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二战之前:麦克阿瑟是临时四星上将。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地位、职权、资历都在三人当中排第一。马歇尔其次。中校军衔;艾森豪威尔是麦克阿瑟助手。少校军衔。
二战初期:马歇尔担任陆军参谋长。暂领上将军衔;麦克阿瑟在菲律宾任军事顾问。实际是菲律宾土皇帝;艾森豪威尔当时已离开麦克阿瑟。回到美国担任陆军第三师中校参谋长。
二战后期:三人都是五星上将。但马歇尔的地位最高;艾森豪威尔的职权相对最大;麦克阿瑟的职权相对最小。但他的权限自由度相对最高。
先从麦克阿瑟说起。为什么先说他呢?因为他在三人当中的资历最老。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跟他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1930年麦克阿瑟担任临时四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的时。马歇尔还在本宁堡步兵学校当助理校长。军衔只是中校。而艾森豪威尔则是麦克阿瑟的助理。平时负责起草文件和撰写报告的工作。军衔只是少校。
一个是四星上将兼陆军参谋长。一个是中校助理校长。一个是少校助理。三人的地位差距非常明显。
至于马歇尔在这一期间高不成。低不就的原因。这个跟麦克阿瑟还有点关系。据说麦克阿瑟在担任陆军参谋长期间。他与马歇尔的关系很差。整整打压了马歇尔三年时间。
1932年底。马歇尔调到斯克雷文堡带兵。这本来是他在基层历练。为日后提拔升迁做铺垫的一个好机会。但却遭到了麦克阿瑟的打压。被调到了伊利诺斯州国民警卫师当师长(只要被调到国民警卫队。就没什么前途)
为了自己的前途。马歇尔找到自己的老长官潘兴帮忙疏通(潘兴是美军特级上将。级别高于五星上将)。结果麦克阿瑟故意打马虎眼。气的潘兴牙痒痒。一直到1935年。麦克阿瑟从陆军参谋长卸任。被调到菲律宾担任军事顾问后。马歇尔才在潘兴的帮助下重新被调回陆军担任旅长(准将军衔)。当时的马歇尔已经55岁了。
不过马歇尔的运气非常好。虽然他当时已经快60岁了。但是在老长官潘兴的推荐下。他很快就得到了罗斯福总统的赏识。开始一路扶摇直上。
截止到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日)。马歇尔被罗斯福火线任命为陆军参谋长。少将军衔。暂领上将军衔。
▼马歇尔和罗斯福▼
当时的麦克阿瑟还在菲律宾任军事顾问。相比于四年前。没什么变化。艾森豪威尔则在这段时间迎来了他的人生转折点。
1939年。艾森豪威尔向麦克阿瑟辞职。坚持要回到美国。麦克阿瑟极力挽留。并许诺他担任菲律宾少将军衔(菲律宾军衔)。但是艾森豪威尔觉得没前途。就回到美国担任陆军第三师中校参谋长。
1941年初。艾森豪威尔升为第九军上校。在一次重大军事演习中。他由于表现出色。指挥有方。受到了军界的注意。在这次大演习后。他被调任第三军担任参谋长。并晋升为准将。
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后。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火速回华盛顿报到。(因为艾森豪威尔在菲律宾待过。熟悉太平洋的情况)
至于麦克阿瑟。他就倒了大霉。日军偷袭珍珠港后。75万日军席卷东南亚。麦克阿瑟指挥菲律宾美军和菲律宾土著军队抵抗了三个月后。丢城失地。最后灰溜溜的离开了菲律宾。去到了澳大利亚。这段时间。是他人生的最低谷。
这里要额外说明。麦克阿瑟离开菲律宾。不是因为他贪生怕死。不敢留下。而是他的资历实在太老了。当时很多美军高级将领都是他曾经的下属。美国政府出于政治考虑。认为如论如何也不能让他这个陆军老帅就这么战死或被俘在了菲律宾。否则太丢美国的脸面。所以罗斯福才会专门派飞机把他接走。
后来的三年。尽管麦克阿瑟力图挽回自己的颜面。但是由于美国先欧后亚。亚洲问题的重要程度排在欧洲后面。麦克阿瑟被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先后逆袭。
截止到1944年7月时。艾森豪威尔担任欧洲战区盟军的最高指挥官。负责指挥整个欧洲地区盟军(包括海陆空军)。
而他的老长官麦克阿瑟。其职务只不过是太平洋战区陆军的最高指挥官。从战区重要程度来说。他和艾森豪威尔没法比;从实际指挥权限来说。他只负责陆军。海军不归他管(海军归尼米兹负责)。他和艾森豪威尔也没法比。
至于当时马歇尔的地位。那就更高了。用一人之下(罗斯福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都不过分。
因为。马歇尔当时是罗斯福总统全球战略的坚定支持者。是罗斯福在战争期间一天都离开不得的亲信幕僚。并且。马歇尔还是“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中的主导人物。很多决策性的东西都是有他来策划的。这两点明显是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都比不了的。
