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都是骗人的?历史上的百姓能吃上肉吗?
原创

古代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都是骗人的?历史上的百姓能吃上肉吗?

好文

热门回答:

古代范围太广了。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吃肉喝酒。往往古装影视剧给人的感觉是古人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其实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多数情况下只存在于上层人士。

首先咱们来看看古代人大碗喝酒是不是骗人的?

据考证。古代人大碗喝酒是存在的!到元朝至现在大碗喝酒出现的比较少了。主要原因就是酒的度数的提高。秦朝之前的酒主要是谷物自然发酵成为的酒。最高度数也只有几度而已。类似于现在的啤酒。但是比现在的啤酒味道好。这样的酒大碗喝起来也好无压力。并且纯谷物。无副作用。

秦朝之后到元朝之前。酿酒改为利用酒曲发酵谷物、水果而酿造而成。这样发酵的酒最高也就十多度。话说武松景阳冈喝的酒算最烈的了。度数也就十八度左右。多数人三碗不过岗。三碗折合现代的白酒也不过一斤左右。当时的人们和现代人的酒量也差不多。

元朝之后。蒸馏酒发扬光大。也就是所谓现在的白酒。当时用大碗喝的酒主要还是酿造的果酒米酒。所谓的蒸馏酒没有几个人会大碗喝。因为蒸馏酒的最后出现。导致人们说起我国的酒。就认为是高度酒。难喝。实际上。我国的果酒。喝起来绝对是天下美味。

然后咱们再看看大口吃肉是怎么一回事儿。

上古时期。古人主要食物来源是打猎和采集。时不时的有肉吃。那个时候物质贫乏。打来一个猎物就要分给好多人。都没有机会大口吃肉。除非部落的主要人物才会有机会大口吃几口肉。尧舜时期。各家各户都会养猪。但是每户养的猪就那么一两头。人们会吃到肉。但也大口吃不了。前秦时期。牛羊肉是最为高大上的肉。只有帝、王等人才能享受。《礼记王制》这样记载:“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一般人都无故不能吃肉的。只有身份地位高的人才能吃肉。可以大口吃肉。唐宋时期。牛肉不是想吃就可以吃的。达官贵人一般都是吃羊肉。普通百姓只有吃吃猪肉的份儿。这个时候能大口吃肉的也就只有达官贵人而已。明清时期。大量猪肉成为人们的肉。但是平常百姓一般是吃不起肉的。能吃大米饭就算了不起了。过年过节吃顿肉而已。大口吃肉的人都是带着主角光环的人。不是那么随便就可以的。

那么历史上的百姓能吃上肉吗?

上古时期。百姓可以吃的上肉。但是不多可以让人活命。尧舜时期。百姓可以吃点自家养的猪。先秦时期。一般的百姓是吃不到肉的。有些人一辈子也没吃过肉。唐宋时期。普通百姓也是偶尔吃点猪肉。明清时期。人们能见到肉。但是一般情况下是吃不起的。但是。普通百姓中的两类人还是可以经常吃到肉的。比如猎人和渔夫。他们的劳动成果就是肉。还有。古代普通百姓最常吃的肉。莫过于自家养的鸡。也只限于母鸡不下蛋的时候杀了吃。

想想我们可以经常吃到肉喝到酒。感觉生活在这个时代还是很幸福的。

其他观点:

中国古代。喝酒比较平常。对贵族抑或 “百姓”。古称“庶人”。都不是很大的事情。当然。元代以前没有蒸馏酒。酒的酒精度。一般不会超过15度。

古代“百姓”或曰“庶人”能不能吃上肉。就很难说了。

从古籍和考古出土看。中国古人的食物。无非三大类。

一是在较寒冷或多山林的地方。以狩猎为生。用吕思勉先生的话说。“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衣其羽皮”。

