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高歌的《我是余欢水》到结尾了怎么评分变低了,对此你怎么看?
原创

一路高歌的《我是余欢水》到结尾了怎么评分变低了,对此你怎么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我是余欢水》结尾评分降低的情况。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源于网络上对于《我是余欢水》最后一集中一句嘲讽女权的台词引发了争论。然而。不恰当的嘲讽只是直接的原因。而非根本原因。因为一句台词就否定一部剧是不现实的。如果观众不喜欢这部剧甚至不会看到最后一集。因此。评分降低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余欢水故事并没有满足观众的预期。那么。《我是余欢水》到底犯了那些致命的错误呢?

没能驾驭网剧故事的精髓:相对于之前网剧给人的印象。《我是余欢水》制作是十分精良的。作为网剧的代表。《我是余欢水》保留了网剧的草根精神。开头的设计还是很精妙的。通过一次车祸改变了余欢水的生活状态。使他从一个主动的人变为一个被动的人。这次车祸造成了主人公余欢水的情绪熔断。同时也给了观众一个信号。既这不是一个以个人为中心的叙事模式。而是一个以巧合为中心的故事模式。

总结那些成功的讲述了巧合的故事模式的影片。可以发现这类故事往往不能脱离一个鱼龙混在的故事环境。各方势力的利益关系盘根错节。且出场就交代的很明确。但终究需要确立一个代表大家核心利益的物件。比如。《疯狂的石头里》围绕着一块翡翠展开。各方利益一出场即是为了争夺翡翠。然而。在《我是余欢水》中代表核心利益的物件似乎太多了。本来故事中出现了类似‘翡翠’作用的‘U盘’。但最后两集登场的盗贼团彻底打破了之前的设定。他们先是要抢余欢水作活动获得的奖金。发现这笔钱泡汤了后又转而要通过贩卖器官获得钱财。虽然。本质都是追逐金钱。但故事中并没有对这些利益链条作充分的铺垫。看起来‘钱’的变换似乎有些牵强。

此外。《我是余欢水》还忽略了巧合故事中转换视角的重要性。巧合本就是一个个事件的平铺直叙。如果没有视角转换就没有了悬念。因此。在《心迷宫》里巧合都配合着人物视角的转换。但在《我是余欢水》前半段。还有妻子的视角。魏总三人的视角。但自余欢水被表彰后。故事就完全变成了余欢水一个人的视角。不知不觉又回到了以余欢水为中心的叙事模式。

不是讽刺而是嘲讽:巧合的故事模式的优势是表现小人物的无力感。因此。一般的巧合故事往往专注于营造故事的现实感从而让观众共情。在《我是余欢水》的前半部分。自余欢水的婚姻生活的碰撞、公司同事的轻视很好的营造了现实感。

然而。‘U盘’这个乌龙事件的出现。打破了前面营造现实感。被表彰后余欢水飘了。转而开始评判这个社会。对于女权的争议也因此出现了。这种批评不无道理。因为《我是余欢水》并不是讽刺女权。它只是嘲讽了女权。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社会意义截然不同。前者通过搞笑的形式为社会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批判。后者则只为攻击和嘲笑别人逗乐自己。冒犯是一定会冒犯的。

讽刺和嘲讽是两种不同的喜剧手法。讽刺。首先不能冒犯别人。讽刺所说的事往往是大家都会做的事。它只是通过夸张的形式引发人们的反思。引用《鸭羹》中的台词“薪水?你愿意当金钱的奴隶是吗?”“不。当然不想。但是什么让我们被奴役?薪水!”。讽刺提供了解决办法。不再渴望薪水。就不会被奴役。然而。嘲讽虽然可能出需要修正的问题。总体来说却是没有建设性的。因此。《我是余欢水》中“你们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们呀”明显是一句嘲讽。

