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挺八卦。但是信息量却很大!在二战时期的几个主要国家中。罗斯福、丘吉尔和希特勒都属于通过竞选上台的国家元首。从而是以文职兼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自己给自己授了军衔的有斯大林(苏联大元帅)、裕仁(陆海军大元帅)和蒋中正(民国特级上将)。这其中最喜欢穿军装出镜的反而是斯大林、希特勒和蒋中正。但是许多人其实忽略了斯大林的军衔变化。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呐!
第一。卫国战争爆发时斯大林并没有军衔。
斯大林当然不是民选的政府首脑。而是在列宁逝世后通过高层斗争取得了最高领导人地位。但是他的军队工作经历却很深厚。早在1918年苏俄内战刚刚爆发时。身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的斯大林。就被派往察里津地区担任军政一把手。并在这里得到了第1骑兵军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老将的支持。最终取得了察里津等战役的胜利。而察里津也因此后来被更名为“斯大林格勒”。
1919年斯大林已经是苏军西南方面军政委。货真价实的军职。但是在苏波战争中表现差极。回国后遭到朝野一致批评。不得已辞去了军职。这也算是“伤心过往”吧。尽管从1924年起他逐步成为苏联最高领人人。但在1935年苏军第一次正式授衔时。斯大林作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也没好意思给自己授衔。当时授予的苏联元帅共有五名(肃反被杀了三个)。1940年第二批封帅名单里。也没有他的名字。因为毕竟是和平时期。
第二。斯大林第一次给自己授衔是1943年。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后。斯大林时任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不久成为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最高统帅”。但他仍然属于文职。作为最高统帅。斯大林当然要行使作战指挥权。每天要跟元帅和将军们打交道。所以这一时期他经常穿军便装。因为他还不是现役身份也没有军衔可挂。多穿军装主要是工作需要和彰显自己的军人出身。这一点跟希特勒情况非常类似。
到苏德战争进入深水区的1943年。随着部队规模的扩大和大批将官的晋升。尤其是三巨头初次见面德黑兰会议即将召开。斯大林的授衔被提到日程上来:是年1月朱可夫晋升苏联元帅。2月份华西列夫斯基封帅。而3月份终于授斯大林为苏联元帅军衔。所以要注意。在这一时期斯大林还不是身份特殊的“大元帅”。仅就军衔而言。他跟布琼尼、伏罗希洛夫(第一批剩下的)、沙波什尼科夫、铁木辛哥、库利克(1940年获授)以及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是平级的。
第三。斯大林直到1945年才真正是“苏联大元帅”。
苏军分别于1944年和1945年。又晋升了一批战功卓著的将军为苏联元帅衔。比如科涅夫和罗科索夫斯基等等。此时现役的元帅已经有十几位了。而卫国战争也即将取得胜利。后面涉及一系列庆典和会议。作为苏军赢得战争的最高统帅。再让斯大林跟这些元帅们平级就不合适了。经某某同志提议。苏联于1945年6月26日决定设立“苏联大元帅”的最高军衔。然后第二天就授给了斯大林。
所以要弄清楚。斯大林在战争期间虽然一直身着军装。其实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战争爆发时到1943年。穿军便装但是没有军衔;1943年到1945年。穿得是“苏联元帅”军装或者礼服;直到1945年6月以后。包括参加波茨坦会议时。才正式穿上了“苏联大元帅”的礼服。这跟希特勒和蒋中正是不一样的。希特勒因为没有军衔始终是军便服。而蒋中正则是一天到晚挂着上将衔。从1935年铨叙特级上将了嘛。
第四。斯大林有掩饰身高不足的现实需要。
在国内斯大林是老大。没人敢评头论足。但是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期间。斯大林跟美英等盟国首脑同时出席会议或者留影时。千篇一律是身着元帅或者大元帅服。这不仅仅是体现军队的统率权和彰显军人出身。其实斯大林还有在意形象的潜意识。罗斯福、丘吉尔乃至于后来的杜鲁门都没有军衔。在他们面前一身戎装固然是保持心理优势所需。毕竟同盟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
因为斯大林可不是什么俄罗斯族。而是高加索中西部地区的格鲁吉亚人。所以远不如俄罗斯人那般普遍身高马大。其身高只有1.62米。这在中国都算不上“中等身材”吧?别看罗斯福总统坐了轮椅。其实这位美国总统的身高达到了1.88米。在雅尔塔三巨头中丘吉尔最矮。只有1.60米。那么为了在盟国首脑面前显得伟岸。斯大林穿军装戴大盖帽的用意是非常明显的。严重怀疑皮靴里也有一定的“内增高”。这是你懂我懂大家懂的事情。
实际上希特勒的身高也有点抱歉。不过1.65米。为此他在早期出席集会和庆典时。也喜欢穿冲锋队的制服然后扣上大盖帽。至少在外人看来。整体形象一下子就“高大”起来了。1941年直接兼任陆军总司令以后。干脆就是国防军的军便装不离身了。所以他的出发点跟斯大林差不许多:一曰彰显军人出身和军队统率权。二曰掩饰身高的不足。比较例外的是二战元凶之一的裕仁。一般只在出席仪式和检阅部队时才身着大元帅服。这也是日本人的狡猾之处。那就是尽量躲在幕后。
蒋中正的军装在抗战结束之前一直挂着三颗星的领章。直到美式军装开始普及以后。才弄成了五颗星的专属标识。但是称谓仍然是“特级上将”。别跟美国人的五星上将混为一谈。
(波茨坦会议换杜鲁门了)
其他观点:
这句话说得是事实。无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在国内。斯大林同志总是穿着一身笔挺的军服。而且还肩扛着军衔。
我们知道。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也是一名军人。还是五星上将。但是他退役从政之后就告别了军服穿上西装。
那么。同样是国家领导人。斯大林为什么对军服情有独钟?
