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博士。作为当今最高的文凭。放眼全国十多亿人。博士生才不到100万。这是多么稀少啊。无疑。博士研究生站在了学历的最顶端。无论是就业还是薪资待遇。都占据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有能力还是读个博吧。可是博士这个文凭真的那么容易拿到吗?他们的三年甚至是八年都是怎么过来的呢?他们每天的压力有多大。他们的苦楚。他们的乐趣。也只有经历了的人最清楚。
在国家统计局网站中。2004-2017年全国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达到58.7821万人。鉴于2004年以前每年的博士毕业生数量未公布。只好通过相近年份进行相应的估算。粗略估计目前全国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才数量在70-80万之间。 博士是我国最高级的教育。所以很多人都很向往。自从在职博士教育出现以后。就收到了广大在职人员和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很多人员都会通过这种途径申博。读博期间主要面临着学术压力、经济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心理压力等四个。可以说读博非常的不容易。读博的压力还是很大的。但是博士毕业后的待遇也是非常不错的。只要你想读博。只要你能克服这些压力。你就能顺利毕业。
近日东北大学在官网上公布了一则公告。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此公告是由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布的。旨在关于清退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从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共有52名博士研究生被清退。东北大学《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拟对52名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此次拟退学处理的52名博士研究生均超过在校最长年限。其中。最早入学的一位是在2002年。意味着截至当前。其学习年限已达18年。 此外。2003年入学。读博17年的还有2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近30多所高校公示清退名单。其中还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涉及超1300名硕博研究生。清退原因包括已超最长学习年限、 休学逾期未复学、申请退学等。如此看来。国内读博想顺利的毕业真的是太难了。其实。比起本科阶段和硕士研究生阶段。读博要难很多。很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有很多读博的机会。但是他们都放弃了。可见读博确实不容易。一般大学本科读4至5年。硕士研究生读2至3年。博士研究生则很难说。有的人3至4年就完成了。有的人7至8年还没读出个结果。比较悲剧的一点是。如果全日制博士生读了8年以上。还没毕业。就无法申请博士学位了。等于白读了。
相比之下。近些年紧俏博士的需求逐年增高。面对国内的读博难毕业现象。越来越多的同学更倾向于选择读研究生!博士真的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每天要面对各种压力。到了工作赚钱闯事业的年龄。却还只能在科研一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苦于没有经济基础。连结婚生子都不能;干着和农民工差不多的活。却只连维持基本生活都有困难;自己明明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却还得受着一个人的骂。我们都知道。如果已经读到了博士的学位。在年龄上一定是要偏大的。有些晚学的甚至是到了三十几岁。这个年纪大部分的男女性都已经结婚生子。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庭。这也是传统观念教育的结果。
在读博士痛苦吗?说痛苦也可以。说不痛苦也可以。为什么这么说呢?痛苦是因为无论实验数据怎么做显示的结果都和预期数据不一致。毕业的压力。家长的压力等各种压力峰拥而至。但越是危险和困难也越有人选择来读博士。选择读博士的也越来越多。令人诧异的是。有的博士更敢于做最苦逼的科研。越是冷门的科目也就越多的。既然选择来读博士了那就意味着永远也有读不完的书。看不尽的文献。科学研究都是探索性的研究。从导师那里拿到的只是一个研究方向。具体应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进行文献调研。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实验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没有做过实验的人可能会认为。实验结果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这话并没有错。尊重实验事实是每个科研工作者的底线。但并不是每个实验结果都是实验事实。博士期间的生活是很特别的。短则三年。长可以六年七年。这段时间里博士生的目标只有一个:完成论文。在这些年里。很多早上醒来感觉都和前一天几乎雷同:做实验、看文献、写文章。很多时候几个星期的努力仅仅能汇聚成论文里面一句话。这样的体验是和其他工作不同的。我们经常会感觉到原先大学的同学在工作中成熟、改变。而读博的自己似乎就是在原地踏步。
众所周知考博容易。但是博士毕业难。但是其实考博也难。难倒不是因为题难。因为题难大家都难。考博的难体现在两点:一是难在了考博的复试。因为在考博复试阶段博导有一票否决权。博导如果不想要你那么你就没有机会被他录取。二是考博几乎没机会调剂。你像考研复试没有通过。还会有机会调剂。但是考博几乎没有机会调剂。因为你不能往外面学校调剂。只能校内调剂。校内调剂也需要博导愿意要你。难度可想而知。好不容易熬过了几年。终于盼到了快毕业了。这时候就真的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了。有的博士什么要求都达到了。但有一点没达到。没有达到某些人的要求。或是没有让某些人满意。这就麻烦了。这方面不多说。就业压力相信每个博士除了自己对科研的兴趣外。也都是想找份好工作。现在国内过分重视出国经历。本土博士在就业上也是到处碰壁。
