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怎样的?
原创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怎样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三国演义》里许多故事不靠谱。但三顾茅庐的事恐怕是真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当时刘备驻屯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④三往。乃见。

《三国志》说得很清楚。就是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想让徐庶叫上诸葛亮一起来。但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大才。不能随随便便呼来呼去。必须亲自前往去请才行。

这里没有说。司马徽提前为卧龙凤雏做过广告。

刘备也很听话。因为实在是想办大事。需要高明的人指点。

于是。就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这个事哪。诸葛亮会不会算。不好说。突然大老远来拜访。见不着也是常事。

刘备也不傻。见不着人。但总会留下一句话吧。比如。说过几天一定再来拜访。

出于礼节。诸葛亮应该回访才是。可诸葛亮没有哦。

唯一的解释。就是诸葛亮不乐于去掺和。但也不好拒绝。最人性的做法那就是回避。

刘备二顾茅庐。还是没有见到。因为诸葛亮不想见嘛。

但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哦。三顾茅庐的时候。再不朝面就说不过去了。

否则就是。刘备再也不会来了;将来有一天诸葛亮落到刘备手里。将会很难看;架子太大。以后谁也不会再来拜访了。

归根结底。诸葛亮还是想出来做事。至于说被感动。这不是没有一点成分在里面。但诸葛亮出山。主要还是理性的选择。而不仅仅是情感的选择。

有人说。“三”在古文里是多的意思。不具体指明就是三次。但两次及两次一下没有说三的。起码是三次以上。

陈寿是蜀汉时期官吏。尽管《三国志》成书于西晋。但诸葛亮的名望还没有凌驾于刘备之上。绝不会故意说刘备多次拜访。诸葛亮就是不朝面的意思。

有说法是。诸葛亮曾经拜访过刘备。这也不矛盾。

刘备提出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恢复回去考虑考虑。这是常理。

得不到诸葛亮的回复。刘备再次上门请教也是可能的事。

因而。三顾茅庐恐怕是真的。确有其事。

具体怎样一个细节。可以去看演义。也可以自己琢磨。史书没有交代的很细致。也就不好多说了。

其他观点:

历史上三顾茅庐确有其事。但是却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和《三国演义》是一致的。即刘备三顾诸葛亮。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如是记载: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而第二个版本则比较让大家出乎意料了。那就是三顾茅庐实际上是诸葛亮主动拜访的刘备。出自

对《诸葛亮传》注引的《魏略》中的内容:

魏略曰:刘备屯於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適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

至于谁是假的。我认为可以通过分析一下当时刘邦和诸葛亮两个人的处境。到底谁更需要谁多一点。那么自然。需要者肯定要“三顾”被需要者。

首先说说刘备。投靠在刘表的麾下。其实是很尴尬的一个局面。

刘表非常需要刘备这支兵马来壮大自己的实力。但又忌惮他的能力强于自己。所以虽表面上非常友善。但却处处提防刘备的行动。

在这样的处境下。刘备要么冒着风险继续单干。要么就找机会融入到荆州势力之中。这就需要本土的人士的支持。

而诸葛亮无疑是最佳人选。拿他卓越的才能暂且不提。且看看诸葛亮的身份。

诸葛亮本人才学出众。且有司马徽、徐庶等人的力荐。再加上有这么一层关系荆州本土的关系。是身处逆境中的刘备梦寐以求的人才。

反过来看诸葛亮。似乎诉求并没有那么强烈。至少没有非刘备不跟的地步。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荆州虽然名士辈出。但身为荆州之主的刘表却并不重视。甚至有些蔑视。比如刘表曾经这么评价名满天下的司马徽:

世间人为妄语。此只小书生耳。其智而能愚者皆类。

所以。诸葛亮住在荆州。也希望能有机会遇到一个能力更强。志向更远大的明主辅佐。所以诸葛亮也是非常需要遇到刘备这样的明主来施展自己才学的。

综上所述。两个版本的“三顾茅庐”。明离子认为。都有可能。但是还是刘备三顾诸葛亮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其他观点:

《刘皇叔的抱负》。

刘备虽然卖过草鞋。但是掩饰不了刘备的皇室血统。他是当之无愧的皇叔了。拯救汉室。刘皇叔是义不容辞的。一点草鞋的家当。还不足以撑起力挺大汉的门面。招兵买马是表面功夫。虽说手下有关、张的结义兄弟。刘备的成功之处。他懂得凡事预在立。不预则废。他纵有雄才大略。手头却没有帮助他立的即谋划的英才。刘备的三顾茅庐是三国时代的绝唱。而诸葛亮的巜隆中对》则是把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刻划着入木三分。刘备当时只是寄生在刘表手下的一个不成任何气候的一员。诸葛亮竟能越过时间和空间的迷雾。提出了菲夷所思的三分天下的设想?什么叫智囊?什么叫金点子?是见别人所不见。讲別人所不讲。提别人所不提。标新立异不稀奇。恰到好处真功夫。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平民百姓也有谋略的问题。如果有一个人能为你指点迷津。你可以少走不少弯路的。只是芸芸众生。哪有什么长远的发展眼光?一亩三分地。夫妻老婆热坑头。生几个娃就很满足了。天下真没有几个刘皇叔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13:56

    刘备,茅庐,荆州,卧龙,将军,皇叔,先主,司马,刘表,新野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13:56

    没想到大家都对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是怎样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13:56

    《三国演义》里许多故事不靠谱。但三顾茅庐的事恐怕是真的。《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当时刘备驻屯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