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什么职位?
原创

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什么职位?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是清代地方官员的尊称。把这些官员搞清楚了。对清朝地方官僚系统会有一个大概的认知。

但是清代地方系统最为复杂。在不同时期。官僚制度变化挺大。本文竭尽全力给大家来了一个全面的概况性介绍。有问题的地方。也请多多包涵。

制台。就是总督。正二品官员。加兵部尚书衔可达从一品

总督是清代掌管地方一省到多省的地方行政大员。官方叫法应该是总督。但是下属为了表示敬称。通常称其为制台。其他地方官员也都被尊称为各种台。

总督的主要职能是“掌治军民。总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通常说的封疆大吏就是总督了。在地方的影响力是相当大的。

清朝中期总督体制稳定的时候。设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和陕甘总督八个总督。清朝末期设置东三省总督。号称九大总督。

在清朝中前期的总督主要掌管行政。到太平天国运动后。总督逐渐掌握军权。逐渐有了与中央分庭抗礼的资本。

抚台。就是巡抚。从二品官员。加兵部侍郎衔可达正二品

抚台也是巡抚的尊称。是一般掌管一省的事务。大家可能会认为清廷是一个省设置一个巡抚。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清代大概有十二名左右的巡抚。远远低于省份的数量。

主要原因是。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总督掌管多省的行政辖区内。总督驻地的省份不设置巡抚。在非总督驻地的其他省份设置巡抚。我们简称为督抚不同城(大多数情况下这样)。

所以。巡抚与总督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很微妙的。是清代统治者防止地方某一行政长官权力过大而采取的钳制方案。

正因为如此。巡抚虽然品阶比总督低。但是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而是同时对中央负责。

清代督抚制度小结

督抚制度是清朝统治地方最重要的官僚系统。清政府虽然让督抚互相牵制。但是还是不放心。前期并未将军权全部放到督抚手中。比如八旗的将军制度和绿营的提督制度。这两套军政系统都是与督抚制度并行。并且互相牵制的。一直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八旗和绿营垮台。督抚才彻底掌握地方行政大权。

当然。清朝统治时期。极少发生地方政府反叛中央的情况。主要原因并不局限与此。在具体管理地方政务当中。又设立布政使、按察使、学政来负责具体事务。虽然对督抚负责。但是都有直接上奏中央的权力。尤其是学政更是受中央直接委派。类似钦差身份。

下面再来将布政使、按察使、学政这掌管地方的“三驾马车”。

藩台。就是布政使。从二品官员。全省行政和财政

藩台也就是布政使。是仅次于巡抚的地方行政官员。在清朝之前督抚没有成为专职官员前。布政使就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虽然在级别上跟巡抚一样都是从二品。但是二者是明确的上下级关系。因为巡抚都会加兵部侍郎衔变成正二品。真遇到未加衔的从二品巡抚。二者在品级上真就差不多。

当然。具体还是在职务上。在清代督抚成常设官职后。布政使成为督抚的属官。负责一省的财赋和人事等行政事务。相当于行政和财政两个口。实际权力大得很!

臬台也就是按察使。和布政使都是督抚的属官。虽然是正三品官员。但是具体工作很重要。那是负责全省治安、司法乃至刑狱的全部相关工作。

实际权力比现在的公检法加到一起还要大。因为古代没有警察维持治安。需要依靠军队来实现很多事情。所以按察使能够指挥一部分的绿营。

古代不是法制社会。官员之间经常发生矛盾。谁的手里有兵。谁就牛啊!

当然。臬台在地方司法实践当中。也有重大的影响力。基本打大官司。后来都要臬台来定。在清末四大疑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中。两个人在地方政府因为屈打成招。浙江臬台认为其中有问题却并没有推翻重审。最后也受到牵连。

学台是学政的尊称。学政全称为“提督学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员。与布政使和按察使同是地方官僚体系的三驾马车。甚至比前二位还要高一点。

很多人可能认为一个管教育体系的官员有什么了不起的。竟然比掌管财政、司法的布政使和按察使还要牛叉?

