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乔致庸。祁县乔家第三代人。他历经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先后娶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6个妻子。除了第一位外。其余5位都是续弦。
也就是说。他从来没有同时拥有两个以上的妻妾。他之所以有六个妻子。主要是乔致庸太长寿了!而他的妻子相对来说又比较短寿。所谓“续弦”就是这个意思。
他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长大。他酷爱读书。但在其兄长去世后。不得不放弃学业。而继承祖业。肩负起理家、经商的重担。
他胆识过人。有勇有谋。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总结出一套“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诚实守信”的经营思想。使乔家在包头的生意获利倍增。
乔致庸就是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人公。乔家“在中堂”的大东家。
而阎维藩是祁县下古村人。出身贫寒。17岁时人平遥“蔚”字五联号之一的蔚长厚票庄学徒。经过10多年历练。刚刚30岁出头。就被派往福州分号任经理。阎维藩在福州分号认识了福州都司恩寿。并与之结拜为兄弟。结为金兰之好。
都司就是当时地方上的军事长官。职权很大。福州的军饷和地方经费便全交由蔚长厚福州分号调拨。三年内福州分号就赢利五六万两银子。
随后。恩寿为了升迁。需要一笔巨款去贿赂打点上司。阎维藩见“奇货可居”。就为其筹集了一笔规模庞大的资金。
据说。他投入的16万两银子打了水漂。平遥总号责备他滥用银两。谁知。就在平遥总号对他的动作尚未完成之时。恩寿便获得升迁。被擢升为汉口将军。不过几年。便将所借蔚长厚的银子全部还清了。
但是。阎维藩经此事件后。有感于总号对他已有成见。信任不似以前。便决定辞职回家。另谋高就。
这事儿被乔致庸听说了。乔慧眼识人。大喜过望。认为阎维藩深谋远虑。敢于决断。结交官员。人脉广泛。正是自己渴求的干练人才。
又听说阎维藩过汉口时。恩寿亲带大队人马隆重迎接。安排在将军府下榻。盛情款待。报知遇之恩。临别时又亲书一札。让阎面交山西巡抚胡聘之。
因此乔致庸决定由阎维藩执政总揽乔家的票号。
从此。乔致庸的票号不像其他票号那样。因战乱而蒙损。反而大获其利。
阎维藩执政总揽号事凡26年。每逢账期按股分红时。每股分红均在8000两到1万两银子之间。给乔家赚了个盆满钵满。
后来乔阎两家还结为儿女亲家。乔致庸做主。将阎维藩的女儿。婚配给自己的第9个孙子乔映庚。
据说。乔家的少东家还请阎维藩乘坐八抬大轿。而自己骑马驱驰左右。并说这是家父乔致庸的嘱咐。
这更使阎维藩感动不已。但阎维藩也是知书识礼的人。乔家敬他是礼。他本人哪能让比他还大几岁的少东家骑马。而自己坐轿呢!
