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易经》第38卦火泽睽。睽主要是谈同异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
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乎明。柔进而上行。得中而应乎刚。是以小事吉。天地睽而其事同也。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万物睽而其事类也。睽之时用大哉。从上面可以看出来。“男女睽而其志通也。”“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程传说:“女之少也同处。长大各适其归。”长大了就出嫁了。各适其归。其志不同。这是就睽字来讲的。象曰.上火下泽。睽。君子以同而异。
君子学这一卦。应该能够做到“以同而异”。同而异的说法。也和孔子在《论语》中讲的。君子和而不同大概是一个意思。和与同不是讲无原则的相同。比如:演奏一首美妙动人的乐曲。管弦乐都是同一种乐器。那是不行的。五音七律和才好听。琴瑟和谐才更悦耳动人。
开头说过睽卦主要讲同异问题。而且要“以同而异\"。和而不同才好。光搞二女同居。不嫁男人是不行的。也是不符合时用大道的。
其他观点:
这很简单。二女同居。不是《易经》卦辞爻辞。而是《易传》解八卦之辞。
《易传》解八卦。八个卦象个大家庭。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少男。兑为少女。
这八个卦为三爻卦。每一个卦自身叠加为六爻卦。卦名仍为原来的名。每一个三爻卦叠加成六爻卦。既可称之“二女同居”。也可称之“二男同居”。
问题是。“二女同居”。出自《易传。彖》辞解《易经》之“睽”卦。《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睽。六爻卦。上为三爻离卦。下为三爻兑卦。而《易传。说卦》。“离为中女。兑为少女”。中女与少女同居:二女同居。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用现代词儿:同性相斥。
如“咸”卦。下艮上兑。艮为少男。兑为少女。《易传。彖》曰:“咸。感也。柔上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用现代词就是:异性相吸。
男为阳。女为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所以。“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不过。《易传》用阴阳解八卦。解出矛盾了。“阴阳之义配日月”。坎为月为阴。离为日为阳。可是。坎又为中男为阳。离又为中女为阴。阴差阳错。
阴阳之说。不堪一击。
其他观点:
这里的“离兑一卦”。也就是说两个三爻卦离卦和兑卦重叠组合为一个六爻卦。这样离上兑下。叫做火泽睽。成为“睽卦”。而《易传.彖传》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因为《易经》里面有八个三爻卦。即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代表一家人。分别是:乾为父、兑为少女、离为中女、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艮为少男、坤为母。这八个三爻卦两两相重。演化出八八十六四卦。即重成六十四个六爻卦(重卦)。
在这六十四卦中。既有上下两个三爻卦都是阳卦重叠而成。也有上下两个三爻卦都是阴卦重叠而成。还有上下两个三爻卦是阴阳卦(即上阳下阴或上阴下阳)重叠而成的。而其中的“睽卦”即是由上下两个阴卦。上离下兑重叠而成的。因为上卦离代表中女。下卦兑又代表少女。所以理所当然地称为“二女同居”的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3050.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二女,易经,都是,而成,易传,同行,少女,六爻,阴阳,两个
没想到大家都对《易经》中,为什么离兑一卦被称为“二女同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易经》第38卦火泽睽。睽主要是谈同异问题。这是一个大问题。彖曰:睽。火动而上。泽动而下。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说而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