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第五人格》和谐版的《猫和老鼠》手游?
原创

如何评价《第五人格》和谐版的《猫和老鼠》手游?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谢邀请回答。先说个白夜多年前在《读者》上看到的一个研究。说的是外国某个研究机构想要研究情绪对人的影响。就召集了100位志愿者。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每天要求看2个小时恐怖片。而另一组每天要求看2个小时的《猫和老鼠》。然后每天测量他们的心率等身体机能。一段时间以后。对比两组人的心率变化。发现每天看2个小时恐怖片那一组明显心率加快。而看《猫和老鼠》那组则没有这种情况。甚至还有减缓的情况。

这个研究其实是为了印证“笑一笑。十年少”这个道理。恐惧会影响人的寿命。而欢乐则会使人长寿。狐狸不知道这个故事的真假。但比较相信老祖宗的智慧。而这个故事其实很合适放在这里说《第五人格》和《猫和老鼠》的对比。

其实这两个游戏说白了就是手机上的捉迷藏。此类游戏算是一种竞技游戏。而但凡涉及竞技就会影响到人的情绪。捉人的和被捉的都是有一种紧张的。紧张、恐惧等情绪按咱们高中生物教授的知识来说是刺激肾上腺素的。这其实就是上面那个研究中影响心率的主要因素。肾上腺素的释放能使人兴奋。刺激生命。所以电影电视中手术上都把注射肾上腺素和电击当成了起死回生的绝招。这种激素说魔幻点就是现实版的“狂化药剂”。短暂少量使用能使人兴奋。长期大量使用可就真影响寿命了。

生物学都快还完给老师的狐狸在这里说了了半天生物知识。其实只是想说一下此类游戏对人的影响。游戏带来的这种兴奋其实是给人带来欢乐的。有竞争精神的人就喜欢这种兴奋。《第五人格》和《猫和老鼠》本质上是一样的。但这还要考虑一个游戏环境的问题。《第五人格》走的是恐怖路线。《猫和老鼠》则是欢乐和搞怪路线。对比上面那个研究。恐怖的环境。人物造型和特效使人恐惧。而恐惧加紧张会使身体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所以玩这游戏真的都是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但《猫和老鼠》就不一样了。说真的看这俩活宝我就想乐。狐狸不敢说玩这游戏的人不兴奋。但肯定没《第五人格》那种恐怖让人释放的肾上腺素多。

所以其实玩这两种游戏的人得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玩《第五人格》求得是极度的兴奋。玩《猫和老鼠》求得则是休闲娱乐。所以虽然游戏类似但真的是适合不同的玩家。当然。像狐狸这种晕3D的是真心玩不了《第五人格》。所以还是适合玩《猫和老鼠》。

其他观点:

明知博情怀。却还想试一试!


下载完《猫和老鼠》后。我没有着急点击进入!果不其然。一台黄河牌彩电正在放映的就是汤姆在追逐杰瑞的画面。早已猜到的开局。但我没有选择跳过。我一帧一帧从头看到尾。说实话。制作公司还是戳中了我内心柔弱的一面。当时我就有一种冲动。我想要立马退出游戏。点开“西瓜视频”去把“猫和老鼠”在完整的看一遍。但是我忍住。想要看看制作公司还有什么“把戏”!

小小“心思”。决定高低!





划分阵营。玩法就是和谐版的《第五人格》

《第五人格》这款手游大家应该不陌生吧!如果不知道问问身边其他人绝对有人知道。《猫和老鼠》的玩法就是基于《第五人格》。说到这里你或许就已经知道《猫和老鼠》就是一款非公平性经济手游。一群人躲猫猫和考验人品的游戏。也就分为监管者和逃亡者。当然在《猫和老鼠》中氛围就更加和谐了。猫就是监管者。老鼠就是要在监管者手中偷走足够的奶酪后逃跑。在NPC的玩法指导中。我发现了很多穿插画面。这让整个游戏都充满欢乐。或者说是另一种“情怀”。

主人生气汤姆出场

汤姆抓捕杰瑞

杰瑞呼叫队友

杰瑞拯救队友


游戏初试。斗志斗勇。完美还原!

游戏非常灵活。所说是非公平性的对抗。但是整张游戏画面中有非常多得道具。猫方和老鼠方都可以捡起道具。这一点非常完美的还原了猫抓老鼠的经典画面。与其说你在玩一款怀旧游戏。还不如说你在演一场精彩的动画片!

游戏画面

游戏画面

游戏画面

游戏画面

游戏画面

游戏画面

游戏画面

游戏画面

游戏画面

游戏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猫和老鼠》手游中不仅仅只有汤姆和杰瑞还有许多动画片中的形象可供选择。

《猫和老鼠》手游到底还有多少隐藏的彩蛋。这需要大家自己去挖掘!这是一款非常值得期待的游戏。

其他观点:

第五恐佈点猫和老鼠和谐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32:30

    猫和老鼠,游戏,画面,的是,人格,汤姆,肾上腺素,兴奋,心率,杰瑞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32:30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第五人格》和谐版的《猫和老鼠》手游?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32:30

    谢谢邀请回答。先说个白夜多年前在《读者》上看到的一个研究。说的是外国某个研究机构想要研究情绪对人的影响。就召集了10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