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在2015年末的时候。吐槽机供职的企业黄铺了。一群人道饭店吃散伙饭。结果闹得不欢而散。为啥闹成这样呢?酒桌上总经理大人首先发表感言。自己纵横商场圈几十年。北上广深全都玩得转。可偏偏在沈阳这破地方栽了跟头。为什么?归根结底是人不行。难怪东北经济上不去呢。
运营经理当然不干了。我擦咧?这事能怪我们?问问哪个部门加班最多?咱们真的尽力了。都怪招商部。商户招不上来。我们运营再牛逼能做啥?招商经理一听当然不干。怪到我头上?我们成月成月的在外面出差拉商户。家都不要了。离婚率我们部门是最高的。企业黄了能怪我们?要我说都是企划宣传的锅。每年花那么多钱。连点宣传效果都没有。我们出去拉商户。人家都不知道我们商场在哪。
就这样。折腾了一圈才发现。所有人都没错。但是企业确实亏损黄了啊?最后大家得到了一个共识。都怪马云。没有网店咱们肯定黄不了!事实是这样吗?雪崩的时候可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没有!
咱们再把这个故事套在明末。大体上就知道明朝为啥崩溃了。皇帝也好。东林党也罢、阉党也好、士绅也罢。都是TM混蛋。唯一无辜的只有百姓而已。咱们今天开着上帝视角看历史。依然没有逃出屁股决定脑袋的藩篱。明实亡于万历、明史亡于嘉靖、明亡于党争、明亡于阉贼、明亡于小冰河时期、明亡于这个。明又亡于那个。还非得分出到底谁该负主要责任。
其他观点:
明朝灭亡一直有朋党之争、阉党祸国两种论调。本题主要回答党争对政局国家的影响。
“朋党”。是指一定的派别、集团。为争夺利益、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形成。历史上有名的东汉“党锢之祸”、唐代“牛李党争”、宋代“元祐党案”比比皆是。
而明朝“东林党争”。泛指明末东林党(及其核心—复社)。与宦党、浙党、齐党、楚党、昆党等以地域划分朋党之争。
另外。以“官应震、吴亮嗣”为主的楚党。和山东的齐党都依附于浙党。合称“齐楚浙党”。“东林党争”相当于东林党和全国朋党之争。
一、东林党的政治诉求
1、政治方面。要求改变宦官专权干政。主张开放言路。
2、工商经济。强烈反对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收税。主张重视工商业。要求国家惠商恤民、减轻税赋等。
3、科举制度。反对科举舞弊行为。主张科考取士不分等级贵贱。依才录用。
4、军事方面。要求加强在辽东的军事力量。积极防御满洲贵族的进攻。
二、引发的争议
1、上面的要求看似合情合理。实际上东林党集团代表的是江南地主、矿主、商人财阀。借嘲讽官史。非议朝政。来达到包庇地主。为富商矿主保持既得利益之实。
2、东林党人站在道德高度。提出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广开言路。革除弊政等口号。但是实质上却作为大地主、大商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3、东林党人贪污腐化。偷税漏税。截留税款。造成崇祯时期财政危机。对明末悲惨的社会现实视而不见。对工商地主征款和赈灾行为极力阻挠;军队军饷器械严重不足。
东林党人的行为。遭到宦官及其他朋党集团的强烈反对。双方因政见分歧发展演变形成明末激烈的党争局面。
三、造成的成果
经济上。东林党人代表着当时江浙商人、地主的利益。反对国家向工商业者收税。取消或降低包括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在内的税负。
政治上。和其他党派不择手段相争。打击报复。造成国家动荡不安。
种种行为。使得明末的财政收入来源更显单一。税收来源更依赖于农民。加上明末处于小冰河时间。各种天灾不断。造成大量农民破产。形成流民。直接导致明末的农民大起义。而军队军饷器械的严重不足。使明军在对抗外敌时毫无战斗力可言。间接导致明亡。
最后。引用美国学者贺凯对东林党的评论。“他们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但不是一个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团体”。东林党有着极强的道德标准。他们能找出社会上的问题。但是从未有找出解决的办法。
其他观点:
表面上看东林党是要为明朝灭亡负责任 但实际上东林党不务实事问题只是行政效率问题 更大的责任在于统治者是否认识并解决问题
简单点说:东林党就是现在的键盘侠。不管爱国与否。反正都是张嘴就来。站在高地轻松的扫射。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一边要一步步的解决问题。还要注意闪避键盘侠们的明枪暗箭。
东林党为什么崇尚口号而非行动?原因有二:
1、有思想的少部分。是能说不能做。实务能力缺乏。怪不得他们;
2、大部分是因为投资收益比。跟随喊喊几句口号。政治正确之余。还能升官发财。相比那些一心做事的苦逼们。不但事情做不成功。即便成功了。也被弹劾。落得个丢官回家——喊个口号就能升官发财的收益。高于苦干实干的收益。成本更是绝然不同。何必废那个劲去做。
如同现在的房地产和实业:辛辛苦苦20年干实业。所得利润。不如3年前买的一套房!谁还会去做实业?随便买套房等升值就OK了。有时间环游全世界。不比你天天窝在工厂忙得跟狗似的好?
