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网络暴力的肆无忌惮。正在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打破着道德底线。网络暴力的危害很广。从近年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的危害进行汇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真真假假的世界。尤其是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社会。真假原本就难以辨识。而在网络暴力事件的不断冲击下。原本难以辨识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变得更加难以区分。通常。对真理的曲解并不在于信息源本身。而在于真理在传播的过程中被歪曲混淆。网络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混淆了对与错。真假难辨。网民进入网络世界。应该具备对与错的基本辨识能力。可实际情况是。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世界。对与错的界限变得很模糊。当然。如果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是绝对值得推崇的。但是这里的混淆并不是辩证的用理性的态度去理解事情。而是将错的东西说成对的。而对的事情又变成错误的。歪曲事实真相。
众多网民参与网络暴力事件时。会带有个人情感的去看待事物。换而言之。就是对待一个事件往往会有“第一印象”。这个“第一印象”就是个体对网络事件的第一态度。而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进行搜索或者获得资料试图去辨明事件真相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进入网络世界的人们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在利用搜索网站进行搜索时。所搜寻到的资料和观点基本都是和自己原本持有观念相一致的观点。这个过程中不但无法将其从错误引向正确的观点。反而会更加强化其原有的观点。一件事情在网络上引起争论。引来各方关注和讨论。原本是件好事。经过讨论和辨别的事情能够更加趋近真理。可是网络暴力的发生也是网络事件引起争论的结果。而这样的结果不是讨论结果的价值多元化。而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极端观点占主流地位。网民不自觉的站队。无形中充当了网络暴力事件的推动者。
纵观多数能够引起极大争议的网络暴力事件。不难发现这样的事件大多即使未违反法律也多半违背普遍道德伦理价值观。 除了直接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外。网络暴力行为的频繁发生。会影响网民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念是人类社会秩序正常运行、美好和谐社会得以构建的保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处事方式。就学校食堂旳例子来说。每到吃饭时会很拥挤。楼梯中总是人头攒动。但是却乱中又井然有序。就是价值观念在发生作用。交通规则的道理相同。在交通规则还未制定、红绿灯都还不存在的世界。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也会互相相让。以使每一个通行的人能快点到达目的地。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影响了个体的价值观。进而影响个体的行为。
网络暴力冲击人自身的防卫系统。原本符合社会伦理、符合道德意识的价值观在网络暴力的冲击下会被扭曲。原本提倡的辩证法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完全被忽略。事情变得只有两个极端。非A即B。在网络暴力事件中。参与事件的网民盲目的支持某一方过于绝对化的观点。披着道德的外衣。做着违反道德的事。而且并不认为自己有错。这里网络暴力的表现就是扭曲的价值观。把错误的观点当成是真理。坚决不承认错误。人在思维上有一种惯性。就是有时会过于坚信某一方面的观点。并通过其他信息的搜寻不断的强化自己的观点。正因为个体已经偏向于某一方面的观点。一旦与自己已有观念不同的观点侵入。则会存在不安全感。尽其所能的去维护自己的观点。进而自我欺骗。在搜集与自己持相同观点的同时加上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原先的观点被强化。不再接受其他观点。价值观被扭曲。
网络暴力事件加速个人信息的泄漏。引发社会恐慌。阻碍和谐社会的进程。2012年4月半月谈对公民如何保护个人信息权进行了网络调查。参与人数4142人。其中对于个人信息是否泄漏的调查数据显示:30%的人多次遭遇信息泄漏状况。40%的人偶尔有信息泄漏的状况。仅15%的人极少遭遇此情况。且15%的人对自己信息是否泄漏尚不清楚。由此可见。至少70%以上的人遭遇过不同程度的个人信息泄漏状况。个人信息安全关系到个体的切身利益。个人信息遭到侵犯。使得当事人缺乏安全感。容易引发不安情绪。而对于个人信息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方面。52%的人认为机构或网站擅自将个人信息泄漏或贩卖给其他机构或个人。23%的人认为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等犯罪行为。18%的人认为机构或网站的个人信息保管机制不健全。5%的人认为个人在上网时遭遇“钓鱼网站”。而仅有2%的人认为是其他原因。很明显98%以上的人所认为的安全隐患都与网络有关。
网络暴力事件侵犯了当事人的名誉权、隐私权。泄漏了网民的个人信息。更加增强了个人信息的安全风险。引发了社会的恐慌情绪。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是有共通之处的。有的学者则直接认为。“网络空间”也是“现实社会”。只不过它是一种通过虚拟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新型媒介而已。按照这样的说法。网络空间。是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一个以虚拟为形式的“现实社会”。那么。在这样一个社会所受到的一切影响也必然会作用到现实社会。网络暴力是“舆论”场域的群体性纷争。以道德的名义对当事人进行讨伐。可以说是网络自由的异化。这无疑阻碍了和谐网络社会的构建。与现实社会的暴力行为相比。网络暴力参与的群体更广。传播速度更快。因此某些意义上说。可能比现实社会的暴力产生的危害更大。网络暴力的产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危害大、影响范围广。而且蔓延趋势严重。
网络暴力作为网络表达自由的异化现象。有的学者认为不仅是对人类公共道德和传统价值观念的挑战。更为严重的是。网络上的一些过激言论或行为已经触及到法律的红线。也有的学者认为。网络上的发泄情绪所引发的网络暴力。不仅使得社会伦理大厦根基动摇。道德与诚信逐渐沦丧。而且古老的文明传统即将逝去。与现代文明风气也渐行渐远。国外学者也注意到网络暴力的严重性。并一致认为网络暴力以及给受害者的骚扰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他们提出。与传统暴力相比。网络暴力以及网络犯罪来得更加频繁。而且有人甚至认为互联网潜在的巨大危害能彻底摧毁一个人的生活。这里摧毁的力量指的就是网络暴力。
随着博客、贴吧、论坛以及视频网站的运营。人们的行为、话语、姿态。可能通过这些媒介。登上网络平台。遭受公众审判。而公众在审判的过程中带有过多的个人情感和情绪的发泄。往往过于偏激。引发网络暴力。加之人肉搜索的兴起。私人信息被曝。网民跟风炒作。扩大事情影响。引发网络暴力。给当事人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138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网络,暴力,的人,个人信息,观点,社会,道德,暴力事件,网民,价值观
没想到大家都对网络暴力折射了什么样的人性?网络暴力有多恐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网络暴力受害者。网络暴力的肆无忌惮。正在以其独有的方式破坏着公共规则、打破着道德底线。网络暴力的危害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