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比唐玄宗晚死半个月,那么假如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做皇帝?
原创

唐肃宗比唐玄宗晚死半个月,那么假如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做皇帝?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或者仅仅只是没有马嵬兵变的话。李亨十有八九没有机会当皇帝。

李亨生于71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儿子。他能够坐上皇太子的宝座。可谓是运气使然。他能够活着坐上皇帝的宝座则是局势和阴谋使然。

李亨有两个哥哥。一个是李琮。一个是李瑛。

李琮虽然是李隆基的长子。但是却没有被立为皇太子。也许这也是他的幸运。因为没有机会当皇太子。反倒让他能够好好地活着。病死之后还被追封为靖德太子。虽然没什么用。可好歹也得了一个身后名。

李瑛生于706年。后于开元三年。即715年。时年9岁的李瑛被李隆基册立为皇太子。

不过。李瑛虽然当了太子。可却不意味着他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可以稳稳当当地等李隆基一死。他便可以即位当皇帝了。

他想从太子变成皇帝。还得继续熬呀。得熬死了李隆基他才能当皇帝。

李瑛熬了22岁。从9岁熬到了31岁。却没有机会继续往下熬了。因为危机已经在向他走来了。

皇帝的后宫实际上是皇权争斗最为激烈的地方。哪个给皇帝生了儿子的妃嫔不想让皇帝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然后当皇帝的接班人?恐怕除了少数几个难得看得开、看得明白的人之外。没有人不想。

所以。李瑛的危机也来自于后宫。

当时。李隆基最为宠爱的妃子是武惠妃。武惠妃作为后宫最得宠的女人。她给李隆基生了四个儿子。除了李一和李敏不幸夭折之外。余下二子安然无恙地活了下来。即寿王李瑁和盛王李琦。

武惠妃既然有儿子。也得李隆基宠爱。自然也有让自己的儿子当太子、将来当皇帝的心思。所以自然会出手对付李瑛。

她的手段也很直接。跑去找李隆基哭哭啼啼地说。太子结党。想要害我们母子三人。还说皇上您的坏话。您可得给我作主呀。

李隆基一听。瞬间怒了。直接便说要废了李瑛这个太子。连同李瑶、李琚一起贬为庶人。好在当时被张九龄给劝住了。

只是。李瑛、李瑶和李琚三人最后也没能逃过武惠妃的构陷。最终被贬为庶人。开始还说是流放。可还没走几步便被赐死了。

李隆基“一日弃三子”之事。在当时也引起了朝堂震动。

李瑛被废。李隆基是不是又得重新册立太子了?应该立谁为太子呢?李瑛被废。然后被赐死的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事——武惠妃也在这一年病死了。

如果武惠妃没死的话。凭她受宠的程度。估计只要给李隆基吹吹枕边风。太子之位便会落到寿王李瑁的头上。只可惜她一死。她所作的努力便付诸东流了。

这才便宜了老三李亨。让李亨捡了个漏。坐上了太子的位置。真可谓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李亨成为了太子。心里虽然很激动。可是却如坐针毡呀。不敢有一丝疏忽大意。李隆基“一日弃三子”给他留下了很深很负面的心理阴影。当上了太子又如何?李隆基一不高兴。还不是一句话便能够废了他。一句话便能够让他死?

当太子最痛苦的便是熬。最怕的便是有一个命长的皇帝老爹。熬不过皇帝老爹。

李亨在738年被立为太子。这一熬。便熬了18年。熬到了755年。他心里慌呀。眼见着没了武惠妃。却又出了一个杨贵妃。更让他害怕的是杨贵妃的受宠程度比起武惠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好不容易熬了18年。如果杨贵妃突然给李隆基生了个儿子。然后学武惠妃构陷李瑛一样构陷他的话。他能躲得过去吗?

李隆基晚年行事全凭喜好。对杨贵妃的宠爱更是到了一个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所以杨贵妃如果真学武惠妃的话。李亨可以说是只有死没有生。

恰好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事——安禄山造反了!

737年。李瑛被赐死后。武惠妃病死。让李亨逆袭当上了太子。

755年。当李亨危机感越来越强的时候。安史之乱爆发了。再一次给了他一个摆脱桎梏的时机。不得不说他的运气确实很好。

他要以安史之乱作为契机。撇开李隆基。先斩后奏地自行称帝。让自己当皇帝成为一个天下皆知的既定事实。

这么一来。李隆基便几乎没有机会再威胁到他的生命。也不能废了他的太子之位。剥夺他继承皇位的权力了。

李亨所要走的第一步是削弱李隆基的政治影响力和威望。这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因为他要等一个最好的时机。这个时机可能会有。也可能没有。

李隆基的出逃。显然给了李亨这样一个机会。于是。他在背后推动了一场让李隆基彻底颜面扫地的事——马嵬兵变。

马嵬兵变之后。李隆基的威望降到了最低点。这也成了李亨利用自己在军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威望取代李隆基的最好时机!

