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前些年很少写文章。近来比较清闲。喜欢在头条上。写写问答。对每一个问答。我都认真审题。耐心构思。姑且认为是所谓的文章吧。我写这些。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愉悦自己。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回答了问答。居然被推荐到头条首页。勾起了我的兴趣。到现在坚持了一个多月。每天回答一至两个问题。几乎是100%被推荐到首页。那一刻。好像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统考、会考、竞赛等得了奖。头条提示的消息就像那一张张奖状。看到这些。我非常开心!通过头条平台结识了不少的网友。其中一个微信公众号。看了我写的文章。感觉不错。要求转载我的文章。目前为止。已转载了四篇。内心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上个月。我还申请了创作领域的作者。要求在一个月内写出四篇优质回答。四篇文章。数字虽不多。但是写出的文章要符合申请的领域。同时达到头条官方认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月过去了20天。只通过了一篇。还有三篇没过。时间只剩下十天。非常着急。每天不停地阅读、写文章。有一天夜里两点钟。还爬起来写了一篇。功夫不负有心人。上个月只剩三天的时候。四篇优质文章全部过关。获得了生活领域创作者的资格。此刻感觉是买彩票中了500万!
帮助他人。头条上有海量的问题。不可能每一条都会回答。经过筛选。回答了自己认为有把握的问题。每一个问答发出去以后。网友的点赞、评论、转发。是对我的最大肯定!似乎感觉我的回答。给了他们一定的提示和帮助。一个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
功利主义。坦率的讲。做任何事一点功利不沾是不现实的。写文章亦如此。不过对于这一点。我看的比较淡。一是我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日子过得还可以。不靠这生活。二是我有清醒的认识。靠码字赚钱绝非易事。当然。如果在愉悦自己的同时。又能达到一定的回报。那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其他观点: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从事写作文章的人。其目的、动机各不相同。按照当前社会人们心态热点。不妨将写作者的动机简单区分为功利主义的和非功利主义的来分别讨论。
其一。功利主义写作——目的在于名利双收。
自古至今都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著书只为稻粱谋”。古来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法。套用古人“读书”的目的:苦读书。死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之“读”只是手段。是著书立说写文章的准备阶段。读书成效如何。最后一定是要通过“写”来体现、来检验。隋唐以降。科举上位。国家选取治国安邦的人才。直观体现在一篇篇应试的策论、八股文等等文章之中。“砚田无税子孙耕”。读书做文章考得功成名就。朝廷赐给的田地直到子孙后代都是免税的。你看。写好文章不仅“稻粱谋”方面胜过种田能手。更可以谋得荣华富贵、光宗耀祖。“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当然。“写”的可以是应试文章;可以是治国弘论。才干才华、文才文采当然要体现为高质量的文章。
而且。古来就有成功人士出高价赏格润笔银两雇佣文章高手来点赞捧场。
可见。功利主义的写文章也不是什么坏事。展示才华、立己达人、贡献社会。同时获得自己的名利。这样的“写文章的作用”。最终效果是双赢。
其二。非功利主义的写文章
既然是非功利主义的。似乎离“铜臭”远一些。自然显得高尚雅致一些。
这里面又有一些细微的不同:有的纯粹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诸如“抒发感慨、排遣苦闷”;“悦己愉人、塑造精神”;……
有的兼具一些高大上的动机。诸如“陶冶情操、淬炼思想”;“针砭时弊、探讨真理”……。
有的兼具一些社会责任感。诸如“记录社情、反应现实、引导潮流”……
