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原创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所谓的\"古风\"。即古体诗。诗体的名称。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亦称为:古诗、古风。其实就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因不在提问中。故不作过多的解释。)

古体诗产生较早。形成于汉魏六朝。其中包括了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

乐府。本来是汉朝设置的官署的名称。其职责是收集民歌并为它配上乐谱。后来把这些配乐的歌词称之为\"乐府\"。比如汉朝著名的《陌上桑》、《东门行》、《孔雀东南飞》。南北朝的《子夜歌》等等。都是乐府。

此后至唐代、宋代。一些诗人仍沿袭乐府旧题或模仿乐府体裁写作的诗歌。虽然并不配乐。但是仍然称为乐府。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将进酒》等。

其后。因大多诗歌并不再配乐。其诗体的形式也比较自由。篇幅长短并无一定约束。少者仅两、三句。每句或四、五言。或六、七言。或五、七言杂以三至十一言。按其言数称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体。其中又以五言体、七言体较为常见。亦称为:五古、七古。

四言诗。如曹操的《观沧海》;五言诗。如陶渊明的《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七言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其一和其三。

尽管唐代已经形成了近体诗(律诗和绝句)。但是其间以及宋代仍然有一些诗人仍然有按照古体诗(即古风、古诗)的写作方法写诗的。比如: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北征》、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荔支叹》、陆游的《长歌行》等等。其原因。古体诗即不讲究对仗。押韵范围也较宽、较自由。而且平仄韵均可用。既可以句句押韵。一韵到底。也可以间隔押韵。比如:曹丕的《燕歌行》。即是句句押韵;鲍照的《拟行路难》(其一、其三)便是隔句押韵的…

问题中的\"赋\"。是古代兼具诗歌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始作者应该是战国时期的荀子。其所作的《赋篇》(《礼》、《知》、《云》、《蚕》、《箴》)。对汉赋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至汉代则形成一种特定的体制。其主要特点在于铺陈事物。讲究文采。六朝赋称为:俳赋。又叫:骈赋。主要特点是讲究骈偶和用典。唐宋时科举考试采用的称为:律赋。格式、对仗、平仄与律诗相似。中唐以后。受古文运动的影响所作的赋。称为:文赋。

比较著名的如:南朝梁文学家江淹的《别赋》、《恨赋》;宋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赤壁赋》等。

而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则应该是骈文。是介于散文和韵文之间的一种文体。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应该归于辞。这个也是一种文体。是一种抒情的赋。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则是铭文。是一种警戒兼褒赞性的韵文。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的《敌戒》。应称为:戒。是和箴铭相类似的一种文体。

问题中的诗。应该是指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问题中的词。则是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的一种诗歌形式。词有许多不同的词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作:词牌。依照词牌而写的新词。称为:填词。此问题应该是作另外一个题目提问并作答的…

(图片源于网络。如侵秒删。)






其他观点:

题主所问。若详细说明必大费笔墨。限于篇幅只好简要作答。〇①。古风~古代风格的简称。所谓的古风。是后人对唐宋之前。汉晋魏等时期的各类古代诗歌风格的通称。唐宋之前的诗歌有四言。五言。六言和七言等多种。这些诗歌对平仄。韵脚。对仗等没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大体上押韵就行了。具有宽范的风格。例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〇②。俗有汉赋。唐诗。宋词之说。赋盛行于汉代。比如。三国曹植的《铜雀台赋》等等。古风的体裁与赋的体裁几乎不沾边。〇③。词。包括词牌曲牌。盛行于宋代。宋代的词牌就有100多种。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念奴娇》。周邦彦的《蝶恋花》《满庭芳》等等。古风的体裁与词牌的体裁也几乎不沾边。〇④。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唐朝。人们对诗歌有了严格的要求。于是就有格律诗应运而生!人们管七言四句的诗叫七绝。管七言八句的诗叫七律!格律诗由古风(古体诗)发展而来。要求较古风难多了!((比如七律。第1~2句叫首联。第3~4句叫颔联要求像对联一样。两句必须对仗。第5~6句叫颈联两句也必须对仗。第7~8句叫尾联。第7句末字宜仄声。第8句未字宜平声收官!平仄要求也很严。比如。第二句的二。四。六字与第一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反~叫做对。而第三句的二四六字与第二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相同~叫做粘。……〈例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中的颔联是: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上下对仗。颈联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以大渡对仗金沙。两句上下对仗。其实。颔联和颈联就相当于两副对联!))。〇〇〇综上可知。所谓的古风体裁。其实就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是唐朝以后格律诗的前身~也就是格律诗之前的诗歌风格就叫古风!古风体裁不像格律诗那样要求特别高。大体来说。只要整体韵脚押韵就行了!所以。人们称七言八句的格律诗叫七律!而称七言八的古风诗叫七古!(七古好写七律难)。