学政虽然没有固定品级。却是皇帝亲自委任的。有钦差的身份。本身就是京官(翰林院系统的)。只有科举考试的时候。才到地方去主持考试。地方官见了自然是溜溜的。

曾国藩在当京官的时候。最大的美梦就是到地方就主考。地方官会以一些名义给主考官几千两银子。

在他编练湘军之前。朝廷安排曾国藩到江西去主持乡试。结果赶上自己母亲过世。按照清代的规矩。官员父母去世的时候。官员要守孝。但是曾国藩又想要江西官场的孝敬。特地不发丧。等到了江西地界收了钱。然后再跟朝廷请求守孝。

学政之所以在地方有面。除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思想因素。更重要的是。学政不仅负责科举这种古代读书人最大的事。就连生员犯了罪。也都直接绕过按察使由学政来负责审理。而生员在赋税问题上也有诸多特权。这是布政使也管不着的。

清朝时期。生员数量接近百万。全部由学政掌管。可见学政体系有多牛了。

从上面的官员介绍。大家应该可以看出。督抚制度下。总督和巡抚是地方名义上最高长官。布政使和按察使、学政是督抚的属官。

但是实际上。学政是直接对朝廷负责。布政使和按察使也有向中央直接汇报的权力。很大程度上。也是对督抚的一种监视。

当然。督抚与布政使、按察使、学政五人。基本构成了清代地方行政机构中省一级的领导班子。职务有重叠。关系很微妙。

归根结底。这都是省一级的官僚体系。与此相对应的是。地方其他一级的官僚体系。

清朝地方管理体系分为“省—府—县”三级。上面讲的都是省一级的。在省一级之下。其实就应该讲府了。但是清代的三级地方官僚体系并不完全。在省府之间又夹了一个道台衙门。掌管为道员。尊称为道台。

其实。设置这个道台。也是清廷对地方官僚体系的一个分权制衡。担心总督、巡抚职权过大。将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职权单独划出。派道员专门负责。比如粮道、河道、驿传道等。

在清朝之前。这是由布政使下面的参政和参议的官职干的事。清朝之后。给拔了出来。也有直接向皇帝密奏的权力。

在级别上。道员表面上是正四品官员上下。由于有密奏的权力。在有些地方的特殊道员。甚至可达到二品的品阶。完全可以与省级官僚分庭抗礼。由此可见。清廷为防止地方造反。究竟设置了多少道“保险”。

通过对省一级的官僚系统介绍。大家应该能够看出。清朝地方官僚设计的“精华”部分全是围绕着省级行政权力绕圈圈。真正到知府一级的时候。已经不在中央直接控制范围内了。

换句话说。道员能够直接向中央密奏。这在清代之前是很难发生的事情。清朝办到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要直接过问知府一级的具体事务。那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这并不表明知府的日子就好过。由于在省一级的官员中。清朝加持了太多的杠杆。最后都是需要知府一级的衙门来完成。这就导致知府遇事。像分类垃圾一样先归拢归拢。生员方面的当然是报告学政。赋税、人事调动报告布政使。司法方面报告按察使等等。

为了能够顺利交差。自然免不了上泡。由于有着更加综合的权力。知府贪赃枉法起来更是容易。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就是如此的豪横。

在知府下面。还有知县一级的官员。代表了清政府能够有效统治的最底层行政机构。平均在七品左右。对知府负责。

全篇总结

综合起来。清朝的地方官僚系统设置的十分精妙。通过这一套制度。把地方官员拿捏的死死的。但是这里面也存在一个问题。明明很多事情一个官员就能做的事情。偏偏要用一大堆的官僚来掣肘。结果就是整体办事效率极低。