当然压力本身就是一种锻炼。从某种意义上说。读博士期间有多大的压力。博士学位就有多高的含金量。博士是学术之路的起点。你今后在学术生涯中对自己有怎样的期待?达到未来的目标需要现在做哪些努力?很多时候更远大的目标会帮你更好的审视眼下的状况:当你辛苦的为这个目标奋斗的时候。博士毕业会变成顺理成章。甚至是很享受的事。反而如果你心里仅仅想着毕业。有些琐碎小事就成了难以逾越的障碍。
其他观点:
我女儿就是博士毕业。这个我有亲身体会。
我女儿是本科毕业学校包送的直博。这个直博和硕博连读还不一样。硕博连读可以拿一个硕士证。直博的话毕不了业。什么证书也没有。所以压力山大。
博士只有发了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毕业。而且这个论文必须是外国权威刊物上的才能承认。我女儿学的是化学方面的专业。要写论文就要不停的做实验。为了一个数据。要不停的实验实验再实验。
我女儿为了做实验。常常整夜都耗在实验室。晚上做完实验白天继续做。实验室的一些仪器也要排队等候。为了抢到仪器。我女儿过年都在实验室。因为那个时候都放假了。仪器不用再抢了。
发论文也是非常艰难的事。很多学生都是因为没有论文不能正常毕业。据统计。每年都有60%的学生不能正常毕业。从报道也可以知道。几乎每年都有学生因为不能正常毕业压力大。而自杀的。你选择了读博士。才发现几乎没了退路。家人朋友都以你为傲。你苦苦挣扎几年最后毕不了业。那种痛苦和折磨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除非你的内心非常强大。
即使历尽千辛万苦正常毕业了。也不像你想象的那样美好。大把的工作等你挑。真实的情况是。用人单位在挑你。专业冷门的话。找个如意的工作同样比登天还难。所以读博要谨慎。没有剥层皮的决心。还是不要心存侥幸。
其他观点:
现在读博的压力确实很大。我带的4千多大学生中。每年考上研究生和保研的学生很多。但平时在我与他们的交流中。近3年来。想读完硕士后再求博的同学。很少很少。而且在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中。选读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的比例在6:4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同学们主要的就业方向以实用、早就业为主。而再以学术求博的同学越来越少。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各校招博。虽然小幅在扩招。但读博的积极性并不踊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有政策和现实的原因。也有成本高昂的考虑。更有就业去向、领域和未来等三方面的因素是主要的。这几年大家从媒体中得到关于读博士学生的一些极端案例。造成了整个社会对读博的一些负面印象。而少数读博学生的个人负面案例。是极其深刻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个人结果。也造成了原先准备求博的青年人的畏惧感和畏惧心理。
第一个原因。是政策和现实的原因。再说一遍。中国在1983年才有了自己培养的第一批18人的博士。而到了今天一共培养了85万左右的博士。全国可以招收博士、培养博士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不超过350个。中国真的不是博士富裕的国家。而美国的博士也就200多万。但大家必须明白。博士的学习和培养十分不易。先不说完成SCI、EI论文数一般在3篇以上。才能毕业。就是生活费补帖一般也就1千左右。而毕业年龄至少在28~30岁之间。有很多文科、理科博士整出点成果。能发SCI。你不脱掉两张皮是几乎不可能的。工科、医科等博士要好些。因为导师有项目会带你玩一个。你也会因为有项目可以从事。心定而努力。
二读博成本高昂。就拿生活和恋爱及未来家庭来说。由于他们是小小众。在同学间互相找寻。尚算顺畅。而一旦走上社会。那就哈哈了。尤其是女博士。一辈子想而不遂愿结婚的大有人在。今天我就碰到一个上海某科研院所的女博士。已经51岁了。仍未结婚。我虽只讲了一部分原因。已经可以让大家觉得读博士的人生成本太高太高。而毕业后就业。看专业。能去大学和科研院所还行。要去了上市公司幸运点、钱多点。要文理博士找不到这些单位。就十尴九尬了!
三看似有点离题。却实则深刻之极。那就是读博。是人的又一次再生。又一次自塑。甚至又一次生命。有人看到这儿。会觉得万老师我是危言耸听。但我要郑重地告诉你。如果你准备读博或正在读博。你没有这种精神准备和境界建树。那你就即使是博士毕了业。也只是文凭高了点。但人生境界和格局还未开萌呢。尤其是在今天的高校、科研院所求学乃至整个人生成长和奋进的过程中。你。最重要的是在读博的过程中。必须学会与自己导师和睦通融相处。学会在枯燥的求博过程中与老师、同窗。与学弟学妹的们和谐相处。如果来这个都没学会。读了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又用在什么地方?因为你将面对的是。广袤无垠的社会。求学问。先必须学会做人。而这恰恰是中国任何教育都最缺乏的。
如果没人学会做人之本。为人之道。又怎么会有高智商IQ学习后走上社会的情商和挫商的自我培养和成长。又怎么能用心用情把自己所学在人类社会中落地生根。蓬勃长大?这是中国所有教育的人性之本。知识。都必须用在社会上、人群中。而不是高高在上、曲高和寡。你学成当然不想成为孤岛鲁宾逊。而他非自愿海难面对孤岛。身边尚有“星期六”陪伴。而你却在人海中、社会上。孤独的心不可怕。孤独的人只在自我中。就怕之又怕。生无可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成归国的那些有成就者。在中国土地上却扎不下根的一个深层的人性原因。因为他们、她们根本没有学会和种下学问之下与人相处、与中国同在同行的人性之根。
请所有在学习的人们必须牢记。你能否将你之所学。用于人类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不仅仅是学问大小。学问深浅。更是必须学会与社会相处。与人相处。你即使是天上的神校毕业。获得了天士或者牛士的桂冠。你也必须回到地面。落地人间。你才有存在的意义。你也才能创造可能赋于人类的价值和成功。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023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博士,的是,压力,都是,他们的,博士研究生,中国,论文,考博,原因
没想到大家都对读博的压力有多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博士。作为当今最高的文凭。放眼全国十多亿人。博士生才不到100万。这是多么稀少啊。无疑。博士研究生站在了学历的最顶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