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司马光为什么反对?
原创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司马光为什么反对?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北宋神宗即位。国库空虚。神宗立志要强大北宋。承认赵光义死于西夏箭伤。以每年要用钱粮去买大宋平安为耻。他想收复失地。消灭西夏。于是这就有了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关于国家财政经济上的改革

(1)均输法:就是国家设转运使。负责平衡各地和中央政府的产品需求。说到底就是。朝廷等于出资办了一个买办公司。京城需要什么。各地都出产什么。由国家买办公司决定用什么价钱到什么地方去采购。然后再向官员。人民出售。国家就在卖与买中赚钱。这一条实际上让原来的富商的利润变成了国家的利润。

(2)青苗法:各个地方政府在每一年的正月和五月两次贷钱。谷给农民。然后利息为二分。一年是四分。这个最主要是帮助农民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就是国家拿钱借给农民。解决农民吃饭问题。好了。等庄稼丰收了。再加两层利息还给国家。青苗法实际上救济农民。杀富户。道理很简单。原来是富人放高利贷赚钱。现在由国家放贷。这个就掐死了那些大富豪的财路了。青苗法的出台。变法和守旧派就出现了你死我活的斗争。青苗法非常有名。几乎成了王安石变法的代名词。

(3)农田水利法:有各地大力兴修水利工程。需要的人工和材料则由当地的居民按等级分派。这项工程如果单靠民办是不行的。所以不足部分由政府借贷。利息为一分。这个新法允许任何人去开垦荒地。任何对农业有好处的。比如修堤、挖渠、蓄水等等。国家都鼓励。农田水利法组织人力开荒种田。扩大收入。对当时的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4)募役法:就是把原来的按照主户户等充当差役的办法。改成由州县政府出钱募人应役。募役的费用就由主户的户等高下来分配。原来有差役的人家就负担人家要的“免役钱”。原来享受免役特权的主户就要按照等级出“助役钱”。比如。你是上等户。想逍遥。对不起。拿钱来。这个新法这样可以使农民免除苛刻的差役。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生产力。但是也是王安石变成了全体特权集团的死敌。

(5)市易法:由政府出资金。在开封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容易脱手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这个改革打击了当时的大商人的利益。让他们失去了垄断市场。平价了市场经济。但是却遭到当时的反对派的激烈反对。

(6)方田均税法:方田对土地进行测量。将亩数、主人的姓名、土地的好坏都登记在测;均税是将清查后的土地分为5等。然后再定税率高低。这项法令对大量隐瞒田地的大地主不利。因为遭到他们的坚决反对。

二、军政方面的改革。

1。置将法:这是针对宋朝以来一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中央把禁军分成若干个管辖区。然后由固定的军官去训练。这样。使兵知将。将知兵。置将法的改革加强了北宋的军队建设。

2、保甲法:把农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农闲时集合。练习武艺。夜间轮流值班。以大保为单位。巡行乡里。捕捉盗贼。用民间的力量来维持当地的治安。而且。他们每个人都会尽心尽职。巡逻抓人就得有功夫。所以他们会定时定期训练。战斗力不断增强。国内治安更加得到安全保证。为裁军做好准备。这个改革还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三、教育和科举上的改革

1。在教育上。主要是广建学校。在太学实行“三舍法”。初入的为外舍生。外舍生经过考试升为内舍生。内舍生经过考试升为上舍生。上舍生成绩优异的。可以直接参加省试。殿试。

2。颁发《三经新义》作为学校统一教材。此书由王安石对《诗》《书》《周礼》重新注释。故名《三经新义》。

3。在科举改革方面废除了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举人不再考诗赋。帖经。而考经义和策。论。

王安石的变法对于北宋的生产和经济上都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由于变法触动了帝国大官僚。大贵族。大地主的利益。因而收到了他们猛击。新法实施举步维艰。

司马光反对新法。第一他很守旧。他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动。第二。王安石的新法也冲击了他这一类型的士大夫。损害了他们的利益。第三。由于新法步伐过急。让他看到了弊端。所以他为首坚决反对改革。直到他废除新法。使本来稍有好转的大宋。再次积弱积贫。最后走向灭亡。我认为司马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其他观点:

然而。变法过程雷声大雨点小。1069年新法开始艰难推行。1075年王安石第一次遭贬谪。1076年被剥夺宰相之位。整个变法遭到旧党及士大夫、豪强、显贵们疯狂抵制。随后。在王安石下野到去世的九年里。新法实施“余音嫋嫋。不绝如缕”。又如一只回游产卵的鲑鱼。拼命的逆流而上。去完成延续后代的使命。但触碰多数人利益的新法如同一条纤细的螳臂。最终被保守派(旧党)拙重的车轮碾碎。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十条

