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是一介书生,却指挥了著名战役,刘仁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原创

虽是一介书生,却指挥了著名战役,刘仁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刘仁轨是从一个县尉做到首辅大臣的儒将。中国古代抗倭、大败百济的名将。一个竭诚奉国、遭黜削而能尽忠的忠勇将帅。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说他:“太宗朝李靖、高宗朝刘仁轨。皆自宰臣。乞骸致政。其后知犹可用。复起于家。进退之间。曲尽情礼。君臣之际。良史美谈”。武则天评价他:“公忠贞之操。终始不渝;劲直之风。古今罕比”。

刘仁轨(601年-685年)。字正则。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县张市镇)人。唐朝宰相、名将。汉章帝刘炟之后。唐太宗时。刘仁轨以直言敢谏闻名。累官至给事中。唐高宗即位后。刘仁轨历任青州刺史、带方州刺史、同中书门下三品等职。镇守百济期间。因救援新罗。并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倭国、百济联军而名震天下。一度以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受命防御吐蕃。武则天摄政时。刘仁轨担任西京留守。封乐城郡公。垂拱元年(685年)。刘仁轨逝世。年八十四。追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唐玄宗时。追谥“文献”。并配享高宗庙廷。撰有《行年记》、《永徽留本司格后本》等。惜今已亡佚。

刘仁轨少年时代家境贫困。爱好学习。隋朝末年。社会动荡。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乱让他无法专心地读书。但仍然获得“恭谨好学。博涉文史”的名声。刘仁轨每当劳动之余、或空闲之时。就伸出手指在空中、地上写写划划。来巩固自己所学得的知识。刘仁轨后来以学识渊博而闻名于世。

唐高祖武德初年。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起草奏疏议论国事。刘仁轨看到那份草稿。替他修改了几句话。文采顿时焕然一新。任瑰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异。于是就下文书聘补他为息州参军。不久改任他为陈仓县尉。陈仓县官署里有个名叫鲁宁的折冲都尉。平时骄狂放纵违反法纪。县署里没有人能制服他的。刘仁轨警告其不得重犯。但鲁宁凶暴蛮横不当回事。依旧如故。刘仁轨用刑杖将他打死。州里的官员把这事报告给了朝廷。太宗李世民非常生气。大怒道:“一个县尉竟打死了我的折冲都尉。这算什么”?命人把他召进朝廷责问。刘仁轨回答说:“鲁宁侮辱国法。我因此杀了他”。太宗见刘仁轨刚毅正直。就提升他为咸阳县丞。

贞观十四年(640年)秋。太宗准备到同州打猎。当时秋收还没有结束。刘仁轨上书劝谏说:“今年雨水丰沛。庄稼长得茂盛。现在仅仅收割了十分之二。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就已对秋收造成不少妨害。现在有要为打猎做准备工作。维修桥梁平整道路。劳力即使尽量节省。还是不能少于几万人。稍微推迟十来天。让农民收割完毕。陛下的车驾从容出动。于公于私都得到安宁”。 唐太宗认为他说得对。并下诏赞美到:“你的职位虽然低。但能竭尽忠诚以奉事国家。所论之事。朕十分赞赏”!不久。刘仁轨升任为新安县令。累官至给事中。多次升迁到给事中。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刘仁轨因处理“毕正义案”得罪李义府。刘仁轨遭到李义府等人的憎恨。被贬为青州(今山东青州)刺史。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发兵征讨百济。刘仁轨奉命督海运。李义府在明知时机不当的情况下。强行督促他出海。结果船队在途中遇风沉没。死伤严重。朝廷派监察御史袁异式审讯。结案后。李义府对高宗说:“不斩刘仁轨。无法向百姓谢罪”。 高宗只是将刘仁轨免职。以白衣(平民)的身份随军草草处分了事。同年。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平定百济。左卫中郎将王文度在渡海时病亡。高宗于是授刘仁轨检校暂任方州刺史。代替王文度统军职务。显庆六年(661年)三月。百济旧将僧道琛、鬼室福信等人立故王子扶余丰为王。兴起百济复国运动。起兵反抗唐军。将刘仁愿围困在府城。刘仁轨任行军总管。受命东征新罗。与新罗军一起援救刘仁愿。并击退围攻府城的百济军。与城中的刘仁愿会合。这是刘仁轨第一次带兵。尽管刘仁轨没有作战经验。但刘仁轨治军严明。率领军队横渡瓠芦河。进攻并攻克新罗重镇七重城。后率所部唐军转战。所向披靡。在熊津江(今韩国锦江)口大败道琛。斩杀、淹死叛军数万人。刘仁轨、刘仁愿合兵一处。驻守府城。这年初冬。唐大将苏定方围攻高丽都城平壤日久。加之战事不利。又值大雪。粮草不济。遂退出平壤。刘仁轨自请留守百济。

