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失联北大女留学生唐晓琳被确认离世,她生前可能面临哪些巨大压力?
原创

在美失联北大女留学生唐晓琳被确认离世,她生前可能面临哪些巨大压力?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08年本科毕业。博士一直到17年都拿不下来。还有不少媒体自媒体评论说海外留学生要注重心理健康。你9年了博士还毕不了业还没法工作。你有什么方法能保持心理健康吗?当然没有。

在海外还有一些额外的压力。比如你无法放弃博士学位。因为这意味着你很难拿到身份。也就没有工作。也就只能回国。接近十年的奋斗失去了路径和目标。尤其是对于一个站在中国智力顶端的北大学生来说。

人们对于博士也有很多误解。作为一个博士。怎样才能出学术成果并准时毕业?原因按重要程度排序如下:

1.导师比较善良。不卡你。不分派你做发不出论文的杂活。

2.方向正确。选择了正确的专业与正确的研究方向。

3.自己努力。有一定智力。

对于不了解博士研究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只认可第三点。你拿不到博士。说明你不努力。或者说明你笨。但现实中。这并不是那么重要。

唐晓琳的问题其实就是摊上了一个严厉且并不关心她何时毕业的导师。以及选择了一个几乎完全无法发出论文、也很难出成果的研究方向。导致她长期毕不了业。至于努不努力。我不知道。但从目前看来。她努力与否都不会改变这个命运。

美国的大学枪击案。有一块就是因为博士心理问题所引起。从早年的卢刚事件到去年的UCLA印度裔博士Mainak Sarkar的枪击事件。

用某个网站。给研究生建立一个“是否会拖学生毕业”的老板的评价和档案。拖毕业的老板新的博士生不要报考。这种制度建好了。才能缓解类似的问题。

其他观点:

谢邀。

首先表示惋惜。一个年轻的生命就如此消逝。题主所问面临哪些巨大压力。对呀。究竟是怎样巨大的压力会把一个高材生压倒不惜走向生命结束。

唐晓琳生前在国外求学的种种细节我们不得而知。目前所看到的不过也是媒体的只言片语。姑且不去论证其真实性。毕竟这件事情本身最可惜的是一条生命的消逝。

其本人在外求学九年。攻读博士学位七年。虽学位还未能顺利获取。但是从年头来看。她本人已是极为优秀与努力了。更何况是一个难度那么大的方向。

面临压力是肯定的。至少就普通人来说。从小学习优异一路升至北大这所国内顶尖学府。我想说她一路备受瞩目也不为过。然后顺利北大毕业去国外进修读研。读博。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现在她应该有令人羡慕的工作和生活。但人生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也许其本人在踏出国门之前从未想过要草草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其憧憬着未来的无限可能。可是现实呢?在连续七年未能攻破博士学位的情况下。一个曾经另身边人都竖拇指的学霸会怎样?

是你会怎样?我想从第一次失败起始。她心中就开始背负极大的压力。然后一次又一次。这种失落或者打击在不断的累积。有时候压力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压垮人的。它必定是一个不断堆积的过程。然后在某一天。也许一件小事就成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前后的落差。失败的打击。也许你会觉得这并不至于去选择死亡。但是试想。一个女孩子。孤身在外求学。在一个陌生的国度举目无亲。遇到事情并没有亲戚朋友可以陪伴和安慰。只能自己承受。并且。年复一年的学位受阻。来自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身边人的白眼和议论等等等等我想都不在少数。更何况这个人可能因为从小的学习优异并没有受过这些呢?心理落差有多大可以想象。更何况这么多年求学无望。她本人对家庭和父母的愧疚又有多深又有几个人可以想象?倘若失去了希望。走向极端也可以理解了。

其压力无处不在或者说整个人都活在了压力里。甚至于这些压力让她绝望。

纯粹只对压力来看。本篇我们并不讨论国外大学是否公允、其导师是否存在偏颇的问题。因为有些东西在国内外都是客观存在的。

希望大家都能坚强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种种。热爱并善待自己的生命。希望遭遇不幸的她一路走好。

其他观点:

谢邀。唐晓琳小姐去了。面对一个鲜花般的年青生命凋谢。除了同情和惋惜。还凭添许多感慨。

本来。斯人己去。死者为大。旁人不应在其身后说长道短。藏否人物。身为正常人都不屑为之。但因为行文需要。又不得不牵涉。只有请唐小姐在天之灵。多多包涵。并愿其一切安好。在天堂没有压力和烦恼。

对于唐晓琳生前究竟面对何种压力。不得而知。网上流传的不过是推断或猜测。但面对压力。选择死亡。实不足取。事实上。压力人人都有。并且时时处处无所不在。若因压力而厌世。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显得冷寂和空旷。人也成了稀罕。而不是人多如鲫。或者说人满为患了。

从前。人们生活极端贫困。一日三顿都难以为继。为了活着。吃草根。啃树皮。生存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再看作家余华的《活着》。男主富贵的凄惨人生。在先后失去心爱的儿子。女儿。女婿。直至相亲相爱的妻子后。依然选择活着。宁愿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为什么?那是对生命的尊重。敬畏与坚守。夕阳下。孤独的富贵和一头牛蹒跚走着。画面定格在许多人心里。

唐晓琳作为中国最高学府北大毕业生。己然是人中龙凤。想想每年的莘莘学子千千万万。能进入北大的凤毛麟角。仅凭这一点。唐晓琳足可以光宗耀祖了。

但唐晓琳没有满足。而是选择留洋深造。读博七年而不达。实属不易。原因是多方面的。或许九十九个头都磕了。就差最后一哆嗦。

唐晓琳本来还有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迂回也是一种进取。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那是勇气。能挑九百九。硬要挑千斤。那是蛮夫。不识迂回就是不知进退。一条道走到黑。撞南墙是迟早的事。唐晓琳选择死亡。在她或许有千万条理由。我们不是她。自然无法感同身受。更无法替她做出选择。唯有一声叹息。

人生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之所在?体之发肤。受之父母。从狹义上说。每个生命都不再是个体。作为北大毕业生。祖国的培养和付出也是巨大的。从广义上说。唐的生命成了祖国的一部分。有什么理由轻言放弃呢?

如今。唐的离去。除了给亲人留下无尽的哀痛。什么也不是。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07:28

    压力,生命,博士,我想,那是,是一个,富贵,努力,博士学位,成了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07:28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美失联北大女留学生唐晓琳被确认离世,她生前可能面临哪些巨大压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07:28

    08年本科毕业。博士一直到17年都拿不下来。还有不少媒体自媒体评论说海外留学生要注重心理健康。你9年了博士还毕不了业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