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但在古代。通常是媒妁之约。父母之言。婚姻大事容不得自己。在517年时两人完婚并生下来了一对儿女。生活也算得上美满幸福。但为何又出现了一个徐娘虽老。犹尚多情的事情呢?
徐昭佩出轨与其说是背叛不如说是报复。徐昭佩的种种风情也不能全怪于她。萧绎也是有责任的。
萧绎是梁武帝的第七个儿子。因为梁武帝非常信佛。三次出家三次被赎回继续当皇帝。家长的行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萧绎也显得清心寡欲。
萧绎本就不爱多言。又是一个清冷寡淡之人。最讨厌那些花枝招展的女性。因为萧绎不喜欢。徐昭佩也干脆不再浓妆艳抹。而是素衣淡妆。为的就是多得丈夫一眼青睐。
但是萧绎沉醉于与博学鸿儒谈论学术。对于徐昭佩的良心用苦根本就无动于衷。而徐昭佩由于才疏学浅根本融入不到他们的世界。那些所谓的儒学雅士甚至有点看不起她。就连自己的丈夫都觉得自己是附庸风雅。滥竽充数。
徐昭佩风华正茂。又生得一张俏脸。如果不是从地位上来看。那就是萧绎配不上徐昭佩。
为了讨得丈夫的欢心。她竟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画个半面妆。以此来搭配丈夫的“独眼龙”。为的就是让他多看自己一眼。
萧绎沉浸于所谓的学术之中。却忘了自己有妻有子。徐昭佩的房门。他已经是多日不进。终有一日。他跨入了她的房门。抬眼一望。却看到了只画了半边妆容的徐昭佩。
然而徐昭佩不仅仅是想以此来刺激他。还当着他的面把话说绝:“王爷只有一只眼。也就只能看我半边脸。我画半面妆也就够了。”
她想引起他的注意。却用来如此极端的行为。结果却适得其反。萧绎恼羞成怒。佛袖而去。
徐昭佩因为想引起萧绎的注意而走了极端。但结果却适得其反。更加让萧绎厌恶。一个女人一旦被逼急了。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出来。
虽是这般。依旧不能引起萧绎的注意。于是她报复得更加激进大胆。大肆招揽情人还不避人耳目。成语“徐娘半老”便拉开了序幕。
徐昭佩也是胆大妄为。居然跑到离王府最近的地方去招惹智远和尚。那和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才华横溢却是个贪恋美色之徒。两人的丑事传得沸沸扬扬。但萧绎却假装恍若不知。
智远一事不能引起丈夫的注意。于是徐昭佩又将目标转移到下一个。胆大妄为的她居然把目标对准了萧绎的近随季江。成语也因这场荒谬的丑事而来。
徐昭佩与季江便在萧绎眼底下做起了苟且之事。萧绎怎么会不知。只是心已死。不想过问。一日在朝会之上。有人调侃季江说:“徐娘老矣!”
但徐昭佩多是不在乎。她并不因此就不任性。而是依旧我行我素。季江之后又换了一个贺徽。两人更是不加掩饰。徐昭佩就在他两私会期间战死沙场。而徐昭佩的生命也即将到头。
萧绎实在忍无可忍。便找了一个借口。说另一个宠妃之死皆因徐昭佩心生妒忌。产生邪恶念想便对她下了毒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况且徐昭佩之事人人知晓。即使是大家族又有何用。
萧绎逼迫徐昭佩自杀。徐昭佩无可奈何也只得投井身亡。但是依旧不解萧绎的心头之恨。又命令人把她的尸体打捞上来。直接送回娘家。声言为“出妻”。也就是强制休妻。这对于徐家而言也是一种奇耻大辱了。
本来还算得上幸福的婚姻却因一个过于冷漠。一个过于泼辣任性出现了这样悲惨的结局。真是令人唏嘘。
其他观点:
这个粱元帝虽然其貌不扬。但是个十足的文人雅士。一篇《采莲赋》流传千古。
他又是一位学者。其对“先秦诸子”研究的文论著作《金楼子》足以让后世文学理论家汗颜。
论及绘画。他在中国所有帝王中可名列前茅。就凭一幅生动的《职贡图》。为中国“朝贡史”提供了珍贵的图文资料。
除此之外。他还精于书法。通晓音律。擅长中医。围棋水平据估计最少“专业九段”。开句玩笑如今的“阿法狗”在他面前也未必能嚣张起来。
兵法天下认为
“徐娘半老”仅仅从这个成语诠释。它是古人在感叹时光流逝的同时。真切感悟岁月不饶人。通俗一点也是现代人调侃的“岁月是把杀猪刀。时间是把猪饲料”。
古往今来。女性对于自己的容颜似乎更加敏感。所以岁月对女性的侵蚀似乎更加无情。于是乎这才有了“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不敢说了怕挨揍)”。
然而“女为悦己者容”又是真实的存在。不论你认可还是不认可。因此才有了“自古美人叹迟暮。不许英雄见白头”之感慨。
兵法天下 如是说
从生物学的层面考量。无论性别(男女)。人一旦年过30。衰老程度日渐明显。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变化。
特别是女性朋友。仿佛30岁生日一过。那个曾经青春飞扬。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少女。一夜之间便会老去。
从心里来说“徐娘”的年龄段。我个人认为古人定位在30岁左右。因为那毕竟是个美容不发达的时代。而现代人的审美尺度应该是40岁左右。
【温馨提示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境界;『留言』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评论』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其他观点:
《南史.梁元帝徐妃传》上记载:徐妃以帝少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待。帝见则大怒而出。
初读至此。不禁对徐妃以半面妆侮辱皇上而感到愤愤不平。同时也为梁元帝萧绎如此宽宏大量而啧啧称赞。心想徐妃真是讨厌。不知天高地厚。要是遇到其他皇帝。早就满门抄斩了。
当然不仅是我。可能大家都为梁元帝愤愤不平。“半老徐娘”成语就是大家用来讽刺挖苦徐妃的。李延寿《南史》中也曾记载,“妃无容质。不见礼”。甚至连正史《资治通鉴》也说她不但不美。而且还很丑。并且会嫉妒人。
后来。我认真读了这段历史。并认真思考。才参透出徐妃的心酸和痛苦来。并为她的所作所为惊叹。不愧为性格刚烈女子。历史上罕见!
