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现在是什么情况?
原创

克什米尔现在是什么情况?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区。面积在19万平方千米~17.3万平方千米。并且有些地区处于争议地区。人口约1700万左右。印度认为这一地区为其不可分割的领土。巴基斯坦则认为这一地区存在领土争议。目前这一地区已被印巴两国给一分为二了。印方控制大部分土地及人口。印方控制人口约1100万左右。由于存在很多争议地区。面积及人口很难准确提供。全境大部分为高海拔地区。南部一带地势较低。因此南部较为富裕。北部较为贫困。由于地处于争议敏感地带。印巴双方曾多次发生冲突。巴首都伊斯兰堡距印控中心城市斯利那加很近。


克什米尔城镇分布

克什米尔地形



斯利那加

印巴双方控制人口状况




其他观点:

克什米尔位于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同青藏高原西部的过渡地带。面积在17.3万平方公里到19万平方公里之间。出入部分为有争议地区。人口在1600万左右。克什米尔地形整体上呈多山状态。大部地区海拔在4000米以上:北有喀喇昆仑山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有8000米以上的山峰4座。7500米以上的8座。中国和克什米尔之间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中部属喜马拉雅山脉西段。13个山峰超出6000米。帕尔巴特峰海拔8126米。南为查谟丘陵。高度一般在1200米上下、印度河上游及其支流杰卢姆河流贯境内。

克什米尔首府是斯利那加。这里是多民族混居之地——生活着各自使用克什米尔语、乌尔都语、印地语、藏语的民族。居民普遍信奉伊斯兰教。查谟地区的居民则信奉印度教。占克什米尔一半面积的拉达克地区则主要生活着藏传佛教信徒。在历史上拉达克地区曾被中国西藏地区的吐蕃王朝统治过并深受西藏文化影响。而克什米尔的其他地区曾受到古印度文明的辐射。然而古印度文明在历史上长期受到来自西北方向的中亚游牧民族的入侵。从13世纪开始信奉伊斯兰教的中亚突厥系游牧民族开始入侵印度次大陆。克什米尔正好处于他们南下的要道之上并逐渐伊斯兰化。

在古代印度更多的只是一个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治实体。在古印度文明覆盖的地区存在着许多独立或半独立的土邦。直到1587年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大地才征服克什米尔。1752年阿富汗的杜兰尼王朝曾一度出兵占领克什米尔。1801年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锡克人建立了锡克帝国。1819年锡克帝国占领克什米尔1834年和1840年多格拉人在旁遮普地区的锡克帝国的支持和率领下两次入侵拉达克。拉达克由此被纳入锡克帝国治下的克什米尔。

英国殖民印度时期对印度采取分化瓦解的以印治印策略:由英国殖民当局直接管辖治理的地区称为英属印度。而在英属印度之外英国殖民当局允许各土邦在服从英国殖民当局的前提下保持半独立地位。1947年6月英国在撤出印度次大陆之前提出了《蒙巴顿方案》。根据这一方案英属印度将根据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国家。以避免独立后的印度崛起成为一个足以对英国构成威胁的国家并能最大限度维持在英国撤离后在南亚地区遗留的利益。《蒙巴顿方案》对包括克什米尔在内的并不由英属印度直接管辖的各土邦也做出了处置:允许各土邦自愿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然而这一原则在克什米尔遭遇了尴尬——克什米尔绝大部分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希望能加入同样信奉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可当时统治克什米尔的土邦王公却是印度教徒。在这样的局面下巴基斯坦派兵进入克什米尔。克什米尔土邦王哈里·辛逃往印度。印度随即也出兵克什米尔。由此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战后印度得以控制克什米尔近四分之三的地域。而巴基斯坦控制了克什米尔四分之一的地域。第二次印巴战争后巴基斯坦又夺取了印控克什米尔约500平方千米的土地。至今印度和巴基斯坦仍就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存在争议。

其他观点:

克什米尔分治——印巴战争的导火索



克什米尔(Kashmir)。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南亚西北部。东面与中国交界。西面是巴基斯坦。南面是印度。北面与阿富汗接壤。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与中国交界的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19世纪中期之前。“克什米尔”一词仅指代喜马拉雅山脉和比尔本贾尔岭之间的河谷地(即克什米尔河谷)。而今日则广泛覆盖由印度控制的查谟-克什米尔邦(细分为查谟、克什米尔及拉达克)、由巴基斯坦控制的阿扎德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以及由中国控制的阿克赛钦和喀喇昆仑走廊。

占有现在克什米尔一半土地的拉达克地区。文化主要受西藏影响。自十三世纪起。曾分别被穆斯林政权、西藏政权和印度控制。至今主权仍备受争议。现在拉达克在克什米尔只占东边一小部分。居民几乎全为藏族。西方拍摄反映西藏的电影亦多到拉达克取外景。

斯利那加(Srinagar)是克什米尔在英属印度时期的土邦首府。海拔1600米。坐落于该地区最大的芜拉湖畔。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也是现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首府。

克什米尔的经济基本以农业为核心。克什米尔是世界上最好的藏红花——克什米尔/印度藏红花的产地。

【名称起源】

克什米尔一词取自梵文。“克”的意思是水。“什米尔”是使之干涸之意。克什米尔谓水竭之地。

唐代时译为迦湿弥罗;清代时译为喀什米尔。中华民国成立后沿用此译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基于简化字数原则。改称克什米尔。

【人口】

1600万(2011年)。

克什米尔是一个多种宗教信仰的聚集地。并拥有众多回教穆斯林、印度教教徒以及佛教教徒。

克什米尔的伊斯兰教义受当地原始信仰和苏菲派神秘主义影响较深。这使得这里的伊斯兰教与南亚其他地区的正统逊尼派和正统什叶派都很不同。在历史上。克什米尔由于对文化的包容而闻名。这体现在“克什米尔主义”(Kashmiriyat)中。

在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包含北部地区和自由克什米尔)99% 的居民是穆斯林。巴基斯坦政府鼓励人民移居包括在此境内的普什图族人和旁遮普人聚落。

中国控制的克什米尔(阿克塞钦)地区。居住着西藏原始居民。

印度控制的查谟克什米尔(包括查谟。克什米尔山谷和拉达克)占70%的是穆斯林(根据印度2001年的数据)。人口的其他部分是佛教徒和印度教徒的其他宗教徒。拉达克居民是 印藏种。而查谟的南部却居住了许多部落。这些部落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邻近的印度哈里亚纳邦、旁遮普邦、德里市。

在1941年时。印度人占了总人口的15%。但在1990年。居住在克什米尔山谷的印度居民被强制驱逐(根据某些调查亦可以认为是“自愿离开”)。当年的十六万人中。现今只有一万五千还居住于此地。

【克什米尔分治现状】

克什米尔地区总面积22.8万平方公里。现在由三个国家分治:

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区。可以分为两个区域:一为自由克什米尔(Azad Kashmir)。大约13350平方公里;二为克什米尔北部地区。大约72496平方公里。共约85846平方公里。名义上是巴基斯坦的一个自治区。自行选举的总统、总理、立法及司法机关。

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区。大约45.5%面积(10.14万平方公里)。在控制地区成立了查谟-克什米尔邦。该邦主要包括四部分: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和锡亚琴冰川。

