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是不是诸葛亮欲擒故纵?他若不想出世何必了解天下大势?
原创

三顾茅庐是不是诸葛亮欲擒故纵?他若不想出世何必了解天下大势?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1、三顾茅庐当然是诸葛亮特意营造的效果。

2、一方面抬高了自身的价值。使刘备更加重视自已。

3、另一方面也成就了刘备礼贤下士的美名。刘备当然也乐于其成。君臣二人心照不宣。配合得相当默契。

4、诸葛亮当然想出世。人了解天下大势当然也是为日后入世作准备。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读书人传统就是这样。

5、刘皇叔通过与孔明的隔空交流。颇有知音之感。虽然尚未蒙面。但已配合默契。彼此一拍即合。

其他观点:

三顾茅庐是不是诸葛亮欲擒故纵?

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

诸葛亮本身有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抱负

诸葛亮与好友在一起讨论天下大事时。经常自比管仲、乐毅。这两位是什么人。管仲辅佐公子小白。兢兢业业治理国家。使齐国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强盛国家。被誉为“华夏第一贤相”。乐毅呢。指挥燕国大军。几乎将齐国灭亡。只剩下两座城池未被攻克。

诸葛亮自比这两位。显然给自己的定位是“出则将。入则相”。

诸葛亮性格谨慎。这点从他不同意魏延的奇袭长安计策就可以看出来。古语有云“事不过三”。诸葛亮正是利用两次不在。一次午睡来考察刘备是否有雄主之资。

刘备能够耐心等待。而且屈尊立于门外。表明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性格坚韧。而且尊重人才。求贤若渴。自然满足了诸葛亮对主公的期望。

最好的结局。便是彼此成全

当时的刘备。地小兵微。根本无力争霸天下。经过“三顾茅庐”的渲染。一个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明主形象立即出现在世人面前。加上汉室宗亲的身份。使得刘备在招揽人才方面有了自己的优势。

所以。三顾茅庐。应该是诸葛亮精心策划的一个局。用来谋己、谋人、谋天下!

其他观点:

三顾茅庐我认为不是诸葛亮欲擒故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

一、可以说是诸葛亮对刘备的考验。想看看刘备的气量、容忍度和意志。是不是有成大事具有的特质。值不值得诸葛亮辅佐。

二、诸葛亮想让刘备明白自己的价值。诸葛亮通晓天下事并具备军事才能。如果一请就到。是对自己价值的贬低。就像现在你想见名人岂能是说见就能见的吗。你是需要预约的。等人家有时间了见你就不错了。古时候没有预约。如果刘备提前预约诸葛亮了可能就不用三顾茅庐了。

三、诸葛亮看看刘备的诚意有多大。诚意越大越说明刘备需要他。对他以后的工作有力。诚意也是一个人的品质体现。能让诸葛亮明白能不能为他工作。良禽择木而栖,良将择主而从,良臣择君而侍。这是对刘备的考量。

诸葛亮想不想出世不是了解天下大势决定的。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谁都有机会谁都想干一番事业。谁都想把自己的生活精致。要做到就要具备相应的才能。诸葛亮了解天下大势可能有下列原因:

一、诸葛亮了解天下大势。是为自己的生活找出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己。天下太平国家就太平。国家太平家就安定。诸葛亮做为读书人能不明白天下事、国事 、家事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诸葛亮了解天下大势。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人吃饱喝足后都想干点什么。现代人有了电视机、手机等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供人们娱乐。而古时候没有这些玩也。只能读书或了解天下大势。

三、如果诸葛亮了解天下大势是想出世。为什么选刘备而不选曹操或者孙权呢。当时曹操孙权两人实力都远远强大刘备。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曹操和孙权的这两家公司已经上市。强大无比。而刘备还处于东奔西走寻找创业合伙人的阶段。和刘备干成功了名垂千古。失败了遗臭万年。

纯属本人愚见。欢迎留言讨论。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初心未变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14:00

    刘备,自己的,茅庐,大势,天下,管仲,谁都,求贤若渴,太平,国家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14:00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顾茅庐是不是诸葛亮欲擒故纵?他若不想出世何必了解天下大势?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14:00

    1、三顾茅庐当然是诸葛亮特意营造的效果。2、一方面抬高了自身的价值。使刘备更加重视自已。3、另一方面也成就了刘备礼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