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和印度的战争很少?
原创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和印度的战争很少?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中国历史上与印度战争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个是贞观21年王玄策出使印度。被自立为王的阿罗那顺俘虏。王玄策率领联军一举攻破印度俘虏了阿罗那顺。还有一个就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俘虏击毙印方7000人。除此没有大规模冲突。中印战争很少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 中印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那是天然屏障。喜马拉马山全长2450公里。7000米的高山超过110多座。别说在科技落后的古代。就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也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墨脱是中国最后通公路的县这都是2013年的事情了。可以想象人类难以在这个恶劣生存环境去发生战争。

第二个原因就是喜马拉雅山所在的青藏高原不是中华文化核心区。中原大地才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之所。在科技落后的古代那是不毛之地。并不是非取不可的兵家必争之地。这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冲突烈度。

第三个原因就是印度在古代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名词。印度次大陆从来没有形成过真正统一的强权国家。印度是受英国殖民的影响才在近代统一的。可以说是英国人统一了印度。现在的印度暴乱频繁此起彼伏。印度在古代就没有形成对中国的威胁如果不是阿罗那顺主动招惹王玄策。也不会被王玄策联军击败俘虏。

第四就是中国古代是小农经济农耕文化。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男耕女织实现自给自足。不像北方游牧民族逐草而居。旱涝不保经常靠劫掠为生。中国的文化多样而包容。没有草原文化和欧洲海盗文化的侵略性。

中印之间隔着喜马拉雅山这个天然屏障。青藏高原又不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并且历史上的印度小国林立如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对中国的安全形不成有效威胁。无论是王玄策俘虏阿罗那顺还是1962年自卫反击战两次都是印度主动招惹中国。

其他观点:

中印冲突少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每次印度倾全国之力的挑衅最后都被中国轻而易举地打败了。可以说是被打服了。不敢轻易挑起战端。在历史上中国的实力要远远领先于印度。印度在中国统治者的眼中完全不值一提。也很少会主动征伐印度。

第一次中印战争

中印第一次战争可以说是发生在汉朝。当时在中国的西方有一个贵霜帝国。与汉朝、罗马、安息。并列欧亚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虽然贵霜帝国严格上来说算不上印度的前身。但是和印度还是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印度的贾特人就是贵霜帝国的后裔。

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公元90年。贵霜王在班超出使西域的时候想要求娶大汉的公主。而此时的大汉王朝根本没听说过贵霜这个国家就果断的拒绝了。于是贵霜帝国派兵七万越过帕米尔高原。进攻汉朝的西域属国。班超都没用正统的大汉王朝的军队支援。直接统领各属国的部队诱敌深入后迫使贵霜投降。这次战争以汉王朝的胜利而结束。

这场战争在汉朝的史书上并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粗略的一笔带过。当时的统治者根本没把这个贵霜帝国放在眼中。在他们看来。这个听都没听过得贵霜根本没有丝毫威胁吧。其带来的威胁可能都远远比不上匈奴。

这场战争导致的结果就是。贵霜在以后的几百年再也不敢对中原有任何想法。转而把兵锋指向西南方。一路战无不胜。大名鼎鼎的波斯帝国都是贵霜的手下败将。

第二次中印战争

第二次战争发生在公元647年。此时中国的统治者是唐太宗李世民。正是中国历史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唐太宗李世民派长史王玄策出使印度。可是此时中天竺的国王死了。国中大乱。大臣阿罗那顺篡位成功。这人一当了国王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发动所有的军队攻击王玄策。王玄策只有三十多个骑兵。寡不敌众失败被擒。后来王玄策趁乱逃脱。

王玄策憋了一口气却并没好意思直接回到唐朝。逃到了吐蕃。征召军队。得到不到一万人的兵马。直奔中天竺的茶博和罗城。激战三天。攻破茶博和罗城。斩敌三千。溺敌一万余人。俘虏数千人。活捉阿罗那顺。其余的人跟随阿罗那顺的妻子继续在别处抵抗王玄策继续追击。击败了阿罗顺那的残部。俘虏一万两千余人。牲畜三万。五百八十座城池投降。东天竺的国王惊惧之下上供牛马三万头。其余武器无数。一战打的天竺众国心惊胆战。

