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此次意大利使馆之行。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饥寒交迫”。根本没顾得上欣赏什么南欧情调或者古典主义情怀。
其实。中西方饮酒上的差异。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人不同;规则习惯不同;酒也不一样。
这是因为。除了德国的驾考比较严格。难度大外。也跟其对酒精的耐受度较高有关。向来。德国人就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民族闻名于欧洲。
客观看。咱们与欧罗巴人种比。对酒精更为敏感。约1/3的亚洲人缺乏乙醛脱氢酶(将有害的乙醇转变成无毒的乙酸排出体外的重要物质)。因而。往往会导致酒精代谢受阻。易产生脸红、心悸、恶心等不适。
此外。还有法兰西这种干什么都讲究“情调”的民族。酒被看成法餐的灵魂。聚会或者茶歇。也少不了美酒出场。
当然。在西方。普通人工作时间还是以喝咖啡为主(英国人多喝茶)。很正式的饮酒多是佐餐时。就着饭喝的。而且。大部分人都青睐本地酒。除了图便宜外。也算是原汤化原食嘛。
一般情形下。英国人喜好啤酒和苏格兰威士忌。法国人喝红酒。俄罗斯人喝伏特加。德国人喝啤酒。美国人也多喝啤酒。外加各种红酒威士忌等等。
而且。欧美对青少年饮酒也有严格限制。
想必大家都听过类似的故事。因为咱们东亚人特别显小。结果几个三十多岁的中国妇女到了美国酒吧。竟被误认做未成年少女。拒绝给她们提供酒精类饮品等等。
被捉住的未达到年龄私的自饮酒者。除了接受罚款外。还得被强制进行社区义务劳动数天。甚至。连总统的闺女也不例外。
小布什总统任期内。他的女儿詹娜就有一次违反了相关法律。除了缴纳51.25美元诉讼费以外。还被安排进行了8小时的强制社区劳动和6小时有关喝酒方面的法律学习。詹娜本人也因此次违法事件而被记录在案。
类似的规定。西方国家。还有东洋的日本也都是大同小异。青年人买酒必须出示证件表明年龄。更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国家的饮酒年龄。都要普遍高于结婚年龄。
比如。在美国很多州。法定婚龄都降到了男18岁。女16岁。甚至在爱达荷、密西西比、新泽西和华盛顿等州。只要双方父母同意。允许年满14岁的男孩、年满12岁的女孩结婚。
对。都可以正式结婚了。但还不能合法买酒饮酒。这算是西方社会的常态。
实际上。排除俄罗斯、乌克兰这种比较另类的地区。大多数西方国家中。除了酒吧和餐厅的酒水。普通的酒。其实就是酒饮料。比如。无醇啤酒和各类低酒精含量的果味饮料。
当然。也不排除很多洋人酒瘾大。不克制。最终喝成了家破人亡。被社会抛弃的loser。
总之。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除了自己享受外。很多时候。饮酒同样会被当做了社交手段。只是。跟中国人把喝酒吃饭看成一体的习惯不同。除了佐餐外。洋人们还喜欢直接喝。不怎么就着饭菜。咱们看来。像在喝饮料一样。不过。这样的酒水。大多度数比较低。仅能算成酒精饮料罢了。
而咱们中国呢。喝酒除了休闲。聊天助兴外。更多的场合是在用酒怂人胆量。把劝酒、喝酒当成了办事的武器工具。据说。在整顿“四风”活动前。一些部门的酒局。围着桌子坐的一圈人在上酒菜前。都会先吃下一颗小药片。以便随后在酒桌上好好“发挥”....类似的情形。也经常出现在咱们的邻居俄罗斯的饭局上。这点。山水相连的两国。民情到还是很共通的。
其他观点:
关于这一块。相信很多人都很感兴趣。特别是常喝酒的人。那就是外国人喝洋酒时的种种场面。而这个。我们平时在外国电影里看到的。实在是太多了。
而这个喝酒的场景。最经典的镜头有两个:一个就是在酒吧里。往那一坐。服务员赶紧给你调一杯酒。也不需要吃菜。干喝。顺便和旁边的人聊聊天;另外一个就是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随便就能摸出来一瓶酒。倒上小半杯。像喝饮料一样。一饮而尽。
有人就会有疑问了。外国人喝酒真的是这样的吗?怎么感觉喝起酒来好随意啊。为什么看外国电影。总是看到他们哪里都放着酒?随时喝上一杯。连办公室也是。这是真实的吗?
一。首先开门见山地说。这个肯定是真实的
在喝酒这个细节上。外国电影没必要掩饰什么。也没必要把喝酒这个事儿搞得那么高雅。他们平时怎么喝酒。电影里也是一样的。毕竟艺术本来就是源于生活。他们日常喝酒的状态。本就是这个样子。
二。很多人最为不解的是。外国人喝酒怎么这么随意。跟中国人喝酒完全不一样啊?
