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公公57年的。别的先不说。既然提到50后、60后。那么对这一批人。我们最先关心的就是养老问题。
先晒一下我公公的养老金。公公的养老金可以分成三部分:
1、就是社保。这一项。每个过了60岁的农村老人都有。在我们村。像我公公这样已经领了6年了。每月120元左右。一年1240元。
2、我老公是独生子女。公婆有一份独生子女的补助。这一项好像是没月80元。一年960元。公婆两个人加起来一年1920元。
3、公公以前是村里的民办教师。经过过年的协调。像公公这样做民办教师9年的。每个月补助20元。一年一共240元。
4、就是家里的土地收入。其实现在公婆都不是种地的主力了。他们的地都是我们在种。我们村人多地少。特别是我们家人均7分地。就算两亩。都种的黄桃。去年黄桃价格还不错。两亩地算10000元。不能再多了。再多了你们不相信。我也不相信。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农村老人的养老。像公公这样的在农村占不到1%。所有的进项加起来不到7000元。而村里同样是老师的五叔。每个月的退休工资就7000-8000元。
而刨除公公独有的两项。独生子女补助。以及民办教师补助。基本就是一个农村老人一年能支配的收入。有多少。大家可以算一算。
公公在村里还是极 少数的存在。如果我们按平均算下来的话。一个老人每年所能支配的收入只有不足5000元。这还必 须要不能失去劳动力。如果不能种地了。每月只有可怜的120元。当然这是国家最 低补助。在农村如果你没有病。120元也可以勉强生活。但人年纪大了最 多的就是身体上的病。
结婚这么多年。我觉得我公公是一个真男人。在很多方面比我老公强多了。就是他身上那股劲。让人感到敬佩。
公公出生的那个年代我们有很多不能理解的事情。比如他能上学。但最后因为成分问题没能参加高考。高中上了一年半赶上运动。不能上学了。就在村里当民办教师。学生成绩在全管理区数的着。但还是因为上面的问题。最后没能转正。
但公公他是个要强的人。说白了。他就是不甘心一辈子当一个农民。教师做不成了。他成了第一批下海的人。同我姑父(公公的姐夫)。在镇上办了第一家塑料凉鞋厂。姑父负责生产。公公因为有学问就负责跑业务。那时候。他是几乎是村里第一走出去的。在日照。沂水开门头。卖凉鞋。现在家里还有那些凉鞋。统统都是黑色的。特别结实。耐穿。
后来。鞋厂黄了。我不知道因为什么。也没问。公公又同一个亲戚合伙买了一辆半挂。跑长途。专门去大同拉煤。大概80年代中期。公公敢贷款。敢买挂车。敢走出去。我觉的着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魄力。
87年。公公就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第一台熊猫的黑白电视。第一辆摩托车。第一个红砖红瓦的大瓦房。别人家院墙还没拉起来的时候婆婆就住上大瓦房了。就因为这瓦房的存在。甚至还给我老公定了个娃娃亲。
但后来。三角债流行。大概89年的时候。公公就欠了人家9万多元。成天的出门要账。要账的人也堵在家里。公公甚至想到过自杀。那时候他才30多岁吧。当然。这些都是平时跟婆婆聊天知道的。公公从来不会主动说起来。
婆婆说。公公背着30斤煎饼在罗庄人家厂子里蹲了两个多月。钱也没全要回来。挂车直接卖了还账了。为此还和合伙人闹僵了。到92年的时候。三角债的麻团才被解开。但早已经无济于事了。
公公在村里属于风云人物。毕竟那么多光环加在他头上。还有上面说的拖拉机也是村里第一台。出过不少的力。但不管公公在外面如何。回到家里总是最听婆婆的话。可能是因为公公成分的原因。婆婆身高才150多一点。公公总是说要不是你婆婆我就是光棍了。所以。他们两个几乎就没吵架过。
再后来。渐渐的农村活了起来。公公买过打井的机器。去新疆打过井。还收过木头。去东北大山里的原始森林里买木头。
但无论怎么折腾。公公一辈子就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他成功过。也失败过。但从来没走出过农村。
现在公公年纪大了。也没有以前的“雄心壮志”。只是一味的对我们说。一定要让君浩和佳慧(我儿子和女儿)好好上学。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样的日子太清苦了。我们有成功。你们就要更加努力。让孩子有个好的将来。
现在想来。公公做过的事情真是太多了。他这一生也可谓是波澜壮阔。比起现在的我们来说精彩好多倍。但他还是没有成功。
我觉得公公一辈子可以看到很多老一辈人的影子。他们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又赶上时代的大潮波澜壮阔。
他们这一代人。吃的苦。我们绝对吃不了。他们那种精神我们也学不来。虽然公公最后失败了。但很多的人却成功了。正是他们这一代人的努力拼搏。才托起了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当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目标。我们80后这一代人也渐渐的成为了生活的中流砥柱。我们托着社会前进的速度也并不慢。
