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牛金星、宋献策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
在李自成走向败亡的过程中。两人表现出了不同的格局、品格。
不过。在李自成败亡后。两人的结局都还不错。
谋主的加入
在李自成的团队中。刘宗敏、李过、刘芳亮等人是统兵武将。而牛金星、宋献策则是谋主。
李自成走向辉煌。正是从获得这些谋主开始的。
李自成自1629年造反。搞了10几年。一直“缺点什么”。声势虽有时很大。但始终只是”流寇“。1638年时。李自成在潼关南原大败。只带18骑突围。几乎全军覆灭。
1640年。李自成从商洛山杀出。东山再起。并得到了李岩、牛金星、宋献策等知识分子的加入。
得到谋主后。李自成的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等口号。才真正有了自己的政治、经济政策。正规化地发展了起来。
在这些知识分子中。李岩是较早加入的。“行仁义。收人心。据河洛。取天下”的战略目标。正是他提出的。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李岩在起义军中的地位一直有些微妙。反倒是牛金星、宋献策成了谋主。成了“左膀右臂”。
“左膀”
1640年。在李岩的推荐下。本是举人的牛金星加入了起义军。
牛金星一入起义军。“自成以女妻之”。得到了李自成的高度信赖。
在李自成推翻明朝的过程中。牛金星主要干了三件事。
1、牛金星在李岩“行仁义。收人心”的基础上。提出“少刑杀。赈灾民。收人心”的方略。建议李自成改变杀戮、破坏太重的习气。针对中原大灾的形势。赈灾民。获得更多支持。
2、建立文官班底。
同时。牛金星进一步劝李自成“重用举人”。动员举人为官。
牛金星可不只是动动嘴皮子。每抓获举人时。牛金星都往往亲自动员。并常被忠于大明的举人骂得狗血淋头。(在《明史》列传卷181、卷182中。牛金星都成为举人忠义之言的斥责对象)
这些文官班底虽然后来在李自成败亡时纷纷投降清军。但不可否认。这些文官一度是大顺政权在各地政权建设的基础。
由于在文官班底建立过程中所作的努力。牛金星后来成了丞相。
3、1641年。牛金星推荐了宋献策。
这又是一个对大顺政权发展举足轻重的人物。
“右臂”
宋献策本为卜者。宋献策一见李自成。便上谶记:“十八孩儿。当主神器”。李自成大为喜悦。
那个时代。谶语的作用可不只是取悦领导。“十八孩儿。当主神器”的谶语流传民间。动员了大批民众参加、支持起义军。
宋献策的特点是:非常善于将其谋略包装于“占卜”之中。
在推翻大明的过程中。宋献策的作用主要有3个。
1、以“天文”、“占验”。捕获间谍。粉碎朝廷从内部破坏农民军的企图。
宋献策“通天文。善占验。有官犯潜匿。按方指示。无不就获”。隐匿于起义军中的间谍往往被宋献策“占卜”抓获。(与后来同样擅长此道的杨秀清一样。这些显然依赖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
2、临战时。以“占卜”等方式鼓舞士气。进行动员。
那个时代。“占卜”等方式在群众中影响力很大。宋献策往往以“占卜”。讲解“天道气数”。进行动员。
比如:攻北京时候。他占卜:丙午雨。丁未辰时而克。又在攻彰义门时。及时指出“破城兆”。激励军队。
3、以“占卜术”。在战略、战术上提出各种建议。
李自成行军作战中。宋献策往往能提出正确建议。虽然包装在“占卜”中。但由于方略正确。无不灵验。“自成信之如神”。
比如:战略上。“取南阳。入关中”。以关中为根据地。是宋献策影响较大的方略。
又比如。战术上。在攻北京时。宋献策“孩儿军师孩儿兵。孩子攻城管教赢”。提议以身材短小。身手敏捷的少年组成攀城队。
由于李自成对宋献策“信之如神”。因此。宋献策后来一直是军师。
巅峰时刻
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时。宋献策为军师。牛金星为丞相。设六政府。各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宋、牛二人正式成为“左膀右臂”。
攻破北京后。刘宗敏等将分率各军。李自成率牛金星、宋献策等五骑由得胜门入城。
由于李自成采纳了宋献策“先安民。乃可入”的建议。严禁杀戮。因此。入城后。京城开张店市。嘻嘻自若“。依稀有太平景象。
入宫后。李自成将宫女分配“诸贼”。牛金星、宋献策各得数人。
随即。牛金星又甄选明降官。主持举人再考。以甄选官吏。
对大顺政权来说。此时。无论是全国形势。还是个人生活。都到了巅峰时刻。
然而。接下来。宋献策、牛金星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格局、作风。
不同的表现:短暂的治理
入京后。宋献策、牛金星的表现开始分化。
宋献策的表现一如既往的深谋远虑、足智多谋。
富户汪箕假托“乃下江南。愿为先锋”。试图逃走。宋献策识破其企图。追赃十万。
他又曾与李岩探讨:为什么明朝灭亡了。这些明朝旧官僚麻溜投降。全无对旧朝感恩戴德呢?