高丽国(古代朝鲜)是管辖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个重要部落。而高句丽是指我国辽东半岛和长白山一带。当时被高丽所蚕食侵占。他们将首都建在吉林集安。后来迁至今朝鲜的平壤。百济就是今天的韩国一部分。原与新罗同为并列部落。百济吞并新罗部落后。管辖朝鲜半岛的西南部。首都原来在韩国首尔。后来迁至今天韩国的公州。叛军首领福信等人认为唐军独守孤城孤立无援。不久必将西归。唐军不少将士的确也想西归中原。唐高宗也认为不宜再战。可随时西归中原。刘仁轨、刘仁愿认为如果这个时候撤兵。百济叛军必将前堵后截。损失更大。不如趁敌军天寒、松懈之际。突然率部奇袭。打下几个城池。这样既有粮草。又避免损失受冻。还减少以后攻城损耗和时间。诸将士同意了。刘仁轨让刘仁愿守熊津府城。自己带兵连克数城。安抚百姓;刘仁愿派人向朝廷报捷。同时请求增援。

与此同时。百济叛军发生内讧、火并。福信杀死了道琛。双方属下争斗不止。这样以来百济叛军实力更加虚弱。没有办法。不得已向高丽、倭国(古代日本)乞求援助。高丽怕惹怒唐军没有敢派兵支援。倭国却认为这是进入朝鲜半岛的好时机。于是倾兵增援。龙塑三年(663年)。倭国天智天皇以援助百济为名。令倭将领毛野稚子等率领倭精兵2万7千余人直扑百济旧地。唐高祖得知倭寇增兵百济。命熊津道总管孙仁师率7千人从山东淄博等地渡渤海开赴熊津。九月。孙仁师与刘仁轨、刘仁愿会师。唐军士气因而大振。

刘仁轨任主将。本着“擒贼擒王”的原则。提出先攻击贼巢穴周留城的计划。他说:“加林城地势险阻守卫坚固。进攻就会大量伤亡。守卫也会旷日持久。周留城(今韩国忠清南道舒川郡旧韩山邑)是敌巢。敌军头目都集聚在那里。如果攻克周留城。其余各城自然就好夺取了”。诸将同意了这个计划。按照部署。孙仁师、刘仁愿及新罗国王金法敏率领陆军进发。刘仁轨则与杜爽、扶余隆率水军沿着熊津、白江进军。与陆军会合。刘仁轨水军在白江口遇上了倭军。唐军四战皆捷。焚烧倭国战船四百艘。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倭军大败。这就是著名的“白江口战役”。百济国王扶余丰脱身逃走。所佩宝剑被唐军缴获。百济王子扶余忠胜、扶余忠志率领自己的兵众及倭国、耽罗国使投降。只有百济主帅迟受信占据的任存城(今韩国忠清南道礼山郡凤首山)还未被攻克。

当年苏定方灭亡百济。主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纠集溃卒。凭借险要地势接应鬼室福信。与孙仁师、刘仁愿陆军对峙。白江口之战后。二人投降唐军。刘仁轨展示诚意。让他们攻取任存城来证明自己的真诚。又为其补充军械、粮草。孙仁师认为此举可能会招致他们反叛。刘仁轨说:“我观察沙吒相如、黑齿常之真诚并有谋略。乘机立功。还怀疑什么”?沙吒相如等最终攻克了任存城。百济、倭寇联军在海上不敌唐军。在陆地上更不是唐、新联军的对手。唐、新联军将倭寇、百济杀得人仰马翻。倭寇被杀万余。加之海上消灭数千。仅剩数千人乘仅有的战船逃回倭国;百济死伤更甚。除迟受信独自逃往高丽存城不降外。百济的残余势力被全部消灭。唐军很快占领百济全境。形成了对高丽南北夹击的态势。

百济平定、新罗复国后。孙仁师、刘仁愿等人班师回朝。朝廷令刘仁轨则率军留镇百济。百济经过多年战乱。百业凋敝。刘仁轨采取一系列安民措施:掩埋祭奠死者、医治伤患;重新登记户籍。丈量土地从新分配;设置官署吏属。安置饥民灾民。救济贫困人家;开辟道路。建设村庄。修复堤坝堰塘。鼓励农耕生产。从事经商贸易;还替他们兴建土地神庙。百济民众很快安居下来。唐镇守军队屯田垦种。集聚粮秣。加强军备。为以后平定高丽做预先筹划。

