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乱了流年碎了心扉
原创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乱了流年碎了心扉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秋天是溢满愁思的季节。当秋风起。秋雨落。愁绪也随之而来。

清浅的愁思。飘荡在秋风落叶里。氤氲在秋雨云烟中。缱绻在时光深处。

秋雨凄迷。透着薄薄的寒。瞬间便凋零了炽热的盛夏。

秋风还在吹拂。秋雨还在缠绵。秋色还在蔓延。谁能走出这一季的荒凉?

千年前。一个风雨交加的秋夜里。李煜写下了一首《乌夜啼》。道尽一生的心酸无奈。令人不忍卒读。

李煜这一生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他被立为太子。登上高位之前。

他天生异相。一目重瞳。一出生便受尽宠爱。也因此被当时的太子。同母的兄长李弘冀所猜忌。

他为了避祸。纵情山水。醉心书画。自号“钟隐”。

这一时期。他的词作风格悠然散淡。虽有消沉之意。却也清丽脱俗。例如《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第二阶段就是他的兄长去世后。他被立为太子。最终登上国主之位的那几年。

他并无治国之才。更何况南唐在他父亲李璟的统治下。摇摇欲坠。

那几年。他荒废国事。纵情声色。所写之词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例如《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而第三个阶段。就是他肉袒出降。国破家亡。沦为阶下囚的那段屈辱岁月。

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这一评价针对的自然是他后期的词作。

从一国之主到亡国之奴。境遇的巨大变化。让他的词作突破了花间派的樊笼。境界远超五代词人。成为“千古词帝”。

这首《乌夜啼》便是写于这段时期。通过描写秋夜的风雨。营造了凄凉寒苦的氛围。突出了他沦为阶下囚的悲惨境遇。毫不掩饰地流露出他的痛苦心酸。令人不忍卒读。

词的上半阕从室外之景写到室内的环境。渲染了凄苦的氛围。为下半阕的抒情埋下了伏笔。

昨夜里。风雨交加。遮蔽门窗的帐幕在秋风的吹拂下。飒飒作响。词人听着窗外的风声雨声。难以入眠。

案上的蜡烛燃烧殆尽。漏壶中的水也已滴尽。词人躺下没一会儿便又坐起来。斜靠在枕头上。反反复复折腾了一整夜。

无论是秋日的风还是雨。总能勾起无限的愁思。何况是风雨凄凄的夜里。词人心中的愁苦可想而知。

而从这自然界的风雨再联想到他沦为阶下囚所经历的凄风苦雨。也就能明白他为何“起坐不能平”。

接着下半阕。词人转入抒情。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这一句很有哲理。是他经历了切肤之痛后。发出的慨叹。

他深刻且清醒地明白。昨日种种如流水东逝。往昔的富贵生活早已一去不返。

想起昔日无忧的岁月。再对比现今的悲惨生活。仿佛做了一场大梦。

无法想象。词人经历了怎样的悲痛才会发出“往事如梦”的感慨。

“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他不想面对这惨痛的现实。想要永远醉卧梦乡。

然而就像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他的痛苦永无止境。正如他在另一首词中所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整首词的情感是很消极哀愁的。很符合李煜后期的词作风格。沉郁哀婉。乱了流年碎了心扉。令人不忍卒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1:45:21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乱了流年碎了心扉 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1:45:21

    词人,这一,不忍卒读,阶下囚,愁思,是他,还在,秋雨,一声,太子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14日 01:45:21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天是溢满愁思的季节。当秋风起。秋雨落。愁绪也随之而来。清浅的愁思。飘荡在秋风落叶里。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