随即。他们总结出明取士的弊端。提出“痛洗积习之陋”。
同时。宋献策极力阻止大顺军杀戮太众。
早在李自成入京时。李自成就“愤京师各官藏匿无出迎者。欲尽杀之。宋献策力劝而止”。
而当大顺政权此后杀戮太众时。宋献策又以“天象”劝谏:天象惨烈。日月无光。亟宜停刑。
可以说。这段时间。宋献策是大顺军少有的。仍然能基本保持清醒头脑的将领。
而牛金星的表现。则相去甚远。
宋献策所言“杀戮太众”。主要指的是刘宗敏和牛金星。
在甄选明朝旧官吏的过程中。牛金星的手段残忍。以各种方式“夹逼”索银。
而杨汝成以美妾献给牛金星后。牛金星“免之”。并随后使之“列春卿”。任用。
如果说追饷过重还是方法问题。那么。接受美妾开后门。便是腐化了。
此外。身为丞相。牛金星在军国大事上似乎表现不多。精力主要集中于劝进。搞登基仪式上。
可以说。大顺政权入京后迅速走向败亡。丞相牛金星是重要责任人。
相似的表现:一起拆台
1、宋献策:由失望到拆台。
宋献策对李自成表现出了过分的失望。
李自成决定亲征吴三桂时。宋献策坚决反对:你去。你不利;三桂来。三桂不利。
李自成不听。宋献策再次搬出“占卜”之言:如果去了。“数不宜战。战则当连败二十余阵”。
李自成还是不听。
李自成不再如从前一般对他“信之如神”了。
宋献策失望之极。转入“拆台”。
随即。各种对大顺不利的谶语开始流行:“我主只可为马上王。混过几年而已”;“马上天子。不满三年”···
同时。宋献策还私下对李岩说:十八孩儿的谶语。难道说的不是你吗?
显然。宋献策的言行。已经事实上在破坏农民军了!
2、牛金星:促使人心离散。
李自成败亡过程中。牛金星主要干了一件事:杀李岩。
李自成败出北京后。河南地区原本归顺大顺的地方开始动荡。
李岩请缨:我去河南。安定地方。招兵买卖。稳定形势。
牛金星当时在场。劝李自成答应。李自成没有当场表态。
随即。牛金星发现:李自成疑心李岩。
牛金星遂态度大变:十八子之说。难道不是李岩吗?
随即。牛金星请李岩饮酒。宴上杀了李岩。
此后。不但河南地区彻底丢失。而且大顺军人心离散。
看来。此时的牛金星。已是善于揣测上意。只迎逢上意。不能提供全面考虑了。
类似的结局
两人的解决。却比较类似。
1、宋献策:入旗。获得一定社会地位。
宋献策与刘宗敏、左光先及李自成的两个叔叔一起。为阿济格所俘。
”其自成两叔及伪汝侯刘宗敏。具斩于军”。
其他人。直接在军中就斩了。而宋献策。却活了下来。
宋献策不但活了下来。还“隶旗下。出入骑从甚都”(《北游录.纪闻下》)
宋献策毕竟“贼所倚任为军师”。是大顺军的军师。也是“首恶”之一。按道理应该与刘宗敏一起被斩。却还能活得不错。
考虑到宋献策后期对大顺军的失望、“拆台”。有理由认为:宋献策已经一早为自己留了后路。才得以幸免。
2、牛金星:“夹缝中生存”。
与活得稍微有些“平淡”的宋献策相比。牛金星活得“动静有点大”。
谁也不直到牛金星是什么时候降清的。不过。他确实降清了。
与宋献策相比。牛金星在京师时杀戮太众。引起了许多旧官僚的愤怒。
因此。常国柱上奏:贼相牛金星弑君残民。抗拒王师。力尽始降。该杀!他的儿子冒滥为官。任湖广粮储道。贪污巨万!请把他们父子一起杀掉。以正国法!(《清史稿.列传卷三十一》)
可是。清廷回复:“流贼伪官投诚的。多能效力。若柱此奏。殊不合理。应议处”。遂罢归。
清廷不但极力维护牛金星。甚至把上书处理牛金星的给事官罢免了!