对于大部分东林党而言。说说政治正确的话。然后指责干实事的人。就可以升官发财。何必那么辛苦做事!
东林党的本质是什么
1、东林党不能和阳明学派画等号。虽然东林党大部分都是阳明学派的右派。王守仁所创立的阳明学派是:在心即理这个解放约束的基础上。以惟求其是的精神。以士农工商平等的态度。奉行知行合一去解决问题。
心即理思想。在王守仁看来是不要想太多而不做事。边想边做。在做事中修正错误即可。即后世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
到了阳明派右派。心即理却成为了个人修行。追求的实诚和慎独。和做事一点也不搭边。
只最求个人的修行。从不要求做实事。
东林党的思想是阳明学和程朱理学的调和。和真正的知识和行动的阳明学派关联不大。
以顾宪成最著名的话为例说明: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表面一看。这是大家关心国事的好事。但事实是:它只要求你关心国事。不要求你解决国事。
所谓的关心国事。就是做键盘侠了。否则你一介平民如何关心?即:
“讽议朝政。裁量人物”
批评国事、指责做事的人。用现在的话来说。东林党就是做舆论审判的。
2、部分东林党只是理论家并无做事能力。只讲求原则不讲究做事的圆缓。简单说。这些人在处理国事上。只知道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去想也不愿意想国事到底如何处理。国家利益怎么样最好。
这部分讲求原则、追求气节的人。最适合是做御史等弹劾类的言官。不能执政。但崇祯帝在惩处做实事的阉党之后。重用这些只有原则、气节的人治理国家。这是崇祯帝用人不明、用人不当的错。不能完全说是东林党治国导致明亡。因为是你崇祯帝要用他们治国。责任还得最高领导来背。
崇祯帝在亡国前说大臣误我、大臣个个皆可杀等推卸责任给东林党的言行。却从来没有想过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这个昏君?
明君治下有庸臣吗?中外历史都不会存在国君英明大臣昏庸无能的情况。只有昏君庸臣。
3、大部分东林党人只是投资者。阉党执政。跟着阉党做事;东林党执政。跟着东林党动动嘴皮子;目的都是为了升官发财。改善个人和家族的命运。
这部分人对于大明的灭亡。罪责是最小的——因为他们没有改变朝局的能力。只能跟随者朝局的变化而变化。他们只是一根小草。不能和狂风对抗。只能顺着风向。
这些人。就是今天的你。我。他。都是升斗小民。
入关的满清为什么没有晚明如此苦难政局
满清入关后一大部分时间里。虽然也用东林党等汉人。但执政的都是满蒙人。汉人大部分是做一些辅助类的工作。如文书、建议、言官等智能。
从张居正执政时形成的明朝文官集团。在满清时期只剩下辅助性功能。执政的都是满蒙团队。这就是用对人。还是用错人的区别:崇祯帝时困难重重。满清入关后如秋风扫落叶。
本质上就是行政效率的问题:不做实事的人。只说不做。执行不是他关心的;做实事的人。做多余说。更注重执行细节。
万历皇帝。为了和文官集团对抗。只能通过不上朝但处理政务的方式来维持行政效率——因为皇帝还有太监可以依靠。
天启皇帝。通过扶持文官集团的内斗争斗。以阉党和东林党的争斗。让做实事的人有做事的空间。
崇祯帝。一心信用文官集团。对于所呈现出来的国家大事。自己并无主见。一味依赖文官集团——是否和满清议和?对农民军是剿是抚?是否迁都?崇祯帝在这三个大事上是一点主见都没有。更没有一点担当负责的表现。
唐玄宗面对安禄山的凶猛。采纳杨国忠的入蜀建议。哪怕最后是被做了太上皇。大唐得到了延续;
宋钦宗即位1年多就面临金军2次围城。为了国家的延续。独自2次出城议和。以身犯险。虽然被俘虏。但个人勇气让人敬佩。
相比之下。崇祯帝面对大臣对议和的质问不敢承认?谈何勇气!明明想迁都但非要内阁主动提出以便日后好推脱说是内阁逼自己迁都以卸责。错失时机。却怪大臣误我?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35474.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东林党,崇祯,的人,都是,阉党,国事,明末,明朝,朋党,文官
没想到大家都对明朝灭亡,东林党要负主要责任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在2015年末的时候。吐槽机供职的企业黄铺了。一群人道饭店吃散伙饭。结果闹得不欢而散。为啥闹成这样呢?酒桌上总经理大人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