50年代的人都已经老去了吧。公公今年66了。还没有失去劳动力。一直就在帮着我们。他没有走出农民。不是他的错。是时代没有给他机会。
看着公婆日渐衰老的身躯。我有时候就在想。我们这一代人老了会是什么样子。
50后。60后者一代人正赶上社会变革最剧烈的年代。在他们身上不仅仅提现了老一代人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提现着这50-60年国家最剧烈的变化。
像我公公一样的人肯定还有很多。年轻时候因为有点文化。他们都拼搏过。走南闯北。有的人成功了。现在不乏一些大佬都是在这个年龄阶段。但大部分的人失败了。就像我公公一样。过成了一个普通人。不能说坏。因为与以前相比。现在好的太多了。也不能说好。因为与别人相比。他可能不是最好的。甚至还是比较差的。
公公今年66了。渐渐的失去了劳动力。虽然他每天还想干活。还想努力的干活。但我们却不希望他干的太多。经历了那么多。现在也该休息一下了。
50后。60后都已经老了。我们就不要再纠结于他们过的怎么样了。只希望他们过的好。过的愉快吧!
其他观点:
我就是那个年代的。现在过的还不错。不过大部分人没有离开农村。过的不算太好。这里的所谓好不好。主要指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
成分很重要
我算那个时代农村出生的幸运儿。那时候还讲成分。我家是贫农。亲戚也都是贫农出生。所谓“红五类”。干什么都受到照顾。
有机会上高中
幸运的是从我们这一届开始上高中。以前我们村最高学历的是两个初中生。我们一个村有五个人坚持到高中毕业。在周边村不论总数和比例都是最高的。有的村子。竟然连一个都没有上高中的。一个高中生在当时农村就是最高学历了。这为以后工作带来好处。我的几个同学都还不错。有的是医生。有的是老师。
我走的最远。应征入伍到了首都机场。这也是由于以上两个原因。成分最好、当时高中生是招兵的首选。
一个人过的怎么样。除了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外。还有许多。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已到了晚年。快乐和健康最重要。愿我们的同龄人好好享受生活。健康幸福的走到终点。
其他观点:
这个问题对于六三年出生的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要问过的怎样?我用事实告诉你。让您去评说。
生于闹大水。开口子的年代。被嫦娥提前抛弃到凡间的小白兔。早产降临到了一户半工半农的家庭。我有幸读完了高中。赶上责任田分包到户。怀揣梦想的人首先。在广阔的天地里放飞了两年。学会了一个农民生活的最基本的技能。在属于自家的田地里和不会交流的。牛马驴骡一起耕播希望。不安分的我下地拿着喜欢的文学小说。终于身背不孝之名。毅然选择了从军的人生。五年的军旅生涯。更加让我懂得了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诱人。立功入党满足了我的梦想。退伍回家。又到了美丽的海河岸边工作12年。
步入中年的我。为了圆父母心愿。抛弃了大都市的生活。回到农村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失去了工作。自己四处打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建筑工地的搬砖工。公司食堂的勤杂工。文化公司的办公室主任……为了晚来的儿女。所收入的钱都交给了教育。10多年把儿女供进了高等学校。欣慰的是。爸妈看到了我给他们带来传宗接代的孙男。不在说我不孝。虽然。生活不算宽裕。但是。我很知足。我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的身上。儿子在求学的路上需要我的助力。
我无怨无悔。每天继续坚持在打工的路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30322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公公,的人,这一,代人,都是,村里,农村,民办教师,婆婆,的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农村那些50后、60后,现在过的怎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公公57年的。别的先不说。既然提到50后、60后。那么对这一批人。我们最先关心的就是养老问题。先晒一下我公公的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