其实。清廷当然不是特别“爱”牛金星。之所以维护牛金星。不过是权宜之计。
当时。南方的起义军余部与南明已经联合。一起抗清。
留着牛金星。对于招抚抗清力量。是一个“示范”。
相比之下。清廷主要需要打击的目标已是“反清复明”。常国柱所谓“弑君”之仇。弑的是大明的君。在大清实在构不成什么罪恶。
当然。牛金星也是聪明人。知道自保。
他去世前。告诫子孙:不死是幸事。以后“闭门教子。勿再出”。
牛金星及其子。得以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
宋献策、牛金星都是聪明人。以他们的谋略。想要活命还是可以的。
不过。这种活命。却有一丝讽刺色彩。
当初。宋献策与李岩议论明朝科举的弊端。感叹明朝官僚不能为旧朝尽忠。“但愿主公信从其说。痛洗积习之陋。诚天下国家之幸也”。
遗憾的是。李自成的治理。不但不可能痛洗积习之陋。反而远不如明。
因此。李自成败亡时。贵为军师、丞相的宋献策、牛金星只有降清。以求自保。
历史。有时就是如此的讽刺。
其他观点:
李自成在清将多铎。阿济格的穷追猛打下放弃西安。南下湖广。在南昌赶走了左良玉。稍作修整就被阿济格撵上。又沿江逃往九江。清军在富池口和九江附近几次追上李自成部。大顺军败得一塌糊涂。
富池遭遇战后。李自成辗转进入通山县九宫山。又被清军追上。一路几番战斗。部队被打散。大将刘宗敏。军师宋献策。李自成的两个叔叔及家眷都先后被俘。清将阿济格在向多尔衮的战报里提及俘获俘上述人等。并把刘宗敏。李自成的叔叔都处斩了。就是没有交待把“伪军师宋矮子”也就是宋献策最后怎么处理的。
身逢乱世。这两位穷酸文人做梦也没想到过自己加入义军。能攻克北京。还能坐在金銮殿御座上过把瘾。也没想到这么快就黄粱一梦。树倒猢狲散。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其他观点:
然而二人结局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皆与他们生前所作所为有关。
别看后来李自成的义军声势浩大。实际上他起兵十五年。前八年混得非常惨。两次被朝廷军队打得丢盔弃甲。
公元1637年。明朝派出10万大军讨伐各地义军。义军大败。张献忠直接率部归附明朝。而李自成的部队被打得仅剩17人。不得不躲到深山老林中休养生息。
在这期间。李自成深刻反思自己为何会落入此番田地。最后他发现。自己缺少真正派得上用场的谋士。
刘邦、刘备、朱元璋的出身不比他李自成高。但是刘邦有萧何、刘备有诸葛亮、朱元璋则有刘伯温。
而他李自成身边则什么人都没有。他需要一个这样的谋士。
因此。在第二年。他再次出山。意图东山再起的时候。特别留意招揽有见识的谋士。
不过情况并不乐观。毕竟当时有本事、有文化的人。都去考进士、入朝为官了。
剩下的大多是一些读死书的书呆子。根本派不上用场。
不过老天还是眷顾他的。真的让他找到这么个人。
此人既不是牛金星。也不是宋献策。而是李岩。
这李岩。与牛金星、宋献策的命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从他说起。
这个李岩不简单。他是举人出身。据说其父亲曾经当过朝中高官。此时尚有争议。不过他确实颇有家产。在地方上也算个人物。
古装片里。一般这种人都喜欢欺压百姓。
但是李岩不一样。他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当地方上闹灾荒的时候。他甚至拿出家中全部粮食救济灾民。
可惜他只是个举人。虽然也能当官。不过等轮到他入朝为官。估计大明已经没了。
因此。当李自成的队伍来到李岩所在的镇子上。李岩第一时间便报名投军。他希望以实际行动拯救这个乱世。还老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李自成当时手下急缺各种人才。毕竟前面说过。他被打得仅剩17人了。因此招人的工作他也要亲力亲为。
当他和李岩聊了几句。便发现这人不简单。估计是个高人。于是拉着李岩到一旁详谈。
李岩替李自成分析了天下局势。并告诉他如何壮大队伍。如何争霸天下。李自成惊为天人。授予高官。
李岩的加入。使得李自成的军队焕然一新。
李岩建议李自成礼贤下士、维护地方治安。同时广施仁义、收拢人心。李自成都听他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百姓纷纷拥护李自成。