意淫故事需要合理性:有网友提出《我是余欢水》是一个讲述男性意淫的故事。其实不无道理。但意淫故事本身不分性别。男性意淫的故事也可以得到女性观众的青睐。但前提是互相尊重。同为男性意淫故事《前任3》就很好的把握了这一点。既体现了分手时男默女泪的差异。有让人记住了前任带给人的收获与成长。

‘婊’文化的滥用:但《我是余欢水》在选用流行文化时。大量的消费‘婊’文化。呈现出了剧情不够。‘婊’子来凑的特点。大量的通过“婊”文化来填充剧情。每一个女性角色都是‘婊’文化的体现。余欢水的老婆长发飘飘。楚楚可怜俨然是一个“绿茶婊”。余欢水的女上司衣着时尚。出入高档写字楼但总是跪舔周围的男性。无疑是“咖啡婊”。看似。最天真的苗苗不仅是个“白莲花”、“猪队友”同样也是为了对工资负责才关照余欢水的“工资婊”。

生活中实际‘渣男’‘渣女’都很常见。但不同于渣女还有其他好的女性。然而。《我是余欢水》却塑造了了一个非男即‘婊’的世界。种对于‘婊’文化的过度强调。实际无差别的攻击了所有女性。引发了广大男性观众的‘厌女症’。因为很对电视剧习惯用“婊”文化来制造故事冲突。时间长了人们也就麻木了。往往只是一笑了之。但《我是余欢水》这次直接嘲讽女权的行为。则越过了女性观众最后的底线。

性别压力作为压力的源泉:《我是余欢水》中常常采用激化男女矛盾的方式。来转移男性角色的压力以达到煽情的效果。之前。余欢水情感和工作的压力都以男女内斗的方式解决了。做明显了例子莫过于。余欢水和他前妻的故事。余欢水的感情压力来自他妻子一家。他却没有试图解决家庭矛盾。而选择了先把一切都给了妻子。他这样煽情了一番。自我感动了一番。然后。他释然了。觉得自己无愧于妻子了。然后找到前妻对她大吐苦水。说自己以前工资比妻子高。带着妻子一家鸡犬升天。那么。问题来了。余欢水。为什么会沦落至此呢?明显是因为妻子一家。

对比。《夏洛的烦恼》余欢水与夏洛一样。都放弃一切在人间逍遥了一把。但两人的归宿却截然相反。夏洛最终回归了现实。理解了亲情的可贵。余欢水则留在了幻想的世界中。他甩开了压力。放弃了与女人相处。最终走向了人生的巅峰。就此。把人的社会压力。彻底替换成了女性给男性的压力。

双标的道德审判:最后一集最大的问题。还在于它营造了一个密闭的环境给大家施压。做了一次不公正的道德审判。本该恶人受到惩罚。余欢水却提出“最卑鄙的人。我会他活下来。”然后。余欢水就把大家都绕进去了。最后宣布自己就是那个最卑鄙的人。潜在的表明自己最该活下来。顺便还解释了一下。虽然自己喜欢说谎。但每个人都粉饰太平。敢于承认才是最重要的。然而。苗苗同样坦诚了自己的私心。却被说成“你阴暗的一点档次都没有”。

同样。承认错误。苗苗得到的是嘲讽。余欢水却是用智慧来‘套路’坏人。这种不先做坏人。怎么能作好事的观点。也同样让人无法接受。

其他观点:

最近由正午阳光出品的《清平乐》可谓热度满满。该剧凭借考究的画面和细腻的情绪表达受到大众的好评。其实在同一时段。正午阳光的另一部电视剧也播出了——《我是余欢水》。

这部剧虽然没有足够的宣传与热度。但开播即获得豆瓣8.5的高分。一周后依旧保持8.5的分数。暂居2020年大陆电视剧第一。

篇幅小、节奏快、敢揭露。让其在茫茫国产都市剧中脱颖而出。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部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今天暂且不提这部剧存在争议的地方。只是从目前国产电视剧现状来谈谈。《我是余欢水》到底好在哪儿了?