在如此低效率的行政官僚体系下。却依然缺乏监管。导致地方官员往往“打成一片”。形成官官相互的局面。

其他观点:

谈秦说汉(355)

清朝的各部门一把手之称呼基本上都是在职务后增加一个“台”字。例如制台、抚台、潘台、臬台、学台、府台、道台、府台等。“台”即为尊号。并非官方正式命名。但能够以“台”为尊的各级官员都是实权人物。能对各自管辖区内事务说了算。

古之地方官员。在衙门内办公时。一把手的办公位置略高于属下各级官员。因此各级下属亦自觉地称呼一把手为“台”。但制台、抚台、藩台、臬台、学台、道台、府台虽然都是各级地方或部门的“一把手”。但相同的官职其官衔品级却不同。

制台

制台即总督。管理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军事之最高长官。正德十四年。明武宗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太师镇国公”。改总督为总制。明嘉靖三十年。又以“制”字非臣子所用。复名总督。清承明制称总督为制台。也称督宪、制军。

清朝设置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两广总督、湖广总督、浙闽总督、四川总督、云贵总督、陕甘总督。还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共十一处总督。总督统辖辖区内的绿营兵马。官衔一般为正二品。加兵部尚书衔为从一品。加大学士衔为正一品。

总督是朝廷派出的“驻地”官员。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地方官。但对地方却有很大的决定权。手握绿营驻军的调动权。被称为封疆大吏。清朝比较著名的总督有李鸿章、曾国藩、袁世凯、刘墉、李卫等人。其中李卫虽识字不多却开办了莲池书院。

抚台

抚台即巡抚。掌管地方一省行政的最高长官。官衔一般为从二品。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巡抚虽然职务比总督略低。但没有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不设总督之行省。巡抚则会加提督军务衔。以节制本省各镇绿营总兵以下武职。并兼理粮饷事务。

南北朝时期就有“巡抚”之职。管理地方的部分军事与民事之职能。唐代正式开始在各省设立巡抚使。经过宋朝、明朝时期的逐步完善。到了清朝已经成熟定型。而从明朝开始。巡抚就已经列入中央之督察院系统。由朝廷委派。而非地方任命。

清朝初期。巡抚的管辖范围并非与各省总督之辖区一致。其设置也并不以省为标准。到康熙六年才逐步统一。由于巡抚与总督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反而形成了相互之间的制约。总督与巡抚为争夺权力而各自向朝廷递折子。有利于朝廷控制地方。

藩台

藩台即布政使。掌管一省民政和财政。清朝的官衔为从二品。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撤销中书省。设立布政司。改参知政事为承宣布政使。设立左、右布政使。而布政使一般通过科甲进士选拔。经中央任命。委派到地方。

清朝时期。布政使虽然由中央任命。但事实上其工作要向地方报告。不能直接向朝廷上书。是巡抚的下级官员。但到了清朝后期。朝廷为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也渐渐赋予了布政使在必要的时候。拥有越级向皇帝上密折奏报“政务”的权力。

清朝的布政使主管一省经济。主要工作为:一、承宣政令。宣传及执行朝廷之法令与政策;二、管理属官。考核属下各级官员的为官政绩;三、征收税赋。负责财政收支。统计全省户籍、税役、人员、田亩等;四、协调生员之考试及参议政务。

臬台

臬台即按察使。掌管一省司法。主要任务是赴各道巡察。考核吏治。类似于现代的公、检、法机关。官衔为正三品。“按察”相当于古代的“陈臬”(象征标准法度之测日影的标杆)。因此称之为“臬台”。 唐朝初年。仿汉朝的刺史制度设立。

明朝时期各省级地方官员分为三司。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管“刑名”。清承明制。但按察使的职务比布政使略低。二者的工作都是向巡抚汇报。臬台掌管司法、监察。还管理着邮驿。清宣统三年。按察使被改称提法使。