于是。他把衣服放在轿子里。始终没有坐轿子。
最后。乔家“在中堂”的分家事宜。也是阎维藩主持仲裁一言而定。可见阎维藩在乔家的威望之高。以及乔氏一门对阎维藩执政总揽票号的尊重。
乔致庸还想到了与人合股开票号。但祁县的另外三个大商家都以各种理由推辞了。广盛源票号的成大掌柜听说后。也是百般阻挠。但执着的乔致庸没有放弃。他最终说服自己的岳父出资参股。成功开设了大德通和大德丰两个票号。
在乔致庸的经营下。两个票号成了全国屈指可数的大票号。
乔致庸还很懂得审时度势。当时左宗棠西征。乔家资助了好几百万两银子。但也有一定条件。就是大军到达新疆后。乔家可以做一些与湘军有关的生意。
此外。乔致庸信任下属。让下属全权处理分管之事。各分店的掌柜都能放开手脚、得心应手地去做事。因此也都会拼命为他效力。
对于生意场上的对手。他更是宽容大度。用仁义和宽厚来处理生意上的纠葛。受到商人们的尊重。
富甲一方的乔致庸还广行善举。1877年。他出巨资赈济遭灾县民。
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他均以重金相助。因赈灾之举。他受到了朝廷赏戴花翎的嘉奖。乔致庸活了八十九岁。掌管乔家数十载。从一介儒生居然成为晋商的翘楚。
以致在他执掌家业时。其资产越滚越多。成为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
据说乔致庸敢于不拘一格用人才。马公甫就是一个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他当上了复盛公的大掌柜。被包头商界称为“马公甫一步登天”。
他本是复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
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他成为大掌柜后也给乔家赚回不少银子。
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也是如此。后来为乔家收进几十万两白银的红利。
乔致庸礼遇聘请阎维藩。也是值得褒扬的一例。阎维藩原为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他因曾经受到排挤和总号斥责。而丧失了对蔚长厚的感情。决计离开蔚长厚返乡另谋他就。
乔致庸知道阎维藩是个商界难得人才。于是就决定让阎维藩总揽乔家的票号业务。
乔致庸认为在处理事务时。要像遇到危难一样。迫不及待。一决定做什么买卖。马上去做。宁可在做的当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切忌在事前有种种顾虑。迟迟不肯动手。
信息和时间就是财富。一怠慢。就会被动。就会失败。所以。事情一旦决定了就立刻行动。付诸实施。必然成功。
咸丰年间。乔致庸在包头龙王庙一带购进田地280亩。种植蔬菜。供应市场。每年获利很多。
乔致庸主持家政后。不断扩大经营。先是在包头财神庙街西口路北。独立投资增设了复盛全商号。
后又在包头瓦窑沟口路西。增设了复盛西商号。经营业务与原来的复盛公相同。以油、酒、米、面的“六陈行”为主。还经营典当、绸缎、副食杂货等。
事实上。其它商号根本不能与之相比。当时的包头市场上。复盛公、复盛全、复盛西三大号共有19个分号。500余名伙友。实力强大。门路宽广。号规严格。再加上乔致庸对掌柜们比较信任。使掌柜们做起事来得心应手。
复字号兴盛后。在包头商界逐渐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和地位。
道光、咸丰年问。包头商业兴旺发达。人口逐渐增多。地方上的诉讼和行政治安等事项。包头巡检的职权又有限。为此。商人们不得不自行组织自治机构维持市面。
复字号当时居领导地位。联合各行业组织的大机构。来解决商民大小纠纷。
所以第二代一般能够继承父业。有的还要发展壮大。到了第三代就不同了。他们养尊处优。奢侈浪费。怕吃苦。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哪能不败?
