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从会计的角度来做这道题是最准确的。
1、8元买只鸡
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8元
贷:现金 8元
2、9元卖出去
会计分录:
借:现金 9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9元
3、10元买回来
会计分录:
借:主营业务成本 10元
贷:现金 10元
4、11元卖出去
会计分录:
借:现金 11元
贷:主营业务收入 11元
5、主营业务收入余额共计9+11=20元
主营业务成本余额共计8+10元=18元
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20-18
=2(元)
所以答案是:赚了2元。
其他观点:
原来还有这么一道题。但看了排在前面的几个回答。却并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所以还是自己亲自来回答一下吧。
首先。表面上看。这是一道非常简单的算术题。一年级的小学生都能用分步计算的方式得出结论。第一次交易:8元买入。9元卖出。获利1元。第二次交易:10元买入。11元卖出。仍然是获利1元。那么两次累计获利2元。相信如果这是一道印在小学数学课本或者试卷上的题。批改的老师肯定是不会算错的。答案就是上面说的那样。然而这真是出题者想要的答案么?
其次。在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这是经济学的专业术语。有时候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有时候则是可以客观量化计算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有两个工作机会A和B可以选择。A工作的平均收入是月薪1万。B工作的平均收入是月薪5千。但是B工作相对轻松稳定。你选择了B。那么你这个选择的机会成本就是1万元每月。
再次。回到这个卖鸡的问题上来。8元买入一只鸡。当市场价格到了9元的时候。此人可以选择继续持有等待上涨。但他选择了以9元的价格卖出。结果市场教训了他。因为价格已经涨到了10元。好在他再一次做出了正确选择。用10元的价格买了回来。并成功的以11元的价格卖出。再次获利1元。那么假如他中间不做任何操作的话。将会获利11-8=3元。但因为他错误的选择实际只获利2元。本该获利3元。结果最后才获利2元。那么这个过程可以理解为反而亏了1元。这里面的逻辑非常简单。我换一种方式描述就更好理解了。因为原本只要8元钱就可以拥有一只鸡。但现在你还想拥有同样的一只鸡的话则需要11元。假设你原来只有8元钱。那么你在10元买入的时候实际上手里只有9元钱。是买不起一只鸡的。那估计只好借贷了。
最后。在我看来。这道题答案是多少并不重要。如果是小学考试。相信大家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但这道题的解答能反映出每个人对待投资的态度。是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财商的。
其他观点:
小土豆来为您回答。
从题目看都是些简单的交易。看了很多人的评论。说的是应该赚到3元才是最优结果。那么我就以两个人为例而这些交易恰巧能反映出很多类型的投资者。
A类投资者:8元买进9元卖出。赚1元;10元买进,11元卖出去。赚2元
B类投资者:8元买进11元卖。赚3元
不用比较已经很明了。但是这样的回答是废话。我要讲的是风控能力。
如果单从收益上来讲赚钱最多的肯定是B类投资者。即8元卖11元卖出。但是从投资方面来说。A赚两块钱才是最佳的方案!
从收益图中可以看到。当8元买进的鸡肉。涨到9元一只的时候。实际上价格幅度已经涨了12.5%。这是什么概念。以2017年12月4日至10日一周行情回顾。鸡肉上涨1.52%。那么相当于十倍于现实收益率。这样高的涨幅。在一个理性投资者来看。是必定要卖出。然后再根据市场来观察的。就像途中A类投资者9元到10元的灰色空档期。实际上市卖家的一个冷静观察期。也是风险规避区。如果这期间出现鸡肉下跌。那么他将安全避开市场风险。而B投资者则将承受这个风险。如果期间鸡肉依旧上涨。A类投资者必然会发现这是一轮鸡肉的牛市。那么则可以再次跟风进去赚取收益。即使出现开始下跌全程他只用面临一次风险。而B类投资者。全程将经历两次风险。A类是通过少赚1元而做了一个保险过程。而B只是为了期待的未知收益承担了全程的风险。
所以说。题主的问题答案是。他赚了2元。且看来非常正确!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您提供帮助。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9069.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投资者,这是,鸡肉,答案,风险,主营业务,机会成本,会计,主营业务收入,价格
没想到大家都对8元买只鸡,9元卖出去,10元买回来,11元再卖出去,赚了多少钱?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从会计的角度来做这道题是最准确的。1、8元买只鸡会计分录:借:主营业务成本 8元贷: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