因此。在二战后期。马歇尔和艾森豪威尔的职权都比麦克阿瑟要大。
并且还有一点。麦克阿瑟荣升五星上将。他其实是沾了艾森豪威尔和马歇尔的光。
在整个二战期间。英军的军衔普遍都要比美军高一点。比如太平洋战争初期。英军的帝国参谋长都是元帅军衔。都相当于是美国的五星级上将。而美国这边的马歇尔、欧内斯特金、亨利阿诺德。都是四星上将。英美两军的高级首脑做在一起开会。英国人都是元帅。美国这边都是大将。美军明显就矮了人家一头。
于是罗斯福就怒了。他立刻指示马歇尔火线授予艾森豪威尔为五星上将。反正不能让蒙哥马利骑在艾森豪威尔的头上。等艾森豪威尔授衔后。再提交国会批准。将美军在其它战场的高级指挥官一起提拔。与同一战区的英军指挥官平起平坐。
因而。麦克阿瑟在1944年12月18日。他就因为沾了老部下艾森豪威尔的光。捡了一个五星上将军衔。
最后简单做个总结:二战后期。单看职务权限。马歇尔>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但美军比较重视资历。这三个人在美国官方的排序是。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
当时。马歇尔负责运筹帷幄统筹全局;艾森豪威尔率领当时最多的军队。负责统筹最大的战役;麦克阿瑟则相对要逊色一些。他的优势在于年纪在三人中排最高。资历在三人中也是最老的。
不过。麦克阿瑟是三人当中。权限自由度最高的人。因为马歇尔的官位虽然高。但他不直接掌握军队。并且他身在美国国内。身边都是同级的同僚或是必须服从的上司。他的权限很受限制;艾森豪威尔统帅的部队虽多(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但他身在欧洲。要受到欧洲盟国的掣肘。也有诸多的限制。
而麦克阿瑟在二战之后的官职虽然只是驻日盟军总司令。但他实际上就是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太上皇。并且日本远离美国本土。麦克阿瑟一向又是胆大之人。因此。他的实际权限其实是三人当中最大的。
其他观点:
先掌握第一个知识点。美国军队在二战期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参谋长联席会议”。1942年建立的同名机构只是陆海军参谋总长的简单碰头会。二战期间盟军的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且不设主席一职。参谋团共同向美英两国首脑负责;再掌握第二个知识点。美国空军原附属于陆军而存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正式成为独立军种。
(马歇尔)
正是基于以上二点。马歇尔将军在二战时期的美国军队中。是近乎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
首先。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是罗斯福总统全球战略的坚定支持者。是战争期间一日离开不得的亲信幕僚;其次。尽管在传统上美国海军的地位似乎略高。但二战期间扩充起来的庞大陆军和地面作战。使马歇尔在“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中成为主导人物;最后。由于美国总统和国防部长都是文官。马歇尔实际已成为战争期间美国军队的现役一号人物。这个局面直到杜鲁门时期才被打破。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拥有了实质性权力。首任参联会主席是1949年就职的布莱德雷将军。
(艾森豪威尔)
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高潮阶段。亦即1944年盟军展开全面大反攻时。问题中这三位美国名将的关系是大略的等腰三角形: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身在华盛顿。站在军队中枢和罗斯福的身旁。是顶层的战争决策团队成员;艾森豪威尔是欧洲战区“美国军队”的老大。职务是“欧洲盟军最高司令、欧洲战区美军总司令”;而麦克阿瑟时任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是亚洲战场“美国陆军”的老大。
注意区别。艾森豪威尔作为欧洲盟军最高统帅。不仅统领着欧洲战场上的美国陆海军所有部队(含空军)。还指挥着英国、法国、加拿大等盟国军队。在欧洲战场拥有绝对统帅权;但麦克阿瑟却只享有亚洲战场一半左右的权力。因为同时还存在着尼米兹将军任司令的太平洋战区。他与麦克阿瑟互相没有隶属关系。通通直接向罗斯福和参谋长会议负责。
