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的预言真实存在吗?
原创

《推背图》的预言真实存在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推背图》的真伪。结合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很好判断。

目前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此书并非是什么袁天罡、李淳风的作品。最为流行的金圣叹注本也可以宣告是假的。现在流行的这个版本。是后人从民间信仰的角度附会而成。

谶纬之学的流行

谶纬之学的流行非常早。人类蒙昧时期。遇到超出知识范畴的问题。总免不了诉诸于神秘学去进行解释。

譬如。陈胜吴广起义之际。就熟练地操弄这种手段来制造舆论。让吴广大半夜点着篝火学狐狸叫。行伍之中其他吃瓜群众们于是信以为神。

两汉儒家阴阳家化之后。力图从“天人感应”的的角度。去论证刘氏王朝的合法性地位。大家都熟悉的小故事。很多都是出于这种构建。比方刘邦喝多了。斩杀了一条大白蛇的故事。就是后人根据五行生克的理论瞎编的。论证的是大汉王朝是火德。火克金。金对应的颜色是白色。所以是红色的赤帝子斩杀白帝子。坐稳了天下。

两汉这样的小故事简直太多了。大家看史书的时候。动不动就“小儿谣曰”。小朋友们莫名其妙就开始唱童谣。然后真预言了好多大事儿。就像是《三国演义》里。洛阳市的小朋友们忽然唱:“千里草(合起来是个董字)。何青青。十日卜(合起来是个卓字)。不得生(这货要死了)。”董卓很快就死了。

这能是真的么?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青年学者孙英刚的《神文时代——谶纬、术数与中古政治研究》。但凡出现这种乱七八糟的事儿。背后肯定是有人运作的。

《推背图》源流

最早的关于这本书的记载。出现在唐代敦煌残卷《大云经疏》中。说:

《推背啚》曰:大蓄八月。圣明运翔止戈昌。女主立正起唐唐。佞人来朝龙来防。划清四海。整齐八方。

可见是对武则天称帝一事的预言。对于武后的态度。这则“预言”说得非常露骨。说武则天是“女主立正起唐唐”。要“划清四海。整齐八方”。

我私心怀疑。这不过是武后称帝之前所作的合法性建设的一部分。相似的东西有很多。譬如当时还有一本《宝雨经》。记载了公元686年和公元690年新丰县、万年县的两次异常的地理活动——山涌。武周政权将其解释为佛教圣山在中土显性的祥瑞。

为什么是佛教呢?因为李唐自称是李耳之后。崇信道教。武后自然选用佛教作为意识形态来与之抗衡。

所以。《推背图》一开始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很可能是武后当时一系列合法性建设的一小部分罢了。而且。目前我们得知的这个句子。也不是原创的。而是从汉代的一本叫《易稽览图》的书里抄抄改改得来的。人家原文写作——

大蓄。八月。天德明王。侯人去城。十二年天下大昌。女子立政;三年。去此地。大神兽来见。至堂;三年。大兽出东北台邑、河邑。

您看。好多句子都没改。这本民间信仰者眼中神奇无比的书。居然不是原创的。

但后世这本书越来越被赋予了很多信仰加成。从宋代开始。就有很多好事者。往《推背图》这个书名上附会东西了。比如段子里说耶律德光见过推背图。还有人说《推背图》里预言了大宋朝的灭亡于是被禁了等等。

但总体上说。这些故事多经元代、明代民间话本、戏剧的加工。充斥着民间信仰的特点。《推背图》在这些故事里。也更多像是一个符号。好比《水浒传》中宋江梦到九天玄女授书一样。

所以。现存的早先版本的只言片语。与通行的所谓金圣叹本、六十七图本。文字上差异都比较大。最好玩的是同样关于武后称帝。金圣叹本的议论就明显带了后世民间的视角——

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遗枝拨尽根犹在。喔喔晨鸡孰是雄。

与“女主立正起唐唐”相比。“遗枝拨尽根犹在”对武则天的评价态度居然完全是相反的。您说这能是一本书?

真伪性

最容易辨认真伪的角度。是语言的角度。

如果是唐人袁天罡、李淳风所作。那么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体系应该是唐人的。如果掺杂进了很多后世的语汇。那肯定就是有问题的。

比如第四十七象的“匹夫有责”。绝对是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后的产物;又如第二十一象中居然出现了“南辕北辙”。这个成语故事虽然出自《战国策》。但原文并没有南辕北辙这个说辞。大规模出现是在宋以后。宋人文天祥写“南辕北辙迹。骤隔于江湖。”宋人胡仲弓写:“南辕北辙何时停。”更早。没了。