1。普通洋酒。在国外本身就很便宜
高档的洋酒。价格在哪都很贵。就像汽车一样。但是要说普通的洋酒。在国外的价格本身是很低廉的。怎么来形容呢。按照收入与物价的比例来说。普通的洋酒。也就相当于我们这边的10块钱左右的勾兑酒吧。甚至是更便宜。
外国洋酒。包括威士忌、白兰地、伏特加之类的。对于质量要求很严格。没有“勾兑”一说。价格还这么便宜。所以说家里、办公室里随便喝点。酒吧里喝点。花不了几个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果我们要想喝上正宗的白酒。怎么着也得是那种上百块钱一瓶的。天天喝。一般人还真消费不起。
2。外国人喝酒。为什么和中国人喝酒完全不是一种状态?太随意了吧?
首先。有一句话说得好。“身体最诚实”。人别管做出什么样的举动。那首先都是遵从于自己本身的最直接的感受的。喝酒当然也不例外。外国人喝酒那么随意。哪哪都能来上一口。喝的下去吗?
对了。这才是问到了重点。这就要从外国洋酒和中国白酒的味道和口感上说起。别管是加工工艺比较复杂点的威士忌、白兰地。还是工艺相对比较简单的伏特加。那个味道。和中国白酒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中国人喝白酒习惯了。觉着味道就该是这个样。但是外国的洋酒完全不一样。外国洋酒。从工艺上来说。和中国白酒的工艺差不多。也是食材发酵后蒸馏而出。度数也差不多。有的甚至比中国白酒还要高。但是从味道上来说。和中国白酒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大家可能看过外国人喝中国二锅头的视频。即使是酒量很大的俄罗斯人。一口中度二锅头下去。哪个不是咧着嘴、闭着眼。一幅痛苦不堪的表情?为什么。“身体最诚实”啊。中国白酒的味道太冲了。难以下咽啊。
原因出在哪里?那就是中国白酒酿造工艺中特有的“酒曲发酵”。虽然中国白酒的工艺是元末明初从外国传过来的。但是工艺中自创了“酒曲发酵”。而正是由于酒曲的参与。才使中国白酒产生出了特有的酒曲味。其实也没必要把中国白酒说得那么高大上。这个酒曲味。就是那种难以下咽的味道。辛辣、刺喉。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明白了个大概了吧?看似酒精度都差不多。但是外国洋酒没有酒曲味。只有威士忌、白兰地的麦香味和果香味。甚至是伏特加的纯净到“无味”。很好入口啊。所以喝起来自然是很随意。跟酒的度数。是没有一点点关系的。
为什么中国人喝白酒。必须要有两个下酒菜。最不济也得有个花生米?没有点东西在嘴里香香嘴。遮盖一下。这酒喝不下去啊。外国人为什么哪里都能来上两口。那就像喝饮料一样啊(虽然没有这么夸张)。除了喝下去有点醉外。口感上不觉得难受啊。
再引申一下。比如说国内的酒吧。为什么都是清一色的洋酒。为什么就没有中国的白酒。其实并非崇洋媚外。原因很简单。酒吧里没有下酒菜啊。如果给你上瓶二锅头。让你坐那干喝。除了酒蒙子外。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吧?
三。文化的差异。根本上其实是物质的差异
外国的酒文化。就是开始时说的。哪哪都是酒。说喝就喝。看似很潇洒。连口菜都不需要吃。那是因为洋酒的口感很容易接受。没必要有下酒菜。当然。他们也没啥美食。
中国的酒文化。没有一桌像样的下酒菜。那就不叫喝酒。白酒虽然辛辣。但是有下酒菜相佐。自然也能喝出中国白酒自身绝妙的味道。当然。最主要的是。我们有各种美食啊。外国人不会做啊。
说到酒文化的差异。其实大家也不必太死板。有时候尝试一下外国洋酒。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有时候就买点威士忌和伏特加。倒点威士忌。加少许96度的伏特加“生命之水”。再加点饮料。炒俩小菜。喝起来还是别有一番风味的。见下图。
其他观点:
一些西方国家对酒的定义为含酒精的饮料。当然某些烈性酒除外。不过各国的法律法规也不一样。比如有的规定未成年人禁止饮用含酒精饮料。有的地方规定酒精含量达到一定程度的饮料只能在酒吧、餐厅等销售。有的对饮酒驾车也有严厉的处罚。工作时间喝酒可能很多公司也不允许。但总体来说。西方人大多喜欢时常喝点酒。这种酒一般都是度数较低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402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中国,洋酒,白酒,伏特加,酒曲,外国,也不,威士忌,的是,都是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看外国电影总是看到他们哪里都放着酒?随时喝上一杯,连办公室也是,这是真实的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此次意大利使馆之行。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饥寒交迫”。根本没顾得上欣赏什么南欧情调或者古典主义情怀。其实。中西方饮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