其实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性格大度的马歇尔确实有意让麦克阿瑟跟艾森豪威尔一样。出任盟军太平洋战区最高统帅。但提案遭到了海军参谋长金上将的坚决反对。他坚持认为太平洋战争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海战。他无法接受由一位外行的陆军将领指挥海军舰队。于是才有了上述的折衷方案。结果是。麦克阿瑟的司令部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负责西太平洋方向上对日作战;尼米兹的司令部设在夏威夷。负责中太平洋方向上对日作战。
麦克阿瑟对这个战区划分严重不爽。他怒斥道:“(美国军方)在这场战争的所有错误决定中。最令人费解的恐怕就是没有在太平洋战场建立统一指挥。其结果是分散了力量。增加了伤亡和费用”。但鉴于美国陆海两军复杂的历史关系。麦克阿瑟是无力改变这一决定的。即便是日本投降时。特地将受降地点安排在“密苏里号”战列舰甲板而非东京。也是为了平衡海军的不满。
(尼米兹)
也就是说。二战美国军队在全球两大战场上共有三位前方军事统帅: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尼米兹。在美国“先欧后亚”的战略格局下。拥有欧洲战场绝对权力的艾森豪威尔显然更具份量;而麦克阿瑟和尼米兹则是共同位于太平洋战场上。麦克阿瑟指挥陆军部队。两栖作战时由海军提供舰船支援;尼米兹指挥太平洋舰队。两栖作战时拥有海军陆战队。理论上说。他们都是马歇尔的下级。尤其是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两位陆军将领。本身就直接隶属于陆军总参谋长指挥。
纳粹德国和日本分别投降后。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的职权才算彻底拉平。因为战争结束就没有海军什么事了。艾森豪威尔出任驻德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任驻日美军总司令。1945年11月马歇尔提出辞职。而以艾森豪威尔继任陆军总参谋长。又成为了麦克阿瑟的上级。没办法。马歇尔就是器重和欣赏艾森豪威尔。
(罗斯福)
在1944年授予的首批六名五星上将中。罗斯福的特别顾问莱希(海军)排位第一。马歇尔第二。然后依次是欧内斯特·金(海军)、麦克阿瑟、尼米兹(海军)、艾森豪威尔。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排名。更多考虑的是陆海军之间的平衡和将领的资历。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爆发时。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的正式军衔不过是少将(临时上将)。艾森豪威尔正式军衔才是个上校。1933年还曾在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手下打杂;而麦克阿瑟1925年就已获得少将军衔。是西点军校校长和前任陆军参谋长。1941年恢复现役时任美国远东军中将司令官。
怎奈罗斯福信任马歇尔。马歇尔又重视艾森豪威尔。因此在二战中两人迅速脱颖而出。职务直追并反超了麦克阿瑟。
1950年麦克阿瑟赶上了战争出任“联合国军总司令”。而另外二位又升官了。马歇尔已任国防部长。艾森豪威尔则出任北约欧洲盟军统帅。两人地位其实还是高于麦克阿瑟。
其他观点:
二战波及地域广泛。战争期间同盟国根据各个大国所能应付的最大面积的战区为一个战场。
在亚洲战场设立有:
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参谋长史迪威(兼美军总司令);
就是他搞出了个印巴分治。东南亚、南亚的搅屎棍。绝对高富帅。曾祖母是维多利亚女王。
这其中由于中国远征军入缅、入印。因而两个战区有一定重叠。中国战区后期也有称中印缅战区。
东北战区:这个时间很短。在苏联对日宣战后。苏军进军东北攻打关东军时成立。总司令是苏联的华西列夫斯基元帅。
太平洋战场方向。设立了两个战区。
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美国海军主力即在这个方向。登陆作战以海军陆战队为主。辅之以部分陆军。战争后期时美国陆军大量加入此方向作战如冲绳战役。
日本海空军的主力是老子干掉的
也可以说太平洋战区就是除了东南亚外的整个太平洋。太平洋战区包含:北太平洋战区(弗莱彻)----范围阿留申群岛和千岛群岛;中太平洋战区(斯普鲁恩斯的第三舰队)----范围夏威夷中途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南太平洋战区(哈尔西的第五舰队)----所罗门群岛马绍尔群岛等等。
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兼陆军司令)。战区范围主要是澳大利亚和东南亚。金凯德第七舰队作战属于麦克阿瑟领导。但是海军上司是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