又比如。从音韵学的角度。推背图谶诗的韵脚。也能推断出作者的文化水平不高。且生活的年代较晚。

如第二十二象:“神京王气满东南。祸水汪洋把策干。一木会支二八月。临行马色半平安。”把南。和干、安放在一起押韵。本来就不是唐人会做的事情。南是闭口音。读作“nam”。韵尾是闭口的;而干、安的韵尾则是“an”。不闭口。

从音韵学的角度看。也能较为清晰第看出。现存本的生成年代很晚。

其他观点:

不好说。但是我给你稍微解释一下:《推背图》六十像的谶文。基本上是四言四句。句末押韵。如第三十三像的谶文:“黄河水清。气顺则治。主客不分。地支无子。”这是清朝建立的图谶。又如。第三十七像的谶文:“汉水茫茫。不统继统。南北不分。和衷与共。”这是辛亥革命、民国建立的图谶。

《推背图》的谶文隐晦谲诡、扑朔迷离。采用廋词隐语、拆字谜语和暗喻象征等修辞手法。曲折地表达出作者对历史的预言。如《推背图》第十一像:图8第十一像甲戌兑下坎上节谶曰:五人同卜。非禄非福。兼而言之。喜怒哀乐。颂曰:龙蛇相斗三十年。一日同光直上天。上得天堂好游戏。东兵百万入秦川。画面为荒郊野外。树林草丛中有一死尸。隐喻后唐李存勖被杀之事。此像谶文用了拆字法。点出了伶人郭从谦。“五人同卜”。是繁体“”字。“彳”为双人旁。“”三个“人”字。加一“卜”字。所以“五人同卜”是一“”字。“兼而言之”。言旁加一“兼”。为“谦”字。隐喻后唐庄宗的伶人郭从谦。

郭从谦经常引逗得皇帝“喜怒哀乐”。但这对于皇帝却“非禄非福”。是一个祸害。最后。后唐庄宗李存勖被郭从谦射死。并引来李嗣源的大军进攻秦川。

其他观点:

袁天罡、李淳风二人塑像

《推背图》相传是唐代袁天罡、李淳风所作。其对于历史的精确推算使无数人感叹其推算技巧的高深莫测。许多人对于袁天罡、李淳风也将其完全神话。那么《推背图》是否是袁、李所做。其背后还有什么秘密。烂柯人君将与大家一起探索《推背图》背后的奥秘。

一、《推背图》与其作者

《推背书》是一本窥测未来历史的预言书。其书为何名“推背”。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其名源于其书最后一象癸亥象的图片。因此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唐太宗让李淳风推测大唐的国运。李淳风竟推算到忘我。一直推算到了一千年以后还没有停下来。袁天罡便在他背后推了他一把。说道“天机不可泄露”。李淳风才停止了推算。然后李淳风把他推算的内容记录下来。因此此书得名《推背图》。

《推背图》最后一象 癸亥

《推背图》的作者也有三种说法。一种是李淳风所做。最早为南宋岳珂所提出;一种是袁天罡所做。最早由南宋诗人刘克庄所提出;第三种则是李淳风、袁天罡合作。这种说法是明万历流传至今的版本的序言所讲。当代学者已经达成共识。认为此书是后人托两人之名所做。下文我将论述其依据。但为什么要托名二人。接下来我们需要先了解下李淳风、袁天罡其人。

陈浩民饰 李淳风

二、作者为何为李淳风与袁天纲

李淳风。是岐州雍人(今陕西凤翔县)。他的确在占算方面有奇异之处。《旧唐书》说他“博涉群书。尤明天文、历算、阴阳之学。”和“淳风每占侯凶吉。合若符契。当时术者疑其别有役使。不因学习所致。然竟不能测也。”

袁天罡。两唐书名作“袁天纲”。下文即用此名。益州成都人(今四川成都市)。《旧唐书》称其“尤工相术”。史书中均记载了他们占算的事迹。其中他们都推算过武则天的命运。

影视剧 袁天罡形象

《旧唐书-袁天纲传》记载了武则天还在襁褓里的时候。袁天纲来到她家中做客。看到她母亲说“唯夫人骨法。必生贵子”。于是她很好奇的把孩子们都叫出来叫袁天纲相面。看到她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官将到三品。看到武则天的姐姐说。此女将贵不可言。当他看到襁褓里穿着男孩子衣服的武则天时。他说“此郎君子龙目风颈。贵人之极也。”接着又感叹道“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也”。

此外。《旧唐书-李淳风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当时有一句谶言“唐三世之后。则有女主武王伐代天下”。唐太宗于是把李淳风请入宫中咨询这件事情。他指出这个谶言是真的。此人就在唐太宗后宫内。三十年内将代唐取得天下。杀尽李氏子孙。太宗让他指出此人是谁。然后杀掉。李淳风回复说“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多恐枉及无辜。”然后说此人老后还会将政权归还李唐。太宗才作罢。