二是在气候温热。植物茂盛之处。则食草木之实。以麻丝为衣。

三是在河湖近旁。则以食鱼为主。

这三种食物里。更主要的是第二种。这是伴随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的结果。

《墨子.辞过》曰:古之民。素食而分处。

按郑玄的说法。“素食”有两个含义。一是谷类之外的菜蔬;二是谷类中之粗疏者。

《诗经.豳风》云:“九月筑场圃。”郑《笺》解曰:“耕治之以种菜茹。”《疏》云:“茹者。咀嚼之名。以为菜之别称。故书传谓菜为茹。”

上古先民。一定在农耕方面经历过艰难探索。这一巨大功劳。被集中于神农等这样的祖先神身上。

《淮南子.修务训》曰:“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遇七十毒”云云。

长此以往。古人形成了以稻麦菽粟为主的饮食习惯。

《墨子.辞过篇》说:“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

不过。古人并非不尝试家畜养殖。也并非不食肉。

商代。饲养家畜已有猪、犬、羊、牛、马、兔、鹿等种类。当时商王还驯养象。

不仅甲骨卜辞对此有记载。也有不少家畜遗骨出土。

殷商蓄养家畜。皆归于王室或贵族。最主要的用途是祭祀。卜辞记载。商王一次重要祭祀。就用掉数十上百头牛、羊、猪狗等等。

商代王室和贵族。肯定食肉。已发掘的贵族墓中的大量兽骨可以证明。

其时的平民墓葬中。则很难见到家畜遗骨。无法证明当时的“庶民”或奴隶有可能吃到肉。

这些人。吃不到肉的可能性更大。

周代。《周官.职方氏》载。主要的饲养的是“六畜”。即马、牛、羊、鸡、犬、豕。饲养最多的。是后两种。

《管子.山权数》说。士大夫以上人家。“以前无狗、后无彘为庸”。不豢养猪狗的士大夫家庭。会被人认为没本事。

周代的宗法等级制度。对于能不能吃肉。有明确规定。

《左传.庄公十年》载。齐桓公伐鲁。曹刿请见庄公。邻里人劝他。“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说这是可以吃肉的那些当权者和士大夫的事情。你又何必参与其中!曹刿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那些吃肉的人固陋不通。没什么真知灼见。

《左传.昭公四年》记载。有资格吃肉的贵族。还可以享受夏日发冰的福利。

《孟子.梁惠王》说。庶人。“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那个年代。能活到七十的庶人大概不会多。

贵族。吃肉也分等级。

《国语.楚语》曰。祭祀是有讲究的:“国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馈。士有豚犬之献。庶人有鱼炙之荐”。“鱼炙之荐”。《楚语》说。就是“庶人食菜。祀以鱼”。

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亦与严重的“短缺经济”有关。

因此。《礼记.王制》云:“国君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

汉代。生活已大为改善。但仍然吃肉不多。

《史记.陈丞相世家》《汉书.霍光传》均言汉人平时不吃肉。颜师古曰:“菜无肉食也。(霍光传)言王在道常肉食。非居丧之制也。”

有身份的人。一般非祭祀无酒肉。

那平民百姓。也就可想而知了。《汉书.翟放进传》载汝南童谣曰:“饭我豆食羮芋魁”。是说民间日常以羮饭为食。

差别在于。富贵人家少食肉是习俗。庶人则主要因为吃不起。

《汉书.文帝纪》载。文帝即位。赐百户爵一级。女赐牛酒。就是百户长进爵一级。百户长妻赐牛和酒若干。后又诏令。八十以上者。赐米若干。肉若干。武帝建元元年。续颁此令。又有其他赏赐。可看作此为先秦庶人七十以上食肉之延续。

秦汉之时。民间食狗肉渐多。

《汉书.樊哙传》云。樊哙以屠狗为事。颜师古注:“时人食狗。亦与羊豕同。故哙专屠以卖。”

隋唐。人们已少食狗肉。但仍知秦汉习俗。韩愈亦在《送董邵南序》中说:“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看看燕北一带是否还有高渐离那样屠狗的义士。