而那句让李自成军队做大做强的口号“开了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就是出自李岩之手。可见其手段确实了得。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自成对李岩那是言听计从。
而牛金星能够得到李自成的重用。则是得到了李岩的引荐。
这就好比萧何向刘邦引荐韩信一样。没有萧何。韩信就算有天纵之才。刘邦压根就不会知道。
所以说。李岩对牛金星有知遇之恩。
这牛金星也是个举人。原本在地方上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不过事实证明。他的背景不够硬。因为得罪了地方豪强。被削去举人身份。还要做苦役。
牛金星的生活一下子从天上掉到地下。其心情可想而知。必然恨透了这个朝廷。
以他的情况。明朝是混不下去了。于是当李自成的军队打到附近的时候。牛金星果断去投军。
他运气不错。刚好遇到李岩。一番交谈下来。李岩发现牛金星脑子灵活。有些见识。于是便将他引荐给了李自成。
虽然牛金星在明朝混得不怎么样。但是到了李自成这里。却很受待见。
对于天下大势、大战略这些东西他看不透。但是解决具体问题。他却颇有见解。他是一个十足的功利主义者。
如果要比喻的话。牛金星对于李自成来说。就像陈平在刘邦身边扮演的角色一样。
到后来。李自成对于牛金星的宠信甚至超过了李岩。最好的例子便是:李自成将自己女儿许配给牛金星。笼络之意非常明显。
前面说过。李岩建议李自成多行仁义、收拢人心。
在此基础上。牛金星提出了更加具体可行的方案: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
李岩是将仁义当做目的来实现。而牛金星则将仁义当做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李岩是个理想主义者。而牛金星则更加务实。
无论是少刑杀。还是赈灾民。其最终目的都是收人心罢了。而收人心是为了壮大队伍、扩张地盘。夺取天下。
这反而更对李自成的胃口。毕竟他是没什么大理想的人。起兵纯粹是因为过不下去了。他的目标就是过上好日子罢了。
因此。到了后来。李自成更喜欢和牛金星商量事情。
牛金星也没让李自成失望。每攻下一处地方。牛金星都亲自去说服当地的那些读书人。尤其是举人。
往往牛金星都被这些饱读圣贤书的读书人骂得狗血淋头。然而他却毫不在意。一如既往。
于是在李自成建国称王。建立“大顺”的时候。牛金星硬是为李自成搞出了一群文官。
顺便一提。这“大顺”的官制也是牛金星制定的。这可不是谁都做得来的。可见此人确实有些本事。
而宋献策能够到李自成麾下效力。并得到其重用。则是靠了牛金星。
与牛金星还有李岩不一样。这宋献策并非科班出身。既不是举人、也不是秀才。他虽然也算饱读诗书。但是与科举无缘。
好在他读书比较杂。对于“术数”颇有研究。于是以卜卦为生。周游四方。
在途中他刚好遇到了牛金星。此时牛金星已经在李自成麾下效力。
二人一番交谈。牛金星发现宋献策颇有见识。于是便将其引荐给了李自成。
如果说李岩是理想主义者。牛金星是功利主义者。那么宋献策便是他们二人的综合体。
宋献策既关心百姓疾苦。又渴望建功立业。他一心想要辅佐明君开创太平盛世。
不过宋献策很有自知之明。他明白自己底子薄。在学识方面无法与李岩还有牛金星相提并论。于是他另辟蹊跷。使用卜卦、谶语(可以理解为预言)来影响李自成。
比如宋献策第一次见到李自成的时候告诉李自成“流入顺河干。陷于十八滩。若要上云天。起自雁门关”。
然后宋献一句句地给李自成解释。告诉李自成他之前屡战屡败是天意。是老天在磨砺他。现在才是他建功立业的起点。此后他的势力将会做大做强。
我们知道。李自成此前两度被朝廷的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虽然此时再次东山再起。但是他心里真的没底。
宋献策的一番话。给了李自成信心和动力。
同一个人做同一件事。一旦心态不一样了。取得的成果也将不一样。
这也就是为何李自成第二次东山再起后。越战越勇、捷报频传的原因之一。
而宋献策也凭借此事得到李自成的重用。被任命为军师。
李自成的三大谋士。李岩只会和李自成讲道理。牛金星只会和李自成讲利益。而宋献策不谈这些。直接和李自成说“天意”。往往能取得不俗的效果。