麟德二年(665年)。唐高宗到泰山封禅时。刘仁轨带领新罗、百济、儋罗、倭国等四国的酋长奔赴泰山参加祭典集会。高宗李治非常高兴。擢升刘仁轨为大司宪兼知政事。乾封元年(666年)六月。刘仁轨迁右相。兼检校太子左中护。进封爵号为乐城县公。他的儿子以及哥哥的儿子中有三个人被授予上柱国头衔。乡亲们为此感到光荣。把他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

永隆二年(681年)。刘仁轨任太子少傅。多次请求去职退休。朝廷只同意他免去尚书左仆射职务。武则天主持朝政时。又重新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宰相)。刘仁轨上奏疏称病辞职。乘机陈述吕后、吕禄、吕产祸乱败亡的事来规劝武后。武则天不仅没有怪罪。反而得到赞许。特遣武承嗣带上诏书慰问勉励他。垂拱元年(685年)。刘仁轨改任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乐城郡公。同年(686年)春。刘仁轨去世。终年85岁。武则天特的诏令在朝官员登门哀悼。颁发诏书追认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在唐高宗乾陵墓地。

刘仁轨虽然官高位显。但是从不自高自大。接待亲朋故旧跟当平民时一样谦虚恭敬。刘仁轨早年曾被御史袁异式弹劾。袁异式轻慢他侮辱他。胁迫他自杀。等到刘仁轨任大司宪时。袁异式还是宪台御史。成了刘仁轨下属。心里惶惶不安。一次宴饮。袁异式乘着酒劲向他解释求情。刘仁轨端着酒杯说:“如果不和您友好共事。就让我跟这酒杯一样”。说完掷碎酒杯。后来刘仁轨主管政务。特的推荐袁异式任司元大夫。刘仁轨就是这样从一个小小县尉做到首辅大臣的。刘仁轨颇有军功政声。为人和善大度。深得属下拥护。

其他观点:

现在我们都称自己的祖国为礼仪之邦。中国的文化已经传播到了世界的许多国家。中国人被外国人亲切的叫为唐人。这是因为在唐朝时期。疆土得到了很大的扩大。并且当时的君王非常反对打仗。经常是一些和平相处的原则。和周边的国家进行友好相处。就算是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也还是把这些俘虏。送到自己的国家进行生活。

唐朝的刘仁轨以自己书生的身份。却打了一场著名的战役。

刘仁轨出生在一个农民之家。但是他从小非常勤奋。又喜爱学习。经常的读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虽然是一个文弱的书生。但是他却经常想着要报效自己的祖国。他在长大以后就参加了。当时朝廷所举办的考试。从此也开始了自己的官场之路。有一次海关的将领。在打仗的过程中失去了性命。所以当时的朝廷就。派刘仁轨去接任他的位置。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他非常的高兴。看见人就说自己。终于可以报效祖国了。

当时和唐朝挨着的国家。就是朝鲜和日本。这些国家经常对边境的人民进行骚扰。在经历了几个海关将领以后。依然是没有对这些疆土进行收复。刘仁轨在到任以后。就开始积极的进行兵力的演练。并且要求将士们一定要养成。勤俭的好习惯。通过纪律严明。来让军队赢得稳定的民心。获得当地百姓的喜欢以后。他也是找机会来对这些国家进行打击。当时日本经常的对海边的一些渔民进行骚扰。所以他决定要狠狠的打一场战役。

在刘仁轨出任海边将领的时候。已经是非常高的年龄了。他到达这些地区以后。经常的推出中原的文化。在一次著名的战役以后。日本被唐朝军队打败了。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后。双方都保持了非常友好的相处。刘仁轨采用宽大处理的政策。让一些被抓的俘虏。都回到他们的国家。并且宣称唐朝愿意。和他们保持非常友好的相处。而不是经常得起战乱。这样只会让人民受苦。

此后日本派出了自己的使臣。来向大唐表示友好。为了学习中原的先进文化。还经常的派出国内的学生。来进行文化方面的交流。这样唐朝的文化也走出了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传播。经过了几场胜利的战争以后。这些邻近的国家开始。和大唐进行和平的相处。并且互相的交流一些文化。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繁荣。唐朝军队也没有因为自己打了胜仗。而对这些小国进行占领。而只是为了和平。