其他观点:

谢邀。

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

好。我们今天来聊一聊。到底“古风”是个啥。

古风的不同理解

古风这个词。到底要如何定义。在不同的年龄层次中是不同的。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因为在诗词方面涉猎稍多。看重的是“古风”在诗词方面的定义。我们说李白“好为古风”。肯定是指李白的诗歌形式趋向古体。李白的诗歌意境近于庄屈。

也就是说。在诗歌群体中来说。“古风”是一种诗歌的风格。类似于“魏晋风骨”、“汉唐气象”之类虽然虚无。却能感受得到的情感表达。

那么在年轻人心中呢?“古风”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就不仅仅限于诗词了。古风文化名字里虽然有个“古”字。实际上是一种新文化。它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调。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学、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经过不断的发展磨合。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形式。

带有中国传统色彩的新音乐、新文学、新绘画。这就是“古风”。

但是这两种都不是题主提到的文学体裁。

那么有没有一种文学体裁叫“古风”呢?有。而且在诗歌群体中已经达成了共识——并没有官方认证——但是在古诗词爱好者中是通用的指称。

诗歌创作者将区别于近体诗的古体诗称为“古风”。

中国古诗在平仄格律这个大的规则下。分为两大部分。遵守格律的我们称之为“格律诗”。这个区分实际上在唐朝就已经在进行。唐人将符合格律的称为“今体诗”。到了宋代。自然不能再称为“今体”。就改称“近体诗”。一直沿用至今。

和“今体诗”对应的自然就是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体诗”了。而在有了这种区分之后。中国传统诗人一直就把古体诗简称为“古风”。

这个称呼。有传承。但是没有认定。而“古风”作为年轻人新文化。却是有认定。没传承。

所以。“古风”在文学意象方面是指古意。在文学体裁方面就是指代“古体诗”。

古风和赋、词牌的区别

古风是古体诗。那么它和“赋”的区别就很明显。

赋是先秦散文和押韵、对仗相结合的一种文体。在诗歌色彩消失之后。就变成了散文。失去了音韵节奏感。而古风就是诗歌。虽然不遵守格律。但必然遵守高低起伏、有节奏感、押韵这三个诗歌基本要素。

打个比方。这就是现代诗和现代散文的区别。

我们也可以把古风看作是文言文版的现代诗。那么他和“诗词”的区别在哪?它本身是诗。自然谈不上与诗的区别。我们主要看它和词牌的区别。

词牌的起源“曲子词”和古体诗是一个路数。其实所有的节奏韵文都是从歌词演化而来。只不过诗发展得久。规则不断出现。直到格律的形成彻底从歌词进化成为吟诵体。

古体诗虽然不守平仄关系。但无疑也被格律影响。在音乐的加成下演变成为固定音乐格式(词牌名)的词牌和没有音乐的古体诗(律古)。

所以古风和词牌的区别在哪?词牌有格式限定。平仄、韵脚都必须严格合律。也就是说。词牌虽然不是格律诗。但是和格律诗一样同属于格律体。

古风虽然也受格律影响。但是并不是格律体。我们今天来写古风。还是可以格式随意。只要有节奏感、有押韵、朗读起来通顺即可。

相对而言。在格式上最随意的诗歌形式就是古风和现代诗了。只不过一个是文言文意象。讲究“古”。一个是白话意象。讲究“潮”。

而格律诗虽然格律严谨。却只有几种格式。不算复杂。相对而言。词牌才是限定最多的格律体。词牌名一千多种。写的时候一个字都不能错——否则就变成了古风。失去了挂词牌名的资格。

新古风与伪古风

那么。是不是我们创作旧体诗(古诗)。只要不合格律。就能称之为古体诗。进而称之为“古风”呢?