更重要的是。李岩、牛金星说的那些。也就能和李自成说说。换成和大顺军的将士。或者普通百姓说。那说了也白说。人家根本听不懂。
反而是宋献策凭借卜卦、谶语往往能起到鼓舞士气的效果。
比如宋献策提出“十八男儿当主神器”。使得李自成在百姓中的声望突然暴涨。人们踊跃加入大顺军。因此李自成的势力才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他甚至打着卜卦的幌子。抓住过混入义军的“间谍”。至于这“间谍”是通过侦查发现的。还是压根就是演戏。就不好说了。
不过此举确实使得大顺军的士气高涨。人们都相信自己受到上天庇佑。自然勇往直前。
总之。在李岩、牛金星、宋献策三人的共同辅佐下。李自成的大顺军发展迅速。后来干脆夺下了北京城。
此时的李自成。走到了人生巅峰。此时他的手下可谓是兵强马壮(至少在他看来如此)。而且拥有广阔的地盘。
在他看来。下一步就该登基称帝。然后开始品尝胜利的果实了。
也正是因此。进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开始变得安于享乐、不再从善如流了。
大顺军刚进入北京城的时候。李自成秉持一贯的态度。约束手下不可骚扰百姓、抢夺财物。
结果没过多久。他自己先把持不住了。
进入明朝皇宫后。他才知道什么叫人上人的生活。自己真的是没见过世面。
那金碧辉煌的宫殿。那后宫的莺莺燕燕。那数不尽的珍宝。简直让李自成看花了眼。
于是。后宫的嫔妃、宫女被李自成和手下将领分了。宫中财物也被分了。但是这还不够。大顺军可是有十几万人呢。这点钱自然杯水车薪。
不过这也好办。他把这事交给刘宗敏来办。刘宗敏就是个大老粗。能有什么办法?自然是谁有钱找谁要钱了。
当时城中什么人最有钱呢?当然是那些明朝的高官们了。于是刘宗敏将主意打到这些人身上。根据官爵明码标价要他们为大顺军“募捐”。
只要肯捐钱。大家都是兄弟。以后有事好商量。
如果不肯捐钱、或者实在没钱。没关系。刘宗敏准备了5000副刑具。他有的是办法让这些大臣们改变主意的。
正所谓上行下效。李自成、刘宗敏这些大顺军高层都这么胡来。那些底层官兵自然有样学样。去百姓家中“募捐”了。
朝局如此。正是李岩、牛金星、宋献策这些谋士出马的时候。结果由于三人的行事风格不同。其结果也也各不相同。
李岩觉得李自成这么搞下去不是个事。于是拉上宋献策一起讨论对策。最后向李自成提出三条建议。
其一。将大部分军队撤出北京城。并严令军队不可扰民。
其二。停止由刘宗敏主导的“募捐”活动。
其三。赶紧安抚吴三桂。就算无法笼络。也要全力避免其倒向清军。
这三件事明显都是当务之急的要事。每一件都关系着大顺军的存亡。
奈何李自成可没什么见识。完全意识不到这三件事的重要性。只是象征性地表示知道了。算是给李岩个面子。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至于牛金星。他确实进谏了。不过不是劝说李自成励精图治、振作起来。而是劝李自成登基称帝。
而且牛金星十分沉迷皇帝登基的那套礼仪。经常拉着李自成提前演练。
可以说。他是李自成登基称帝的幕后推手。这也就能解释。为何李自成后来被吴三桂还有清朝联军打败后。退出北京城之前。还要忙着搞个登基大典了。
而且牛金星和李自成一样。进入北京城后开始贪图享乐了。
毕竟他是个功利主义者。有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奇怪。
所以。指望牛金星能把李自成往好的方向劝。简直痴人说梦。
李岩和牛金星都不行。最后只得宋献策出马。
他明白。李自成此时已经满脑子登基称帝的事情。和他讲道理是白搭。
事实证明。讲道理谏言那不是宋献策的风格。他直接找来李自成。一脸严肃的说有要事相商。
李自成一直觉得宋献策此人神神叨叨的。深不可测。因此不敢怠慢他。
宋献策告诉李自成。天象不对劲。很可能是刘宗敏和手下的人到处“募捐”违背了天意。应该赶紧叫停。
李自成当时忙着想登基称帝。他还真怕违背天意。搞砸了登基大典。因此听取了宋献策的建议。让刘宗敏赶紧停手、放人。
至此。北京城的混乱才得到了控制。
不过宋献策也明白。他能做的也就这些。如果管得太多。怕是会因此李自成的不快。
至于李自成。由于没有听取李岩的谏言。放纵刘宗敏欺负陈圆圆以及吴三桂家人。不仅没能收服吴三桂。还将他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