魏晋南北朝。基本仍是唯贵者与老人食肉。

《魏书.高宗纪》载。太安元年。即455年。高宗遣尚书穆伏真等三十人巡行州郡。观察风俗。诏云:“入其境。耆老饭疏食。少壮无衣褐。则聚敛烦数。匮于财也。”这是说。因为税赋过重。使老人只能吃素。青年亦无衣穿。

《北齐书.卢叔武传》载。此时生活富于两汉。北方可食牛羊。南方则食鸭鹅。南北皆有鸡、猪、鱼。因南方禁食牛肉。

即便如此。庶人吃肉。大概仍属极奢之事。

《齐书.庾杲之传》载。才子杲之。“清贫自业。食唯有韭菹、瀹韭、生韭、杂菜是也。”他请一老人吃饭。温两壶酒。各自斟酌。说肉食者鄙。与民并耕而食。不为口腹所累。

其时。食之不及庾杲之者。当甚众。

隋唐。曾菽麦亦很短缺。

《隋书.食货志》云:“炀帝时百姓废业。屯集城堡。无以自给。……初皆剥树皮食之。渐及于叶。皮叶皆尽。乃土煮或捣藁为末而食之。”

《新唐书.食货志》载。肃宗时。百姓残于兵盗。米斗至钱七千。鬻籺为食。民行乞食者属路。“籺(he)”。是米麦糠皮或碎屑。其书又云。懿宗时。关东至海皆大旱。冬蔬皆尽。贫者以蓬子为面。槐叶为齑。

食肉。亦为罕事。

《旧唐书.窦建德传》云。不啖肉。常食唯有菜蔬、脱粟之饭。建德为游侠。而凡民可知矣。

《旧唐书.裴秀传》云。其父生三子。童时。与兄弟同学至济源。有虞人以鹿肉款待。休曰:“我等穷生。菜食不充。今日食肉。冀日何继?无宜改馔。”

隋唐。士大夫及子弟。常为疏食。更况庶民?

连年兵燹。大概确实民生凋敝。所以。唐太宗曾禁御史食肉。曰:“我禁御史食肉。恐州县广费。食鸡尚何与?”

或许。鸡可一次食尽。而牛羊等难免剩余浪费。

其时。官府有令。非屠肆不杀牲。屠肆非都会不可设。

鱼类不需蓄养。价格最低。然隋唐时。北方人仍很少食。

《旧五代史.齐藏珍传》载。周世宗问其扬州所见。他伶牙俐齿把见到南方吃鲜鱼形容得如蛇虺一般吓人。

《资治通鉴》记。华州刺史进贡唐宪宗蚶蛤等水产。“上皆不用”。

宋代。是中土食物花样翻新、品类繁多之始。

限于篇幅。不遑多论。

可参看百岁寓翁《枫窗小牍》、陆游《老学庵笔记》、徐大焯《烬余录》等。各类肉食目不暇给。

元明清。又有增益。

然而。对于最底层的“百姓”、“庶人”。未必就比前世好到哪儿去。

自古以来。君王贵族包括士大夫的饮食。与底层民众相差天壤地别。

春秋时候。孔子尽管说自己常以疏食(见《礼记.杂记》)。但又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孟子曾讽刺梁惠王等诸侯。说“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周官》之“膳夫”。《礼记》之《内则》。枚乘之《七发》。都记录了王公贵族食用之奢侈。是“百姓”“庶人”之可望而不可及。

杜甫诗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大概是最好的描述了。

其他观点:

不请自来的回答下这个问题: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这事一般是形容梁山好汉的。

那么。历史上的百姓能吃上肉吗?

