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告在答辩时,过多的引用法律条文会引起法官的反感吗?
原创

被告在答辩时,过多的引用法律条文会引起法官的反感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不能说全部。但绝大多数是没太多好处的。甚至引起法官反感。原因如下:

1、首先需要搞清楚答辩的目的是什么。答辩应该是针对原告方的诉求及事实理由所发表的意见。是认可还是不认可。否认的理由是什么。一般来说提出关键点就好。因为答辩只是庭审的其中一个环节。是为了便于法官总结出案件的争议焦点是什么。以便在后续的法庭调查阶段。围绕焦点来展开。

2、明白了答辩的目的。就好说了。答辩是确定被告应诉思路和方向的。但不是主战场。是为了法庭调查和辩论阶段为铺垫。法官对此阶段。不希望浪费过多时间。同时也避免庭审过程头重脚轻。这也会显得法官水平不高。肯定不乐意。

3、法官现在很忙的。庭审时间很宝贵。啰哩啰嗦说一堆法条得浪费多少时间啊。如果引用相关法律规定。说清楚名称和第几条记录在庭审笔录即可。法官庭后会查阅研究的。当然了。重点条文或偏僻条文最好读一下。哪怕书记员不记具体内容呢。也是对法官的一个提醒。以及庭审效果的需要。

4、庭审为了避免法官反感。就得了解法官的心思。第一。尽量别说废话或反复阐述。说到要点即可。法官一年几百个案子。会有庭审疲劳的。咱得理解。这需要庭审经验。第二。一个流畅高效的庭审。也是法官水平的体现。所以庭审中需要我们直抓关键。打蛇打七寸。用最简洁的话指出争议所在。依据所在。让法官能很快理解我方观点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别整得啰嗦一大堆。看似面面俱到。但对于法官来说。可能未必清楚你的主要观点。第三。法律条文只是一个依据。说到有这个法律规定其实效果就达到了。我们的观点是有依据的就够了。不必所有条文都引用或读出内容。效果未必好。也显得啰嗦。缺乏重点。

最后。庭审过程其实是需要一定经验的。不同法官可能有不同的风格。不好一概而论。但基本都不太喜欢长篇大论的表演型。答辩呢。如果确实内容比较多。可选择提交书面答辩状。庭审时再口头阐述。一来节省记录时间。二来法官看着也比较直观。效果肯定比口头大量阐述的强!

其他观点:

对。让他误认为你在向他普法。实际上很多法官忙于重复劳动确实需要普法。尤其新的规定。[大笑][给力][来看我][加油]

其他观点:

我一般是针对起诉状讲明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至于法条大致点明。基本无需引用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54:50

    法官,观点,条文,效果,时间,目的,法条,就好,说到,阶段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54:50

    没想到大家都对被告在答辩时,过多的引用法律条文会引起法官的反感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2:54:50

    不能说全部。但绝大多数是没太多好处的。甚至引起法官反感。原因如下:1、首先需要搞清楚答辩的目的是什么。答辩应该是针对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