中国则控制了东北部地区。包括:阿克赛钦。约 37555 平方公里;喀喇昆仑走廊部分。 1963年。巴基斯坦将此处划与中国。

巴基斯坦声称对除中控克什米尔以外的地区都是巴基斯坦领土。而印度一直没有正式承认中国和巴基斯坦对该地区的控制权。声称包括中巴于1963年签署的边界所划归中国的喀喇昆仑走廊地区等都属于印度领土。巴基斯坦将整个克什米尔地区视为有争议的领土。而印度则援引其宪法证明克什米尔地区为印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克什米尔地区也有一部分人倾向于独立建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共同反对。由于印巴两国都拥有核武器。克什米尔向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领土争端之一。印巴两国为了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曾经爆发了三场战争:1947年第一次印巴战争、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和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还有最近一次1999年在印控克什米尔的卡吉尔(Kargil)地区爆发的卡吉尔边境冲突(Kargil War)(有人称为第四次克什米尔战争)。

【历史沿革】

7世纪。东半部开始属于吐蕃(今西藏)版图。

1242年。吐蕃全境并入蒙古国版图。元朝在克什米尔驻军。为宣政院辖地。后来统治北印度的莫卧儿帝国曾侵入拉达克。后随着莫卧儿帝国的衰落。拉达克在清代重新归属中国西藏管辖。拉达克王由驻藏大臣“节制”。

1683年开始。拉达克每年向西藏进贡。

1826年。拉达克部长奉驻藏大臣松廷的密令。缉拿逃亡拉达克的张格尔匪徒100余人。并立即派人禀报驻藏大臣。

1829年。道光皇帝赏给拉达克部长五品顶戴花翎。

1834年。英国支持克什米尔西南部旁遮普邦(Punjab)的锡克王国(Sikh)查谟土邦(Jammo)大公古拉伯·辛格(Gulab Singh)派兵入侵拉达克。拉达克王向清朝驻藏大臣求援。未果。

1835年。古拉伯·辛格部将佐拉瓦尔·辛格带领的查谟军队击溃拉达克军。攻抵拉达克首府列城。拉达克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拉达克王被废黜。拉达克沦为查谟土邦的附属国。

1840年。古拉伯·辛格派兵侵占了拉达克西北的巴尔蒂斯坦(Baltistan。今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内)。而后克什米尔地区被锡克王朝侵占。(锡克王朝后被英国侵略)。大部份地区受英国控制侵入。但清政府、清朝驻西藏大臣和西藏地方政府都不承认。而且以后历届中国中央政府都不承认。

1841年5月。佐拉瓦尔·辛格组织了一支由查谟人、拉达克人和巴尔蒂斯坦人组成的侵略军分兵三路攻入阿里。西藏地方政府仓促之间。根本无力抵抗。日土、噶大克、扎布让、托林、普兰等重镇相继沦陷。佐拉瓦尔·辛格一直推进到玛旁雍措附近才遇到西藏地方军队的阻击。藏文史称为西藏-森巴战争。12月12日。西藏军队在玛旁雍措附近的多玉查谟侵略军相遇。经过两天激战。佐拉瓦尔·辛格被藏军杀死。查谟军队陷入崩溃。藏军趁胜追击。收复了阿里地区。并向在拉达克人的支持下推进到列城附近。古拉伯·辛格立即派遣哈里·钱德率领6000人到拉达克镇压当地起义并攻打藏军。最后双方在边境相持不下。1842年9月。双方议和签订协议。规定拉达克与西藏边界沿用传统界线。双方要固守边界。

1846年3月16日。英国与古拉伯·辛格签订《阿姆利则条约》。条约规定英国承认古拉伯·辛格为独立。并将克什米尔地区转买给古拉伯·辛格。古拉伯·辛格以查谟、克什米尔、拉达克、巴尔蒂斯坦等地为基础建立查谟与克什米尔王国。接受英国册封为国王。11月9日。 古拉伯·辛格进入斯利那加。标志着查谟与克什米尔王国正式建立。古拉伯宣布以斯利那加为夏都。以查谟为冬都。