一、确立预算制度。控制预算。王安石创立“计划部”。分设度支司、户部司、盐铁司。并将三个司总揽于一身。对行政管理做合理改进。严厉制止私人挪用和吞没公款。这样每年可为国家省去四成“肉饱子”开支。

二、建立政府储蓄粮食制度。过去。地方行政区每年需向中央定额上缴以粮食为主的税赋。定额的弊端是丰年与欠收不能互补。而千里转运。耗费甚巨。王安石颁布“均输法”。以货币代替实物纳税。免去运输成本。另外在当地设行政中心设立专用仓库。每遇丰年购入粮食储备。杜绝欠年对百姓的搜刮。

三、建立政府货款制度。每到青黄不接的季节。政府主动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只需田中青苗做为信用保证。以助他们度过难关。收获之后。如数归还。这样一来。农民可以绕过地主豪绅高利贷的盘剥。这套项制度又称“青苗法”。

四、清查漏税耕地和整理田赋。宋朝土地兼并现象很严重。而士大夫豪强又故意隐没田籍。逃避赋税。双重获利。王安石对全国耕地。加以清查。共查出三百六十万亩之多。数额之巨。触目惊心。后用颁布“方田均税法”。重新评估全国土地。依照肥瘠程度分为五等。肥地多税。贫地减赋。

六、建立公平劳役制度。王安石颁布“免役法”。规定每一个成年男子。不论身份高低贵贱。都有为国家服劳役的义务。如果想免除劳役。必须交纳代金。再由政府雇人充当。

七、加强国防训练。淘汰老弱残兵。宋朝国防驻军由首都到边疆做不定期更调。目的在于造成兵将不熟的局面。防止叛变。国防军数目庞大。每年所需费用开支占去全国总收入的三之二。可是每遇战事。又不堪一击。王安石强迫老兵退役。废止“更戍法”。国防军也不再轮调。而且要永久分屯到重要地区。由专属将领加强训练。互相了解。做到如臂使指。机动高效。

八、更新武器。实现装备现代化。王安石设立中央直属的军器监。征求新式武器图样设计。不断推陈致新。淘汰全部落后武器。

九、颁布保甲法。建立加强人民基层组织。集合“管”、“教”、“养”、“卫”于一称为“保”的单位。“保”有大小之分。由组成“保”的家庭数量决定。一般十户可为一“保”。五十户为一“大保”。五百个家庭为一个“都保”。职能是守望相助。及时纠察乱纪之人。并且由一家有两个青年的家庭选出一个充当“保丁”。农闲时集中训练。以加强职业素养。

变法图强。国之大计。然而。变法就意味着直接或间接分食既得利益者的蛋糕。因此会被这部分人视为洪水猛兽。于是。他们会挟着诸如引发天灾、触怒他国等层出叠见的“正当理由”。群起而攻之。最终将新法淹没在他们“大义凛然”的疾呼与吵闹中。

那么司马光为什么会反对王安石变法呢?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司马光无法儒家思想束缚。缺乏政治远见。

一日。神宗问司马光:“公元前二世纪的西汉王朝。如果一直守者它第一任宰相萧何制定的法律规章。不加改变。你认为可以吗?”司马光不加思索。滔滔不绝回答说:“当然可以。岂止西汉可以。即令公元前二十三世纪的那些帝王和他们的夏、商、周王朝。所制定的法律规章。一直用到今天的话。也都是完善的。西汉皇帝刘彻(汉武帝)改变祖宗的法。盗匪遂遍中国。刘奭(汉元帝)改变父亲的法。西汉王朝因之衰弱。所以。祖宗所制定的法律规章。绝不可有任何改变。”

王安石为宰相期间。为了推行新法。将司马光贬斥到洛阳。神宗去世后。十岁的儿子赵熙即位。对新法耿耿于怀的高太皇太后马上召回司马光。并委任宰相之职。其实。司马光只当了一年宰相就去世了。但是却他利用有限的时间。将新法全部停止。所有的新法新制度。全部撤销。一切恢复原状。因此。司马光反对待新法的态度。遂成了那部分目视新法而如坐针毡、慌恐不安人的形象大使。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其他看法!