而乔家却富延七代。从清乾隆初年。乔贵发创业到清代末年。称富170余年。
其中第三代的乔致庸。起了关键的承先启后、转败中兴的作用。乔致庸一生。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享年80多岁。其孙女婿常赞春写的《墓志铭》说他87岁还喝酒吃肉。
乔致庸在克服难关的时候。坚持以儒家的仁义诚信思想为根本。手边常备四书五经和《史记》等典籍。
遇到灾荒。必首先出资赈灾。他要求救济灾民的施粥。要用毛巾裹得起来。装到碗里插上筷子不会倒。
据说。他家门前往往拴着三头牛。谁家要用自便牵去。傍晚送回来。不用付租金。
这些义举。为乔家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声誉。因而生意发展比较顺当。
鉴于历来富家子弟大多走上不思进取的老路。乔家特在大院的报本堂里。先人的塑像旁。放置一只要饭篮子和一根打狗棍。告诫族人要记住贫困史。
乔致庸还制定了家规:不准吸毒。不准纳妾。
乔致庸与乔氏家族。在中国商业史和金融史上。晋商无疑占有重要地位。
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乔氏家族。则是晋商的杰出代表。乔家经营的商号。垄断包头达二百年之久;乔家开办的票号。是近现代中国最著名金融机构之一。并创下经营时间最长的纪录。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完美谢幕。
据有关资料估算。乔家财产最多时高达数千万银元。无论财富积累、社会影响。还是对文化的贡献。以乔致庸为代表的山西乔氏家族。都可毫无争议地进人中国近现代“大户人家”之列。
他在商业上的巨大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被逼出来的。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乔致广和父亲乔全美相继去世。已经拿到秀才功名的乔致庸继续读书肯定不行。只好放弃学业。接手家业。开始投身商海。
因为父亲和兄长相继去世。乔致庸这房可以说正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乔致庸受命于危难之中。前途危机重重。身旁陷阱密布。稍有不慎。整个家族的基业将会在旦夕间全部化为乌有。
接管家族业务后。他凭借高超的经商谋略。最终披荆斩棘。成功率领乔家突出重围。
事实上。当时的包头还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是农耕和游牧民族接触比较频繁的地方。除了马匹等牲畜之外。很多东西都很匮乏。
乔致广做掌门人时。乔家已经成为包头商界的龙头老大。几乎垄断了整个包头市场。以至于在当时有这样的说法: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乔致庸故居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乔家堡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于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是我国清代北方民居的代表之作。
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
乔家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俯视呈“喜喜”字形布局。
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特色景点乔家大院有四大特点:砖雕、木雕、石雕、彩绘。全院有三百多处。无一雷同。形成了一个有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的大院子。
九龙灯号称“东方奇观”。现保存两盏。是慈禧太后赏赐给乔家的。九龙灯系用珍贵的乌木制成。上有9条活动着的龙。故称“九龙灯”。
晋商翘楚乔致庸。知人善用。在他的带领下。乔家的生意蒸蒸日上。并实现了其“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梦想。
大德通和大德恒票号建立后不久。乔致庸就将这两个票号交给其孙乔映霞管理。之后。这两个票号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乔致庸注重教育。经常督促儿孙学习。
他本人也十分好学。手不释卷。他为人友善。扶危济困。经常周济贫苦乡邻。光绪年间。天遭大旱。赤地千里。寸草不生。乔致庸曾开仓济贫。为此。《祁县志》予以记述褒奖。乔致庸当家后。乔家不仅生意兴隆。财源茂盛。而且人丁兴旺。