1947年6月3日。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蒙巴顿方案”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斯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根据“蒙巴顿方案”。克什米尔土邦应该加入巴基斯坦。但是。蒙巴顿却说克什米尔跟其它土邦不同。并鼓动伊斯兰会议和查谟保皇协会的领导人联合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活动。要求英国政府宣布查谟和克什米尔脱离印巴两个自治领而独立。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1948~1949年。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地区大约3/5的土地与3/4的人口。巴基斯坦控制了另外2/5的土地与1/4人口。这次停火奠定了后来双方对克什米尔控制的范围。另外。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最终必须由公民投票来决定。但是。双方后来在是否举行、如何举行公民投票的问题上始终无法取得统一意见。通过一步步的行动。印度到六十年代初期已经完全接管了克什米尔。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  

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66年1月。双方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

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1999年2月。应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邀请。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乘车抵达巴基斯坦城市拉合尔。对巴进行为期两天的正式访问。双方签署了《拉合尔宣言》。印巴关系一度趋向缓和。

2001年7月。应瓦杰帕伊邀请。巴基斯坦领导人穆沙拉夫访问印度。两人在会谈中商讨了包括克什米尔在内的双边关系中的“所有问题”。

2001年12月。印度议会大楼遭到恐怖分子袭击。印度认为这是巴基斯坦支持的伊斯兰武装分子所为。要求巴方对武装分子采取行动。巴方对印方的指责予以否认。随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和边界地区陈兵百万。剑拔弩张。两国关系再度紧张。

2003年4月。印巴两国领导人先后表达了重新进行对话的意愿。5月。双方同意恢复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和交通往来。20月。印度提出推动印巴民间交往的12点和平倡议。多数被巴基斯坦接受。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2004年1月4日。在伊斯兰堡举行的第12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首脑会议期间。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举行会谈。两位领导人商定印巴两国从2月开始全面对话。议题包括克什米尔问题。

2004年6月27日至28日。印巴两国外交国务秘书级会谈在新德里举行。两国原则上同意开放已关闭10年之久的印度驻卡拉奇和巴基斯坦驻孟买总领事馆。两国驻对方高级专员署(使馆)的人员编制立即恢复到110人。释放所有在押的对方渔民等。

2004年9月24日。印度新任总理曼莫汉·辛格利用出席联合国大会之机。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纽约举行了首次会晤。并在诸多问题上达成共识。双方在会谈中强调要继续进行双边对话。通过和平谈判探讨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以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与双边合作。

2004年10月25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就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提出了新倡议。印度总理辛格随即于11月11日宣布将减少在克什米尔地区的驻军。17日。大约1000名印度伞兵撤出印控克什米尔。

2005年2月15日。印度外长纳·辛格抵达伊斯兰堡对巴基斯坦进行为期3天访问。这是近16年以来印度外长首次正式访问巴基斯坦。

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2

2005年4月17日至18日。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对印度进行为期两天的非正式访问。双方同意共建贸易协会促进经贸合作。克什米尔分离组织将纳入和谈进程。印巴两国发表联合声明。强调印巴和平进程“不可逆转”。访问期间穆沙拉夫还与印度总理辛格在新德里的体育馆观看了印巴两国间的一场板球赛。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根据双方10月30日达成的协议。巴基斯坦只能同意克什米尔居民。而不是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国民穿越检查站。而且两边的克什米尔居民必须步行经过检查站。协议也不允许卡车通过检查站。救援物资必须在协议中提到的5个检查站转交给对方的地方当局。

2007年10月。两国完成了第四轮对话框架下包括克什米尔问题等8个议题的讨论。

2008年10月21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开启克什米尔地区的贸易通道。这是自1947年巴印分治以来两国首次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开启贸易通道。

2011年7月27日。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和巴基斯坦外长哈尔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会晤并一致同意。两国的旅游者和宗教朝拜者都可以通过印巴在克什米尔的实际控制分界线进入对方国家。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21:29

    克什米尔,印度,巴基斯坦,地区,达克,印巴,土邦,西藏,两国,英国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21:29

    没想到大家都对克什米尔现在是什么情况?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21:29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边缘地区。面积在19万平方千米~17.3万平方千米。并且有些地区处于争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