“我叫余欢水。”这位余欢水是一名碌碌无为的中年男人。是公司里业绩最差的员工。他的软弱退让以至于所有人都瞧不起他。只会用谎言来堆积自己虚无的自尊。

忘记给儿子买牛奶借口说“超市卖完了”、逞强送儿子上学结果上班迟到编造出一场“路上交通事故”、面对周末装修扰民的邻居也不敢顶嘴、甚至在丈母娘家中拿出以78元冒充两千元的红酒。不仅面子没挣到。笑话闹满堂。

他并不是原本如此。他也曾怀揣梦想。骑着摩托车与别人探讨自己的创业理念。只不过一场车祸不仅带走了一齐拼搏的好友。也带走了他的信心和尊严。

从那之后。他自诩为堂堂正正的失败者。内心虽然不甘、咆哮。但他还是选择隐忍、退缩。

中年人的压力融入了空气。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绑架”着余欢水的精神世界。

命运给他死水般的生活抛下一块大石。余欢水被检查出得了胰腺癌晚期。只剩下几个月数的生命。

工作不顺。婚姻破裂。癌症在身…绝望的他选择上吊自尽。就在结束生命的那一刻。楼上嘈杂的装修声再次响起。就连死亡都不够体面。

被告知生命倒计时的余欢水选择不再懦弱。二话不说冲上去砸坏了家具。将油漆泼的到处都是。

剧情此时发展出了另一条支线:黑社会光天化日下动刀捅人。围观群众只是举着手机无人相救。余欢水挺身而出用沉重的购物袋抡倒了带头老大。余欢水成为了见义勇为的城市英雄。获得了警方表彰。

而且他还意外撞见了公司魏总、梁安妮和赵经理合伙做假账分赃的场面。借此向魏总敲诈2000万封口费。

当“敲诈者”和“英雄的”双重身份同时存在于一个个体。讽刺与滑稽效果极佳。

通过新闻媒体不断地宣传发酵。他住进了高级病房。十几个专家给他会诊。民众不断给他献花、致敬。再后来。余欢水成为这家电视台获取收益的手段。开展了数十场“癌症英雄演讲”。手持新闻副主任写的稿子宣讲自己的英雄事迹。

反转又来了。余欢水没病。癌症误诊了。

看似极具戏剧性的剧情略显狗血。但编剧早已在前文作好铺垫。例如余欢水是因为买了假酒才会有晕倒、不适的类似癌症症状;找朋友要钱时不小心撞见三人讨论赃款分红。这才能去拿把柄要挟魏总。等等。这让故事发展都有迹可循。由表及里。符合逻辑。

剧本给力的同时。再加上短小精炼的制作(共12集。一集45分钟)。小编认为。《我是余欢水》的好。就好在此处。

长期以来。国产剧的剧本问题受到不少诟病。一些无脑玛丽苏早已让观众审美疲劳。内容狭隘。情节老套。原创力不足。

《我是余欢水》改编自小说《如果没有明天》。由《都挺好》编剧王三毛、王磊父子改编。以喜剧形式表现社会底层小人物余欢水的艰难境遇。虽然依旧是以一种“重获生命”的方式实现草根逆袭之路。但其展现的悲剧内核和黑色幽默效果使其不落俗套。称得上是一部上乘之作。

剧中余欢水的一段台词深深打动了小编:“没有人会真正同情我。我难受的时候。睡不着的时候。只有黑暗会同情我。走路的时候摔倒了。那只有马路会同情我。我死了以后。只有坟墓会同情我。”

直至面临死亡。余欢水不再硬抗着周边的压力和偏见。这时候的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孤独、可悲。

余欢水向好友要债失败反被羞辱时。站在街上。父亲电话打来要求五万块钱用于后妈儿子结婚彩礼。余欢水拒绝。父亲立刻来一句:“你妈死的时候十几万你别独吞。不然我去法院告你。”

