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2011年8月22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攻陷首都的黎波里。新闻发言人穆萨·易卜拉欣在酒店从容的进行完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后撤离。数小时后酒店被占领。易卜拉欣可谓全身而退。但他的去向至今还是待解之谜。
易卜拉欣是一位颜值颇高。一身正气。不卑不亢的卡扎菲政权新闻发言人。他卡扎菲的忠实支持者。从利比亚冲突爆发到卡扎菲众叛亲离之际。易卜拉欣始终不离不弃。一如既往的为早已不知去向的卡扎菲效力。
不论卡扎菲好坏与否。单从气节来看。易卜拉欣确实是位英勇战士。他的发言总是充满激情。而且是那么的理直气壮。他表现的心理素质和才华都是罕见的。或许卡扎菲会很快被人遗忘。但他却会被世人铭记。
穆萨·易卜拉欣。生于1974年。是一位标准的七零后。他与卡扎菲同属一个部落。易卜拉欣从小家境富裕。这要源于他优越的部落身份。二十六岁时。易卜拉欣进入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学习。之后攻读媒体艺术博士。
但由于没有完成论文的最后修改。他也没有获得博士学位。易卜拉欣在英国留学和生活了十五年。可谓是一个典型的“英国通”。在老师的印象中。他是个有魅力且友好的青年。他从不掩饰对卡扎菲家族的忠诚。
而在同学们的眼中。易卜拉欣就是为保护卡扎菲而生的。他为之效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求学期间的易卜拉欣也与同龄人一样。经常犯一些错误。比如他曾有向小贩投掷食物和偷拍戒备森严的外国使馆等行为。
比利亚冲突爆发后。易卜拉欣回国并被委任为新闻部长。显然是临危受命。在法英等国发动对利比亚军事打击之后。卡扎菲试图通过政治谈判来缓解危机。作为新闻发言人的易卜拉欣便走向前来。向外表达立场。
易卜拉欣的发言总是富于逻辑且不失风度。在同年3月27日的发言中。他谴责了多国联军对利比亚的轰炸。他说这将使利比亚陷入内战。他同时表示。轰炸会使利比亚变成伊拉克。人们变得痛苦不堪且充满仇恨。
六天后。他再次在的黎波里举行新闻发布会。他指出。利比亚可以采取任何政体。可以就选举等问题进行改革。但前提是必须在领袖卡扎菲的领导下进行。他说卡扎菲没有职务可以辞去。但政治体制可以谈判。
每次在联军轰炸之后。易卜拉欣都要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伤亡情况。在之前的一次轰炸中。卡扎菲夫妇侥幸逃脱。但其子哈米斯和三个孙子丧生。易卜拉欣连夜谴责这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并说卡扎菲安然无恙。
反对派武装宣称卡扎菲早已逃离的黎波里。以此来瓦解政府军。易卜拉欣及时向媒体否认了这一说法。并强调“领袖每天都在精力充沛的领导国家”。从其发言不难看出。易卜拉欣对卡扎菲是绝对的忠诚和敬仰。
易卜拉欣召开的发布会。在用语上很讲究。分寸把握的很好。软硬兼施且用词巧妙。都展现出一定的艺术性。无奈卡扎菲大势已去。易卜拉欣的命运也难有大的转机。尽管如此。易卜拉欣仍然对卡扎菲不离不弃。
冲突爆发初期。利比亚前外长库萨从突尼斯叛逃至英国。并辞去外长一职。次日。易卜拉欣就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此事。他并没有说库萨是叛逃行为。而是说他存在多种健康问题。也可能是年龄太大有些疲倦。
实质上。库萨的行为引起了卡扎菲政权的松动。机智的易卜拉欣没有火上浇油。他说如果库萨感觉好些了。我们欢迎他回来。他同时强调。这是一场整个国家的斗争。不依赖于任何个人。卡扎菲会在此抵抗到底。
据媒体报道。易卜拉欣有位二十五岁的弟弟哈桑。他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哈桑与一群人结伴前往扎维耶探望朋友。但在广场行走时遭到武装直升机的扫射而死亡。易卜拉欣闻讯后。冲出房间后倒地并嚎啕大哭。
2011年8月21日。反政府武装攻入首都的黎波里。次日。易卜拉欣为卡扎菲政权召开了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他再次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坚称卡扎菲政府军有能力抵抗反对派的进攻。卡扎菲却早已不知去向。
