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颜真卿书法上的地位?其书风为什么感觉不是大众学习的主流?
原创

怎么看待颜真卿书法上的地位?其书风为什么感觉不是大众学习的主流?

好文

热门回答: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地位仅次于王羲之,被称为\"亚圣\"。其楷、行书均能别开生面,于“二王”之外独树一帜,影响深远。

第一。颜真卿行书大胆融入篆籀笔法,吸收汉碑浑拙之气,又从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特别是汲取了张旭。怀素行草笔意。开创了雄浑宽博。行书遒劲舒和,龙蛇飞动新型书风,成为唐代行书的顶峰和中国书法另一个标高。

具体来说:

1。变王羲之“內擫法”(以顿折为主的中宫内敛曲线运笔),为“外拓”笔法(以使转为主的外放的绞转行笔)。

2。结体由王羲之俊逸秀长变为正方浑厚,变相背)( 。如《兰亭序》的\"蘭\"字形

为相向( );如颜体《祭侄稿》的\"蘭\"字形。

3.变左倾右斜的欹侧式状。为水平式的正大方宽形象。书正而不拘谨,庄整而不险峻,雍容恢宏法度中,而有疏密自得之趣。

再说颜体楷书如《勤礼碑》《颜家庙》《多宝塔》《麻姑仙坛记》。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古法为之一变,自成一格,人称“颜体”

所以说。颜体书法的创立,打破了王羲之为代表的\"二王\"书法体系。与之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可以说。以后书法家的流派再变。只不过是围绕着王羲之。颜真卿两种风格迥异上的取舍融汇而已。

所以从创新发展角度看。颜真卿贡献巨大。首屈一指。除了王羲之外。无人堪比。

至于说其书法\"不为大众所学习的主流\"并不确切。

可以说颜体书法而是影响深远。已经融进了我们日常书写的各个方面。也为许多书法家借鉴从而形成各自的特点。如我们熟悉的米芾。王铎。甚至钱南园。董其昌。傅山。刘墉(刘罗锅)等大书法家。当代以秀劲挺拔著称的启功先生。第一任中书协主席舒同先生。他们的书法里都有颜真卿的痕迹。也多多少少继承了颜真卿书法风格。

第二。他的书法是集大成者。代表了大唐盛世泱泱大国鼎盛时期。书法大气磅礴之美。盛世的雍容华贵庙堂气。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写大楷牌匾都要临习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勤礼碑》之缘故。

第三。中国书法文化讲究\"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会把一个人的品格修养。与他的书法放在一起论述。这一点上看。颜真卿他留下的人品。舍身取义的人格精神财富。令后人敬仰。

因此说。颜鲁公无论从书法艺术的高度。还是做人风骨。都满足了人们对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完美挑剔而苛刻的要求。

而且。历代许多书法家。始终认为颜真卿行书《祭侄稿》才算是第一行书。因为首先它是颜真卿的真迹。而我们熟悉的《兰亭序》。是临摹本。而非真迹。下真迹一等。之所以被称为第一行书。也是看重王羲之书法的书圣名声。临摹本怎么能和真迹相比?

其他观点:

颜体书风是壮美一路的代表。也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以雄强博大。端庄严正的风格表现了儒家文化思想內涵。


宋董逌《广川书跋》云:“鲁公于书。其过人处。正在法度备存而端劲庄持。望之知为盛德君子也。″

清冯班《钝吟书要》云:“颜鲁公书磊落巍峨。自是台阁中物。\"又云:″鲁公书如正人君子冠佩而立。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人们欣赏和学习颜体书法。也易得到儒家思想精神陶冶。他的书法在书法史上有很大影响和很高地位。后世学书者众多。人们敬畏其人。学其书法。


颜真卿书法。继承了颜、殷两家传统。吸收同时期名家和民间书体的风格因子。在楷书、篆书、行书、草书多种书体都涉猎。达到了很高水平。行书《祭侄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上图书法为颜真卿所书《自书告身》局部。)

其他观点:

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是和王羲之并驾齐驱。而开宗立派的人物。

苏东坡视颜书为书法上的最高典范。且学颜有成。他在《书吴道子画后》的跋语中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尽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他将颜书与杜诗、韩文相提并论。足见评价之高。

宋朱长文在其《续书断》中评曰:“(颜鲁公)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仰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又说:“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为了统治其辽阔的疆域。全面建立起了前所末有的封建统治。遴选官员。参加科考者。必须恪守法度。写出一笔妙合古人的字来。封建盛世的豪情壮志。使其时的书法确有一种雄强振发的精神。颜真卿生逢其时。蓬勃而出!