爱情、友情接连破碎。现在连亲情也如此冷漠。

余欢水挂断电话。开始嚎啕大哭。像个孩子似的发泄自己。可是他的父亲不会像别人一样。来安慰儿子的苦楚。

写好喜剧比写好悲剧难。让人笑比让人哭难。《我是余欢水》的好。就好在它不是一部只会让人尴尬的笑料喜剧。优秀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让人开心的喜剧笑到最后却眼泪直掉。

艺术来源生活。命运的荒诞背后不是触底反弹的成功。而是一声声无奈的叹息。人人都可能是余欢水。但也可以是。踩在余欢水身上的人。

除去余欢水这一主角人物。《我是余欢水》还拥有许多配角来丰富剧情。一位优秀的演员与一个立体的角色相辅相成。恰巧的是。这两个条件《我是余欢水》都拥有。

这部剧布景不算精良。道具不够细致。场面不够唯美。但只需要人物之间的气场和眼神。足以撑起这块取景器。演员的卓越演技无疑是给剧作加分的。小编一口气看下来。完全沉浸其中。

虽然正午的演员们观众早已眼熟。但毫无出戏之感。小编在这里也不由得感谢编剧创造了有血有肉、富有张力的配角们给这些优秀的演员。

直到《我是余欢水》结局。并且在最后一集因为台词背后隐喻问题引起观众争议。短时间内豆瓣评分从8.5跳水到了7.4。在平台上搜索。关键词从口碑好评变为争议话题。

面对争议话题小编不去细说。但这部剧在某些方面确实做到了之前国产剧欠缺之处。

能让观众看的尽情。看出感悟。才是硬道理。

其他观点:

电视剧从8.5被刷到7.4。直接原因是因为电视剧后期言语间确实不太合适。演员的台词的确有点问题。但是。豆瓣7.4分也算是对得起本剧了。因为一定程度上来说。本剧后半部分确实没有前半部分精彩。

电视剧最后。在船厂那段戏。几名演员的台词确实不合适。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台词确实伤害到了一部分观众。所以。才会发生后面的那一幕。大家将不满都发泄了出来。

看过本剧。你会有一种很直观的认识。余欢水太惨了。养狗的邻居。不带狗套。装修的邻居。尽是扰民。平凡的夫妻。出轨离婚结局。普通的学校。老师推卸责任。黑暗的职场。徒弟侮辱师父。肮脏的办公室。经理欺负女下属。虚伪的慈善。捐款一直未到账。而诸如此类。再本剧中实在太多了。余欢水仿佛智能生活在社会悲剧中。

而无数的观众。总能在余欢水碰到的这一切奇葩事当中找到你的共鸣。不管你是那种人。余欢水这里总有一款是你曾经遭遇过的。一下子就让观众觉得余欢水亲切和可怜了!

电视剧前半部分。在网上取得了8.5的高分。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把社会黑暗的一些事情全都说了出来。让很多观众都有代入感。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但是。电视剧后半部分呢?完全是屌丝的逆袭。先是癌症误诊了。接着又高升经理。最后又携美同行。最终抱得美人归。和他做对的坏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是什么?这不就是屌丝的逆袭吗?这不就是余欢水的幻想吗?

社会本就残酷。前半部分的剧情使得各种各样的观众都找到了自己遇到过的问题。都会有共鸣感。而后半部分。会给观众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有种让人束手无策的感觉。

虽然电视剧的最终得分由8.5降到了7.4。但是这也算是本剧的真实评分了。试想一下。本剧要是只有6集。那它的得分应该是8.5而不是现在的7.4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01:48

    我是,观众,故事,让人,意淫,的人,压力,电视剧,台词,女权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01:48

    没想到大家都对一路高歌的《我是余欢水》到结尾了怎么评分变低了,对此你怎么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01:48

    《我是余欢水》结尾评分降低的情况。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源于网络上对于《我是余欢水》最后一集中一句嘲讽女权的台词引发了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