发布会完毕后。易卜拉欣与大批政府官员撤离酒店。数小时后反对派武装占领此地。一个月后。利比亚一家电视台称易卜拉欣已被捕。他穿着妇女的衣服。蒙着面纱试图混在平民中逃跑。此消息引爆全球媒体。
正当人们惋惜之际。叙利亚媒体发布了易卜拉欣的一段录音。他声称自己并未像反对派说的被逮捕。而是与二十多名卡扎菲武装一起进行防御。并声称反对派从未靠近他们一步。他们将誓死战斗到最后一刻。
之后又传出易卜拉欣被捕的消息。一年后易卜拉欣在互联网上对此消息进行了否认。他指责这一消息是反对派为转移视线而散布的假消息。录音还称他已经身在国外。从此以后。再没有关于易卜拉欣的任何消息。
在卡扎菲众叛亲离、不知去向的情况下。易卜拉欣表现出新闻人应有的职业操守。他在最后一次发声之前。卡扎菲已经逃出的黎波里。易卜拉欣的坚守与忠诚。确实让人为之惊讶。这也是他受到国际关注的主因。
其他观点:
伊布拉欣之所以能够在卡扎菲倒台后全身而退。主要靠得是其在西方留学时和在利比亚国内卡达法部落的背景关系。
现年44岁的穆萨▪易卜拉欣。由于有西方留学和同卡扎菲一个部落的背景。在卡扎菲时期被任命为利比亚信息部长和新闻发言人。在2011年利比亚冲突中。他不但多次在媒体面前公开指责北约等西方国家的干涉。还在的黎波里战役前煞有介事地向外国媒体透露相关的军事部署。并且直到卡扎菲撤离后。最后才撤出首都的黎波里。
易卜拉欣由于出身大部落家族。所以很早就前往英国留学。而且一待就是15年。在此期间他就读于世界知名的埃克塞特大学。并且还成功的在大学里娶了一个德国媳妇。值得一提的是埃克塞特大学是英国知名政治领域学府。其校友有英国的内政、文化、国防大臣。英国王室。还有阿联酋的酋长和土耳其的前总统。再加上其德国媳妇的关系网。这显然为易卜拉欣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与保护。
自其逃亡后。由于易卜拉欣多少算个重要人物。所以一开始利比亚过渡政府想方设法地要活捉他。尽管声明多次抓到过他。但是事后证明都是虚假的。并没有足够的证据作为支撑。直到2014年10月份埃及政府宣布从开罗驱逐易卜拉欣。世人才直到他其实早在卡达法部落武装的掩护下前往了埃及避难。
而利比亚这个国家其实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现代国家。充其量算是由多个部落捏合而成的邦联。在卡扎菲时期尚且能够通过强力手段整合。但是卡扎菲一倒台就立刻树倒猢狲散。而易卜拉欣和卡扎菲所在的卡达法部落。就是利比亚最大部落阿什拉夫的大分支之一。覆盖了整个利比亚的西部和北部地区。
在的黎波里战役时期。周围亲卡扎菲的部落武装曾经想救援。但无奈反对派在北约的支持下进展快速。卡扎菲直接就垮了并且被活捉。而易卜拉欣由于利用平民身份作为掩护才得以逃脱。在和卡达法部落武装汇合后。他先是在苏尔特的老家躲了一阵。而后利用边界的混乱进入埃及。
在离开埃及后。易卜拉欣利用之前的关系隐居了起来。除了在2015年在英国议会关于利比亚问题的政治活动发表了一篇视频演讲以外。再没有任何消息。随着世人逐渐对卡扎菲印象的淡化。易卜拉欣渐渐从世界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其他观点:
首先。易卜拉欣他一个人打了一场仗。还打得不错;其次。因为他只是个发言人。所以西方国家对他没有兴趣。
卡扎菲政权倒台已经很多年了。当年在利比亚的那些人那些事都已经成为历史。抛开当年战争的正义与否不说。抛开当年那些人的是非对错不说。单就利比亚政府新闻发言人这一角色。穆萨-依布拉欣干的还是不错的。可以说他一个人打了一场战。这场战是利比亚战争的一部分。
至于说利比亚失败以后。伊布拉欣为什么能够全身而退?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西方国家眼里。伊布拉欣是个小角色。不值得大动干戈的去找回来。所以他能够全身而退。
为什么说他一个人打了一场仗呢?这是就战争的形式而言的:战争并不仅仅是在战场上两军对垒、互相攻杀的热战。他还包括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这些战争与热战的区别。仅仅是战场上没有硝烟。武器是宣传媒体、法律等。伊布拉欣坚守的就是这个战场。他一个人为利比亚打了一场舆论战。并且这场仗打的还是不错的。
他说话的特点就是沉稳、敏捷。针锋相对又距离力争。不卑不亢又进退有据;他所持的立场虽有抱残守缺之嫌。但他所呈现的立场却又新意连连;再加上由于易卜拉欣形象好。气质佳。所有发言的出发点都是呼吁各方停火谈判。让民众免于战火之苦。一下子就占领了道德制高点;最重要的是他在表明立场态度时。不是歇斯底里地叫嚣。不是罔顾事实的否认。而是彬彬有礼地摆事实讲道理。声音不高但态度诚恳。