贞观二十一年五月。王玄策班师回朝。被封为朝散大夫。同当年的汉朝一样。这次战争并没有被朝廷重视。获得胜利王玄策一生也没有得到什么重用。感觉相当可怜。

再有就是现代的战争了。印度可以说每次都是搞笑的存在。总想挑衅中国。却没有一次成功。

其他观点:

大家好。我是装腔君。

首先。明确的说中国和印度的战争、冲突并不少。我来为大家盘点一下。

朗久事件

朗久事件是1959年8月发生于中国与印度之间的边境武装冲突。朗久现属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扎日乡。

1959年。印度开始大量向中印边界东段地区增兵。1959年8月。印军在中印边界东段的兵力已经由1958年年底的2000余人增加到4000余人。据点也由25个增加到61个。

空喀山口事件

空喀山口事件。1959年10月20日。三名印度武装人员在西藏地方西北端的空喀山口以南地区越入中国领土。遭到中国边防人员警告。但印方执意越境。中国边防人员不得不将他们解除武装。予以扣押。10月21日。一支由70余名印度特种边防警察组成的巡逻队在同一地点闯入中国领土。并于15时9分首先向中方开枪射击。15时19分对中方开始第二次射击。其中边防巡逻队副班长武国清中枪阵亡。中国巡逻队剩余13人随后进行还击。班长文杰看到印军进攻猛烈。便改变作战策略。他让大部分战士集中火力抵抗正面进攻的印军。自己带着两名战士抄印军的后路。印军在遭到背部进攻后。阵脚大乱开始撤退。19时30分。战斗结束。印军丢下了九具尸体。另有三名负伤、七名被解放军俘虏。

对印自卫反击战

朗久、空喀山口两次事件后。印度政府掀起反华浪潮。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先后在西段边境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入侵据点。侵占中国领土4000平方公里。

面对印度集结兵力、侵占中国领土、频繁挑起边界冲突的形势。中国驻西藏、新疆边防部队遵照中国政府和中央军委的决定。进入战备状态。在印军发动大规模进攻的当天。即10月20日。奉命开始自卫反击。经过几天反击作战。西藏边防部队全歼印军第7旅。收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吒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被印军侵占的中国领土。新疆边防部队从喀喇昆仑山到冈底斯山。转战千余里。拔除37个入侵印军的据点。28日。中国边防部队停止反击。

1967年中印边境冲突

1967年的中印边境冲突是中国与印度历史上发生的第二次边境冲突。发生于1967年10月1日至10日在当时受印度入侵并纳为保护国的锡金王国与中国西藏的交界。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

1987年中印边境冲突虽未造成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两国之间紧张的形势已经使得中印再次走到了开战的边缘。

1987年4月。印军向塔格拉山脊下的阵地补充了大量兵力。在桑多洛河谷地区建立了直接威胁中国军队哨所的尖兵哨。7个分得很开的尖兵哨所显示。印军不仅侵入中国领土还向前作了少许移动。这引起了中国军队的强烈反应。两军紧张地对峙着。战争似乎有一触即发之势。

英国学者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撰写的《中印边界争端反思》一书称。当时印军打算使用一个师的兵力来“清除”桑多洛河谷地带的中国军队。但有两次均在最后一分钟撤消了攻击令。

2013年斗拉特别奥里地事件

2013年4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规模约一个排的队伍在拉达克-阿克塞钦边界未定的中印西段边界实控线附近斗拉特别奥里地东南部约30公里的天南河谷建立了一个营地。印度军队随即在中国军队营地约300米外建立了自己的营地。

2017年中印军队洞朗对峙事件

洞朗对峙事件是中印两国边防部队于2017年6月18日至8月28日在洞朗地区进行的军事对峙。

2017年6月18日。印度军队携带武器和推土机越过中印边境锡金段。进入中国洞朗地区。阻止中国军队“越过不丹边境修路”。形成中印两国武装对峙。

综上。中国与印度之间的冲突都集中在现代。所以才会认为互相之间的战争很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7:41

    印度,中国,中印,印军,边防,边境,战争,冲突,俘虏,帝国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7:4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和印度的战争很少?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0:57:41

    中国历史上与印度战争大家比较熟知的一个是贞观21年王玄策出使印度。被自立为王的阿罗那顺俘虏。王玄策率领联军一举攻破印度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