乔致庸的成功也和他用人不拘一格有很大关系。
乔致庸用人以德选人。在徒弟们路过的小桥上。放一个一两重的银子。有的拾钱自己留下。乔致庸以此不可用。
有的过而不拾。乔致庸以此看出这人适合做伙计;有的捡完以后。交还给失主。乔致庸认为。这是好的人才。
乔全美有二子:长子致广。次子致庸。乔致庸是引领乔氏家族走向鼎盛的功臣。
乔致庸闻名全国的山西祁县乔氏家族。指的主要是在中堂一支。为乔贵发三子乔全美后人。乔全美是包头复字号的创始人。复字号的号规等一系列基本经营管理制度。都在他掌家时形成。
著名的乔家“六不准”家规。也被认为是由他制定的。可以说。他是乔家企业精神和家族文化的奠基者。
当时一个县令年俸只有50两银子。加上养廉银也不过几百两。远远低于乔家商号大掌柜每年上千两白银的薪金。这还不算四年一次的分红。
乔致庸弃文从商。使乔家失去了一个可能博得功名的“举人”。但却多了一位纵横捭阖的商界奇才。
乔致庸素性恬淡。酷爱诗书。经营之道本来非其所长。但他能知人善任。豁达大度。慎始慎终。人都乐为其用。可以说。正是乔致庸敢于和善于用人。才缔造了乔家庞大的商业和金融王国。
他本来应当有另一条自己可以胜任的仕途生涯。却因为大哥的突然去世。而彻底变了自己命运。
少年时的乔致庸是个有钱。又有闲的人。他对当官其实也没什么兴趣。可是为了家父的愿望。他还是选择要去中一个举人。在进龙门之前。应当说乔致庸还是个顽皮的孩子。天真多于理性。
他常常用“半丝半缕。恒今物力维艰”来教育子弟。乔致庸还把他亲拟的对联找人写好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已。惜衣惜食非惜财。缘惜福。
以此告诫儿孙。注重节俭。不要贪图安逸。坐享祖业。据说他对他的子孙进行了排队分析。
他认为长子不可委以重任。因为长子骄横跋扈;次子个性暴烈;三子过于老实。亦非经济之才;四子朴实迟钝。不擅长说话;五子是个书呆子;六子体质瘦弱。难担大业。
他最后认为只有长孙乔映霞忠诚厚道。聪明伶俐。故对这个孙子充满希望。
乔致庸上任时。已经经营了数十年的乔家家族企业“复字号”危机四伏。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竞争对手的陷害和打击;另一方面则是其兄乔致广经营不择手段。放任手下欺骗顾客。以次充好。乔家因此失去了信誉。贩卖的货物自然销售不出去。为此乔致庸专门赶到包头总店。
正好乔家的有一项重要生意。就是从福建采购茶叶。贩卖到我国西北甚至俄罗斯地区。
乔致庸到福建采购茶叶。对制茶商说我是头一次和多家大茶商合伙做茶货生意。希望您能将一斤重的茶砖。都做成一斤一两的。制茶商感动地说兄弟。你真是厚道啊!
这批茶砖贩到茶商手里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从此很多商户和客户都认为乔致庸为人厚道。宁肯亏自己。也不亏别人。订了一批茶砖后。马上又订购更多的货物。
于是。乔家的生意越来越好。此后乔致庸经商就非常成功了。
乔致庸之所以能将乔家的事业发扬光大。实现自己“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伟大抱负。
最为重要的是。乔致庸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胆略。敢于破格提拔人才。知人善任。用人得当。才使得乔家的事业走向了辉煌的顶峰。
其他观点:
乔家鼎盛时期并不是晋商中最有钱的。
清代徐珂在《清俾类钞》中记载。在光绪时期。资产在叁拾万两以上的晋商排名为:
1、介休的侯家。资产八百万两
2、太谷的曹家。资产七百万两
3、祁县的乔家。资产五百万两
4、祁县的渠家。资产四百万两
从这就可以看出。乔家并不是晋商中最有钱的。
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广袤的山区为传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空间条件。山脉地理位置的局限性。使先秦时期。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晋地居民之生活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客观上使得一些淳厚的民风民俗。勤俭节约的精神风貌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受到外 界的影响被破坏或者流失。儒家文化便是一例。
经过山西持久深厚的商业文化积淀。和三晋根祖文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儒家文化之熏陶。使得近代晋商成为我国\"儒商\"的重要代表。这其中。乔致庸在儒家思想浸润下。儒商气质显著。成为晋地儒商之翘楚。