范冰冰饰 武则天

那么《旧唐书》中的记载是否准确。这里可以考察《旧唐书-李君羡传》。李君羡传里记载则不同。讲到当时有谶言为“当有女武王者”。太宗十分讨厌。当时李君羡在玄武门值守。任左武卫将军。一次太宗请客的时候。让大家说自己小名。君羡说他的小名为“五娘子”。太宗听后。以为“女”与“武王”特点都与他重合。便借口他谋反杀害了他。

赵文卓 饰李君羡

由上可见。《旧唐书》的记载是自相冲突的。太宗既然已经从李淳风处得知此谶言的主人公在宫内。为女子。何必又借口杀害李君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史料学的方面解释。清代学者赵翼、民国大师陈寅恪都指出《旧唐书》创作过程出自众人之手。而且多引用例如《大唐新语》等笔记、小说、传奇的资料与故事。所以存在一定程度的失实、添加与附会。这里面的故事。无疑是把唐人传奇中与本身就身份特殊的李淳风、袁天纲的故事所应用进来。接着。我们来说一下《推背图》的作者。

古代存在许多伪书。就是作者在写书完毕后。为提高书的知名度使此书得以流传或者方便谋利。经常将书的作者托成为古代这一领域的名家。所谓“兵书伪托诸葛亮。术数伪托李淳风、医学伪托神农氏。史学伪托两司马”。你以为只有今日爱造假。古人造起假来也是照样不含糊。因此《推背图》将书假托大天文学家、历算学家袁天纲、李淳风之名。来提高此书的可信度与知名度。也毫不足奇。

三、《推背图》的流传与“精确预言”

许多看官看到此处可能会有很多疑问。《推背图》既然是伪托之作。书中的预言如此准确?这应该怎么解释。这一点的我们需要从《推背图》的流传中寻找答案。

《推背图》首次出现于唐代的《大云经疏》。其后在官方诏书、文人笔记小说、道教文献、私人目录中多次出现。《推背图》一书在产生之际。的确是具有一种预言书的性质。此书的产生与中国自古的谶纬文化是分不开的。我们所熟悉的“大楚兴、陈胜王”。便是一种谶纬。因为古人信天。所以便信谶。认为任何事情都已经被上天所注定。只待一步步演绎。而谶纬之书便用来揭露这种规律。

东汉开国的刘秀就特别迷信谶纬

《推背图》在产生之后。便是这种性质。它一直被历代的反抗政府的势力跟农民起义军所利用。而在利用过程中也不断得根据现实而修改。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金圣叹评点本《推背图》。根据其内容。则可能是清末革命党人表达其反清、反日的倾向所修改的本子。金圣叹本出现于1915年。出版者讲是从皇宫流出。现根据台湾学者翁常锋的研究。列举一些证据:

第一。此书声称金圣叹在晚明天启二年作。但根据史料记载。在天启二年。金圣叹才15岁。要解谶纬。未免太过夸张。且金圣叹自称求学甚晚。实在矛盾。而且话语中有强烈反清倾向。与金圣叹思想不符合。

第二。金批本图像人物衣着出现近代人的打扮。此外。他讲“即使略而不论该版本图像是否由后人绘制印行。以致各象人物服饰紊乱。单就全书文字来看。文辞用语并无稳定性及时代性。旧语添加新辞。显然非同时代之作。”

第三。金批本钟情于清末及民初史事。于此短时间内用墨过多。与《推背图》作者为唐臣李淳风、袁天纲相矛盾。

第四。此书对于袁天纲、李淳风二人的官职介绍与历史不符。若为本人所做。岂能说自己担任过实际并不存在的官职。

第五。此书以“旭日”比喻日本。这是民国以来对日本的形容。远在唐朝并无此种称呼。第39象“旭初升。人都哭”完全是因近代日本的侵略而演绎。

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大概得知推背图是在历史传播过程中不断演绎的。我们今日所见之书。是出于革命党人之手。

文史君说:

现如今。社会上充斥着许多诸如《推背图》、《烧饼歌》、《马前课》的预言性质的伪书。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甚至有人渲染其是国学经典。是古人的智慧。实际上。这些书。仔细深究。完全是托伪所做。望诸君碰到此类书时。可大致看看。一笑而过。不要过于相信与浪费精力。拒绝当今社会的伪国学、假国学。也是我们对于传统文化最基本的尊敬!

参考文献: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中华书局点校本二十四史。

杨康:《<推背图>考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6年。

张頔。《<大唐新语>与<旧唐书>关系考论》。山西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8年。

(作者:浩然文史·投稿作者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00:06

    推背图,李淳风,谶纬,天罡,此书,作者,太宗,武则天,旧唐书,所做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00:06

    没想到大家都对《推背图》的预言真实存在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00:06

    《推背图》的真伪。结合一些其它学科的知识很好判断。目前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此书并非是什么袁天罡、李淳风的作品。最为流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