吴三桂一怒之下。打着替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号领兵出关。直扑北京。
李自成不得不停止操办登基大典。先率军消灭吴三桂再说。
吴三桂由于兵力处于绝对劣势。不是李自成的对手。无奈之下只得寻求清军援助。引来清朝援军一起出击。最终大败李自成的大顺军。
李自成退回北京城后。立刻举办登基大典。登基称帝。接着第二天就退出北京城。落荒而逃。
随后。李自成屡战屡败、且战且退。李岩眼看这样下去不是个事。于是提出分兵。由他去中州稳定局势。避免周围郡县闻风而降。
而宋献策也支持李岩的建议。
事实上。在北京城的这段日子里。宋献策就在反思。也许李自成并非明主。想要创造太平盛世。李岩比李自成更合适。于是希望能拥立李岩成事。
而此次分兵。李岩将脱离李自成的控制。等张献忠、清朝、李自成、南明打成一团的时候。李岩可以坐山观虎斗。慢慢发展势力。再逐步并吞天下。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宋献策万万没想到。牛金星这人太记仇了。早就想将李岩除之而后快。
原来。李岩当初在北京进谏的时候。就指责牛金星贪图享乐、误国误民。
牛金星此人。本事不大。却很爱面子。还记仇。于是他一直想找机会报复李岩。
然而李岩在大顺军和他地位相当。而且他能有现在的地位。靠的还是李岩的举荐。他不想被人说过河拆桥。
因此牛金星一直隐忍不发。
此时李岩提出分兵。牛金星看到了报仇的机会。
他私下告诉李自成。李岩这是想自立为王。有了异心。建议将其除掉。
当时很多归顺李自成的明军。大多离开了大顺军。要么南下去了南明。要么归附了清朝。
因此。李自成对于牛金星说的话深信不疑。于是采纳了牛金星的计策。
第二天。李岩收到李自成的邀请。前往其营帐中商量要事。
然而当他进入营帐。见到的确是牛金星。牛金星一声令下。营帐中涌入大批士兵。将李岩及其随行人员乱刀砍死。
牛金星心中的怨气是出了。然而此举直接导致大顺军中人心惶惶。很多将领都担心步了李岩的后尘。
此举加速了大顺军的衰败。导致了李自成的最终败亡。
而牛金星一看情况不妙。李自成的失败已成定局。于是他果断抛弃了李自成。投降了清朝。
不过。由于他在进入北京城以后的一系列表现。尤其是杀死爱护百姓的李岩。使得他在民间的名声极差。简直是声名狼藉。
即使清朝也不敢重用他。只是任命其儿子牛佺担任黄州知州。
于是牛金星便在牛佺的府衙里安度余生。不敢出门一步。
他心里明白。一旦出门。必定被百姓的唾沫星子淹死。这对于爱面子的牛金星来说。比杀了他还痛苦。
到了晚年。他想通了。要求后人在他死后。闭门教子。不要在出来做官了。虽然清贫。但是能少很多麻烦。
至于宋献策。他就比牛金星有气节多了。他是与清军作战到最后被俘的。
清朝自然也对其许以高官厚禄招安。然而宋献策拒绝了。他可不会认为清朝是什么明主。能开创什么盛世。
当然。他也不是李岩那样的理想主义者。也许是怕死。也许是有其他放不下的事情。总之。他最后和清朝应该达成了协议。
他并未入朝为官。替清朝做事。但是。他以卜卦者的身份成为了旗人。出入都有护卫相随。至少让清朝面子上过得去。
牛金星和宋献策。二人身份相仿。然而待遇却差距颇大。
牛金星追求名利。结果名利皆失。而宋献策追求着成就一番伟业。虽然没成功。但是在那个环境下。过得可比大多数人好很多。
为何二人的下场会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是十分值得我们深思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 创业开实体店,有哪些行业还有机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11148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大顺,北京城,明朝,举人,人心,清朝,军师,是个,谶语,二人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自成失败后,牛金星和宋献策去哪里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牛金星、宋献策是李自成的左膀右臂。在李自成走向败亡的过程中。两人表现出了不同的格局、品格。不过。在李自成败亡后。两人