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南方的瘴气是什么 中国哪些地方瘴气多
原创

古代南方的瘴气是什么 中国哪些地方瘴气多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不管是《辞海》还是《现代汉语词典》。“瘴疠”的意思基本上都指向“亚热带湿热地区的恶性疾病”。

只是在字词组合上。“瘴”和“疠”的意义又不太一样。“瘴”指内因。即致病之源。如瘴气、瘴水;“疠”指外病。即病的现象。如恶疾、病像。

既然是内外病因的指代。为何“瘴疠”总给人一种化外之地的感觉?是的。其实。“瘴疠”是中原人对南蛮环境差异的一种特别认知。只要是在南方产生的诡异症状。古人都会把它们说成是“瘴疠”。以致于也产生众多误会。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福建“瘴”的理解。更像是神话。效果类似硫酸。但可能是溪水中含有石墨或者其他会导致溪水变黑的物质。“漳州界有一水。号‘乌脚溪’。涉者足皆如墨。数十里间水不可饮。饮则病瘴。行人皆载水自随。”

宋代方勺在《泊宅编》对江西赣州的记载也颇为神奇。“虔州龙岗、安远二县有瘴。朝廷为立赏添俸甚优。而邑官常缺不补。他官以职事至者。率不敢留。甚则至界上移文索案牍行遣而已”。“大抵此地惟水最毒。尝以铜盆贮水。须臾铜色微黑。予每以大锡瓶挈佳泉以自随。捐二夫之力。足了数日之食”。铜色变黑。是因为水里含有氧化剂。将铜氧化。这种变化可是吓坏了中原人。以为这是毒水。要害人性命。

不管是瘴气还是瘴水。其实都和南方多山地形有关。

南方的大山之中。一般都有种类各异的矿产。如赣南、闽西。地下多稀土、萤石、煤炭等。如果山泉之中含有可观的氟元素。那么长久饮用这种水的人。牙齿几乎都会被腐蚀成黑边。含量再高点。可能会导致缺钙症。不久便呜呼哀哉。

这是因水而起的“瘴”。除了氟以外。硬度过高、重金属超标也同样有致命作用。

另外湿热的南方。温度高湿度大。北方人进入之后必然会有不适应的反应。南方人尚且可以以“上火”排毒或预知。而北方人可能只会量变之后直接质变以“大病一场”来结束战斗。

加上动植物腐败产生的各种细菌。也会雪上加霜使病变扩大化。进一步感染使疾病恶化。面对这种突如其来。没有半点准备和经验的“疠”。古人或许只能避之而已。

举个例子。东南方最后一块新土“漳州”成立时。原郡治在漳水之畔。后来迁移至人口较多的鹿溪边。但没过几十年。因“瘴疠”横行。无法遏制。只能再前往人口更多。经验更丰富的九龙江畔的龙溪县。

这大概是古人对抗瘴疠的一种勉强方式吧。随着居住时间变长。医术提升。经验累计。瘴疠也就不是什么难事。慢慢地也就不再被提及了。

反而。今日的非洲。让我们的“瘴疠”重新得到应用。只是换了新词叫“疟疾”。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1:43:17

    古代南方的瘴气是什么 中国哪些地方瘴气多 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1:43:17

    瘴疠,这是,漳州,瘴气,都会,古人,也就,梦溪笔谈,湿热,多山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1:43:17

    不管是《辞海》还是《现代汉语词典》。“瘴疠”的意思基本上都指向“亚热带湿热地区的恶性疾病”。只是在字词组合上。“瘴”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