瓜岛战役时归属尼米兹指挥。在几内亚和印尼归属麦克阿瑟指挥。
在对德意方向:
苏联战区(东方战区):自然是斯大林大元帅任总司令。
北非战区:艾森豪威尔任总司令。英国的亚历山大任副总司令。
地中海战区(南线):总司令亚历山大。
先是指挥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后在缅甸被日本爆打。然后去中东任总司令。蒙哥马利是他下属。指挥了阿拉曼战役(被蒙哥马利贪污了)胖揍了隆美尔。在北非由于美帝的加入只得担任不会打仗的艾克的副手。好在打意大利时候艾克和蒙蒂都调走了。终于扶正。
欧洲战区(西线):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兼美军总司令)。副总司令兼盟军地面部队司令是英国的蒙哥马利。
美军的指挥系统是:总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统帅)。不过这大多也只是名义上的。因为总统是政客。不是职业军人。打仗的事儿还得交给内行人军人来干。而具体指挥美军各个战略方向统筹全局的是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二战时美国只有陆军和海军。因而陆军参谋长事实上就是参联会主席。是美国武装力量的实际最高指挥者。从1939年起马歇尔就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直到1945年11月杜鲁门批准他辞职。可以说二战时马歇尔是美军不挂名的“总司令”。职务上自然比任战区司令的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高。
从职位上来说。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都是战区司令。双方职务是平级的。
不过从资历上来说。麦克阿瑟资历稍微高于马歇尔(或者持平)。一战时曾任42步兵师参谋长。第84旅准将旅长。战后任代师长。1919年任西点军校校长。后在1925年担任过军长(少将)。还当过美国奥委会主席。带队参加了1928年奥运会。1930年就担任了陆军参谋长。
而马歇尔在一战时只是第一步兵师的参谋。虽然这个师是美军最牛逼的师(大红一师)。后调到美远征军总部任参谋。军衔只是上校(临时)。战后1924年到中国担任步兵团中校副团长。而那时麦克阿瑟是菲律宾马尼拉军区司令。无论职务还是军衔都高于马歇尔。
如果从担任美陆军参谋长的时间看。麦克阿瑟>马歇尔>艾森豪威尔。
二战时。美军在六大战区都有大量作战部队。在欧洲方向美军投入了最多的陆军和空军。太平洋方向投入了海军的主力(不过主要归尼米兹指挥)。
如果从拥有的作战部队数量上来说。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马歇尔(他只有300名参谋军官可直接指挥)。
在二战前。美军的军衔是:一星准将、二星少将、三星中将、四星上将。只有担任陆军参谋长时才被临时授予四星上将。一旦卸任那么就会降回原来的军衔。而五星上将也只有在战时才被授予。
美国加入二战时。由于部队规模越来越庞大。罗斯福本准备授予马歇尔五星上将。但是被他婉拒。随着与盟军的广泛交往。苏、英两国都设有元帅。为了平衡起见。美国在1944年开始一口气授予多位战区司令以五星上将军衔。从授予五星上将军衔的时间来说这三位都一样。
在盟国讨论登陆欧洲反攻时。马歇尔本有意担任欧洲盟军总司令。也得到了各盟国的同意。但是罗斯福考虑再三。特别是征求了一战英雄潘兴将军的意见后。还是不舍得放马歇尔去担任一个战区司令。将他继续留在身边当参谋长。毕竟无人能顶替马歇尔充任美国全球军事行动的指挥者而且指挥得如此出色。马歇尔不得已只得将艾森豪威尔提拔起来去当欧洲盟军总司令。
因此。从对二战所起的作用和职位的大小来说。马歇尔>(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
但是二战后论当的官大小来说。艾森豪威尔(总统)>马歇尔(国务卿)>麦克阿瑟(地方总督+军阀到老百姓)。
打了败仗还牛逼哄哄的竟敢不鸟大统领。撤了他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9961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马歇尔,战区,参谋长,罗斯福,军衔,总司令,太平洋,上将
没想到大家都对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马歇尔在二战中的关系和职位大小是怎样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二战之前:麦克阿瑟是临时四星上将。担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地位、职权、资历都在三人当中排第一。马歇尔其次。中校军衔;艾森豪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