其他观点:

首先看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什么?这些内容在电脑上可以查到详细内容。我简单概括一下。

王安石变法因为发生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又名熙宁变法。宋神宗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变法主要内容有:

一、经济方面的改革。主要目的是“富国”:

1方田均税。“方田”是进行土地丈量。按土塙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

2.青苗法。规定以各地仓库所积存的钱谷为本。其存粮遇粮价贵。即较市价降低出售。遇价贱。即较市价增贵收购。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随夏、秋两税。加息十分之二或十分之三归还谷物或现钱。

3.农田水利法。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建立堤坊。对修水利有成绩的官吏。按功绩大小给予升官奖励

4.募役法即免役法。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5. 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机构。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6.均输法。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必须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

二、军事方面的改革。主要目的是“强兵”。

1.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 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2.将兵法。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操练军队。以提高军队素质。

3.保马法。神宗时。宋朝战马只有十五万余匹。政府鼓励西北边疆人民代养官马。凡是愿意养马的。由政府供给马匹。或政府出钱让人民购买。每户一匹。富户两匹。

4.军器监法。宋代武器原归中央三司胄案和诸州将作院制造。质量粗劣。严重影响战斗力。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设军器监。负责监督制造武器;并且招募工匠。致力改良武器。

5.保甲法。乡村住户。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有两丁以上的农户。选一人来当保丁。保丁平时耕种。闲时要接受军事训练。战时便征召入伍。

再看看司马光为什么反对变法?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1038年。司马光进士及第。

北宋仁宗嘉祐年间著名散文家王安石、司马光、吕公著、韩维。史称“嘉佑四友”。他们之间关系友善。司马光比王安石大2岁。中进士比王安石早4年。两人同年病逝。

司马光反对变法原因:

第一,司马光的性格保守。受儒家思想影响。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变。他缺乏政治远见。他这个人有点顽固不化。在变法还没有开始。人们还没有看到变法的危害时。他就坚决反对变法。但是有一点。司马光做人为官。人品很好。他反对变法绝对不是从个人利益自私方面考虑的。也不是他与王安石有私人恩怨。

第二。变法的危害使他反对并且废除了新法。下面我以青苗法为例分析变法的危害。

青苗法的利息较之于高额的民间借贷少了接近一半。对于贫困户应该有吸引力。但是新法颁布很久。无人来贷款。经过调查发现。老百姓不相信政府的好意。认为天上不会掉馅饼。这时候按常理政府该加大宣传。让老百姓知道变法要富国强民。可是地方政府是怎么执行的呢?

把乡村贷款人按照贫富组合。五户或者十户为一保。福户(本来不需要贷款)不但要贷款。还要为贫困户担保。如果贫困户还不上贷款。就由福户来还。这样就不是自愿贷款。而是强制摊派。确实增加了财政收入。国库里比原来有钱了。

福户以前是高息贷款给贫困户获取利益。现在王安石变法切断了福户的发财之道。福户不仅仅是不能发财。还必须贷款还利息。还要为贫困户担风险。你说他们高兴吗?王安石变法直接触动了地主福户的利益。

青苗法本来是在农村推行。可是很快在城市也强制推行。因为城市也有需要贷款的贫困户。这样王安石变法就在城市里直接触动了官僚权贵的利益。断了官员放高利贷的财路。

变法得罪了地主福户和官僚权贵。他们想法搞破坏。一些地方官员与地痞无赖勾结。“散青苗钱与官厅。而置酒肆于谯门。民持钱而出。诱之使饮(酒)。十费其二三。”地痞无赖设法让贫困户很快把钱浪费掉了。更有甚者。让娼女站在厅门外。引诱借贷人花钱行乐。还有的官员要农户预支青苗钱。价格非常不合理。

贫困户没钱还贷款。福户担保还了钱。就去向贫困户逼债。手段很残忍。贫困户卖房卖地。甚至卖儿卖女还钱。

青苗法本来是按照自愿原则在农村执行。可是在全国彻底歪曲推行了。地主福户。官员权贵。贫民百姓。大家都是受害者。唯一得利是国库里银子多了

对天下事物的认识要一分为二。坚持辩证思维。司马光没有看到变法给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只会顽固反对新法推行。这难道不是他的缺陷吗?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48:20

    王安石,新法,青苗,神宗,贫困户,北宋,政府,国家,贷款,农民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48:20

    没想到大家都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司马光为什么反对?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48:20

    北宋神宗即位。国库空虚。神宗立志要强大北宋。承认赵光义死于西夏箭伤。以每年要用钱粮去买大宋平安为耻。他想收复失地。消灭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