一种宣示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十月革命就是在一声炮响中开始的。
一个政党如果没有一支军队。哪怕你的理想再崇高。主张再受百姓拥护。也只能任人宰割。
在反对沙皇的二月革命中。大地主和资产阶级正是因为手里没有军队。不赞成暴力而没有取得绝对的优势。组成的临时政府也成为短命政府。
后来正是资产阶级组成临时政府正是有了军队。广大工人的和平示威被血腥镇压。工人武装被勒令解散。列宁也遭到通缉。
沙皇将军科尔尼洛夫也正是有了军队。才发动叛乱。企图让沙皇复辟。
残酷的现实告诉苏维埃人。只能以暴制暴。才能取得革命成功。
在此情况下。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士兵宣布起义炮击冬宫。拉开十月革命序幕。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苏维埃政府正式建立。
血写的历史告诉共产党人。党指挥枪就能让国家稳定。在任何情况下党都不能失去对军队控制。斯大林穿着军装就是告诉全世界而已包括苏联人民。他是党的领袖。也是军队统帅。军队要听他指挥团结在党的周围。
经历原因
斯大林没有上过军校。不是职业军人。严格地说只是个革命理论家。参加革命追随列宁都是从事理论工作。
知道1918年。苏俄内战爆发后。斯大林和列夫·托洛茨基等人入选了由列宁组建的五人主席团。开始指挥军队作战。
在职业军人布琼尼等人的支持下。斯大林加强了在军队中的影响。显示出过人的军事才华。采取雷霆手段镇压反动军官和其他反革命分子。树立起在军中的威望。并成功指挥了察里津战役。
但是在1919年波苏战争中。身为苏军西南方面军政委的斯大林由于不能贯彻列宁的作战方针。导致苏军在利沃夫和华沙的两场战役中失利。回国后受到政敌托洛茨基等人的指责。被解除了军职。
这段经历成为斯大林的伤心往事。让他对此难以释怀。
所以当他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之后。在公开场合穿着军装是为了扬眉吐气。就好像一个被家乡人瞧不起的人。经过努力成为一名成功商人。要衣锦还乡、进行炫耀的一样。
另外。苏德战争爆发后。为了更好指挥卫国战争。斯大林在1941年8月出任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穿上军装指挥战斗和跟苏联将领打交道的时候也比较方便。
对美英示强
苏联在二战时期是欧战的主战场。苏军经过浴血奋战。不但打败穷凶极恶的德军。收复了被其占领的失地;还反戈一击解放了大多数被德军占领的东欧国家。长驱直入打到德国。占领柏林。取得了战后利益分配的话语权。
斯大林在1945年7月前往德国柏林。出席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的美苏英三国首脑会议。跟英美两国首脑丘吉尔和罗斯福进行了历史性的会面。
众所周知。英国首相丘吉尔是个非常自负的政治家。打心底瞧不起社会主义苏联。还对共产主义极端仇视。
从1919年开始。丘吉尔就指责苏维埃是“邪恶势力”。说斯大林统治是“暴政”。指责苏联输出革命。
在二战即将胜利的时候。丘吉尔更是高呼“来自共产主义的危险迫在眉睫”。斯大林在此情况下穿上军装就是提醒丘吉尔。英国军队在战争中没有什么作为。苏军才是欧战主角。斯大林则是这场指挥者。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穿上军装出现在三巨头的会谈中就是提醒丘吉尔:你放老实点。不要不知道天高地厚。在会议上做出跟英国政治地位不相符的举动;战后你也少挑事。战无不胜的苏军可不是好惹的。
再说当时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当时都没有穿军服。斯大林穿着军服气场就大了很多。对英美首脑产生一种无形威慑力。在三国首脑会谈中为苏联增分。说话也就非常有分量。
其他观点:
看看历史上喜欢穿军装的元首就知道答案了。希特勒、墨索尼尼、萨达姆、卡扎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刚创业,投资新项目有什么选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391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斯大林,苏联,丘吉尔,军装,军衔,希特勒,大元帅,军队,元帅,波茨坦
没想到大家都对在正规场合,为什么斯大林同志总是穿军装?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这个问题挺八卦。但是信息量却很大!在二战时期的几个主要国家中。罗斯福、丘吉尔和希特勒都属于通过竞选上台的国家元首。从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