《资治通鉴》等正史说徐娘丑。这是政治陷害。她绝不会丑。萧绎与徐娘结婚时。虽他还没有做上皇帝。但也是一个堂堂湘东王。要娶老婆。即使因一只眼残废。不能娶到倾国倾城绝色佳人。但是也不至于娶个丑老婆做王妃吧。资治通鉴说徐妃丑。不就是说梁元帝是傻蛋?
所以。所谓正史也是有作者的偏见。甚至有违良心的偏见。正史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是并不完全可信的。
可以说。徐娘作为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侍中信武将徐琨的女儿。不但门第显赫。而且聪明漂亮。萧绎作为独眼龙。半个残疾人。能娶到徐妃这么既有地位又漂亮的女子。已经是天大福分。萧绎肯定是山盟海誓。献殷勤是免不了的了。小两口婚后。感情融洽。生活美满。生王子萧方等和女儿益昌公主萧含贞。
但萧绎坐上皇帝后。忘恩负义。忘记夫妻一场。非但没有兑现承诺。甚至徐妃连一个皇妃正名都没有。不但如此。而且萧绎还成群结队纳妃接妾。这情况。徐妃怎么受得了。感情受到欺骗了。人格受到侮辱了。自然对萧绎彻底绝望了。对生活也失去了希望。
在封建社会。一个敢戏弄皇帝的人。本来就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徐妃本是一个情感从一而终。执着的女子。只要开始萧绎哪怕哄哄她。给点名分。也许不至于发展到半边脸侮辱之的地步。由此足见。萧绎当上皇帝后见异思迁薄情寡义是导致两人情感破裂的根本原因。也是萧绎一直能忍受徐娘侮辱她的原因。根本不是他的宽容。
当然历史书上。把半面妆写在梁元帝称帝之前。以此为皇帝洗刷杀害徐妃的罪恶。这种操作是无耻的。不符事实的。在封建社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更何况徐妃嫁给的是湘东王。如果丈夫萧绎对她很好。作为妻子。徐妃怎么可能会对她作半面妆?作者岂不是太低估读者智商了?所以。半面妆一定是发生在徐娘对萧绎彻底绝望之后。才戏弄之。
萧绎只有一只眼。而且每二三年才宠幸徐娘一次。所以她才觉得这一次不要也罢。萧绎要来。就以半面妆待他。以嘲讽他。实际上。这是夫妻斗气。反应徐娘内心还是在乎萧绎的。而萧绎不但不理解。不知错。反而对妻子生恨。愤然离去。
作为一国之君。如此小鸡肚肠。才导致夫妻关系更加恶化。以至于徐昭佩的嫉妒心增强。见到不被萧绎宠幸的妾。便并坐一起交杯共饮。看到被宠幸的妃子。觉得可能怀孕的。就动刀杀人。
在封建皇权统治下。徐昭佩非但没有认命。反而积极与玩世不恭抗争。与薄情寡义抗争。寻找情物报复皇帝萧绎。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她捕到三个情物:一个是荆州瑶光寺的和尚智远道人。一个是萧绎的随从暨季江。还有一个诗人叫贺徽。其中暨季江最有趣。他是个美男子。跟徐昭佩玩久了。力不从心。感叹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居然把徐娘跟狗马齐名。可见皇帝身边的暨季江也不是个好东西。说不定就是皇帝萧绎指使他这么干的。以嫁祸徐娘而除之。不然暨季江怎么会有这么大胆量敢动皇帝的老婆。是不是不要脑袋了?
果然。萧绎知道了徐娘在外面给自己戴绿帽子。不能容忍。寻机会除掉她。萧绎正好有个宠妃王氏死了。他借口是徐昭佩害死。逼迫徐昭佩投井而自杀。萧绎把尸体打捞上来还给徐家。说是“出妻”。意思是跟徐娘解除夫妻关系。跟徐家没有往来了。这反应萧绎的确是非常阴险狡诈。薄情寡义之人。
从很多方面。我们都不能看到梁元帝有一点皇帝的样子。哪怕一点男人的气度。一点男人应有的节操。小鸡肚肠。薄情寡义。见异思迁。阴险狡诈。难怪他会死于族人的沉石之下。相反。我们却看到一个灼恋。热情。奔放。敢作敢当。舍生忘死。勇于同封建皇权作顽强斗争的烈女子。
谢谢大家评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628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徐娘,皇帝,是个,两人,正史,薄情,丈夫,也不,成语,对她
没想到大家都对成语“徐娘半老”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但在古代。通常是媒妁之约。父母之言。婚姻大事容不得自己。在517年时两人完婚并生下来了一对儿女。生活也算得上美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