉。跟张学良的放纵时分不开的。
郭松龄。机敏狡诈的郭鬼子。早年曾经追随过孙中山等人参加革命。深受三民主义的熏陶。回到奉天后任东北讲武堂的武术教官。在这里偶然结识了张学良。张大公子和张作霖不一样。张学良这个人说到底还是有些理想主义的。因此他也十分佩服和敬重郭松龄这样深受过革命主义影响的。但是张作霖不一样。张作霖这一代的老军阀们。并没有家国概念。只有利益和地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张作霖的股肱之臣。杨宇霆。这个在奉系内部和郭松龄水火不容的小诸葛。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死。张学良掌权后立即东北易帜。而杨宇霆坚决反对就可以看出来。杨宇霆能在张作霖时代得到重用。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试想一下。张作霖若不被炸死。会主动东北易帜。令国家统一吗?不会。宁愿媾合日本人玩自立。都不会在东北悬挂青天白日旗。而杨宇霆。也是这样的想法。所以。杨宇霆拒绝东北易帜的留影合念。他的心腹常荫槐更是拒绝在公馆内悬挂青天白日旗。
杨宇霆。是张作霖的股肱重臣。但是到了张学良时代。他就必须死。其根本原因还是道不同难以为谋。他打心眼里就是看不上张学良这个二世祖的。同样的。郭松龄能和张学良亦师亦友。那他在张作霖时代。就只能备受冷落。因为心狠厚黑的张大帅。也同样看不上一个满嘴为国为民的理想主义者。因此郭松龄要么等张学良掌权后权倾东北。要么就倒戈反奉(至于他为何选择了第二条路。我们稍后再说)这是奉军内部新老两代权利交接时。张作霖和张学良这两个人的三观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种不同的意识其实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郭鬼子这个人。有理想有想法。再加上张学良对他的盲目重用。不知道加以任何的威慑和驭人手段。使得这个人徒增野心。
第一次直奉战争。张学良和郭松龄带领东路军第二梯队在山海关狙击战。成为了奉军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唯一的胜利。张作霖更是因此方能安然退回奉天。那年。张学良虚岁23。也是第一次参加战争。从后续张学良的军事天赋可以看出。这场战斗大概真的不是这个张大公子这个花花公子指挥的。那指挥这场战斗的只能是郭松龄。
郭松龄是陆军大学毕业的。奉军内部也有不少陆大毕业的。逐渐形成了一个派系:陆大派。而因为和张学良的关系。郭松龄也逐渐成为了陆大派的代表人物。而此时。奉军内部分为三个派系:以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汤玉麟张作相等人形成的老派。在奉军内部位高权重;还有就是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和张学良尤为亲近;还有就是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都有留学日本士官学校的背景)。是张作霖的股肱之臣。
而郭松龄和杨宇霆的矛盾。差不多就是奉军内部新老两代权力交接时。由于意识不同而产生的矛盾。而升级这个矛盾的。就是第二次直奉战争大胜后爆发的地盘之争。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和张学良的第三军。和姜登选韩麟春(此二人皆是士官派的中坚)的第一军联合击溃直系主力获得胜利。大胜后。张作霖预先想要郭松龄去接管安徽。姜登选接管江苏。这样陆大派和士官派正好平衡。谁知杨宇霆此时跳了出来。想要江苏。结果姜登选就去了安徽。
郭松龄。自以为功高未赏。可是张学良把七万精锐交给了他全盘处置。而且。郭松龄退出关内先稳定发展东北的政策也被张作霖忽略。而不久之后。杨宇霆姜登选二人又将江苏安徽两地丢失。令郭松龄大为光火。此时其实已经表露出对张作霖的不满。想要倒戈反奉的心思了。
可是。张学良这个二世祖。并没有在意。
最后。将这个矛盾彻底激化的。是张作霖想要付出一部分代价。以得到日本人的军火支持。和南方的北伐军开战。这令郭松龄这个深受过三民主义熏陶的理想主义者。彻底走上了倒戈反奉的道路。这也就明白了。为何郭松龄不等张学良掌权后。再去施展抱负。大概在郭松龄的眼里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吧。
没有张学良的放纵和盲目信任。倘若张学良驭人手段再高明一些。郭松龄也不会因为一时的赏罚不明利益不均就心生怨恨。听闻张作霖为了和南方北伐军交战去亲日。这只不过是内心怨恨爆发的催化剂罢了。他是陆大派的代表。和张学良亦师亦友。更是奉军内部掌握七万大军的高阶将领。明明有的是机会和方式去争取改变这一切。但是他并没有。反而选择了一种最激烈的方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高举你是卖国贼我是为民除害的大旗。去麻痹自己作出此般忘恩负义的事情。反而觉得是理所应当。
带着张家的七万精锐。吃着张家的饭。打着张学良的名义。去推倒张家。甚至说。姜登选这个士官派的中坚。心中感念毕竟袍泽一场孤身力劝郭松龄。竟然都被郭松龄枪击活活闷死在棺中!
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才无德。又行事偏激。偏偏还有想法和信仰的话。那大概就是一颗炸弹。
郭松龄的倒戈反奉。张家父子的节节败退。为求保命不惜以签订丧失东北主权的密约向日本人借兵。事后张作霖公然毁约留人话柄。日本人觉得张作霖太过跋扈便谋划了皇姑屯事件。
张作霖重伤惨死。张学良仓促掌权。新老两代权利交接太过突然。而郭松龄的倒戈又令张学良在奉军内部成为了一个笑话。众多亲信班底更是在倒戈中损失惨重。无威望无亲信无势力。根基羸弱。虽然张学良掌权以后立即东北易帜和北伐军止战。又杀人立威。大小军阀抱团取暖拥立少主令日本关东军不敢轻举妄动。可毕竟张学良无论是手腕还是威严还是厚黑。作为一个决策领导人而言。他都跟他老子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曾经张作霖时代的奉军。这只东北虎。最终也不可避免的走向败落。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9790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张作霖,的人,苏联,奉天,军内,正义,理想,是在,野心,士官
没想到大家都对野心勃勃,郭松龄为何起兵反对张作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郭松龄和奉系军阀之间的那点事关于民国时期纵横最看不上的两个人。一个是冯玉祥。另一个就是这个郭松龄。在题目中单纯用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