刘仁轨虽然是在很高的年龄。才担任海关的将领。但是他却打了几次非常漂亮的胜仗。此后他回到朝廷。也担任了很高的官员。在自己的职务上退休以后。一直活到了80多岁。在他死了以后。唐朝的皇帝都命令官员们。去对他进行祭拜。他的家族也因为他得到了很多的封赏。根据史书记载。刘仁轨的两个儿子也遵从他的意愿。开始了当官的道路。并且也在官场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观看刘仁轨的一生。当官的前期是以文职为主。在危难的时刻却担任了海关的官员。并且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打了很多场胜利的战争。为这些边境带来了永久的和平。他没有对这些国家进行侵占。而是派出使者。表示了朝廷想要和平相处的态度。让当时周边国家都来到唐朝的京城。对君主进行朝拜。并且学习了大唐的文化。也为唐朝文化走出国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其他观点:

说起唐朝名将刘仁轨。大多是赞誉之词。他一直被当作抗倭第一人的民族英雄被后人所景仰。当然。战功令刘仁轨声名显赫。他本人也是位才兼文武的人。后来出将入相。

说起唐朝名将刘仁轨。大多是赞誉之词。他一直被当作抗倭第一人的民族英雄被后人所景仰。当然。战功令刘仁轨声名显赫。他本人也是位才兼文武的人。后来出将入相。刘仁轨在乾封元年(666) 由于军功。被拜为相。四次任相。三次退休。做了十九年的宰相。直至终老。他的官场之路虽有沉浮起落。但无大风大浪。他虽算不上一代一流贤相。但在唐朝那种 剑拔弩张的争权夺势的政治格局下。仍然能善始善终。在他逝世后。武后居然废朝三日。令百官前往吊唁。并加以册封。陪葬乾陵。其声望和受宠的程度不言而喻。 为什么他会如此受重视?恐怕与他为官的圆滑是分不开的。

一、 刘仁轨身为一国之相。位高权重。本应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处处为大局着想。但他却为了自己的一点私人恩怨。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假公济私、公报私仇。陷国家于 危难之中。刘仁轨在为左仆射时。与中书令李敬玄有矛盾。时吐蕃入侵。刘仁轨奉命出征。但是他所递交的奏折多遭到李敬玄的反对。使其怀恨在心。于是刘仁轨上 表唐高宗举荐李敬玄替代自己。李敬玄当然是推辞不已。不明就里的高宗也说:“仁轨须朕。朕亦行之。卿何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李敬玄硬着头皮出征。结果在青海大败。导致吐蕃由此更为兴盛。

刘仁轨明知李敬玄不能胜任。但为了泄一己之愤。而把国家大事当作他打击政敌的工具。李敬玄在青海一败后一蹶不起。国家利益也由此受到了重大损失。这也成为以后唐朝军事由胜利转向失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刘仁轨因“逞其私忿”。而“陷人之所不能”。实在是没有一点宰相度量。其做法也非君子所为。更重要的是“覆徒贻国之耻。忠恕之道。岂其然乎?”。

二、刘仁轨贪慕虚名。看重名声本是好事。但是过于追求虚名。就过犹不及了。时刘仁轨与宰相李义府不和。李义府一直寻机报复。当唐军讨伐百济时。李义府督促刘仁轨进行海上运输。由于遭遇大风。翻了船。死伤众多。李义府派袁异式去定刘仁轨的罪。后由于舍人源直心的辩解他才得以逃脱死罪。在刘仁轨立有军功被擢升后。袁异式非常恐慌。刘仁轨安慰他“无以昔事不安耶?知君为势家所逼”。而且当场摔杯子表态。他果然没有失言。在他担任知政事时。袁异式不久也被升迁詹事丞。这表现了刘仁轨的胸怀大度、公私分明。本来是值得我们称赞和提倡的。

但此后。刘仁轨听到了些许风言风语。又立即举荐袁异式为司元大夫。即户部侍郎。这就有点让人匪夷所思。本来朝廷官员的升降需经过严格的考核。而他却为博得一个好声名为他人所左右。这种做法既不公正也不合理。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原则。监察御史杜易简谓人曰:“斯所谓矫枉过正矣!”

刘仁轨不但在战场上战绩卓著、才能超人。而且在官场那种权力角逐中善于自我保护。做到游刃有余、善始善终。的确令我们敬佩。同时他也是一个平凡之人。有其狭隘自私的一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1:26

    百济,自己的,新罗,唐朝,朝廷,高宗,府城,国家,县尉,叛军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1:26

    没想到大家都对虽是一介书生,却指挥了著名战役,刘仁轨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1:26

    刘仁轨是从一个县尉做到首辅大臣的儒将。中国古代抗倭、大败百济的名将。一个竭诚奉国、遭黜削而能尽忠的忠勇将帅。唐朝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