乔致庸被誉为\"晋商翘楚\"。这种社会口碑不仅。是对乔致庸的褒奖。更使其在无形中发挥着行业道德监督者的角色。同行伙伴凡愿商绩卓著者。都应该遵循儒商汇通。诚信义利的晋商品质。不弄党虚作假。这样才能赢得社会对己的信任。
深受儒家文化浸洇的乔致庸。为商摒奸。一则鬻物从未掺假。信誉为上。二则关心亲朋邻里。怜贫卖惜弱。更可贵的是乔致庸不仅亲身而为。更将其传享 承为家族文化。代代相传。《祁县文史资料》记载\"过年时乔家还要给村里人每人发 10 斤肉。15 斤白面。\"乔致庸及其家族为商的态度。不仅是在表达身为儒商的积极入世之情怀。更是对社会流行观念的积极反弹。
乔致庸为在中堂订下的家规主要有六不准∶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嫖妓;不准吸毒;不准赌博;不准酗酒。这些规定简洁精炼。但是鞭辟入里、切中要害。针对封建晚期商业大族惯有的陋俗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在当时三妻四妾视为理所当然。乔致庸这样一个侯服玉食的富商蓄贾。能够提出六个不准作为家规实属不易。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乔家子女基本上都能恪守家规。乔致庸以身作则。后娶的五位妻子全是续弦。其长孙乔映霞与妻离异后一生再未娶妻。而四孙乔映奎之妻只生一女。他严守家规过继侄子为自己顶门立户。
其他观点:
在明清时期。晋商逐渐白手起家。成为全国商帮之首。据统计。当时国内排名前16位的大财团全部来自山西晋商。
人们常说的晋商八大家指的是乔、常、曹、侯、渠、亢、范、孔八大家。这里。虽然乔氏排在第一位。但这可能是一个道德排位。不是资产排位。要论晋商首富。应该是山西平阳府亢氏。其资产据《清稗类钞》载。有数千万银两。堪称山西首富。
平阳府亢氏虽富有。却不如乔家著名。这是因为亢氏的钱财有些来路不正。且据说亢氏为富不仁。
提起亢氏这个晋商首富。我们一般都说亢氏。这是一个笼统的称呼。至于他们的家族成员。除了创始人亢嗣鼎留有大名之外。很难找到其他子孙后代的名字。总体来看。他们家族给人一种迷雾重重的暗黑印象。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如何起家。又如何延续了家族的旺盛。这可能跟他们家财产来路不正以及他们家为富不仁有关。
亢氏起家。传说跟明末李自成有关。不过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我们目前知道的是。亢氏首先靠盐起家。其次是靠粮。另外。亢家是一个资本雄厚的典当商。
亢氏家族中第一个发迹者是亢嗣鼎。乾隆《临汾县志》载:“亢嗣鼎。事母孝。养抚侄如子。笃志力学。至老不倦。居乡尤多义举。”这个县志里面。对亢氏的描述还是比较友好的。不过。据后代学者考证。这个亢嗣鼎。却是一个“恃富骄横。悭各贪婪。为富不仁的大商人、大地主”。这一点。我比较赞成后一种说法。因为从他们家族名声方面来看。他们家族没有流传千古。就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家族的兴起史可能并不光明磊落。
据说亢氏在商业竞争方面。手段阴暗。小人得志。行事不光明正大。康熙年间。有人在平阳城内刚开了一家当铺。便有人拿着一个金铸的罗汉来质押。当价1000两白银。店家仔细核查。确实真金铸造无疑。且价值不菲。于是任当。谁知第二天。此人又拿一个金罗汉来当。第三天。还是如此。此人连来三个月。计以99个金罗汉质押店家99000两白银。一时间。当铺资金告急。难以为继!当铺掌柜这才想到。可能是有人在砸场子。最后多方打听。他们才知道这是人称亢百万的亢嗣鼎所为。
亢氏如此恶意竞争。实在不是君子所为。我们有理由唾弃他们。这应该也是他们家族没有流传千古的原因。
乔氏家族之所以闻名天下。是因为他们乐善好施。能够散财于天下。不与民争利。一心为国为民的经商服务理念。
我们知道。商人的本质是获利。所以有无奸不商。无商不奸的说法。但是用这个标准来看乔氏家族。可能不太适合。因为乔氏家族能够留名后世。除了巨富一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们家族一心为国为民的经商理念。
乔家的院子在山西晋商的宅院中并不是最大。但在山西保存至今的晋商宅院中。是唯一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从来没有拆过。保存了原汁原味。另一方面。是因为乔氏家族那种为国为民的经商理念非常值得我们继承流传下去。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意义。