利比亚的战争发展有一个过程。大约是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月16日。利比亚多地爆发游行示威活动开始。到3月19日 法国率先空袭利比亚;第二阶段从3月19日开始到8月21日利比亚反对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第三阶段从8月21日到10月20日卡扎菲被杀。
第一阶段。再没有外力的干预下。反对派没什么办法。不到一个月就被打得丢盔弃甲;第二阶段时间较长。在法国、英国、美国和北约的空袭打击下。卡扎菲武装被反对派打得四处逃窜。直到首都失守;第三阶段也简单。就是反对派乘胜追击。直到打死卡扎菲。易卜拉欣就是在第二阶段出名的。
下面我们列举两个例子。看看易卜拉欣在不同的情况下怎样打这场舆论战的。
2011年3月30日。看到欧美国家开始轰炸卡扎菲。见惯世界风雨的利比亚外长穆萨·库萨突然逃到英国伦敦。并辞去外长职务。这件事对利比亚是个打击。回应不好将是个很大的麻烦。在31日的记者招待会上。当有记者就这个事情提问时。易卜拉欣说。库萨一直存在着多种健康问题。再加上年龄比较大。可能已经“疲倦了”。紧接着他又说:“我们是他的家人。如果他感到好点了。我们将张开双臂欢迎他回来。······辞职对叙利亚没有任何影响。因为一个国家不会依赖于某个人的。无论他的职位有多高。”这个回答绵里藏针但面面俱到。
2011年3月19日。法国率先空袭利比亚。紧接着。英国、美国、北约都加入空袭。还给利比亚军队划定禁飞区。卡扎菲的军队一下子没法动了。反对派节节胜利。这时。易卜拉欣4月5号出现在记者招待会。代表利比亚政府说出了卡扎菲的底线:“我们可以采取任何政体。可以就宪法、选举等任何问题推动改革。但是必须在领袖(卡扎菲)的领导之下进行。····卡扎菲职务可以辞去。但利比亚采取何种政治体制以及如何治理国家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可以就此进行谈判。”但是。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反对派。都没理会这个提议。
几乎在欧美国家和北约部队每一轮打击利比亚之后。易卜拉欣都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设施损毁和人员伤亡情况。抨击北约的破坏行为。4月30日。卡扎菲的小儿子与3个孙子被炸死。易卜拉欣第一时间向媒体通报。表明这次袭击很无耻。目标就是领导人。这是违反国际公约的行为。但随着形势的日益恶化。易卜拉欣的措辞也逐渐软化。但他一个人在战斗。直到2011年8月22日。他还在一家酒店召开新闻发布会。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实际这时候反政府武装已经进入首都。
易卜拉欣已经成为历史了。这场战争也过去了许多年。作为发言人的易卜拉欣之所以没有受到追杀。道理很简单:他只是个发言人。看看萨达姆、卡扎菲。怎么躲都是躲不过的。打个比喻来说:强盗来你家里抢劫。得手后。没有必要把门踹碎。
易卜拉欣之所以能让人记住。除了上面说到的特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任何时候。忠诚都是一个高贵的品格。让人敬仰。这与立场无关。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0757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利比亚,反对派,的黎波里,北约,英国,都是,部落,是个,这是,国家
没想到大家都对卡扎菲政权倒台后,新闻发言人易卜拉欣,为何能全身而退?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2011年8月22日。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攻陷首都的黎波里。新闻发言人穆萨·易卜拉欣在酒店从容的进行完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后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