至于写作者个人的内心体验就更加丰富多彩了。看看这些描述:“写作能化瞬间为永恒”;“徜徉在文字流淌的快感中”;“面对自己写下的文字油然而生出一种满足感”;“写作使我们采集最优美动人的情境和瞬间。过去的记忆像种子一样被埋在心底;等待着特定的条件被唤醒。萌芽”……泛而言之。这些都是对“为什么写作”的回答;都可算是“写文章的作用和目的”。
一般而言。非急功近利的、悦己愉人的美篇美文。更容易产生高质量的传世名作。比如“李杜文章万古传”。那些优美诗篇看不出当时能换来金钱。
但是。个人认为:即便是距离“铜臭”远一些、纯洁纯粹一些的写作。其作用、后果未必就天然地“高大上”。文章终归是给人看的(个别自我欣赏秘不示人的少量作品除外)。这就有个客观社会效果的问题。和任何精神产品一样。要是积极向上的、给人以正能量的才好。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具备社会责任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便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疑释惑”。也不能“教坏”。把人的精神、思想引到邪路上去。但自古至今。社会上也从没有杜绝过“诲淫诲盗”、“颓废荒诞”、“反动逆天”、“鬼神迷信”……等等精神糟粕;是必须予以否定的社会丑恶现象。这类写作者即便不直接追求金钱。也毫无积极和高尚可言。其写作的作用、目的必须受到谴责。
其他观点:
关于“文章”的社会意义(即其写作和存在的“作用”、价值)。曹丕有简练的概括。他在其《典论·论文》篇劈头就斩钉截铁地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它也被后世视为文学的自觉时代来临的精粹理论提炼。古代知识分子都有其远大抱负和很强烈的社会使命意识。生前都积极追求。唯恐死后不能留名于世。寂寂无闻。但其生前若未能身居庙堂。辅君济人(民)。施展其“经纶手”。就有白活一世。死后不为人知的巨大危险。要死后“不朽”垂名于世。所以就自觉写文章。来表达对社会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等等方面的看法。或积极提出建议。或对其弊病批评抨击。以期引起高居庙堂者的垂注、警觉并加以施政改善。“文章千古事”就是这个意思。但古人写文章。与现在的“专业作家”写文章(“创作”)不能直接比较。它们之间差别很大。其实。比曹丕更早的《左传》里把知识分子的生平追求分为三个“档次”讲得很明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立德。是强调弘扬圣人之德。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传承圣人事业);立功。是强调建立功绩。为社会做出醒目贡献;立言。指著书立说写文章。后来俗话所说“文章不写一句空”。即强调文章内容不能无关社会政治、无关社会治理、无关社会建设。就是说:不朽的文章其内容都深深切入世道人心。不吟花弄月。只围绕“自我”兜圈子。“抒发”“小我”感情。倘是后者。即使也是“文章”。但不会跻身“盛事”之列。也自然就可能“朽”了。先秦诸子百家。巨擘林立。著作丰富多样。内容无孔不入。其影响几千年来不仅没有降低。其生命力至今仍旺盛强烈。就恰如其分地注释了曹丕所谓“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先秦时文章写作是个体(人)自觉行为。不是得益于“政府”倡导。到曹丕做了皇帝。其有意识倡导鼓励文人积极写文章(创作)。自己也是写文章高手。也“以文会友”。写文章就蔚然成风。古代文种驳杂。各有其专门用途;现在也大致如此。比如中国现行公文毫无疑问也是“文章”。因行政机关职权高、下而被分为“下行公文”与“上行公文”两类。其作用是上行公文“下情上达”。下行公文是“上情下达”。彼此沟通。贯通政策。帮助行政顺畅。现在人们的个人创作。如内容距离“国是”较远。其作用就是“愉悦自己”;如果切入国事切入社会。又能高瞻远瞩。言论深邃。揭出社会治理弊病。给出对症有效药方。便可视之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了。文章是个人思想感情固定、表达的工具和形式;写文章的作用、目的、意义就是上述所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30314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写文章,文章,社会,功利主义,目的,作用,头条,自己的,盛事,公文
没想到大家都对写文章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前些年很少写文章。近来比较清闲。喜欢在头条上。写写问答。对每一个问答。我都认真审题。耐心构思。姑且认为是所谓的文章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