颜真卿出生于家学深厚的书香门第。他的远祖、曾祖、祖父辈都是著名学者和书家。母亲也是传世书家。他不仅勤于学习。而且善于学习。他学习目的性很强。学习前人有选择、有取舍。对前代书家的书迹。均能得其佳妙。消化吸收。

他曾先后两次。辞去官职。前往洛阳。向张旭请教笔法。并将对话录编成《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一卷。放着现成的官不做。不辞劳苦去学书法。这在崇尚高官厚禄的古代是不可思议的。足见其学书决心之大。

他吸收众家之长。在笔法、结体、布局、墨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大胆地对以王羲之为代表的秀逸姿媚的书风进行革新。创造出了奇伟秀拔、圆劲苍古的新书风。成为开宗立派的大师。而名垂青史。

颜真卿是经历了盛唐而进入中唐的人物。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由郎官而节度使、尚书。进爵鲁郡开国公。是唐王朝政权机构中的重要成员。他既有繁荣强盛的盛唐之世的经历。又有中唐之后动乱年代的情感体验。盛唐之世国家无比的强盛。人民具有的雄大魄力和无比的自信心。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他具有卓越的人格情操。他忠君、爱国。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他立朝刚正。敢于同权奸针锋相对。虽屡遭打击陷害。耿直刚烈的品格始终不变;他为官清廉。不蝇营狗苟;为国家大计。他不辞奔波之苦。不顾个人安危。劝降叛贼李希烈。大义凛然。最终以身殉国。他是刚正义烈之士。必然具备坚韧厚实、雄壮正大的审美追求。

书法形式是生命的形式。是人的形式。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

有其人。必有其书。颜鲁公不袭前迹。一变古法。于二王之外另辟蹊径。以雄浑正大的壮美书风巍然卓立。为人们树立了新的美学典范。

他象一颗灿烂的巨星。发出炫目的光辉。与王羲之并雄书坛。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但是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与遵为“书圣”的王羲之相比。还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历来评王羲之书法“尽善尽美”。“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

而对颜鲁公书。则多有不同看法。唐人尚法。讲求书体的整齐方正。每个字各守规定的界格。该长的笔画不得伸展。该短的笔画不得收缩。如颜之典范楷书。都是在界格内满框书写。规定范围之外决不伸出。从实用角度看。规范整齐。但总觉失却“天然”和“生动”。

另外。由于审美趣味的偏向。对颜体书法贬损的言论也屡屡见之。

南唐后主李煜有《书述》。评颜书说:“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一体。真卿得右军之筋。而失于粗鲁。”又说:“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这种看法。同其全无男子气概的审美观有很大关系。

宋代米芾说:“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也。从此古法荡然无遗矣。”

近代帖学大家白蕉也认为:“颜书正楷大字。除雍容、阔大、严肃、有廊庙气象外。别无好处。《多宝塔》为举子干禄所法。原属梁隋人一路写经体。行书《三表》诸帖。甚甜使人爱。实亦容易误人。”

他还说:“余于书不薄颜柳。而心实不喜。颜有俗气。柳有匠气。”

这真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评价书家之书风和其作品。不能用科学仪器检测。只能靠人来评判。而人是有倾向性的。即审美趣味和艺术的倾向性不尽相同。

数千年中国书法发展史。甲骨钟鼎。简帛碑帖。书家林立。风格各异。选择多多。颜体书风。未能占尽风光。成为大众学习的主流。而古往今来。学颜书者甚众。成名成家者不乏其人。也是不争的事实。

晚唐的柳公权和五代的杨凝式。实为鲁公嫡传。

五代之后。宋四家之书。皆出于鲁公。米芾虽对颜之楷书时有贬意。但对鲁公行书则大为叹服。其行书虽主要以晋人为宗。但仍可窥见师颜之踪迹。

元代的耶律楚楚、鲜于枢。明代的文征明、祝枝山及明末清初的董其昌、王铎、傅山等人都对颜书注入了巨大心力。

有清一代。如刘墉、翁方纲、伊秉绶、翁同和、钱沣、何绍基等都在颜书的继承和学习上卓有成效。

史实证明。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最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书风虽不是大众学习的主流。而其影响之深广和久远。是历史上的其他书家无可比拟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56:31

    王羲之,书法,行书,颜体,颜真卿,书家,米芾,笔法,的书,盛唐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56:31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么看待颜真卿书法上的地位?其书风为什么感觉不是大众学习的主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9:56:31

    颜真卿在书法史上地位仅次于王羲之,被称为\"亚圣\"。其楷、行书均能别开生面,于“二王”之外独树一帜,影响深远。第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