——这岂不是不学格律的大好借口?

从概念上来说是这样的。

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那些堆砌古词的作品。我们另有一个称呼:“伪古风”。

这个词看上去是贬义。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是。因为在今天。所有仿古之作。其实都是“伪古风”。

不管你的心境多么古旧、高远。你总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精致发达的社会里。我们再也回不到春秋战国。强汉盛唐的时代。我们的思维不可能开倒车。那么我们的文学风格也不可能再呈现出那种原始的古朴。

所有古风皆做旧。其实就是“伪古风”。

这一点。其实从唐朝之后的“律古”开始。一直就是这个样子。

并非单单只是现在小年轻们的古风文学才是“伪古风”。虽然他们的更加浮华、空洞。但是真实意义上的古风。实际上是我们都达不到的意识回归。

就好像一张白纸吧。都已经画满了印子。橡皮擦再好。也擦不回开始的样子了。

这一段可能对有些朋友理解有点难。我们举个例子。大家自己体会。

真伪古风

清朝的王夫之很喜欢写古风。但是这个时期已经是律古之后很久的事情了。我们看他一首作品《杂诗》:

悲风动中夜。边马嘶且惊。

壮士匣中刀。犹作风雨鸣。

飞将不见期。萧条阴北征。

关河空杳霭。烟草转纵横。

披衣视良夜。河汉已西倾。

国忧今未释。何用慰平生。

是不是很有味道。比我们今天很多古风作品强多了?“悲风”、“边马”、“匣中刀”、“风雨鸣”等等。像极了如今那些高端古风作者的作品。既有味道。又好理解。

我们再看白居易的一首古风《登龙昌上寺望江南山怀钱舍人》:

骑马出西郭。悠悠欲何之。

独上高寺去。一与白云期。

虚槛晚潇洒。前山碧参差。

忽似青龙閤。同望玉峰时。

因咏松雪句。永怀鸾鹤姿。

六年不相见。况乃隔荣衰。

这种味道就完全不同了。真正的古意透空而来。比起这首诗。王夫之的《杂诗》就太新了。白居易的诗难懂吗?也不难懂。字词上也没有难度。但是组合出来之后的意象就明显更加高古。

这是白居易的时代比王夫之更早的原因吗?

并不是。因为白居易时期。格律同样是成熟的。律古也已经形成。但是白居易的古风脱离了那股精致味道。换句话说。老白的诗是真正按照古风写的。而王夫之的古风实际上是按律诗写的。从思维底色上就更加精致、入世。

从格式上来说。两首都是古体诗。也就是说都可以称之为“古风”。

但是从意境上来说。白诗是古风。王夫之的就只能算“伪古风”。虽然比我们今天的大部分作古风文学的人要好得多。但是也只是“律古”而已。

这种区别。用玄乎的话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大量的阅读理解才能分辨出来。

古风不是垃圾筐

古风不是垃圾筐。不要不合格律就往里装。

最后再说一遍。“古风”这个词因为没有确切定义。指古体诗。指新文化。指古意象。都是因时就势。要根据读者或者创作者自身的领悟能力来区别划分的。

你是新古风爱好者。当然什么都可以称为古风。

我是旧古风爱好者。我觉得除了汉唐之前的作品。没有能称作真古风的。

这些都没错。这并非近体诗和古体诗这种非黑即白的争论。

不要又说我写了这么多废话。实际上什么都没讲清。我把菜分门别类做好了。你喜欢吃什么不得自己下筷子么?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20:14:55

    古风,古体诗,格律,词牌,诗歌,体裁,平仄,押韵,近体诗,乐府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20:14:55

    没想到大家都对文学上有种体裁叫古风,它和赋、诗词有何不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20:14:55

    所谓的\"古风\"。即古体诗。诗体的名称。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亦称为:古诗、古风。其实就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近体诗。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