我们看看几个关于乔致庸的故事。就会知道。乔家的良好声誉为什么能够流传后世了。
1855年。38岁的乔致庸满怀信心地准备乡试。打算实现祖辈耕读传家的夙愿。可突然一个噩耗传来:“太平天国占据江南。乔家的茶路断绝、资金链断裂。家族生意危在旦夕。同时。哥哥一口气上不来。撒手西去。”此时。家族重担全部落到了乔致庸身上。
面对这种情况。乔致庸提出了“顶身股”的概念。比如说。一个小伙计进入店里当学徒。三年后如果表现优异。就成为正式员工。再勤勉工作十年后。如果表现优良没有失误。就可以由掌柜推荐、股东认可。拿到一二厘的身股。也叫“干股”。这跟我们现在熟知的公司干股是一样的。不过。当时这种股不能买卖。只能参与分红。人不在了。股份也要收回。
乔致庸的“顶身股”一经施行。马上稳定住了当时乔氏产业里浮动的人心。老伙计、新伙计的心都安定了下来。全体成员都真正把乔家的生意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做。这种经营理念就是放在现在来看。也是相当先进。更不要说在当时闭关锁国的大清王朝了。
乔致庸汇通天下的理想。就是现代银行的金融思路。这是非常先进的金融服务模式。也就是以服务他人作为立身之本。
在晚清时期。票号最初由平遥的“雷履泰”发起。后来日渐壮大。但是。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当时全国的票号也不过才五家。最大的“日升昌”也只有七家分号。更重要的是。这些票号。他们不和中小商人做生意。只选择和大商人合作。这也就是说。大部分小规模商人仍然需要带着沉甸甸的银子走南闯北。一路上还要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昼行夜伏。一不小心就会被土匪、恶霸谋财害命。
乔致庸接管家业后。看到了票号业在这方面的不足。更看到了票号业的光明前景。乔致庸肯定这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会。于是。他决定挪动多余的资金开设票号。实际上。这有一点现代马云的意思。我们看到。无论是马云还是乔致庸。他们都把眼光放在了多数小贫商人身上。而不是少数有钱富商身上。
在乔致庸的构想里。票号不仅是赚取利息。更重要的是。要“汇通天下”。也就是说。乔致庸要搞要利国利民的金融。用现在的眼光看。这就是现代银行的金融服务模式。这是非常先进的。乔致庸所创建的。相当于清朝的“银联”。
乔致庸的“大清银联”。让国内所有商家都能实现“异地汇取”的梦想。这些满天星一样的商人。只用带着一张收据。就可以走南闯北毫无阻碍。即便收据在路上被土匪抢劫。如果没有密码。他们在票号中也换不到银子。据说。在乔家的票号史上。没有一例误兑错兑。可以说他们将票号生意做到了极致。
正是在这种为国为民的大格局下的大梦想。让乔家票号业务迅速开遍全国。乔家也因此迎来了辉煌的事业顶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乔致庸87岁时。最小的儿子乔景僖(20多岁)去世。乔致庸白发人送走了黑发人。伤心之余。染病卧床不起。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乔致庸离开了人世。
乔氏家族的衰败。是从清末政府设户部银行始。当时私营票号业务多被官办银行夺走。票号存款大幅减少。另外。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原本依附于清王朝的乔氏商业。大受损失。1926年冯玉祥军向北撤退。饷粮皆由商号垫付。各项摊派非常多。乔氏家族因此元气大伤。至1937年。乔氏产业均被日伪组织接收。此后。一直到抗战结束。乔氏商号才得以复业。然而总体上苟延残喘。到解放前时早已是奄奄一息。
-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816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乔致庸,票号,包头,祁县,家族,山西,晋商,光绪,的是,银子
没想到大家都对乔致庸鼎盛时期是不是晋商中最有钱的人?你怎么看待他?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乔致庸。祁县乔家第三代人。他历经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先后娶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6个妻子。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