所以。李亨撇开了李隆基。也没有和李隆基商量。直接便向天下人宣布:我李亨从这一天开始正是即位当皇帝了。

李隆基听说李亨称帝。并且尊自己为太上皇之后。面色铁青。但也充满了无奈。他可不想当什么太上皇。这么被自己的儿子夺位也不是他想看到的。

但是不管他愿不愿意。不管他有多委屈。他也没办法改变。他只能接受李亨给他的安排。因为李亨已经掌控了军权。他没了军权。拿什么去反对李亨?

李亨在756年即位当皇帝。可是也没当多久。到了762年便一命呜呼了。

更有趣的是。李隆基也是在这一年死的。虽然李隆基死在了李亨的前头。可是李隆基死后仅仅过了12天。李亨也紧跟着死了。这一点颇耐人寻味。这也是有人说李亨死前下手杀死李隆基的原因。

可见。如果没有马嵬兵变。李亨老老实实地等李隆基老死的话。他很可能熬不过李隆基。所以几乎没有机会当皇帝。

其他观点:

在逼着老爹做太上皇的人物中。唐肃宗李亨无疑是比较失败的一位:即便他擅自称帝。将唐玄宗李隆基甩在了一旁。自己却差点死在老爷子前头。正因如此。不少人打趣说:事实证明。李亨的身子骨没有李隆基禁折腾。

此话诚然不虚。唐玄宗的骄奢淫逸。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后妃一大把。儿女成群。晚年还能把杨玉环诏入宫中。过着神仙眷侣般的生活。当然。身子骨这事儿。也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和马嵬驿兵变。李亨能不能顺利登上皇位。同样十分玄乎。

唐玄宗的猜疑心很重。第一任太子李瑛原本也没有什么过错。竟然在武惠妃等人的谗言和设计下被废。半月后又被赐死。而且。连同李瑛一起被赐死的。还有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这三人可是李隆基的亲骨肉啊!此事便是震惊朝野的“三庶人事件”和“一日杀三子”。

由于前任太子被杀。李亨算是捡了个便宜。不过。即便坐上太子。他心里也不踏实。毕竟。有这么个生性多疑的老爹。而且身边那么多兄弟觊觎储君之位。没准儿什么时候也就如同李瑛一样。被一撸到底。然后来个恩赐自尽。

但李亨的幸运并未在此止步。谁也没有想到。安禄山有一次“帮”了李亨。由于眼见唐玄宗昏庸无道。加之自恃手握重兵。安禄山突然发难。掀起了安史之乱。在评叛过程中。唐玄宗瞎指挥。先是斩了封常清、高仙芝。之后又逼哥舒翰出潼关与安禄山决战。结果痛失潼关。长安失去门户。

潼关失守的消息传来。唐玄宗吓得连夜逃窜。带着杨贵妃、杨国忠等人向西南狂奔。结果。禁军怨声载道。在马嵬驿发动哗变。杀死杨国忠。缢死杨贵妃。唐玄宗老泪纵横却连个屁都没敢多放。

马嵬驿事变后。唐玄宗执意继续逃窜。但百姓苦苦哀求。无奈之下。李隆基封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留下主持平叛。也正是这一决策。使得李亨彻底拥有了掌控李唐政权的资本。数月之后。太子李亨宣布登基。把唐玄宗隆基晾在了一边。

李亨登基后。李隆基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太上皇。却也是敢怒不敢言。过得十分憋屈。身边仅有老太监高力士还算忠心。一直陪伴左右。然而即便如此。李隆基的身子骨已经十分结实。在极度郁闷的情况下。硬是活到了公元762年夏天。而唐肃宗李亨则在不久后也离世。

所以说。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和马嵬驿兵变。太子李亨登上皇位的希望极其渺茫:

以唐玄宗的猜忌心和诸皇子之间的斗争来看。李亨的太子之位不一定能长久;

李隆基和李亨的身子骨来看。如果李隆基舒舒服服地继续做皇帝。没住李亨还真不一定能熬过自己老子。

其他观点:

最近《长安十二时辰》大火。将唐朝的历史带火了一把。纵横也在一直解读这部剧。顺便解读了不少中唐时期的人物关系。

《长安十二时辰》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唐玄宗执政的天宝三载。距离安史之乱仅仅十多年。可以看作是盛世最后的挽歌。与其说《长安十二时辰》是一部古代反恐悬疑剧。不如说是唐代政治权斗。

圣人唐玄宗李隆基晚年的时候。可以看作是脑袋秀逗的皇帝了。在开元盛世后自认为对自己的统治十分满意。因此在开元二十九年改年号为天宝。想要颐享天年。当时李隆基正好六十岁。可以说是不太中用了。

按照道理来说。如果皇帝倦政。可以采取无为而治。逐渐退位让贤。结果李隆基却并不是对儿子很放心的一个人。他甚至认为威胁他皇位的只能来自他的儿子。

李隆基的这份敏感其实也并无道理。毕竟李隆基的登基之路。可以形容为拿着一把片刀从蓬莱一直砍到南天门。七天七夜没合眼的那种。能够在唐代如此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最终获胜。并且站稳脚跟的。也不是个善茬子。

正所谓。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李隆基的政治斗争是其一生的主要使命。

李隆基一朝有两位太子。本来太子之位并不是李亨的。而是李瑛的。李瑛封为太子本来没有什么大过。但是在开元年间却带甲入宫。被李隆基定性为意图谋反。废除之后就赐死了。这件事除了太子李瑛之外。还有鄂王李瑶、光王李琚。

关于这三个皇子为什么带甲入宫。《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并不明确。一种说法是李隆基的宠妃武慧妃设计陷害。反正最终结果是李隆基一天之内杀了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

这种心狠手辣程度。放眼整个封建王朝帝王史都是很难存在的事情。汉武帝曾经逼得太子刘据造反。刘据死后。汉武帝还反省了一下;唐太宗的太子李承乾造反。李世民亲自求情免除死罪;只有李隆基最牛叉。还没确定李瑛是不是造反。就给赐死了。

所以。李隆基是一个不信任自己儿子的人。相比于儿子。李隆基更信任宦官、武将、和大臣。

唐朝的太子难当。李隆基的太子更难当。

李亨这个太子之位。虽然是捡来的。但是并不好当。搞不好就要掉脑袋。这一点他是深知的。担任太子期间。李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生怕因为点过错就被性命堪忧了。

但是朝臣却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对李亨立太子没有拥立之功的李林甫因此想要搞掉李亨。对此进行政治迫害。导致李亨年纪轻轻差点就精神失常了。

李林甫好不容易被扳倒。替代李林甫的杨国忠依然看李亨不顺眼。多次对其进行打压。也多亏当时李隆基岁数大了和杨玉环没有生下一儿半女。要是真有个儿子。我估计李亨的结局死的比赵四他爹都惨。(总有人问我赵四他爹死的到底有多惨。赵四他爹在房顶往下后空翻。脸着地。你说有多惨)

在狗血的政治斗争。李亨内心逐渐变得强大。在安史之乱后。果然玩了一把大的。策划了马嵬坡兵变。尽管上反对太子李亨的人大臣都被如数杀死。杨国忠也在其列。杨国忠死后。大将陈玄礼代表士兵逼宫李隆基赐死杨玉环。李隆基也只得照办。

马嵬坡兵变之后。李亨与李隆基分道扬镳。李隆基跑到四川。而李亨赶到灵武取得军权。立即登基称帝。遥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如果严格追究起来。李亨是擅自登基。等同于政变。但是当时李隆基大势已去。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也就没有心气跟李亨斗下去了。对李亨登基也就采取事后默认的态度了。事实上。唐太宗李世民比这个手段都强硬多了。照样登上皇位。所以。唐代皇位接替再狗血。也得按照剧本来。

比较有意思的是。李亨差点死在太上皇李隆基的前面。可以说也都是拜李隆基所赐。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李亨的身体条件变差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唐朝的太子本身就不好当。李亨遇到的又是这么一个坑儿子的爹。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风华三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58:22

    太子,皇帝,安史之乱,儿子,兵变,玄宗,太上皇,贵妃,皇位,自己的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58:22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肃宗比唐玄宗晚死半个月,那么假如没有马嵬兵变,唐肃宗还有没有机会做皇帝?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6日 23:58:22

    如果没有安史之乱。或者仅仅只是没有马嵬兵变的话。李亨十有八九没有机会当皇帝。李亨生于711年。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三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