这事要具体分析看。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基本来看。除了战乱灾荒年代。以及人口爆炸而导致的内卷化状态下。老百姓还是能吃上肉的。

秦汉以及之前的古典中国时代。国家规定“一户百亩”。也就是一户五口之家大约有一百亩田地(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市亩)。

根据原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吴慧先生在《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 的统计。汉代平均亩产能达到三石原粮(未去壳的粮食)。换算成现在的市亩。大约是每市亩132公斤。其中亩产较高的是四年五熟的复种田。亩产达3.33石。产量较低的南方水稻田也能达到2.77石。

石(dan)在汉代是容积单位也是重量单位。石被用作粮食时。其就是容积单位。一石为十斗。一斗为十升。根据出土文物显示。汉代的一升大约能装200毫升小米。一石大约20升。大约是17.5公斤小米。

当时汉帝国已经实现了“一人耕而四人食”。即一个成年劳动力除自己以为已经能养活起四个非农人口。综合统计。汉代每一个成年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是年产原粮1789公斤;汉代每一个农业人口全年的需求量为原粮405公斤(口粮和其他用粮);汉代城乡人口平均每人一年占有的原粮为496.5公斤。地广人稀加上生产力的大发展。使得汉帝国时代成为了中国古代人均占有粮食的一个高峰。

因为汉帝国农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以及地广人稀。因此带来了兴旺的畜牧业。汉代《盐铁论》记载着大畜牧主们“原马被山。牛羊满谷”。普通人家则“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的盛况。因此汉代人饲养着多种牲畜专门提供肉食。牛。羊、猪、狗、鸡、鱼为汉代人提供了丰富的肉食。同时由于地旷人稀。狩猎同样是汉代人肉食的辅助提供手段。同时史料还告诉了我们。汉代人一个重口味的饮食爱好。汉代人爱吃猫头鹰。

根据张家山汉墓出土的竹简记载。每石粟是26.25钱。《史记》记载。一石粮食是20钱。居延和敦煌地区出土的汉简当中。有较多的价格记载。居延竹简记述。在汉宣帝刘询的时代。粮食最低到了一石5钱的程度。敦煌竹简则记述。猪肉是一斤9钱。悬泉置竹简记载。当地的驿站招待路过的一个官员和一个官员随从吃了一顿饭。用去了米六升和肉一斤。这顿饭的价值是10钱。居延汉简中。肉价最便宜时到了3钱一斤。

根据汉简记载。当时的人们经常用粮食直接换肉吃的。《汉代物价新探》的研究表明。汉代时的肉(猪牛羊狗)价为6~10钱或1.5~2斗粮一斤肉。因此汉代的普通家庭。吃肉还是没问题的。

由《宋人生活水平及币值考察》可知。宋朝平民日收入约100文。而在宋朝维持一个人生命的最低生活费用为20文到30文。《宋代牲畜价格考》可知。一只鸡70文。所以宋朝平民的日收入足够买一只鸡。而《东京梦华录》称。每天有上万头猪被贩子们从四乡收购送入东京。

而由《明万历年间北京的物价和工资》可知。明朝一只鸡的价格为0.03两到0.07两。其中0.05两的鸡被标记为“大鸡”。万历年间北京的一个普通劳动者。从事的非技术性工作为0.04两。某些劳动强度较高的工种可达0.05两。而具有专门技术的工匠。日薪约为0.07两。所以明朝万历年间的北京人的日收入能做到购买一只鸡。而万历五年牛肉1斤0.013两纹银。猪肉0.018两纹银;万历二十年猪肉涨到0.02两。牛肉和羊肉1斤都只需要0.015两。

所以基本来看。好的年景。中国百姓还是能吃到肉的。甚至吃肉不费事。但这个范围主要在古典时代的自耕农。唐宋之后的城市居民。其他范围缺乏记载。不好断言。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难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45:34

    汉代,吃肉,庶人,大口,百姓,大碗,的人,时期,肉食,贵族

  • 曾温暖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45:34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代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都是骗人的?历史上的百姓能吃上肉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45:34

    古代范围太广了。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吃肉喝酒。往往古装影视剧给人的感觉是古人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其实大口吃肉大碗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