按察使负责治安、刑狱、司法。也就是拥有逮捕、审讯、判决的权力。有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到了清朝末年。按察使还拥有给朝廷上密折奏事的功能。因此权力极大。

学台

学台即学政。是掌管一省文化教育和科举考试的最高长官。明朝时国子监与国子学合一。清代国子监沿袭明制。清朝光绪年间设立学部。各省设提督学政。简称学政。也称督学使者。别称学台。也称学院、学宪。

学政严格意义上说并非地方官、而是由皇帝亲自委任指派的官员。类似钦差的性质。学政调任各部院侍郎时。官居从二品;任大理寺、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时官居三品或四品;任翰林院修撰编修侍读侍讲。官居五品或六品;任都察院六科的给事中。官居正五品。

可以看出。学政其实并无固定的品级。皇帝委任到哪个地方。就有对应的官阶品级赐给。基本上是有一定的任期。完成某个项目之后就裁撤了。但由于其由皇帝直接任命。因此有独立上奏的权力。因此各地方往往不敢怠慢。

道台

道台即道员。是介于省、府之间的地方官员。清初官阶不定。乾隆十八年规定道员官衔一律定为正四品。道员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分守道、分巡道。一类是专责道员。有河道、驿马道、海关道、屯田道、茶马道等。有的地方单设。多数为兼任。

分守道就是布政副使。协调省布政使与地方各府之间各种关系。一个分守道可以下辖一至多个府不等。分巡道是按察副使。功能与分守道类同。但拥有密折奏事权。所以往往实质的权力超越了知府。专责道员是负责某道的主管。类似项目经理。

府台

府台即知府。东汉时期称州牧。隋代称为刺史或太守。唐宋时正式设立与知州平级的府级地方长官“知府事”。明代正式称之为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职责。

清朝的地方官僚系统为省、府、县三级。知府的官衔为从四品。而知府作为一府之长。在上需秉承巡抚、布政使等省级官员的命令。在下又需领导县级官员来推进各项工作。清朝的知府设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后又增设铺长、承发房。

结语

清朝的官僚系统虽无明文规定。但一般将总督称为制台。巡抚称为抚台。 布政使称为藩台。按察使称为臬台。负责各级学政的称为学台。治理一省之内各道的官员称为道台。知府称为府台。而制台偏重于地方军事。抚台偏重于地方民政管理。

2021/2/26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其他观点:

制台。也叫制军。是总督的雅称。清代为正二品大员。相当于今天的大军区司令员。但也监管行政。

抚台。就是巡抚。巡抚在明朝是个派出机构。清朝逐渐固定了下来。驻扎在本省城内。负责一省的全面工作。二品官。相当于今天的省委书记。需要注意的是。清代早期河北有巡抚。驻真定府。后来废除后就没有了。

臬台。就是按察使的雅称。清代一省的司法总负责人。类似于今天的省政法委书记。

藩台。就是布政使。一省的主要行政长官。负责民政财政等方面。类似于今天的省长。

道台。道员的雅称。道是明清的一个特殊行政区划。介于省和府(地级市)之间的一个巡查机构。有负责监查的分巡道。有负责盐政的盐道等等。类似于今天的巡视员。

府台。就是知府。一个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类似于今天的市委书记。知府在当时雅称还有有太守、郡侯等。

学台。就是学政。一般由中央官员充任。主管一省的教育工作。主要负责地方上的考试、生员的考核等。

除此之外。还有州的长官知州。县的长官县令。府县的行政副职、属官还有同知、州同、照磨、推官、经历、县丞、主簿等。教育类的教授、教谕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5:24

    总督,巡抚,地方,按察使,清朝,官员,督抚,知府,官僚,清代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5:24

    没想到大家都对清朝的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各是什么职位?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7日 02:25:24

    制台、抚台、臬台、藩台、道台、府台、学台是清代地方官员的尊称。把这些官员搞清楚了。对清朝地方官僚系统会有一个大概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